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doc_第1页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doc_第2页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doc_第3页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doc_第4页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F234.4 密级 UDC 学号 5304081031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以H公司为例学位申请人: 王明霞 指导教师: 张俊瑞 教授 学科领域: 会计硕士(MPAcc) 学位类别: 会计硕士(MPAcc) 2007年10月硕士学位论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以H公司为例申请人:王明霞学科(领域):会计学指导教师: 张俊瑞 教授2007年10月esearch on the Choice of Measurement Model of Investment Property A Case Study Based on H Co.,LTD.Thesis Submitted toXian Jiaoto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ByMingxia Wang(Accounting)Supervisor: Prof. Junrui ZhangOctober 2007论文题目: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研究以H公司为例学科(专业):会计学申请人:王明霞 指导教师:张俊瑞 教授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计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财务会计及财务报告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也就在于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新会计准则首次提到了“投资性房地产”这一概念,并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究竟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该如何选择计量模式,就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取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假设其所有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的资产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同时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将其近三年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运用比较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其计量政策变更前后的基本财务指标、财务能力、财务结构、现净流量财务比率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针对公允价值给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带来的冲击,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最后,为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选择计量模式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第一,我国从投资性房地产角度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文章并不多,且多以规范研究为主,而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站在财务会计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第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我国的收益观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开始转向“资产负债观”,因此,笔者认为财务评价体系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第三,为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关 键 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论文类型:应用研究Title: Research on the Choice of Measurement Model of Investment Property A Case Study Based on H Co.,LTD.Specialty: AccountingApplicant: Mingxia WangSupervisor: Prof. Junrui Zha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ing of market and knowledge economy,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became marked.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 become the hot spots in the field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which has already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onference was held by Financial Ministry on Feb.15, 2006. The high point of the new standard is the practice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vestment Property, firstly mentioned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permitted adopting the mold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a specified state or condition. . For the enterprises, is it an opportunity or challenge? The topic for this essay is how Fair Value affects the financial report for Investment Property enterprises and which standard they should adopt.Therefore this essay selects a representative case, supposed all the propert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Investment Property which adopt Fair Value Accounting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compared with the changes of standards for financial index, capability, structure and the cash flow ratio, this essay analysis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and Traditional Cost Value on financial report. At same time it gives some advi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account on Traditional Cost Value. At last, the essay also states its opinion on adopting the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Investment Property held companies.The innovated contributions for this essay are as follows: Firstly, as we know, it is not common in the deep research by adopting the Fair Value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Investment Property in China,but this essay conduct the research by the case analysis in the angl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econdly, as we know, Fair Value Accounting makes income view changed from salary costs to balance sheet, so the writer considers the evaluating system should be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 and states her own idea on that. Thirdly, the essay also states its opinions on adopting the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Investment Property held companies.KEY WORDS: Measurement Model;Fair Value;Investment PropertyTYPE OF THESIS: Applied Research目 录1 绪论11.1选题背景11.2研究意义11.3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21.3.1论文的研究思路21.3.2论文的结构框架22理论综述42.1公允价值理论综述42.1.1国外有关公允价值研究及其应用42.1.2国内有关公允价值研究及其应用72.2投资性房地产研究理论综述102.2.1国外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研究及其应用102.2.2对于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评述113 公允价值对H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143.1 H公司概述143.2 H公司引入公允价值前的财务报表153.2.1 H公司财务报表153.2.2 H公司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说明203.3 H公司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一般假设223.3.1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假设223.3.2投资性房地产的假设223.3.3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243.4受公允价值影响的报表项目243.4.1投资性房地产243.4.2固定资产253.4.3所得税263.4.4应付职工薪酬273.4.5结转损益类账户283.4.6受公允价值影响的报表项目汇总283.5调整后的财务报表29304 公允价值对H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374.1基本指标的对比分析374.1.1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比较374.1.2资产总额的比较374.1.3负债总额的比较384.1.4经营成果的比较394.1.5净资产的比较424.2财务能力分析434.2.1盈利能力分析434.2.2营运能力分析464.2.3偿债能力分析474.2.4成长能力分析494.3财务结构分析524.3.1资产结构分析524.3.2收入利润结构分析534.4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534.4.1债务保障率534.4.