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湖秋月 钢琴曲.doc_第1页
对平湖秋月 钢琴曲.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湖秋月篇幅不长,旋律自由伸展,一气呵成。乐曲的曲式结构具有应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特点,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乐曲由静而动,又由动而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依循的是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这和西方音乐中鲜明的“块状”结构有较大的区别。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构成音乐形象的关键因素。平湖秋月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的特点:节奏变化自由丰富,旋律线多跃进,有时幅度较大。 平湖秋月的旋律创作,在传统叠句手法的基础上,多用变型方法,在围绕中心音的行进中,使旋律自由伸展变化。乐句的发展在保留原曲旋律的精萃片断之外,随感情、语汇的变化有机渗入新材料。这种旋律骨架基本相似的自由变奏手法,体现了我们民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变化统一的哲学观点。平湖秋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和高洁优雅的格调,充分表现出中国古老文化中的“虚”“空”境界。 尾声的意境空明悠远。右手的颤音响起,似箫的颤吟。弹奏时,要表现出箫所特有的气息震颤感。结束处,作者用的是感叹式的音调,这要求必须在极轻的音响中巧妙地演奏出长气息的句子,此处须加上左踏板,手指一触即离,形成虚幻飘忽的音色 相传为吕文成在游览西湖胜景“平湖秋月”后所创作。乐曲描绘了月下的湖光水色,有淡泊悠远、虚无缥缈的意境,成为广东音乐中的名作。后由陈培勋改编成钢琴曲,发挥了钢琴音色的长处,将波光粼粼、闪烁不定的景象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 对于这样一首讲究音色和意境的乐曲来说,踏板的运用显得十分关键。鉴于这首乐曲采用了民族传统的五声调式,且多处模仿民族乐器音色,右踏板可以用得多一些,长一些。一方面,五声音阶式的混音效果比较和谐,另一方面,就该曲本身的意境来说,音响上的朦胧也是可以允许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民族弹拨乐器是没有制音器的,琴、筝、扬琴、箜篌,莫不如此。在钢琴上大量使用右踏板,也可以模拟出它们那种让人心醉的华彩般的混音效果。因此在表现出乐曲的民族特色方面,右踏板的作用不可小视。乐曲笼罩在静谧空灵的气氛中,因而左踏板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近高潮处音量加大、情绪高涨的地方以外,都应使用左踏板。 乐曲结构具有民族特点,由核心旋律发展而来,没有明显的段落,但可大致分为4个部分:起、承、转、合。 第一部分:起。为第1小节第8小节。第1小节为引子,乐曲一开始左手低音区的空五度非常重要。这个空五度低音连奏响4次(第4次在第4小节),宛如薄暮时分远处飘荡的钟声。旋律在第2小节第3拍正式出现,由右手奏出。旋律多加琶音和装饰音,似是模仿高胡的滑奏,琶音和装饰音应在节拍内演奏,而不是节拍前。琶音和和弦的最高音为旋律音,应注意突出并连贯。三十二分音符音型是模拟波光摇曳的背景,宜贴键弱奏,可略做出起伏,给缓慢的速度增加一点流动感。第3小节第2拍,左手与右手同时有琶音,为了不使伴奏织体有断裂感,左手的琶音可以在节拍前提前弹奏,而右手仍应在节拍内弹奏。第8小节,这是很美的一句,右手的织体突然改变了,仿佛扬琴开始轻轻敲打,加之特别标注了mp的表情,因而要格外着意演奏这一句。第二部分:承。为第9小节第13小节。第9小节作为过渡,第10小节开始旋律音便转移到了左手的中低音区,与前相比,更为沉郁。旋律气息很长,只有两大句,在11小节第1个音处分句,不要破句。右手提供的背景织体比之前密集了一倍,成了六十四分音符,音域提升到中高音区,上下起伏的幅度扩大,提示情绪更为活跃,有着弹拨乐器刮奏的华丽效果。此处应该贴键演奏,保持均匀并控制在很弱的力度之下。在13小节处,右手琶音音型被拉长,力度出现f,提示情绪高涨,与下一段落相衔接。第三部分:转。为第14小节第20小节。三连音开始出现,增强了音乐往前流动的动力感。继而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等不规则音型的出现,也造成了情绪的强烈不稳定感,与音乐上的高潮相对应。14小节和15小节,旋律通过左右手的同向进行被加强了,同向十五度在钢琴上造成特殊的打击乐般的音色。16小节和17小节带八度装饰音的旋律又仿佛是弹拨乐器上奏出的泛音。左手中高音区的震音则是模仿扬琴的效果。18小节,旋律回到左手,力度很强。19小节和20小节是全曲的高潮,自19小节第3拍起,旋律又到了右手。这一段中,旋律常在左右手穿插,又杂以不规则节奏的音群,因而要格外注意保持旋律的连贯和节奏进行的流畅。由于音量较大,情绪热烈,此段以不用左踏板为宜。第四部分:合。为第20小节26小节。这是一个尾声性质的段落,共分为两句,到22小节第1个音是分句处。20小节是至为激动的一个小节,出现了古筝刮奏般的长琶音,渐慢渐弱,第3拍后半拍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现了带有疑问语气的尾声的第一句,用四度强化旋律,琶音作烘托。第21小节第3拍,紧随二分音符旋律音的一连串琶音,不仅是模仿弹拨乐器的刮奏音色,还给那个长音造成余音绕梁的回声效果,配合其后延长的休止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这个休止符处,要踩住右踏板,让声音慢慢消失,随后再放开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