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里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标准文本_第1页
飞里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标准文本_第2页
飞里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标准文本_第3页
飞里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标准文本_第4页
飞里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标准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标准文本项 目 名 称 郎溪县飞里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项 目 年 度 2009年 项目申报单位盖章)郎溪县财政局项目申报文号 财农发字【2009】29号项目申报日期 2009年3月10日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制一、项 目 基 本 信 息 项 目 名 称郎 溪 县 飞 里 乡 中 低 产 田 改 造 项 目项目年度2009项目类别土地治理治理任务(万亩)0.8总投资(万元)700财政资金525自筹资金175其中财政:1)中央3502)省级 1403)市级74)县级28项目执行单位 (乡镇等)名 称郎溪县飞里乡地 址郎溪县飞里乡负 责 人 翁 立 平职 务(职称)副书记、副乡长联 系 电 话05637822718经 办 人甘 为 东项目管理单位 (县农发办)名 称郎溪县农业综合开发局地 址建平镇北港路8号负 责 人曹 中 平联 系 电 话05637015968经 办 人吴 志 伟注:项目类别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灾毁工程项目填写二、项 目 概 要飞里乡跃进圩是全县的七个万亩圩口之一,区内的黄香村是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及温家宝讲话和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着力改造中低产田。采取工程、农业、科技技术措施,在飞里乡集中治理0.7万亩中低产田,形成格田成方、沟渠配套、林、路成网,初步实现良种推广结构合理,提高科技含量使项目区增产增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使其达到“农田田园化、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灌溉集约化、科技集成化、产品优质化、经济高效化、发展持续化”的目标。项目区范围涉及跃进圩管委会和齐村、黄香村两个村民委员会的11个村民组,453户,农业人口1716人,其中劳动力960人,区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其中:治理中低产田面积0.7万亩。项目总投资7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35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75万元,单位和群众自筹资金175万元。三、基 本 情 况项 目 区 社 会 经 济 情 况涉及乡镇数(个)1行政村(名)跃进圩管委会、齐村村、黄香村总人口(万人)0.1716农业人口(万人)0.1716农业劳力(万人)0.096耕地面积(万亩)1.1林地面积(万亩)0.041中低产田面积(万亩)0.7项 目 区 资 源 概 况地形、地貌丘陵年降水量(mm)1250水资源总量(m3)17000000水塘渠道数(座)12兴利库容(万立方)84灌排渠道(公里)8.2其中:衬砌(公里)排灌站:(座)2装机容量(千瓦)575机电井:(眼)其中:配套(眼)农电线路(公里)33其中:10-35KV18其中:10Kv以下15建筑物(座)变电站(座)10地下管道(公里)喷灌(亩)滴灌(亩)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飞里乡是个以农业为主的乡份,典型的半山半圩特征,跃进圩区易涝,山区易旱,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排涝能力与灌溉标准都相对较差,已成为项目区的主要矛盾。由于项目区内中低产田比例过大,水系不够配套,排涝及灌溉能力差,农田灌溉形势严峻,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不大,推广手段落后等原因,制约了“两高一优”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缓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切实消化矛盾,解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集中治理0.7万亩中低产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使项目区农民在治理开发中增产增收,并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已做到组织保证,成立了领导组,下设了相应的办公室,具体有人负责,各有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且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愿意筹资和投劳,对项目区0.7万亩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后,在水利上通过建设小型排涝站、开挖灌排斗、农渠,配套田间毛渠及涵、闸、桥等建筑物,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保证农作物有效灌溉;在农业上重点解决土壤改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农机动力与农机具的配套化,着力解决种植、植保、收获方面的机械化作业问题,在林业上重点建设农田林网,形成保护农田的林网带;在科技上大力开展实用增产技术的培训、推广应用、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增加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五、主 要 制 约 因 素 分 析(1)在水利上表现为一是排涝能力低,部分农田经常因排涝能力不足而被淹;二是整个区域有龙头灌溉工程,但缺乏站和配套工程;三是整个项目区排灌系统不配套,形成灌水方式上的串灌、漫灌和串放、漫放,水资源严重浪费,延误灌排水时间。区内虽沟、港较多,因没有合理规划,上、下游间蓄水不平衡,另外部分河道淤塞严重,急待清淤配套;四是资金投入没有正常渠道,管理能力不高,至使一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甚至面临报废;五是圩外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需建一些蓄、引、提、排工程。(2)在农业上表现低产田面积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化肥利用率低;无良种基地;供种水平低;良种覆盖率仅为60%;农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田不规则;田间沟、渠、路配套没有形成,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在农业机械上,动力机械与农机具配套比例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机具种类单一,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为80%,机种面积为零,机收面积为70%。(3)林业方面:无二、三、四级林带,没有形成农田保护的林网,水土流失严重,不能形成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宜受干热风、寒露风等不良气候的影响,从而限制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品质的优化。