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史,东北师范大学许志峰,第二章远古上古时代的科学萌发,一、远古时代的科学萌芽,亘古与远古时代文明的发端,类人猿,类猿人,智人,真人,-500万年,-1万年,-50万年,语言艺术,劳动工具,种植放牧,1蒙昧时期的技术发明,亘古时代:前500万年前5万年采集技术砍砸技术用火技术服饰技术捕捉技术,2野蛮时期的技术发明,远古时代:前5万前5000农牧技术磨石技术制陶技术搭建技术运输技术,3远古时代技术发明的意义,特点:起点很低毫无所知一无所有意义:奠定文明时代的重要前提农牧业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知识分子出现开创文化领域,远古后期的宇宙规律思想,BC80005000?伏羲提出阴阳八卦,4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生产,经济,-1万年,农业,-5000年,种植,文字,国家,政治,文化,社会系统形成,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二、上古时代的科学奠基,上古时代:前5000年前1年,1上古时代早期的科学技术,天文历法和数学建筑与材料技术冶炼和化工技术医疗与保健技术车轮与运输技术,上古时代早期建筑技术,Pyramids,2文字与数字的出现,文字与数字的发明公元前5000年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方块文字的演变抽象A,方块文字的演变抽象B,方块文字的演变抽象B,拼音文字的演变,中国上古时代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摆法向抽象数目字的演变,结绳记数,契刻记数,文字记数,印度阿拉伯数目字的演变,3上古时代研究角度的区分,质的抽象:给物“定性”,认识该物的本质、性质。数的抽象:给物“定量”,认识该物的数量、形状。,中国最早的学问“哲”,诗经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诗经瞻印中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哲通达事理、格外聪明的意思北宋周敦颐在通书志学第十中说“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19世纪,天圣贤士,贤哲:聪明、通达之人,中国最早的学问“数”,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髀算经“昔者荣方向于陈子曰:今者窃闻一夫子之道,知日之高大,光之所照,一日所行,远近之数,陈子曰:然。此皆算术之所及”。数学大略(1247)“尝从隐君子受数学”算学启蒙(1299”,甲骨文,小篆,从太极到八卦,商-周:姬昌演义六十四卦,BC1050姬昌(周文王),老子提出“道”规律的概念,550年老聃(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提出“仁”规范的概念,五行,五行的相生一相克,希腊的“爱智”活动,泰勒斯的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624?546,(Heraclitus,前540年480年),“万物皆动”,“万物皆流”,毕达哥拉斯提出“数学”概念,“数学为万物根本与源头”,mathematics,Pythagoras572BC?497BC?),4哲学与数学的孕育和分化,辨物,文字,辨数,数字,哲学,数学,质析,量析,客观事物,概念,计算,两个不同角度科学的形成,哲学与数学初露端倪,-(philo-sophy),-(mathema-tics),爱好智慧,学问基础,三上古时代后期的科学研究,1亚氏的科学体系结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创作哲学哲学,以人的活动方式划分,2伊壁鸠鲁的哲学分类,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哲学,有关探索自然的学说有关获得幸福的学说有关认识道路的学说,3狭义哲学概念的出现,公元前40年,吕克昂学园的校长安得洛尼可在整理亚里士多德全部思想时,把亚里士多德学说中探索最高、最深的世界本原问题的部分排在physics(物理学)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名称,就起作:Metaphysics。在古代整个学问知识系统被称为“哲学”的情况下,Metaphysics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并没有后来的与辩证法对立的思维方式之贬意。,AnLdronicus,亚里士多德全集的体系,创作哲学(技术技艺),演讲学诗学艺术,实践哲学(人的行为),政治学家政学伦理学,理论哲学(认识活动),物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Physics数学Mathematics,哲学(科学),分析工具,逻辑学,4各个具体科学研究纷纷出现,A自然的研究,原子论四元素说浮力定律杠杆原理星表地心说机械学建筑术考工记,墨子公元前468-376年,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B生命的研究,西方的医学中国的内经普林尼的生物史中国的进化研究,人,青虫,宁,马,C社会的研究,韩非子,荀子,商鞅变法,子产刑书,D思维的研究,宗教的兴起,-235?中国的韩非提出矛盾之说,表述了矛盾律的思想;储说中的论式是连珠体之滥觞-230?中国的荀子中提出“正名”三原则和辩说具体原则,定义了名、辞、说、辩等思维形式,E欧几里得关于形的研究,小结,SchoolofAthens,哲学学园全画,哲学学园细节,柏拉图(左)亚里士多德(右)为中心。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一个则伸着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着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苏格拉底助产术,5上古时代科学观的本质特点,求智型的科学观强调参与研讨过程(中国:求学做学问),本章结束了,一、科学的起源与科学是什么”,1“什么是科学”科学概念的外延,“什么是科学”科学概念的外延,一、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的外延,即科学的视域大小问题。“科学”概念的内涵,即科学的本质属性问题。在一般人看来,科学视域可大可小,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别。比如:狭义的科学即是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等说法。这种情况主要是有这些看法或主张的人,没有弄清科学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把一个领域的研究、一个学科部类当作了全体科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就是科学。使用观察实验方法就是科学。可验证、再现过程就是科学不阐明科学的内涵,即阐明科学的本质特征,就无法合理说明科学的外延。,A科学自然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科学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大体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科学学、科学哲学、科学史是三个不能相互替代的学科。三者虽然都以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对象,但它们的研究层面、视角、方法、侧重点是有明显差异的”。,王续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会理事,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5期,科学自然科学(含生命科学),B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科学与哲学毕竟是两码事”,“当我们说科学时,我们所想说的是实证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科学哲学(人民出版社1998)“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是现当代意义上的大科学,科学活动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知识。