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指(情)意和(物)象的融合,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意象是诗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特定的意义,读诗观意象,便可初步明确诗歌的抒情指向。但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什么是意象,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交融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因此,分析意境离不开意象。,什么是意境,幽静、宁谧、幽美、朦胧、淳朴、空灵、深远、幽远、莽苍、辽阔、苍凉、繁华、热烈、高昂、荒芜、孤寂、清冷、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注意:意象和意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多有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分析意境也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基本类型,是每年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诗歌意境常用术语,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景象,物象,抒情主人公,作为描写客体的对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知识储备1、人物形象类型(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塑造方法(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借助诗歌中的其他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如杜甫江汉,二、抓住诗人对诗歌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定格形象。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三、结合写作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方法点拨答题步骤】,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参考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第二句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课堂演练】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使梦境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分析下面一首诗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知识积累常见人物形象举隅】,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课堂练习: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课堂练习:分析下面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失意、寂寞、怅惘的多情女子形象。作品开头主人公自问自答,写出了她内心的种种矛盾纠葛;三、四两句写出了她外在的终日不展的愁眉。“六幅”两句工笔细描,极写服饰的华美与步姿的轻盈。但是,物质上的丰裕是不能掩盖得了精神上的空虚的。末句雨成涟漪荷成团,人间反而未团圆,对比反衬,突出女子的愁情。,课堂练习: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思帝乡孙光宪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下,敛羞娥。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课堂练习】下面两首诗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竹枝词(二首)姚少娥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参考答案】第一首塑造了一位娇羞美丽的卖酒少女形象;,第二首塑造了一群欢快活泼的游春少女形象。,【课堂练习】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襜:短衣。娖(chu):整理。银胡簶: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金仆姑:箭。,【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古诗中的事物形象,古诗中的咏物诗往往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1、分析思路,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2、鉴赏方法,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3、答题步骤,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4、答题示例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步骤1)本诗刻画了远离“村路”靠近“溪桥”、如雪似玉、凌寒独开的早梅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4、课堂演练(一)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反衬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孙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牛王安石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心有不平而无怨尤,为了人们的利益朝暮耕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高洁、淡雅、朴素,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分析物象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要留心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小结1:,小结2:,(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鉴赏物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衬托。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的形象。,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见景物类举,山水田园诗:山水景色、田园风光,常见景物:田地、原野、溪泉、山林、炊烟、农舍、人家、鸡犬、农妇、孩童。,边塞战争诗:边塞风光、战争生活,常见景物:戍楼、戍卒、良人、将军、烽烟、天狼(星)、玉门关、玉关、关山、朔风、孤城、阳关、黄沙、金甲、梅花落、关山月、大漠、黑山、燕山、雕鞍、青冢、羽书、轮台、夜郎、胡天、夷人、羌笛、闺妇。,送别诗,常见景物:杨柳、折柳、梅花、折梅、岸、兰舟、渡口、樯橹、征帆、流水、长亭、孤云、残月、芳草、青草、烟波、关山、玉关。,咏史咏物诗:,常见景物:咏史:历史人物、典故、事迹、古城遗址。咏物:松、竹、梅、月、雁、鸦、蝉、琴、棋、其它自然景物。,即景抒情诗:,一、伤春:春易逝,人易老,美好时光易流逝,从而女子和士人易伤春。其中女子因伤春而思念,因伤春而闺怨;士人因伤春而苦闷,因伤春而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感叹。,常见景物:春之美景:春风、春雨、春水、春燕、春泥、柳絮、莺飞、青杏、烟雨、楼台、花鸟虫鱼。春之哀景:落红、残枝、残花、暮春。,二、悲秋:年到中秋,人到中年,诸事无成,极易伤感、悲愁。漂泊在外、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身处困境、羁留他乡,每当人处于上述情境之中,面对肃杀、凋零、清冷、残破的秋景时,往往触景生情,生出凄凉、伤悲之感。,常见景物:鸿雁、秋月、落叶、秋风、西风、秋雨、秋蝉、秋虫、霜露、蟾蜍、婵娟、素娥、玉轮、玉盘、清辉、桂树、杜鹃、子规、猿啸、寒山、枫叶、荻花。,三、登高望远而抒怀:,常见景物:山、楼、台以及作者当时眼中所见之景,诸如空中的飞鸟(鸿、雁)、江面的征帆、归舟。,四、羁旅愁思:漂泊在外,谪迁异地。在这种情境中,作者易生思乡念人之情,易生青春易老而壮志难酬之情,易生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忧己之情。,常见景物:日暮、异客、乡关、江流、渔火、孤帆、独夜、鸿雁、鲤鱼、尺素、尺牍、书札、青鸟、宿鸟、池鱼、归鸟、斜阳、落日、灯火、残月、寒蝉、短笛、落叶、黄昏、鹧鸪、猿啸、子规、蜀鸟、杜宇、杜鹃。,一年时令景物之春、夏、秋、冬:,春东风、粉蝶、柳絮、新燕、花树、草芽、黄鹂、芭蕉、杨花、浮萍、翠柳、翠微、绿波、兰溪、烟笼、鹊声。,夏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雨蕉、枇杷、雨蓑、菜花、榴花、初莲、萤火、稻畦、浓荫。,秋秋景因多表示凄清、悲凉之意,故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寒、衰等字修饰。寒山、孤烟、芦花、秋夕、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露冷、霜天、鸿声、冷桂、寒雁、寒塘、虫吟、雁阵、枫林、西风、菊黄、蟋蟀、清秋、昏鸦、孤灯、荷尽、菊残。,冬冬雪、沙雪、江雪、寒关、琼枝、飞花、天寒、草尽。,景物修饰之冷词、热词:,在分析景物的特点时,关键是要抓住其前面起修饰作用的冷词或热词。1、冷词就是有关景物或心理表现冷清、凄凉的字词,诸如:绝、寂、断、冷、凉、萧、孤、苦、愁、悲、空、怨、恨、残、昏、寒、衰、漠等,这些字词一般都能表现寂寞、孤独、悲凉、冷清的心境。2、热词一般带有高兴、喜悦、欢乐的意味。这类字词有:喜、笑、明、春、暖等。,景物形象,意象,意境,偏重写景的诗歌,组织答案步骤: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形象鉴赏景,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注意画面的色调),题型意象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安宁和平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命题形式,注意: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题型意境类,A、抓住意象B、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D、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答案】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答案】(1)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