(4)在科技推广方面:项目区农民技术受训率低,科技推广手段落后,农业科技含量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后劲严重不足,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滞缓,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六、水 资 源 供 需 平 衡 分 析 可 供 水 量(万立方米)合计1360地表水545地下水5过境水810需 水 量(万立方米)合计635农业600工业生活35 余 缺 水 量(万立方米)(+、-)合计85地表水75地下水0过境水-10(文字说明):飞里乡地表水资源总量2220万立方米,境内大多数地方属Q2黄土和Q4冲积物,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现有开采的地下水也是浅层地下水,仅能供部份人畜饮用;深层地下水目前尚无比较可靠资料,也从未开采过,从而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不计列地下水;该圩区有飞里老河河流经过,所以有过境水量。可利用的水量主要是地表水和过境水。项目区总面积 13.6平方公里,地表水总量545万立方米。沟塘蓄水量84万立方米,复蓄指数为1.5;水塘沟沟渠可供水量124.0万立方米;小水井可供水量5.0万立方米;老河流的过境水量810万立方米;项目区总供水量为1360万立方米。项目区农村生活用水20.0万立方米,工业需水0.0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5.0万立方米,合计35.0万立方米。按设计水平年(P=80%)考虑,需水量按每亩600立方米计,项目区农田总供水量为550.0万立方米,项目区总需水量为635.0万立方米,尚缺水85.0万立方米。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后发现缺水,需新建骆村二级抗旱站1座、下圩抗旱站1座;更新白水滩站1座、广西圩站1座。七、主 要 治 理 措 施规划布局: (1)水利工程布局(A)防洪、排涝:配套项目区内排涝沟建设,兴建涵闸斗门,利用冬修加固堤防,充分发挥涵闸斗门的排涝功能,使排涝能力将达20年一遇标准。(B)灌溉:新建骆村抗旱站,充分利用东排涝站、西排涝站;在此基础上配套斗农沟渠形成项目区的灌溉系统,充分发挥沟、港、汊河的蓄水能力,保证项目灌溉。(C)田间工程布局:重点治理项目区内以40m200m为条块状格田成方,修筑纵向主干引水渠,横向分级引、排水渠道,配套各农桥墩、排涝涵、引水窨井等田间配套建筑物。(2)农业布局根据项目区地貌特点,通过格田成方建设标准长方形农田,项目区全面实施增施土壤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措施,增加土壤透水性,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修建15.46公里机耕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农机具进行补缺配套,重点添联合收割机、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和植保机械。(3)林业工程布局在项目重点治理区域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其主要布局如下:项目重点治理区域确立林带方向和间距,一般设计主林带间距为200米,株矩4米,总长度15.公里,主干机耕路采用双排栽种,田间农路采用单排栽种,形成林带网格,每个网格控制农田60亩。水利措施:项目治理遵循的思路为:“实际、实用、实效”长短期结合,缺什么、补什么、建什么,示范区内坚持建设内容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面规划,集中连片,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周密实施,严格标准,科学管理。1、治理标准(1)防洪:20年一遇标准。(2)排涝:7年一遇标准,三天降雨230毫米不受淹。(3)灌溉:农田有效灌溉保证率达到90%,沟渠配套。(4)防渍:地下水降至耕作层以下0.5米。(5)各项水利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均达到设计标准。2、建设内容(1)2009年项目建抗旱站1处。(2)开挖疏浚沟、渠20公里。(3)衬砌渠道9.32公里;(4)渠系建筑物285座。农业措施:1、治理标准(1)良种覆盖率达95%,良种纯度达98%,净度和发芽率均达到99%以上。(2)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71.8%提到2.0% 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达95%,秸杆还田达75%。(3)新建项目区总机耕路长度15.46公里,其中砂石路面5.24公里。(4)农机具配套比由1:1.37提高到1:1.44,机耕率达95%,机械值保率达50%以上,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20%和95%2、主要建设内容(1)平整土地,格田成方3000亩。(2)改良土壤0.7万亩,新建肥力监测点4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0.7万亩次,购置化验仪器设备2台(套)。(3)完善农技服务体系1处。(4)建立1000亩示范基地。(5)购买良种1万公斤。(6)项目区域修筑机耕路15.46公里,主干路标准为4.5米,一般机耕道路3米。(7)购置农机具15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2台套,中型拖拉机4台,配套农机具4台,机动喷雾器5台。林业措施:1、治理标准(1)项目区建立合格林网50格,每个网格控制面积为60亩。(2)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5%,三年后保率85%。2、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区植造各级林带总长度15公里,植树量为1.0万株,树种为水杉、蜀桧、意杨等。科技推广措施:1、治理标准(1)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得到推广应用,科技含量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2)农技推广设施和服务体系得到改善,农业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项目村及管委会配备农民技术人员1020名,发展科技示范户50100户,每个劳动力年受训23次,并掌握12项实用技术。2、主要建设内容(1)推广新技术2项次,计划0.8万亩次。优质水稻高产攻关技术0.5万亩,“双低”油菜高产攻关技术0.3万亩。(2)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期次,培训人数达0.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0.5万册,新购置科技推广培训设备,仪器3台(件)。八、预 期 效 益 情 况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情况(万亩)灌溉 面积现状预期除涝 面积现状预期改善灌溉面积0.2改善除 涝面积0.20.60.70.50.7农田林网防护面积现状预期林木覆盖率(%)现状预期改良土壤面积0.7完善服务体系(个)10.3优质粮种植面积现状预期农业机械化程度(%)现状预期渠系利用系数(%)现状预期扩大良种面积0.10.60.720%90%45%75%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万公斤)粮食现状预期棉花现状预期油料现状预期其他现状预期300400100150农业总产值(万元)现状预期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元)现状预期比非项目区高(元)350800110039854335经济内部收益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入产出比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一)组织机构在郎溪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乡长任兆华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跃进圩管委会、乡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土管所、党政办及项目所在村负责人为成员“飞里乡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本项目建议书、可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