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专业(定稿)-案例分析.doc_第1页
输电线路专业(定稿)-案例分析.doc_第2页
输电线路专业(定稿)-案例分析.doc_第3页
输电线路专业(定稿)-案例分析.doc_第4页
输电线路专业(定稿)-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电线路专业案例学习(10例)案例1:110kV更换绝缘子发生高空坠落人身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按照局3月份检修工作计划安排,3月2123日送电工区进行110KV千陇II全线更换合成绝缘子,共133基。依据宝供安字(2001)198号文件和局有关“双控”要求,该项工作定为中型工作,3月19日送电工区制订了保证安全的“四措”并经审批。参加本次工作的4个班站,检修一、二、三班进行瓷瓶更换工作,另外还有北区保线站负责配合检修班带路和旧瓷瓶的回收工作。检修三班负责完成#92#140段45基杆塔瓷瓶更换工作,由副班长李江担任负责人。全班共分三个小组,第三小组由李强负责,成员有秦X(见习期)、高X和安群飞。工作按计划进展到23日(工作第3天),检修三班第三小组负责更换#94、#95、#99三基杆塔瓷瓶。上午10时许开始工作,大约在13时左右,完成了#94、#95杆塔工作后,开始对#99塔进行瓷瓶更换工作。安群飞上塔,李强负责监护指挥,另外2人进行地勤工作。安群飞上塔(7813型杆塔,呼称高20.7米)后,走到C项导线横担,并系好安全带延长绳,在横担上挂好单滑轮,接着将组三滑轮和防止导线意外脱落的保险钢丝绳套吊上挂在横担上,然后下至导线,安群飞将组三滑轮另一端挂在导线上后,将腰绳套在组三滑轮的绳子上。地面人员试用组三滑轮将导线拉起,安群飞即蹲下摘取碗头,此时由于组三滑轮上使用的棕绳受力后突然拉断,安全带延长绳受到导线和人体下坠的冲击力从横担一端的挂环处拉断,安群飞随导线落下,背部着地。时间为13:20左右。该小组人员就地进行人工救助后,随即用架子车迅速将人拉下山抬上汽车,约14时到陇县医院,经抢救无效于15时左右停止呼吸。二、事故原因:1、现场作业人员违反陕西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现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4.2.1条“换绝缘子时必须加挂保险绳.”以及线路安规第158条“更换直线绝缘子串或移动导线的作业,当采用单吊线装置时,应采取防止导线脱落时的后备保护措施”的规定,没有加挂防止导线脱落的保险绳。2、小组工作负责人未能认真履行工作监护人职责,指挥不当,对塔上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操作行为未进行认真监护。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塔上工作人员未挂导线保险绳套擅自摘掉碗头”这一违章行为,监护不到位。另外,本次工作组三滑轮使用的棕绳于2002年12月10日做拉力试验合格,2003年元月份启用,事故后对该棕绳进行最小破断力试验时,达不到出厂标准要求,这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原因。三、暴露问题:1、危险点控制措施针对性不强。检修三班此次工作制订的“四措”和当天工作票对这种大跨距的工作,未进一步制订出针对性的危险点控制措施。2、当天检修工作,送电工区对这种作业环境复杂、作业难度大的工作点,重视不够,没有做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3、送电工区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性的教育不够,存在薄弱环节。4、当天事故发生后个别部位信息传递慢,信息准确性差,影响了事故的判断处理。5、现场工作安排科学性不强,对整体人员力量和综合因素考虑不周。事故当天,工作现场开设过多,除有一项大型工作外,还有5项中型工作、6项小型工作,造成了管理和监督不能有效到位。案例2:330kV雍马线停电综合性检修工作人员高处坠落重伤事故一、事故经过:送电工区根据局月度停电检修计划,于10月19日-21日由三个检修班对330KV雍马线进行换瓷瓶、调爬和清扫等综合检修工作。其中分配线路三班的任务是更换中相合成绝缘子26基、两边相瓷瓶调爬5基、清扫瓷瓶、检查接点20基。检修三班分成三个检修小组进行工作。送电工区领导和安监部、生技部有关人员也到现场进行了检查。10月19日三个小组共完成15基换瓷瓶工作。10月20日第一小组由工作负责人宋带领,工作成员有桂、李、王、符四人,宋、李杆上操作,一人监护,符等二人做地勤。13:30分左右完成了#14-#16杆中相换瓷瓶和边相调爬工作,接着,该小组对#17-#20杆塔瓷瓶进行清扫,其中李清扫#17、符清扫#18、宋清扫#19、王清扫#20。符从#18(27米杆)北侧电杆上杆,大约14:30分,清扫完毕后从#18杆的南侧杆子下杆,当下至距离地面4.5米左右处时,由于右手侧缺少两个脚钉(一个脚钉被盗,另一个脚钉杆上无孔位),于是将身子重心向左侧移动,在从单排脚钉向下换脚时,身体失去平衡,不慎从左侧脚钉处摔下。二、事故原因:1、作业人员符作业结束后下杆塔过程中,未使用保险带,且距离地面4.5米处的右手侧缺少两个脚钉(一个脚钉被盗,另一个脚钉杆上无孔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劳动组织不合理。作业人员符作业结束后下杆塔过程中安全监护缺失,对违章行为未能发现并制止,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这次事故反映出青工安全思想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说明送电工区在青工安全教育方面留有死角;2、近几年,送电线路脚钉、爬梯丢失较严重,但一直未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3、人员违章问题突出。