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诗歌,古诗五首,21,1.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背景透视,5.相关资料,6.检查预习,7.听读课文,10.句段品析,11.疑难探究,12.板书设计,16.教材习题讲解,4.文体知识,9.整体感知,13.本课主旨,17.课后作业布置,8.翻译课文,14.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5.拓展延伸,(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3.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来自点拨,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集。,来自点拨,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官至宰相,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今存王临川集等。,来自点拨,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来自点拨,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享有“诗圣”的美誉,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来自点拨,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来自点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获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远道寄给他,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来自点拨,登飞来峰: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这一年,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越州(今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题破山寺后禅院:这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来自点拨,望岳: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一首是咏东岳泰山的。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征乌桓时,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来自点拨,绝句: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简称五绝、七绝。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一般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对仗且一韵到底,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来自点拨,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贺知章誉之为“谪仙”(本事诗)。,李白诗歌评价,来自点拨,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禅万籁钟磬竦峙,部分来自点拨,chn,li,qng,sngzh,zi()决z()xios()ji()石dn()di()宗,部分来自点拨,哉,眦,萧瑟,碣,澹,岱,部分来自点拨,(一)古今异义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义:听说;今义:用鼻子嗅2.飞来山上千寻塔古义: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今义:找3.会当凌绝顶古义:一定,必定;今义:常用作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或表示擅长,部分来自点拨,4.一览众山小古义:全;今义:最小的正整数(二)一词多义何:岱宗夫如何怎么样,怎么,代词水何澹澹多么,副词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代词(三)词类活用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部分来自点拨,(四)文言句式省略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点拨:“出其中”即“出于其中”,省略了介词“于”。(五)成语积累1.曲径通幽: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例句:山庄依玉皇山麓而筑,气势开阔,曲径通幽,别有洞天。2.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安静。例句:冬天走在雪地里,万籁俱寂,我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部分来自点拨,(六)名句积累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古诗五首课文朗读。,1.用斜线标出诗歌的朗读节奏。2.把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标示出来。3.把每首诗的关键语句(或名句)用波浪线画出来。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渡过五溪。把我忧愁的心思托付给明月,随风伴你一直到夜郎西边。,译文:,子规:杜鹃。啼:叫。龙标:这里借指王昌龄,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五溪:即雄溪、(mn)溪、酉溪、氵无(w)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当时属蛮荒之地。夜郎: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沅陵县。沅陵位于“龙标”南偏西。,注释:,登飞来峰王安石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到鸡鸣声,登上飞来峰,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最高处,译文:,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塔,这里指应天塔。闻说:这里是听到的意思。自缘:因为。,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清晨,我漫步走入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的房舍掩映在花木的深处。山的景色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各种声响都静寂无声,只剩下敲钟击磬的声音。,译文:,初日:早上的太阳。高林:高大的林木。又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地方为“丛林”,此处有一语双关之意。禅房:僧人的房舍。山光:山的景色。悦:使高兴,使动用法。空:使消除净尽,使动用法。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钟磬:钟和磬,佛教法器。寺院中诵经、斋供时,发动用钟,止歇用磬。,注释:,望岳杜甫原文:岱()宗18夫19如何?齐鲁青未了20。造化21钟22神秀,阴阳23割24昏晓25。荡胸生曾云,决26眦()27入归鸟。会当28凌29绝顶,一30览31众山小。,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译文:,18.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19.夫:无实义,这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0.未了:未尽,没完。21.造化:天地,大自然。22.钟:集中,聚集。23.阴阳:山的北面是阴,山的南面是阳。24.割:剖分,划分。25.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26.决:裂开。27.眦:眼眶。28.会当:定要。29.凌:登。30.一:全。31.览:看。,注释:,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32澹()澹33,山岛竦峙3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35灿烂,若出其里。幸36甚至37哉(),歌以咏志。,东征时,登上高高的碣石山,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山岛上树木丛生,百草长得丰美茂密。萧瑟的秋风吹起,海中波涛翻滚。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仿佛都出于大海的胸怀之中。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译文,32.何:多么。33.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34.竦峙:高耸突兀。竦,高耸。峙,突起,突兀。35.星汉:银河。36.幸:庆幸。37.至:极。,注释:,部分来自典中点,1.反复诵读这几首诗,并用斜线划出望岳观沧海的朗读节奏。,【答案】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部分来自典中点,2.结合题目,说说这几首诗大致写了什么内容。,【答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是一首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2)登飞来峰,诗人就站上飞来峰高高的塔上,能看到更远更美丽的情景。(3)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这是题写在破山寺后禅院上的一首诗,部分来自典中点,(4)望岳中“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5)观沧海是一首写景诗。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部分来自点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答案】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部分来自点拨,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部分来自点拨,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部分来自点拨,4.