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534.4.3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544.4.4盈利现金比率554.5杜邦分析法564.6综合分析与评价575 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585.1不同类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585. 2管理层对企业价值判断的标准585.3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向596 结论616.1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616.2研究展望61致谢63参考文献64附录66声明CONTENTS1 Introduction11.1 Background11.2 Signification11.3 Study Concept and Structural of the Thesis21.3.1 Study Concept21.3.2 Structural22 Theory Summary 42.1 Theory Summary of Fair Value42.1.1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n World 42.1.2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n China72.2 Theory Summary of Investment Property102.2.1 The Study and Applying of Investment Property in World102.2.2 Comments on Investment Property in China113 Analysing the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on Financial Report of H Company143.1 Introduction of H company143.2 The Financial Report Before Adopting Fair Value153.2.1 Financial Report153.2.2 The Explanation of Relative Data203.3 Assumption of Fair Value in H company223.3.1 Assumption of Adopting New Accounting Standard223.3.2 Assumption of Investment Property223.3.4 Some Other Items243.4 The Influenced Points in the Report under Fair Value243.4.1 Investment Property243.4.2 Fixed Assets253.4.3 Income Tax263.4.4 Salary of Workers273.4.5 Checking Profit and Loss Account283.4.6 The Summary of Adjusted Report under Fair Value283.5 The Financial Report under New Standard294 Analysing the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on Report Standard of H Company374.1Comparing and Analysing of Basic Standard374.1.1 The Comparision of Measurement Pattern for Investment Property374.1.2 The Comparision of General Assets374.1.3 The Comparision of General Liabilities384.1.4 The Comparision of Different Results394.1.5 The Comparision of NA424.2 Analysis of Financial Capability424.2.1 Analysis of Profit Capability424.2.2 Analysis of Operation Capability454.2.3 Analysis of Debt Capability474.2.4 Analysis of Growth Capability494.3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ructure524.3.1 Analysis of Asset Structure524.3.2 Analysis of Income and Profit Structure534.4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Proportion of Cash Flow534.4.1 Insurance Rate of Debt534.4.2 The reclaiming rate for Cash534.4.3 The Rate of of Margins of Net Profit 544.4.4 The rate of Profit Cash554.5 Du Pont Analysis554.6 Analysis and Comments 565 The Thinking of The Choice of Measurement Model in Investment Property585.1 The Different Choices of Measurement Models for Different Company585.2 The Standard of Company Value for Management595.3 The Price Tend of Property596 Conclusion616.1 The Purpose and Conclusion of Study 616.2 The Outlook of Study62Acknowledgements63Reference64Appendix66Declaration1 绪论1.1选题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急剧波动,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己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判断,一种比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等国家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7年我国也在一些准则中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出台后却成为了一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为此,我国准则的制定部门不得不大大减少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2006年2月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再次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于多项具体准则当中。在新准则体系中,首次出现了独立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但是,截至2007年4月27日,在已披露年报的1303家上市公司中,仅9家上市公司对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陆家嘴、中国国贸等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公司却不在此列。由于发行外资股(B股及H股等)的上市公司需要按境外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而公允价值模式又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规定的基准模式,即使采用成本模式也必须同时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因此这些“A+H 公司”与“A+B 公司”无疑是最有条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但事实上,除中国银行外,有关上市公司大多还是选择了成本模式。公允价值缘何受到企业冷遇,是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认识不够,还是对该计量政策的影响难以估计?本文的主题就是在此背景下选定的。1.2研究意义深刻认识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地位极其重要,有助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以公允价值为亮点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已迈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可检索到的最早时间为1997年。19972005年度各级期刊有关公允价值的论文年平均增长率为49.91%(王建成,2007),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对公允价值概念内涵的理解、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论和模糊认识。