高处作业移位过程中失去安全防护,反违章工作开展不力。案例3、500千伏更换绝缘子作业中高处坠落人身死亡事故2009年5月12日14时16分,东北电网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超高压局送电工区在进行500千伏冯大号线更换绝缘子作业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人身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5月8日至15日,齐齐哈尔超高压局送电工区进行500千伏冯大号线更换绝缘子作业,全线共分6个作业组。5月12日,作业进行到第五天,第三作业组负责人周,带领作业人员乌(死者,男,蒙族,1974年10月出生,1995年由牡丹江电校毕业参加工作,班组安全员)等8人,进行103号塔瓷质绝缘子更换为合成绝缘子工作。塔上作业人员乌、邢在更换完成B相合成绝缘子后,准备安装重锤片。邢首先沿软梯下到导线端,14时16分,乌随后在沿软梯下降过程中,不慎从距地面33米高处坠落至地面,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确认,乌在沿软梯下降前,已经系了安全带保护绳,但扣环没有扣好、没有检查。在沿软梯下降过程中,没有采用“沿软梯下线时,应在软梯的侧面上下,应抓稳踩牢,稳步上下”的规定操作方法,而是手扶合成绝缘子脚踩软梯下降,不慎坠落。小组负责人抬头看到乌坠落过程中,安全带保护绳在空中绷了一下,随即同乌一同坠落至地面。二、事故原因:1、工作班成员乌(死者)的违章行为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首先,乌在系安全带后没有检查安全带保护绳扣环是否扣牢,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6.2.2条的规定。其次,在沿软梯下降时,违反工区制定的使用软梯的规定。2、工作负责人没有实施有效监护,默认乌使用软梯的违规操作方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人员违章问题突出。作业人员在工区对软梯使用方法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过去习惯性的做法,表现出对规定和要求的漠视,说明反违章工作开展不力。2、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员工实际操作技能较差,基本技能欠缺。3、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沿软梯上下的风险估计不足,在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过程中,都没有强调软梯的使用。案例4、杆塔安装防绕击避雷针工作中人身触电死亡事故2009年6月25日,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送电工区带电班在66千伏木瓦线56号塔进行安装防绕击避雷针作业中,安装机出现异常,工作负责人杨某某指定王(死者,工作票签发人)作临时监护人,随即登塔查看安装机异常原因。在对安装机进行调试过程中,王某擅自登塔,发生A相引流线对人体放电,由19米高处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事故经过6月25日8时00分,王(死者)签发了带电作业票(带电班012-0048),工作内容为在66千伏木瓦线53号至59号、72号至77号塔及架空地线上安装防绕击避雷针。当日工作地点为66千伏木瓦线56号塔,计划工作时间为2009年 6月25日 8时30 分2009年6月25日18时00 分,实际开工时间为11时10分。工作负责人:杨(带电班班长)工作班成员:郑、陈等8人。2009年6月25日10时30分,班组人员到达作业现场。工作负责人杨宣读工作票、布置工作任务及本项目安全措施后,11时10分工作班成员开始作业。工作分工:工作负责人杨负责监护,郑、陈负责塔上安装防绕击避雷针,其他6名工作班成员负责地面配合工作,王(死者)受工区领导指派检查指导现场作业。11时15分,郑、陈二人在安装防绕击避雷针过程中,由于安装机出现异常,安装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工作负责人杨在指定工作票签发人王作临时监护人后,登塔查看安装机异常原因,在对安装机调试时,突然听见放电声(根据SOE记录为12时12分),看见工作票签发人王由56号塔高处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死亡。二、事故原因1、王(死者)作为非工作班成员擅自登塔且没有与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属严重违章,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工作负责人杨(监护人)脱离监护岗位,擅自登塔作业,没有履行监护责任,使作业失去监护,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3、工作班成员安全意识、责任心不强,没有制止现场违章行为(非工作班成员登塔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4、安装机日常保养和使用前检查不认真,工作中发生故障,人员登塔检查过程中,发生触电、高坠,是事故的另一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事故中多人严重违章,在现场安全技术把关的工区管理人员(死者王)、工作负责人(监护人杨)、工作班成员,均不同程度违反安规,暴露出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差、反违章管理不力等问题。