科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杂,可大致分为数学与逻辑、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三大门类”。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大椿,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C科学各门具体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科学是以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反映世界。科学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刘茂才、张伟民主编科学学辞典162页,刘茂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美国出版界的“具体科学”观,MJ阿德勒,新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版的知识分类大纲,MortimerJ.Adler(19022001),D科学=数学+各门具体科学,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西方哲学史1945年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1页),BertrandRussell罗素1872-1970英国,科学,哲学,神学,E科学=数学+各门具体科学+哲学,哲学和各种专门科学都研究着同一个世界。各门科学分别研究世界上具有质的区别的一定规律体系,。但任何一种专门科学都不研究对于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的思维普遍适用的一般规律。这些普遍规律也就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苏联的.康斯坦丁诺夫,.,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中文)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22页,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F科学=数学+各门具体科学,科学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既有相同之处,同时在许多方面又与它们有重大的区别。人类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每个领域中,又有基础科学和包括技术科学在内的应用科学之分。,齐振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志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64页),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G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科学:现代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括或贯穿上述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郭湛,科学理论科学(哲学各门具体科学数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哲学各门具体科学数学),七种不同的科学视域观,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科学理论科学(数学+各门具体科学)+各门技术科学+各门应用科学科学理论科学(数学+各门具体科学+哲学)+各门技术科学+各门应用科学,科学“类、级”纷乱的典型事例,中国图书馆的图书分类:B哲学B84心理学(中科院同)中国国家学科分类标准:A自然科学180生物学180.74心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C生物科学部C01基础生物学C0108心理学国务院学位学科与专业目录:04教育学0402心理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07理学0715心理学(中国科协同)大英百科全书网上数据库:3社会科学39心理学欧洲科学基金会研究领域:10社会科学11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国际分类:信息编码分类表:5人类领域55心理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5人文与社会科学心理学澳大利亚研究分类标准系统:38行为及认知科学3801心理学日本学术振兴会专门调查系统:2社会科学24教育学心理学新不列颠百科全书知识分科:S36社会科学心理学语言学国际(杜威)十进分类法网:100哲学心理学俄罗斯科学院学部设置系统: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科学“类、级”纷乱在国家机构上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部,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类、级”纷乱在科学素质观上的表现,(一)基本概念1科学素质的内涵、结构与功能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这里的科学是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数学、医学等,不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B1-1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P2,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制订工作课题组研究报告2006,大学素质教育中“人文”与“科学”的对立,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2000以先进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成果教育学生,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的内涵,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的内涵,即科学的本质属性。有深刻与浮浅之区别江泽民:“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知识:勾股定理创意:一国两制决策:保护生物多样性工具:弓箭产品:汽车制度:公司高级社会实践活动(人人都可以创新,并不等于说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创新行为)求实创新:严肃态度严谨方法(不是任意而为,随便得到的),A贝尔纳提出五种不同角度,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J.D.