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探秘—袖珍滕国生存记.doc_第1页
古国探秘—袖珍滕国生存记.doc_第2页
古国探秘—袖珍滕国生存记.doc_第3页
古国探秘—袖珍滕国生存记.doc_第4页
古国探秘—袖珍滕国生存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国探秘袖珍滕国生存记【预告】一起盗窃案揭开一段尘封的滕国往事,三千年前的滕国到底有多小?袖珍滕国又是如何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存活了700年? 1990年7月29日的深夜,中国山东省的滕州市博物馆在经过了一天的人来人往后终于平静了下来。凌晨3时40分,青铜馆的展厅内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在一片寂静的深夜里显得极其刺耳。正在值班的安保人员顿时一个机灵,多年的安保经验使他敏锐地意识到:大事不好了!报警声响起后,正在值班的安保人员迅速赶往青铜馆展厅进行查看,并对所有门窗和锁进行了检查,结果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安保人员以为警报器出现了问题,便回到了安保室。可没过几分钟,尖利的警报声再次响了起来,安保人员意识到不太对劲,便再次跑到展厅查看,可展厅内依然没有什么异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安保人员再不敢掉以轻心,为了查证青铜馆展厅里是否有异常,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在展厅外站了一会儿。果然,没过多久,展厅内又隐隐约约发出了声响。此时的安保人员开始紧张起来,他断定:展厅内肯定有窃贼。可刚刚检查门窗都是紧锁的,如果真的有人,他又是怎么进去的呢?安保人员意识到自己处于势单力孤的境地,便赶紧打电话报了警,并通知了其他安保人员。公安干警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在安保人员的协助下对滕州市博物馆周围进行了严密勘查,当他们发现博物馆展厅北面屋顶的盗洞时,安保人员这才明白展厅内的窃贼是怎么进去的。众人一起来到青铜馆展厅门前,最前面的公安干警做了一个手势,后面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去,同时将多枚强光手电直射进了展厅的各个方向。但由于陈列文物的橱柜排列曲折,一时并没有发现盗贼。安保人员在公安干警的指挥下,一个箭步冲进展厅,打开了展厅内的照明灯,公安干警随即冲过去,终于在靠近门边的夹墙内擒获了窃贼。而在陈列着滕侯方鼎的橱柜前,正摆放着窃贼盗窃用的作案工具。幸运的是,橱柜完好无损,滕侯方鼎也安然无恙,人们终于舒了一口气。其实,这已经不是滕侯方鼎第一次差点被盗了,就在滕侯方鼎在地下埋藏近三千年,终于重见天日之时,就差点儿被当成废品给卖了。1982年的3月,滕县姜屯村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正在田里干活儿。突然,他手中的铁锹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挖不下去了。“莫非挖到石头了?”村民伏下身去,刨开表层的土,想把“石头”刨出来,可刨了半天,却刨出了一个浑身沾满泥土的“罐子”。村民小心翼翼将“罐子”上的泥土擦下去之后,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出现在了这位村民眼前。村民放下手里的青铜器,继续往下刨,又相继挖出了五件青铜器。村民很快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挖到古墓了,但他并没有为此感到惊奇。因为在历史上,山东滕县地区曾经存在过很多个小国家,因此,这里的村民也经常在田间地头挖出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物。但当时的农村,村民保护文物的意识淡薄,很多人认为挖到古人埋在地下的随葬品是一件十分忌讳的事儿,因此,如果有村民挖到青铜器,就拿去当废品卖了。这位村民也不例外,很快,他就将挖到的六件青铜器背到了废品收购站。幸运的是,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一眼看出了这是文物,没敢收购,当即就打电话通知了滕县的文物保护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考古人员赶到了滕县姜屯村,找到了那位村民,并请他将考古专家们带到了这批文物的出土地点。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挖掘,最终出土文物二十余件。在众多出土文物中,几件青铜器上的铭文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这件簋上的铭文是“滕侯作滕公宝尊彝”,这件青铜鬲上的铭文是“吾作滕公宝尊彝”。这件鼎上的铭文是“滕侯作宝尊彝”。“滕侯”是滕国国君,那么,这批青铜器应该就是滕国国君滕侯为悼念他的父亲“滕公”而专门铸造的。此时的考古人员既兴奋又后怕,兴奋的是:这批青铜器的出现为后人研究滕国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后怕的是:如此弥足珍贵的文物如果真被当成废品卖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国西周时期的滕国,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左传中就记载滕国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东拼西凑也就只有方圆50里。在当时,像滕国这样的小国如果不依附其它大国,是很难生存下来的。但滕国却在历史上存活了七百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袖珍滕国到底依靠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混战局面中生存下来的呢?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后,周朝的第一代统治者周武王姬发为了拓展疆域、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就是封同姓子弟为诸侯,分赐给他们土地和居民,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姬绣是周武王众多兄弟中的一个,他也得到了一块土地。但由于分封土地面积有大有小,姬绣得到的这块土地方圆仅有50里。姬绣就在这一小片土地上建立了滕国,成为了滕国的第一代国君。在姬绣的治理下,滕国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生活。 据专家推测,这件滕侯方鼎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精良的铜质、华丽的纹饰以及清晰的铭文,代表了滕国青铜铸造的最高水平,也充分说明了西周时期滕国手工业的发达和经济的繁荣。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不断发展壮大的诸侯国开始相互争夺土地,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一向自给自足的滕国成为了各大诸侯国眼中财力、人力、物力都“充沛”的“后备补给站”,被各大诸侯国搜刮到府库空虚,民生凋敝,重压之下的滕国只得在强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地生存着。公元前326年,滕文公姬宏继位。此时的滕国处境已经十分恶劣,每天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危难受命滕文公自然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于是他励精图治,整日思考如何才能使滕国富强起来。想来想去滕文公只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找个有实力的靠山做依靠,也就是寻求大国的保护。可依附哪国呢?滕文公虽然十分着急,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一天,滕文公听说儒学大师孟子正在离滕国不远的地方讲学,他眼前一亮,立即命使者前去礼聘孟子前来滕国讲授治国之道。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是归附齐国好呢,还是归附楚国好呢?”孟子告诉他:“其实哪国都不用依附,只要将护城河挖深,城墙筑牢,与百姓共同守卫国家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滕国增强防御能力,百姓安居乐业,君民一心,别人就不敢小看你,大国也不会来欺负你,这才是治理国家的上策。于是,滕文公听从孟子建议,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建学校、重农耕、施仁政,揽人才等。这些改革实施以后,滕国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也有了大发展。在此之后,滕文公又多次问政孟子,孟子提出让他施行仁政,体察百姓的疾苦,做到忧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国家有难,百姓才情愿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滕文公一一采纳。不久,滕国名声大振,在诸侯争霸的形势下,滕国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而声望跃居很多诸侯国之上,成了远近闻名的“善国”,滕文公也因此被称为“贤君”,很多其他诸侯国的居民纷纷来滕国定居,从此滕国人丁兴旺,民殷国富。到了战国中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更为激烈,小诸侯国相继被吞并,夹在齐、楚、宋、鲁各大诸侯国之间的滕国也未能幸免于难,远近闻名的“善国”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关于滕国的灭亡,历史上曾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个是亡于齐,一说亡于宋。这些说法中,亡于宋比较接近于史实。宋国灭了滕国之后,引起了齐国强烈反应,这是必然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