2、作业中使用的安装机械故障,暴露出工器具日常保养、维护不到位,使用前未认真检查确认。案例5、清扫66kV线路瓷瓶,误登有电侧造成人身感电事故一、事故经过:2月19日,送电工区安排同杆并架的66千伏凌水二线停电清扫瓷瓶,8点30分召开了全体作业人员安全交底会, 9点30分左右,检修一班到达停电线路凌水二线1号塔下,宣读完工作票,学习了作业危险点控制措施,工作负责人和安全员又强调了作业安全,全体人员戴好黄色袖标,在安全联保单上签字,开始验电并挂好接地线,进行分组作业。第三小组负责人王鹏,带王晓东(24岁,本岗位工龄1 年),工作地段8#10#,明确王晓东作业,王鹏监护,在王晓东干完8#、9#塔后,要登10#塔时,王鹏说:“你累了,我登吧,你把接地线连上”。王鹏说完便扎上安全带登塔了,当王鹏登到塔中间部位时,对王晓东说“接地线不好接,你先接主铁端”。在此之后,地面处理缺陷的王晓东听到塔上有放电声,抬头见王鹏坠靠在下横担下方的塔身上。安全带系在了有电线路凌水一线的塔材上,当时是11点30分,他喊来邻近作业小组人员将王鹏由塔上救下来。经检查,他头脑清醒,手套、鞋上有烧痕,误登有电侧造成感电,立即送往锦州市205医院救治,双手和右脚电击伤,现正在治疗中。二、事故原因:1、王鹏在作业中没有认真核对作业线路名称,误碰有电导线,是发生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2、工作负责人的王鹏是本次作业的主监护人,工作中王鹏自己上塔作业把监护职责交给王晓东,同时,王鹏指派王晓东去处理缺陷,王鹏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登塔,而王晓东作为监护人却没有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去处理塔脚接地引线,致使对王鹏失去监护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3、王鹏戴的报警安全帽由于电池容量不足造成报警声音小,没有完全起到保护作用,是事故的间接原因。4、王鹏在作业前一天晚与家人吵架,思想情绪不稳定,在登塔前又接了一个电话(手机),致使工作中精力不集中,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又一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小组负责人王安全意识差,作业前,未认真核对作业线路名称,造成误登带电侧横担;未详细检查安全帽上的报警装置,造成报警声音小,不能完全起到提示作用,暴露出对安全用具检查不细、不严的问题。2、在同杆双回路的一侧带电情况下作业,属高风险、容易触电的作业,应加强监护,现场小组负责人临时变更监护人,且同时安排其进行消缺工作,造成监护缺失,暴露作业中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监护制度落实不到位。3、作业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定,精力不集中,暴露出工作准备不充分,工作负责人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未核实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案例6:杆塔瓷瓶清扫工作中误登杆塔触电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因配合武广高速铁路的施工,单位计划2007年元月 24日-27日,对110kV酃牵线全线停电,由该单位高压检修管理所(设备检修主人)进行110kV酃牵线相关杆塔搬迁更换工作,同时对酃牵线#1-#118杆及110kV酃牵线衡北支线#1#44杆登检及瓷瓶清扫工作。酃牵线#1-#118杆及110kV酃牵线衡北支线#1#44杆工作分成三个大组进行,分别由高检所线路一班、二班和带电班负责,经分工,带电班工作组负责衡北支线#1#44杆停电登杆检查工作。元月24日各工作班,在挂好接地线,作好有关安全措施后开始工作。元月26日带电班的工作,又分成4个工作小组,其中工作负责人莫和作业班成员王一组负责酃牵线衡北支线#31#33杆登检及瓷瓶清扫工作,大约在11:30左右,莫和王误走到平行的带电110kV三酃线#35杆下(原杆号为:酃牵衡北支线32杆),在未认真核对线路名称、杆牌的情况下,王误登该带电的线路杆塔,造成触电死亡。事故发生后检查发现,110kV三酃线为3年前由110kV酃牵线衡北支线改运行编号形成,事故杆塔三酃线#35杆上原“酃牵线衡北支线#32”杆号标识未彻底清除,与“三酃线#35”编号标识同时存在,且杆根附近及巡线小道杂草和低矮灌木丛生,影响杆号辨识,且通行困难。二、事故原因1、工作监护人严重失职。莫是该小组的工作负责人(工作监护人),上杆前没有向王交代安全事项,没有和王共同核对线路杆号名称,完全没有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死者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上杆前未认真核对杆号与线路名称,盲目上杆工作,是事故的直接原因。3、运行杆号标识混乱。110kV三酃线为3年前由110kV酃牵线衡北支线改运行编号形成,事故杆塔三酃线#35杆上原“酃牵线衡北支线#32”杆号标识未彻底清除,与“三酃线#35”编号标识同时存在,且杆根附近生长较多低矮灌木杂草,影响杆号辨识,是事故的直接原因。