贝尔纳(1901-1971),B林德伯格提出八种理解角度,(1)科学是人类籍此获取对外界环境控制的行为模式,与技术密切相关;(2)科学是理论形态的知识体系,技术则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3)科学是理论的陈述形式,陈述形式应当是一般的、定律式的陈述,最好以数学语言表达,这是现在流行的观点,如当代德国学者波塞尔就将科学界定为真实陈述句构成的没有矛盾的体系;(4)从方法论层面定义科学,即科学通常与一套实验程序等科学方法相联系,一个研究程序只有以此为依据才是科学的;(5)从认识论层面定义科学,即科学应是个人获取知识和评判知识的某种独特方法;(6)从科学的内容来定义科学,即科学是一套关于自然的信念,或多或少地包涵了现行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学科的学说;(7)“科学”与“科学的”通常指严格、精确或客观的过程或信念;(8)“科学的”一词往往表示同意、赞赏。,David.Lindbergh,C八种不同的科学本质观,科学知识(论)。科学活动(论)。科学工具(论)。科学约定(论)。科学信念(论)。科学过程(论)。科学本质(论)。科学功能(论),1783康德的“知识论”科学观,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康德,苏联百科全书的“知识论”科学观,科学,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及其客观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从实在的事实出发,科学揭示现象的本质联系。”,伏尔科夫的“活动论”科学观,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波塞尔的“工具论”科学观,科学不仅为我们提供“工具知识”,亦为我们提供“定位知识”。工具知识的意思是通过科学我们得到一定的工具,借以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定位知识的意思是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人与世界的秩序,借以我们有能力确定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波塞尔,李克特的“过程论”科学观,科学暂且被定义为一个过程,或一组相互关联的过程;通过这个或这组过程,我们获得了现代的、甚至是正在变化之中的关于自然世界(包括无生命的自然界、生命、人类和社会在内)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获得的知识可以被称为是“科学的”,而且在某个时期被认为是科学的知识,很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被认为是过时的。,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刘克文的“解释论”科学观,科学就其本质来讲,实际上是人类对所观察或认识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的合理解释或说明。,试论科学的本质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晏成和的“规律论”科学观,科学就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Wruuuili网的“实践论”科学观,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研究和认识事物的实践方式:它以客观事物本身为研究对象,以弄清客观事物本身各方面的质和量的关系为己任,并以此来说明客观事物本身;它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是,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物质手段,对事物的本体及其运动进行解剖分析,彻底弄清事物本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以及运动本身各运动参量之间的必然关系,并运用数理推导的方法推导出事物运动的规律来,决不停留在对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外部联系这些表面现象的观察上。只有这样来研究和认识事物才是真正的科学。,3“科学”概念的当代定义,A许志峰定义的“科学”概念,科学是用严谨的探索和论证方法进行的高级社会实践活动,是求实创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它既可以表现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创意和决策,也可以表现为有效的物质工具、产品和制度。,B许志峰科学定义的解析,高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强调立场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严谨探索和论证方法:强调方法上的唯物辩证方法认知模式与行为模式:强调科学的主体性求实创新:强调科学的最本质属性、特征理论知识、创意和决策:强调成果的多样性物质工具、产品和制度:强调成果的多样性系统性有效性:强调成果的价值性系统性有效性:强调成果的价值性,C1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视域观,哲学,数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1877年恩格斯欧根杜林论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C2呼应国际社会的科学视域观,A.在计划II.1.“科学知识的发展、转让和交流”项下:分计划II.1.1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的发展、:加强各国和地区在数学、物理、化学及有关领域;加强各国和地区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分计划II.1.2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知识的发展、B.在计划II.2.“科学、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项下:C.在计划II.3.“哲学、伦理学和人文科学”项下:加强哲学和人文科学在分析当代的各种现象及其对思维方式与手段之影响方面的作用,及增强哲学教育,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学,数学,哲学,思维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大会记录,C3借鉴美国人的科学素质观,1989美国科学促进会2061: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04章自然环境Thephysicalsetting,05章生存环境Thelivingenvironment,06章人类机体Thehumanorganism,(01节科学世界观scientificworldview),02章数学的性质Thenatureofmathematics,03章技术的性质Thenatureoftechnology,07章人类社会Humansociety,09章数学世界Themathematicalworld,11章通用概念Commonthemes,12章思维习惯Habitsofmind,10章历史展望Historicalperspectives,08章被改造了的世界Thedesignedworld,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数学,哲学,思维科学,科学史,工程技术,哲学,数学,技术,思维科学,科学学,01章科学的性质Thenatureofscience,(03节学习learning),(05节精神健康mentalhealth),C4王海明的科学图示,知识,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的知识神学知识,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知识,理性知识,感性知识,不成体系的理性知识,理性知识体系科学,2002年,D1江泽民的科学本质观,江泽民: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2000年6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D2李斯特的科学本质观,科学既是一种专门职业的活动,又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科学已经被明确为一个文化的、认知的和发展的过程。