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的习俗.doc_第1页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doc_第2页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doc_第3页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doc_第4页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个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这里我们把其传统习俗分为三大部分:祭祀、春游、饮食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二)清明节的春游活动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有学者认为清明节主要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此话不无道理 有人会说清明祭祀是肃穆或悲伤的与轻松快活的春游岂不矛盾其实这种想法是出于简单教条地看问题也是不了解民众的精神与生活的表现初唐统治者就曾基于类似看法下令禁止寒食的扫墓共郊游但是后来不得不解除这种禁令清明时节祭祀能与游乐并行不悖我认为有这样几条原因:第一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界生机萌动、气候宜人的清明前后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出于人的本能的冲动是合于人的本性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这一时光人的这种冲动或要求是难以抑制的第二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在庄重的仪式之后纵情欢乐的节日文化传统而清明节的源头之一上巳节正是一个这样的节日何况魏晋之后上巳节就已演变为一个纯粹郊游宴饮的的节日上巳节在郊野纵情游乐的传统必然在清明节俗中得到体现第三清明节的节期前后有十来天祭祀可在一天内完成其他时间可以纯做春游第四民间对生死向来有一种流传广泛的旷达观念认为人出自黄土又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是尽寿而终不是早夭就不是很令人悲伤的事情甚至老人的高寿而亡是一件喜事所谓“红白喜事”这样祭奠正常寿终的亲人和祖先就不是一件真正悲伤的事情只是表达孝敬和思念之情在完成一个郑重的仪式一些女性的哭坟也是按礼法所为的仪式的一部分或者是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仪式完成之后的游春就是自然的事情所以人们能普遍地将扫墓与春游结合起来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了这种扫墓与郊游并行不悖的情形: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下面列举几项传统的春游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三)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