4、检修人员不熟悉检修现场。高检所带电班第四组工作人员不熟悉检修线路杆塔具体位置和进场路径,且工作前未进行现场勘查,工区也未安排运行人员带路,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干部和员工有明显的松懈麻痹情绪。衡阳电业局在保持了 20 年无人身伤亡事故记录、2006 年安全生产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干部和职工存在明显的松懈和麻痹情绪。省公司在“7.4”事故后出台的一系列安全工作规定和要求以及省公司 2007 年元月 6 日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未能及时认真贯彻落实,对省公司“安全生产年”活动部署还没有传达到班组,还没有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松懈、粗放,大型工作组织措施不落实; 2生产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线路杆号标识混乱,线路巡视通道和线路走廊清障不及时、不彻底,存在明显的管理违章和装置性违章;3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不认真。作业指导书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措施不足,不能有效控制多工作组作业时人员的工作行为;作业指导书培训不够,班组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作业程序和要求;作业指导书现场应用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未能有效发挥保证作业安全、控制作业质量的作用;4班组基础管理薄弱。班组规章制度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梳理,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公司领导和工区领导不能经常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不了解班组和现场安全生产状况;5反违章工作未能有效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一些员工安全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在省公司反违章的高压态势下,行为性违章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管理型、装置型违章仍然较多,违章问题仍比较突出,反违章活动组织和开展效果不明显;6现场勘察制度执行存在薄弱环节。本次工作现场较为复杂,有 3 条平行的 110 千伏线路,分别为“110kV 酃牵 I 线”、“110kV 三酃线”、“110kV 茶酃线”,且距离都不远,容易发生误登杆塔,但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票签发人并未对现场进行认真勘察,以致没有提出针对性很强的防止误登杆塔的措施;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工作票制度理解有偏差。本次作业中多个班组共用一张工作票,而每个班组又再细分多个工作小组,导致部分工作小组实际处于无分工作任务单工作状态。案例7:线路缺陷处理工作中人身高处坠落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2007年12月9日,一条110kV线路(1961年投运)计划停电,送电工区配合消除#86、#87杆间导线因乡村道路升高引起的对地距离不够缺陷(导线对路面距离5.7m),方案是对#86、#87杆加装2.4m铁头,整体提升导线1.9m,具体工作由送电工区带电班负责实施。带电班工作前制定了“三措”、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卡,提前送交了工作票。当日工作负责人乔,带领工作成员杜等六人,10时左右到达#87杆作业现场,工作负责人宣读完工作票,进行两交底并签名,布置完现场安全措施后,开始工作,王、刘上杆作业,工作负责人乔监护,其他人做地勤配合。#87杆加装铁头工作完工后,于14时左右,开始进行#86杆加装铁头工作。工作负责人安排杜(死者)、史杆上操作,其余人做地勤。16时40分左右,#86杆加装铁头升高导线杆上作业结束,杜从下横担上部下杆时,因新加装的下横担拉杆包箍突然下滑1.2m,引起下横担下倾,致使杜从13m处坠落至地面,抢救无效死亡。二、事故原因:1、下横担拉杆包箍安装质量不良,检查不细,包箍松动的重大隐患没能及时发现,突然下滑引起下横担下倾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作业人员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高空移位时失去后备保险绳保护,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6.2.5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3、工作负责人(监护人)职责履行不到位,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2.3.11.2条和2.3.11.4条,既没有发现并制止作业人员下杆时失去保护的违章行为,又没有及时发现安装质量存在的重大问题,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不力。