从实践来看,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以公允价值为亮点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已迈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但是,我国并未向美国的FASB那样颁布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散见于各准则中,这样使得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并且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适应的内外部环境的还未完全形成学术界对公允价值概念内涵的理解、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其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争论和模糊认识。,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国内外公允价值的研究与比较,以及H公司的案例分析,为有助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与改进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具体到投资性房地产来讲,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模式的比较与分析,为企业进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建议与意见,也给广大投资者及债权人、各级主管部门准确了解企业真实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提供一定的帮助。长期以来,在我国会计实践中,企业将具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等同于普通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往往不能反映其投资增值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并给企业当局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极大的损害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大量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者。新会计准则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期末估值,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标准,给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也给广大投资者及债权人、各级主管部门准确了解企业真实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提供了合法的保障。深入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大量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对于该种计量模式的推广,对于企业和投资者的经营和决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1.3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1.3.1论文的研究思路H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H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大量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本文从H公司的历史财务报表入手,假设该企业所有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的资产都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其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运用比较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其计量政策变更前后的基本财务指标、财务能力、财务结构、现净流量财务比率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对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最后,为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选择计量模式提出几点建议。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成本模式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对我国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的改进意见,并对我国目前关于公允价值的几个争议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1.3.2论文的结构框架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第二章,理论综述,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过程和应用现状。第三章,介绍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和投资性房地产会计研究和应用的情况。第四三章,假设H公司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的所有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其20032005年的财务报告进行调整。第五四章,对H公司引入公允价值前后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变化做出分析和评价,并对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第六五章,对房地产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在计量模式选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参考性意见。是否引入公允价值、有关公允价值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再思考。第七六章,结论,列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本文研究的思路框图如图1-1。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结论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研究及其应用国内外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研究及其应用公允价值对H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对H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理论综述图1-1 论文思路及结构框架图2 理论综述2.1公允价值理论综述2.1.1国外有关公允价值研究及其应用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在21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就已使用“公允价值”术语,但是直到1990年前后复杂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计量和披露方面,国际会计界近年来已有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除原有的一系列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外,FASB于2000年2月发布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 7辑(SFAC7)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FASB还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 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对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界的推广与应用有着深远影响。在国际会计准则方面, IASC和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 于2001年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综合准则征求意见稿 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则直接为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定做出了明确、具体和创新性的规范。在审计方面,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200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2)、香港会计师公会(HKSA,2003)、加拿大审计与鉴证理事会(CAASB,2003)等都以审计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为名发布了审计准则。总之,国际会计审计界对现值和公允价值的研究与运用正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国外有关研究集中于:1)节公允价值的定义;2) 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原则与方法;3) 许多领域(如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业合并人力资本、股票期权、资产减值、债务重组、环境会计、金融精算保险、价值评估等)中现值和公允价值的运用;4) 运用的可靠性及其实证研究等。(谢诗芬,2006)国际上一致公认:在现实情况下,完全可以得到既相关又合理可靠的现值和公允价值信息;科技的发达使其可靠计量更有保障。2) 国外研究内容综述(1) 公允价值定义关于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出现于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指出,公允价值是“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APB Statement No.4)199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意愿参与者(Willing Parties)之间的当前交易(Current Transaction)而非强制或清算交易中,该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金额。”( FASB No.107)1996年、1998年FASB又将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修订,指出公允价值是“意愿参与者在当前的交易而非被迫或清算交易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FAS No.125、FAS No.133)2004年6月,FASB发布了一个新的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资产或负债在熟悉情况(Knowledgeable ),没有关联的(Unrelated )意愿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中进行交换的价格”。