,D3卢昌海的科学本质观,科学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其它一些认知方式之间最本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对待未知及对待自身的方式迥然不同。科学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能力是许多其它认知方式所不具有的。2005年5月23日什么是科学,二、上古时代科学的初创奠基,1科学史研究的萌芽,A上古时代的科学史著述,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整理科学史资料德奥弗拉斯特编辑了自然哲学史欧德谟斯编辑了算术史、几何史、天文史,B中古时代的科学史著述,阿拉伯学者开创科学家传记伊本格弗兑科学家列传伊本艾比伍赛比尔医学家列传,C近世时代早期的科学史著述,1649年瑞典武尔茨伽利略后期1667年英国斯普拉特皇家学会史1824年斯图尔对蒸汽机的历史和轶闻,2科学史学科意识的出现,A孔德开创科学史研究先河,1830孔德提出科学史的必要性1)像实证哲学这样一部综合著作,如果不紧紧依靠科学史是不可能完成的;2)为了了解人类思想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必须研究不同科学的进化;(3)仅仅研究一个或多个具体学科是不够的,必须从总体上研究所有学科的历史.1830一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AugusteComte17981857,孔德提出“科学史”教育课程,1832年,孔德向政府提出在大学设立“科学史”教育课程(教授席位)1892年,法兰西学院设置科学史课程彼埃尔拉斐特(PLaffitte)首次主持该课程。,B惠威尔发表归纳科学的历史,1837年惠威尔发表三卷本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科学通史著作。正式采用了Scientist(即科学家),一词,来给那些“培植科学的人”命名。一部科学史,也可以说就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历史,科学家无疑是科学史的主体。,WilliamWhewell,1794-1866.,18301930年间的科学史著述,3科学通史的产生及其发展,A萨顿创办第一份科学史杂志,1912年,萨顿在比利时根特市创办科学史刊物ISIS,B萨顿发表科学史导论,1927年,萨顿发表科学史导论科学史研究职业化科学史教育专业化,C丹皮尔发表科学史,1929年发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D贝尔纳发表历史上的科学,1954年,贝尔纳发表历史上的科学,1学科史的产生及其发展,1学科史的产生及其发展,三、“科学发展史”的性质及内容,库恩论科学史的任务,从科学研究的历史记载本身浮现出来的科学观。,1教学宗旨,本课程从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梳理科学观变革的历史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概括介绍20世纪人类科学知识的时代特征及其结构体系,简略分析科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和运行机制、科学活动的特点趋势和发展战略、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及培养途径,深刻阐明中国公民增强科学意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培养科学素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教学内容,新时代呼唤科学素质科学与科学观的历史科学学与科学观变革当代科学的结构体系当代科学特点和趋势科学的基本社会功能科学条件与发展战略科学活动与科学素质,3课程要求,坚持按时上课:旷课一次,扣5分认真记全笔记:开卷考试,成绩占60建立网络联系:通过网络布置作业与收作业做好课后作业:占总成绩的40,4参考教材,贝尔纳,J.D.著历史上的科学(中文版)商务印书馆;贝尔纳,J.D.著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文版)商务印书馆;关西普主编科学学纲要:理论科学学基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仇化庭等编科学学纲要:应用科学学原理,科技管理杂志社;张少华著科学学简明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5课后作业,A作业题目我所熟悉的创新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与科学创新科学创新:系统的理论知识、创意和决策,也可以表现为有效的物质工具、产品和制度。,联络信箱:xuzf421第一次电子邮件主题:KP1021405016中文学院许志峰KJ1021405016商务学院赵天罡,我所熟悉的创新者搜索范围,靠近自己的专业、课程,与兴趣想结合,我所熟悉的创新者作业要求,一、叙述清楚这一创新者的成长道路1;2指明该科学家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素质是怎么形成和培养出来的,何时开始自觉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素质?何时投身科学,开始科学创新?二、该创新者做出哪些重要的科学创新1;2要有代表作品和代表观点,要有科学创新的主题、科学创新的载体、科学创新的时间地点、科学创新的内容、科学创新的价值三、该创新者的科学创新对专业和社会的影响1;2从科学研究的结果上看:这个科学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方法上有什么影响四、做这个主题作业有什么感想?1;2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科学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C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路径,学者管理人员,专家领导干部,科学家领袖,大学生,高素质劳动者,高中生,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我所熟悉的创新者作业步骤,每个人找出35个精英,按年代排序,标出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如: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用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审核后,返回确定写作对象。4月1日,每个同学完成资料收集工作。把资料发送给老师。5月10日,完成初稿,发送老师,老师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6月10日,每个同学把经过自己修改的完整作业发送给老师。作业名称:KP(平阳)或KJ(净月)学号姓名创新者名称如:KJ1021405016许志峰我所熟悉的创新者:钱学森,科学素质教育系统总体思路,A科学是什么?本质、功能与规律总体科学B科学是什么?本质、功能与规律部类科学知识概观、主要方法、基本规律C学科类群的知识概观、主要方法、基本规律学科类群D学科前沿的研究性学习,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创新素质,敢于、善于回答和实践下述问题什么是创新?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不要创新?深刻领会“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能不能创新?创新的关键不是对以往知识的占有,而是重组、深化和增值知识的迫切意识与运作能力。怎么样创新?增强创新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