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跳电压的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估算法-论文.pdf_第1页
基于回跳电压的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估算法-论文.pdf_第2页
基于回跳电压的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估算法-论文.pdf_第3页
基于回跳电压的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估算法-论文.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回跳电压的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估算法 陈伦琼 - , 李蓓 z , 张笛 2 ( 1 常州工学院, 江苏 常州 2 1 3 0 0 0 ; 2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 株洲 4 1 2 1 0 0) 摘要: 以单体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 为解决动力电池动态剩余容量( s oc ) 在线估算的难题 ,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力电池剩 余容量在线估算方法。通过对铅酸蓄电池离线后所产生的回跳电压进行研究。 在考虑了放电率、 放电深度、 环境温度等 因素的情况下。 建立了回跳电压与电池剩余容量的函数关系; 采用 8 9 S 5 1单片机完成实时检测与计算, 实现了智能型蓄 电池剩余容量在线检测。 关键词 : 回跳电压 ; 铅酸蓄电池; 剩余容量; 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 T M 9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0 8 7 X( 2 0 1 3 ) 1 2 - 2 1 7 9 0 3 SOC e s t i ma t i o n o f l e a d - - a c i d ba t t e r y o n l i ne us i n g r e bo u n d v o l t a g e CHE N L u n q i o n g , L I Be i , Z HANG Di Ch a n g z ho uI n s t i t u t eo fTe c h no l o g y ,C ha n g z h ou J i a n g s u21 3 0 0 0 ,C h i n a ; 2 H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h u z h o u H u n a n 4 1 21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 e s i n g l e p o we r b a t t e r y , i n o r d e r t o s o lv e S0C e s t i ma t io n o f l e a d -a c i d b a t t e r y o n - l i n e , a k i n d o f n e w e s t i ma t i o n me t h o d wa s p r o p o s e d By a n a l y z i n g r e b o u n d v o l t a g e o f t h e le a d - a c id b a t t e r y o ff -li n e 。 d i s c h a r g e r a t e , d e p t h o f dis c h a r g e a n d e n v i r on me n t t e mp er a t u r e, t h e f u n c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r e b ou n d v o lt a g e an d SOC wa s e s t a b l is h e d Th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r e a l - t i me de t e c t ion a p p ar a t u s b a s e d o n MCU 8 9 S5 1 f o r SOC e s t i ma t io n o n -l i n e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Ke y wo r d s : r e b o u n d v o lt a g e ; l e a d - a c i d b a tt e ry: s t a t e o f c h a r g e ; MCU 蓄电池的端电压在离线瞬间存在一个跳变,如图 1中的 A点到B点所示。 把电池放电到截止电压的点记为 A点 , 切断 放电回路,电池的端电压将从 A点跳变到 B点。图 1中的 C 点为电池脱离负载回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渐变,恢复到相对 稳定的电压值。将上述情况下电压达到 B点的值称为回跳电 压 , 记为 U。