在充分征求意见之后,FASB在2005年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草案中又把该定义作了进一步修正,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参考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并强调交易主要为资产的出售或负债的转移,认为出售价格(Exit price)为与该项资产(或负债)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的市场估计提供了直接的计量方法。 2006年FASB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1995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IASC/IASB的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于2000年底完成的金融工具综合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中对公允价值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营业报酬趋势的正常交易(Arms-Length Transaction)中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UK ASB)在财务报告准则第7 号(FAS 7)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认为,“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CIAC手册,Section 3860)可以看出,各种公允价值的定义不仅在IASB和FASB之间不尽一致,即使FASB自身也在不断改进。谢诗芬(2006)从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中总结出如下六个发展规律或趋势,如表2-1所示。表2-1 公允价值内涵的发展规律或趋势属性发展规律或趋势计量对象资产资产与负债交易主体交易双方市场参与者时态当前交易计量日市场公平交易市场参考市场最有力市场主市场价格买入价格与脱手价格并重脱手价格对会计要素本质(未来经济利益)的反应程度模糊清晰(2) 公允价值的初始和后续确认与计量FASB 在2000年2月11日正式发布了第7 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它推荐了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合约规定的或估计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即现值计量。SFAC 7是一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它研究了会计计量中现值计量的目的,提供了指导现值使用的一般原则,尤其是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或这二者均不确定时的现值使用原则。SFAC 7 为在初始计量或新开始计量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发挥利息法在会计摊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但是,FASB颁布的SFAC 7部分地解决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但是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基础、计价技术等仍然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规范。为此,SFAS 157统一了所有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与方法问题,对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提供了相应的5个层次结构(fair value hierarchy),对利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所应披露的信息等作了具体规范。并且明确规定用于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应与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相一致。还将估价的参照物分为三个等级。IASC 研究制定了现值问题文稿草稿,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种种问题。它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特定个体价值和摊余成本三个主要的现值计量目的和其他一些次要的现值计量目的,为各种计量目的下应采用的现值计量方法提供了详细的参考。(3) 公允价值的报告在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会计模式下,会计要素初始确认后,除资产折旧、减值、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等调整程序外,一般不进行后续确认计量。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经初始确认计量后的价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突破实现原则,应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而产生了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这就产生了新的会计报告问题: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如何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讨论的焦点。1991 年6 月,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的研究组在一份联合发表的财务报表的未来模式是提出,在传统损益表之外,增加一个“利得表”。该表抛弃了历史成本计量,主张以现行价值作为资产或负债计量的基础;突破了实现原则,同时报告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净资产价值变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2 年10 月发布了FRS3报告财务业绩要求企业将“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作为对外编报的主要财务报表。FASB 于1997年6月颁布的第130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30)中要求:所有被确认为综合收益部分的项目都必须报告在一个财务报表中,该表与其他报表的地位同样重要。IASC在1997年8月发布的修订后的ISA1财务报表的表述要求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显示报告企业的全部利得和损失,包括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项目。虽然ASB、FASB和IASC具体方案各有不同,但是,关于企业财务业绩报表改革的总思路则是一致的。2.1.2国内有关公允价值研究及其应用国际会计界已经普遍接受了公允价值观念,也在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和运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却几经波折。1) 国内有关公允价值研究及其应用的历程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及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2001年):盲目提倡1997年5月到2000年4月,财政部陆续颁布了第一批10项具体准则,这10项准则都大力提倡采用公允价值,这一时期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发展的黄金时期。1997年12月,黄世忠在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一文中预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随后,国内一批知名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基本都支持在我国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第二阶段(2001年2005年):回避反思转折出现在2001年。由于当时的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以2001年以来财政部发布的11项准则(其中5项为修订准则)为代表,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运用的特点是:强调真实和谨慎,明确回避公允价值计量,但现值计量相对还有增加。这一时期,专家学者,一方面对现阶段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持否定态度,如葛家澍、刘峰(2002)指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以可靠性(对应着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为重,而且仅将可靠性理解为“可验证性”而非“反映真实性”。另一方面,以谢诗芬为代表的学者,又对公允价值理论和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她(2001)认为,公允价值对市场环境的要求并不高,认识公允价值与市场环境关系的关键是现值,并得出结论(2003):经济越发展,现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越重要。谢诗芬(2001)在其博士和博士后论文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和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中,对于现值计量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概念及概念框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对中外公允价值研究应用的简史、环境、特征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我国会计标准中正确应用公允价值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未来推广和应用公允价值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破茧重生阶段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审计准则正式发布,并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90%的准则涉及公允价值,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2。