分析“闻”与“过”字的妙处。,【答案】“闻”,听说而已,只闻不见,显出无奈之意,点题。“过”写出龙标的荒远。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部分来自点拨,5.“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部分来自点拨,6.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部分来自点拨,7.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部分来自点拨,登飞来峰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答案】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部分来自点拨,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答案】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部分来自点拨,题破山寺后禅院1.诗中哪些句子描写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景象?,【答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部分来自点拨,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山和水?,【答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部分来自点拨,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之情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部分来自点拨,4.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答案】尾联的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同时将客观景致与作者主观感受到的情思理趣巧妙结合。,部分来自点拨,5.找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韵脚。,【答案】林、深、心、音。,部分来自点拨,望岳1.首联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答案】首联写“远望”,写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峻,用笔不凡。,部分来自点拨,2.作者是如何扣住“望”字从不同角度来描绘泰山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地域广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景色秀美(虚)山势高峻(实)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壮观的气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望,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部分来自点拨,3.赏析“钟”与“割”字的表达效果。,【答案】此题考查古诗词品味炼字。“钟”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割”字新奇有力,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峻的气势。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部分来自点拨,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包含着怎样的哲理?,【答案】此题运用赏析古诗文名句法。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包含的人生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部分来自点拨,观沧海1.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答案】叙事;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部分来自点拨,2.“水何竦峙”句写景有何特色?,【答案】“澹澹”形容水波摇荡的样子,“竦峙”写出了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动静结合,写出景象的威严和辽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博大的胸怀。,部分来自点拨,3.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答案】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部分来自点拨,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这两句中的景物主要有“秋风”“洪波”,再融入自己的想象,即可描写出生动的画面。,部分来自点拨,4.说说你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理解。,【答案】虚写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而想象出的景象,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壮丽景象。“日月”“星汉”写出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和想要统一中国的壮志豪情。,部分来自点拨,【答案】此题考查赏析古诗文名句法。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写作手法以及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前两句,集中抒写了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诗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到那边远荒凉的地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1.【难点探究】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部分来自点拨,【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耸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太阳、月亮、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都落入海里。,2【难点探究】观沧海一诗由“观”字统领全篇,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哪几句是写虚景?诗人这样虚实结合来写有什么用意?,部分来自点拨,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象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诗人以沧海自比,把眼前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观景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表现出诗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同情迁谪之意三、四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情景交融,关切感伤,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魄力,登飞来峰,千寻塔、见日升点明山高不畏浮云、最高层浅易而见哲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古寺、高林曲径、禅房山光、潭影万籁寂钟磬音,幽静高远,隐逸情怀,幽深、寂静,以动衬静,赞美泰山,表达雄心,望岳,首联:远望之景连绵不断颔联:近望所见虚实结合颈联:细望所见层云归鸟尾联:抒发情怀含义深刻,壮丽景象,博大胸襟,俯瞰水、岛(全景)近看木、草(静景)远眺风、波(动景),雄心壮志豪迈气魄,观沧海,实景,虚景,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登飞来峰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豪情。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古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抒写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观沧海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气势雄浑,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以及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杨花落尽”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同时,“杨花”寓“漂泊无定”,“子规”叫声凄厉,似有“不如归去”之声,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2.想象丰富,寄情明月。末两句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够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达情,气概超逸,笔势灵动。,登飞来峰1.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本诗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主题。2.富含哲理。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哲理,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景精妙,感情脱俗。本诗写景抓住一个“静”字,以声衬静,构思精巧。全诗层层推进,于平易之中渐入胜境,直至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皈依。,望岳1.多角度描绘,层层深入。全诗抓住“望”字写景,既有远眺,又有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