在电池研究工作中, 我们观察到回跳电压经常是 变化的, 那么回跳电压的变化是否有一定规律, 其表现代表了 f mi n 图 1 蓄电池放电后回跳电压 的示意 图 收稿 日期 : 2 01 3 0 4 1 2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 目( 5 1 0 7 7 0 4 7 ) 作者简介 : 陈伦琼 ( 1 9 7 3 _ ) 女 , 湖北省 人 硕士 , 讲师 , 主 要研究 方 向为 电源技术及 自动控 制。 电池的哪些特性, 是否与电池的剩余容量 、 环境温度以及电池 老化程度、 电池性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课题组进行了相应的 实验与研究 。 1 回跳 电压 的理论分析 蓄电池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一等效阻容电路表示 ,如图 2 所示_ l _ , 其中 R 为等效欧姆电阻, R 2 、 c为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 化所产生的等效阻容环节的参数 , E为电池的反电动势, L , 为 电池端电压 , , 为工作电流。 图 2 蓄 电池等效数学模型 从图 1的B点到 C点的动态过程中, 有: R E ( ) 一 【 , ( ) = , ( ) ( 。 + 三 一 孚 ) ( 1 ) z + 吉 式中: R l 为回路中的欧姆电阻; R 2 为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电 21 7 9 2 0 1 3 1 2 V O J3 7 N 0 1 2 技 阻 ; C为 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电容。 将式( 1 ) 进行拉式反变换后得到: e ( t ) 一14 ( t ) =i ( t ) X R l +i ( t ) R 2 X( 1 一e T 2 ) ( 2 ) 式中: R 2 C , 为极化时间常数。变化后得到电池两端的端 电压 : u ( t ) =e ( t ) 一i ( t ) X ( R 1 +R 2 ) +“ 2 ( f ) “ ( f ) =e ( t ) 一“ 1 ( f ) +“ 2 ( f ) u 。 ( f ) 是 由于回路 中的各种电阻( 包括欧姆电阻和极化电 阻) 产 生的, 在电 流函 数的 ( f ) :J , 0 作 用下, 当t = 0 l 0 , t 0 时, L I1 ( f ) = 0 , 也就是图 1中的 AB段; 而 u 2 ( O 为恢复电压, 则 有 : f ( f )= ( t )X R, e ( 3 ) 在 f =0后呈现一个 指数 衰减 的特性 ,由于 电流产生 的是 负跳变, 相当于输入信号为负 , 因此电池端电压呈现一个缓慢 回归的态势 , 即图 1中的 B C段 。 根据式( 3 ) , 当 t = 0 , 电池端 电压即为回跳电压 u ( f ) , 而当 时, 电池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池反电动势, 则: 2( f )= + f ( f ) ( 4 )t U R e 也就是说, 当电流为 0的瞬间, 由于极化产生的电压损失 还没有完全恢复, 需要一定时间的静置, 电池的端电压才可能 恢复到开路电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回跳电压 u c ) 决定于电池开路电压 的大小 ( 尤其在开路电压较大, 极化损耗电压相对较小的 情况下 ) , 而开路电压与电池的剩余容量有比较 固定的关 系_2 _3 】 , 因此回跳电压与剩余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贵的是回 跳电压在离线的瞬间就可以获得,这就为工作状态下获得剩 余容量信息提供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下面将用实验的方法 , 对 回跳 电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实验条件与工作制度 实验使用 B X 7 B 一 3 A型号铅酸蓄电池和B T S M 5 0 A J 1 2 V 蓄电池综合参数 自动测试仪。根据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标准 G B 5 0 0 8 1 - 8 5中规定 , 标称容量的放电率为 。 , 电解液温度为 ( 2 5 -+2 ) ,相对密度为 1 2 8 +0 0 1( 2 5) ,放电终止电压为 1 0 5 v( 单格 1 7 5 v ) t 。充电电压恒定在 1 4 5 v( 单格 2 4 1 6 V) , 充电截止电流为 0 0 1 A。 采用二阶段恒流 恒压充电方式 充电, 放电为恒流放电方式l 6 _。 3 回跳 电压 的实验研 究 3 1 回跳电压与剩余容量的关系 首先对电池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相同的放电率, 放电至不 同深度 , 记录下切断放电回路瞬间的回跳电压值 ; 静置 2 h 以后, 以 0 2 C放电至 1 0 5 V, 记录下放出的容量 s o Q。 然后, 对电池进行不同放电率下的完全放电( 放电截止电 压在 1 0 5 V) , 静置 2 h后, 再次进行 0 2 C完全放电, 记录第 二次放 出的容量 s o G。 根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1 ) 在回跳电压 Ul 1 8 V时, 忽略放电率对 S OC k : f ( U J 2 01 3 1 2 VO I 3 7 NO 1 2 函数的影响,取部分实验数据,绘出图 3所示的函数关系曲 线 , 并用最小二乘拟合该函数关系如下 : S O C 2 =( O 0 0 5 2 U t 一0 1 8 8 7 U , + 2 3 0 3 4 一 9 3 9 4 ) x l 0 ( 5 ) 计算出罔3中拟合曲线 ( d a t a 2) 与实际值 ( d a t a 1) 之间的 最大误差 为 3 4 1 8 6 。 