表2-2 公允价值和现值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的应用情况统计表1+38项会计准则直接运用计量间接运用计量没有涉及计量直接+间接运用已用准则中的计量规定已用35 项中的披露规定有无有无公允价值2017820%3180%1032%2168%1851%1749%现值8161744%2256%523%1777%已用公允价值和/或现值 35项,占39项的90%不涉及公允价值和/或现值 4项,占39项的10%数据来源: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财经理论与实践J,2006(06):44-50这一时期,学者们再次一致对新准体系则引入公允价值持有肯定态度,并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研究方面。盖地(2007)认为,公允价值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引入公允价值的外部条件已初步具备。葛家澍(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对于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与改革兼具有深远意义。2)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1) 公允价值概念内涵的理解从国外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研究可看出,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于他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我国的研究一般采取对FASB和IASB的公允价值定义进行解释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术界对公允价值概念的不当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他与IASB(1995)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同,可见,我公允个公允价值的定义仅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谢诗芬(2006)认为,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定义是非常简单和落后的,应予抛弃。项文彪(2006)认为, 定义中强调“交易”这一前提,有违公允价值之本意。公允价值本意在于强调必须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无论交易或事项是否发生,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了变化,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未曾计量的无形资产或衍生金融工具确有计量的必要,财务会计就必须在表内或表外进行反映或披露。交易或事项是否发生只是其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2)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先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或者说公允价值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计量属性,对此,我国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王建成,2007):第一种看法认为,“公允价值本身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尺度”(石本仁、赖红宁,2001);第二种看法认为,公允价值上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黄平,2003);第三种看法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制一种计量属性,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谢诗芬,2001),并将各种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归纳如图2-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现行价值短期可变现净值长期以公允价值为目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以特定个体计量为目标图2-1 各种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3) 公允价值的计量孙芳城(2002) 提出了两点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构想:一是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二是经营损益与资产损益分开列示。同时提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设置账户体系如“资产变动”账户,“已实现资产置存损益”账户,“未实现资产置存损益”账户,按资产分类确认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常勋(2004)指出,使用高新技术和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活动的大型企业的会计计量将从混合计量模式走向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辅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单一计量模式;使用一般工艺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和不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的小型企业则保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辅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单一计量模式。陆建桥(2005)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应分情况应用。我国现阶段,可以对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以及严格按照市场法则、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交易等,可以逐步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便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对于其他资产和负债,在现行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需进一步探讨其计量模式的改革途径和方式。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途径主要分为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当前,公允价值是在表内确认还是在表外披露也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持公允价值应该以表外披露为主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而且确认的利得(损失)突破了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若在传统的损益表内反映,将造成不同项目确认、计量原则的不一致,从而导致混乱,因此他们建议在表外披露或改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4) 公允价值的报告与披露许华荣(2007)认为,目前我国不宜取消现行业绩报告,完全采用综合收益表。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改进业绩报告宜采用渐进方式,采用一表法的模式,即编制扩展业绩报告, 在保留现行业绩报告的前提下,在业绩报告中增加综合收益的内容来更完整地列示那些已经得到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项目,在扩展业绩报告中反映“综合收益确认并已实现的净收益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收益“的关系。孙芳城(2002)对公允价值会计报表编制的设想为:增设相应的资产价值调整项目,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同时利润表上增设“已实现的资产置存损益”、“未实现的资产置存损益”项目,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产置存损益分别列示。同时对企业的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主要为企业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因和确认公允价值的方法。盖地(2007)认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项目就是全面收益的组成部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雏形。为了保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建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全面收益表”,其基本思路是在以净利润为基础的传统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一张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全面收益信息的报表。我国在2006年新准则的制定中,对条件成熟的全面收益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在准则中作了具体规定,并对我国财务报告进行了改进,借鉴英美等国家的经验,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采用两表法。即:企业的业绩报告应由利润表和全面收益表两张报表组成。利润表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利润表, 全面收益表则应反映企业在报告期间,除与业主产交易( 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其中,包括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2.2投资性房地产研究理论综述从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上看,该计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