U 图 3 U1 1 8V时 S OC = 函数关 系曲线 ( 2) 当回跳电压处在 U r ( 0 , 1 1 8 V ) 区间时, S O C _ _ J 电 流 检 测 = = : 盼 S 5 l &鏖捡测 = = : 图 6硬件部分原理框图 4 2 主要检测电路及算法 检测电路如图 7所示, 分为电压 、 电流、 温度三部分。 电压 检测由 L M3 2 4 A和 A D芯片 MC P 3 2 0 8组成 】 , 蓄电池的回 跳电压范围为 1 0 5 1 3 v,而 A D芯片的输入范 围为 0 5 V, 可用 A D5 8 4产生 1 0V基准电压 和 5V基准电压 , 21 81 CI - I I V0C e| l Vr e f 锄C I a l 4 l , 鳓 彻l I al 6 疆 Cl l 7 Aam Cl l B DaI - H ) 图 7检测 电路图 由 L M3 2 4 A实现回跳电压 ( 如图 7中的 、 ) 和参考电压 的比较和转换。由数字温度传感器 DS 1 8 B 2 0进行温度数据采 集, 经 P 3 3口送入单片机。 A D 芯片 的 C L K、 D D 和 C S端分别位 于单 片机的 P 1 4 P 1 7端 口。MC P 3 2 0 8为 1 2位逐次逼 近型的模数转 换芯 片, 其工作电压为 2 7 5 5 V, 同时带有 S P I 串行总线接口。 单 片机的定 时器产 生 2 MH z的外部时钟信号给 A D芯片的 C L K脚, 完成模 数转换后数据经 P 1 5口读入单片机。 电流由8 9 S 5 1单片机的外部 中断 0即 P 3 2口实现检测, 一 旦蓄电池电流从工作状态跳变为零 ,外部中断 0响应并进 入中断检测程序, 实现对温度和电压信号的处理, 流程图如图 8所示。阀值 = 1 1 8 v, 考虑到放电深度对剩余容量的影响, 单片机求取剩余容量 s o G时, 分段处理 : 厂 由 ( 6 )式 算 出 Q 二 江 度 謦正 2 启 动报 警 N H 启 动 , D 采集 回 磷 电压 t U t 闷值 d ! 由 ( 5 )式 算 出 s 2 二二二 沮 度量 正 1 s o 乜 1嘣 二 二 送豆 图 8 数 据 采 集 处 理流 程 ( 1 ) 在回跳电压 U 1 1 8 V时, 用式( 5 ) 表示, 考虑到温 度对 s o G的影响进行如下温度补偿 : 以 2 5作为基准温度 , 温度每升高 1 , S O C 2 下调 1 , 即图 8中的 “ 温度修正 1 ” 环 节 。 ( 2) 在 Ufi e ( 0 , 1 1 8 v) 区间, 用式( 6 ) 表示, 考虑到温度的 影响较小 , 温度每升高 2, s oG下调 1 , 即图 8中的 “ 温度 f - t 4g 2 2 6 8页) 2 01 3 1 2 VO I 3 7 NO 1 2 投 不 汉理工 大学 , 2 0 0 7 4 】 陈新 基于 We b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J 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 , 2 0 0 3 , 3 2 ( 4 ) : 4 3 3 4 3 6 5 】 胡心专, 皱沐昌 逆变电源设备中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 J 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 。 2 0 0 4 , 4 0 ( 2 2 ) : 1 8 5 1 8 8 6 李军, 鲍鸿, 程院莲, 等 单片机网络控制系统 J 】 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 , 2 0 0 4 , 2 1 ( 1 ) : 8 一 l 2 7 】 于海晨 , 仲崇权 基于l n t e m e t 的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方案及实例 J 】 计 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 2 0 0 1 , 9 ( 5 ) : 1 4 1 6 【 8 】 袁池 , 楮亚萍, 谷兴才, 等 远程监控与维护系统及其在 P C - P L C 网络上的实现 J 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3 , 3 7 ( 3 ) : 4 5 0 4 5 3 9 9 孙健, 蔡凌 , 汪晋宽 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的设计实现 J f 义 器仪 表学报 , 2 0 0 5, 2 6 ( 8 ) : 6 9 5 6 9 7 【 l O 唐建涛, 李耿, 徐国鑫 用 I n t e me t 实现锅炉远程监控 J 1 科技创 业家 , 2 0 1 1 ( 6 ) ; 1 4 2 1 1 】 李恒超, 张家数 基于嵌入式 We b的远程监控研究 J 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 , 2 0 0 3 , 3 8 ( 3 ) : 2 3 2 7 ( 1 2 仲崇权, 鲁辛凯, 李卓函。 等 基于嵌入式 We b 远程监控的研究 与应用 仪器仪表学报, 2 0 0 6 , 2 7 ( 6 ) : 5 7 5 5 7 7 周曼丽 , 姜 文刚 基 于嵌 入式 We b服务 器的植物工 厂远程监控 系统研究 与实 现 J 中国农机化 , 2 0 l l ( 5 ) : 9 0 - 9 5 施卫强 , 吴敏, 曹卫华 基于嵌人式系统的 I n t e me t 接口开发 J 计算机 系统应用 , 2 0 0 6 ( 5 ) : 8 8 9 4 陈波 , 高秀娥 , 隋广洲 无线远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J 仪器仪 表 学报 , 2 0 0 6 , 2 7 ( 6 ) : 5 7 3 5 7 4 王路, 张国圆, 杨琳 蓝牙无线远程控制的应用研究 J 福建电 脑 , 2 0 0 8 ( 1 ) : 3 0 田圣彬 , 刘兆魁 感应加热系统的远程控制技术的研究 J 工业 控制计算 机 , 2 0 0 8 , 2 1 f 1 ) : l 1 1 5 刘敏娜 , 潘宏侠, 黄小娟 基于 G P R S的风力发电机远程监控系 统设计 【 J 自动化与仪表 , 2 0 1 1 , 2 6 ( 7 ) : 2 9 3 3 孙忠富, 曹洪太, 李洪亮, 等 基于 G P R S和 WE B的温室环境信 息采集 系统的实现 J 农业工程学报 , 2 0 0 6 , 2 2 ( 6 ) : 1 3 1 - 1 3 4 张军, 尚敏, 陈剑 基于 3 G技术的智能农业远程监控与管理系 统 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 0 1 1 , 1 9 ( 5 ) : 1 0 5 8 1 0 6 1 。 , 茬 。 : t毒 。; z 菩。 0 ,毒 。 j r 一 - t奎 。 : r j 害 。 : 芒。 : Z = 垒 生 乒 : j 些 = 堑 _ 3 ( 上接 第 2 1 8 1页) 修正 2 ” 环节。 4 3 显示和报警 经温度修正后的剩余容量值 s OG输出到 L E D显示 , 显 示模块由三合一共阴 L E D数码管 、 4 5 1 1 译码器、 7 4 0 4反相器 和限流电阻组成。单片机的 P 2 4 P 2 7口信号经 4 5 1 1 译码后 提供 L E D的段控信号; MC U的 P 2 0 P 2 2口提供三个 L E D 的公共端 C OM信号。若 s o G低于 1 0 , 则启动报警, 由单片 机的 P 2 。 3口控制蜂呜器报警。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铅酸蓄电池离线回跳电压的分析 ,兼顾温度 补偿 ,提出了一种在线估算蓄电池剩余容量的新方法。并以 8 9 S 5 l 单片机为核心, 完成了智能型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检测 装置。该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检测装置结构简单、 成本低 、 产 品开发周期短、 可靠性高, 可满足蓄电池在线监测剩余容量的 要求,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 1 范红军 , 殷合 香 , 郑卫东 铅酸 蓄电池 自放 电程 度的人 工神经 网 络检测 J 自 动化与信息工程, 2 0 1 1 ( 1 ) : 3 4 。 3 6 【 2 李蓓, 王耀南, 吴亮红, 等 端电压模糊估算动力电池 S O C的新方 法 J 湖南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 0 0 9 ( 9 ) : 4 7 5 3 3 李蓓 , 叶玮琼 , 王耀南 , 等 基于工作 电压 的动力电池剩余容 量动 态估 算 J 变流技术与 电力牵引 , 2 0 0 8 ( 4 ) : 4 6 5 0 4 谢爽 中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的现状及展望 J 蓄电池, 2 0 1 l ( 2 ) : 8 3 8 6 5 5 代睿, 曹龙汉, 吴帆 , 等 铅酸蓄电池组容量测试与活化技术研究 与实现 J 工业控制计算机 , 2 0 0 9 ( 1 0 ) : 5 9 6 3 6 6 史鹏飞 化 学电源工 艺学【 M 哈尔滨 : 哈尔 滨工业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6: 1 0 3 1 O 7 7 李国勇 智能控制及其 MA T L A B实现 M 北京: 电子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5 : 2 0 0 2 4 5 8 】 王黎明 基于 A T 8 9 S 5 l 单片机的数字电压测量 J 价值工程 , 2 0 1 2 ( 3 ) : 1 5 3 f 9 9 许安涛, 赵国生 高精度电压测量回路的研究 J 河南师范大学学 报 : 自然科学 版 , 2 0 0 9 ( 5 ) : 1 4 3 1 4 8 、 羔 釜 ( 上接 第 2 2 6 0 i g )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发电 微电网中储能的配置原则和影 响因素, 并结合储能的自身特性, 给出了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 中储能的功率 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详细阐述了基于低通滤波 原理的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的配置方法、基于高通滤波原理 的功率型和能量型储能系统的配置方法 ,以及基于供用电平 衡的微电网储能配置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 应结合优化 目标 、 评价标准和储能 自身特 性, 计算不同类型储能的功率 容量, 同时应根据储能成本构 成、 投资回报率和电力市场需求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