在本次工作过程中,现场人员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检查工作不细致,没有及时发现包箍松动这一严重隐患。标准化作业未能与危险点分析控制、施工工艺标准等要求有机结合,现场执行不力。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肃。安规明确规定在杆塔高空作业过程中,人员在转位时不得失去后备绳的保护,但是本次作业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致使高空转位失去保护。3、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方式单一,效果较差,致使员工技术水平不高,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安全风险防护、自我保护意识较差;4、各级人员对存在的隐患和风险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案例8:线路事故巡视中清除带电导线下树木,导线对树放电造成双下肢部分被电弧灼伤一、事故经过:月24日16时31分220kV线路高频零序三段相跳三相不重合(三段不经重合闸), 经中调同意强送成功。7月25日线路工区全线带电查线,10时许,该工区齐(伤者)和另一同志在横北岭高山跨越山洼的108#至109#塔之间发现树梢有放电烧焦痕迹。因通讯无法联系停电,上下山要三小时时间,在此情况下,副主任齐决定用手锯砍树,在线路带电砍树时未做好树顺导线倒落措施,在11时41分造成树横向导线方倒落,因树与导线空间距离小而放电,树根下草着火,导致齐双下肢部分被电弧光灼伤。从现场山上抬下,用汽车急送市人民医院入住无菌室治疗。经医生检查治疗现定烧伤度及烧伤面积为二度22 。二、事故原因1、树木与导线空间距离不足,未联系线路停电即进行作业,违反安规(电力线路部分)第4.4.4条规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在未做好树顺导线倒落措施的情况下,齐决定用手锯砍树,造成树横向导线方倒落,违反安规(电力线路部分) 第4.4.1、4.4.3条规定,是造成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此次砍树工作应停电进行,在此次清障工作前,相关部门专门强调树距导线近要停电砍伐(分析7月24日跳闸是树木造成),但工区未执行。暴露出线路工区执行力不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2、危险点分析不到位,砍树前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暴露出线路人员运行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不足,业务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3、导线下的树木与导线距离不足,暴露出线路日常管理不力,定期巡视等常态工作执行不到位。4、工作人员未按规定穿棉工作服(穿化纤衣服)。案例9:送电工区一名工作人员在330kV线路带电作业,触电坠落死亡一、事故经过:2月7日,送电工区带电班在带电处理3033回线路#180塔中相小号侧导线防震锤掉落缺陷。工作负责人李办理了电力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票,作业人员共6人,作业方法为等电位作业。 16时10分,工作人员乘车到达作业现场,工作负责人李现场宣读工作票及危险点预控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分工,李攀登软梯作业,王登塔悬挂绝缘绳和绝缘软梯,刘为专责监护人,地面帮扶软梯人员为王、刘,其余1名为配合人员。绝缘绳及软梯挂好,检查牢固可靠后,工作负责人李开始攀登软梯,16时40分,李登到与梯头(铝合金)0.5米左右时,导线上悬挂梯头通过人体所穿屏蔽服对塔身放电,在距地面26米左右跌落到铁塔平口处(距地面23米)担了一下后坠落地面,地面人员观察李还有微弱脉搏。现场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现场急救,并向当地120求救。17时12分左右, 120救护车赶到由医护人员继续抢救,17时50分左右,李经抢救无效死亡。二、事故原因:1、绝缘软梯的挂点选取不当,造成组合间隙不够,严重违反了中相带电作业的安全技术规定,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工作负责人未严格履行工作负责人的职责,而是直接参与工作,严重违反安规的规定,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三、暴露问题:1、带电作业工作未执行作业指导书,防止高空坠落的控制措施并未严格执行,危险点分析预控流于形式。此次事故作业的铁塔为改进型的塔型,但工作负责人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公司、工区的管理人员都不清楚该塔型的有关参数;2、违反安规8.1.1条带电作业时,应根据作业地点的海拔高度,修正最小安全距离和有效绝缘间隙,并制定现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3、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不力,业务技能不足。案例10、西藏昌都电力公司“12.31”人身死亡事故2010 年 12 月 31 日,昌都电力公司电厂检修队对昌都电站溢流坝闸门进行堵漏工作中,发生高处坠落人身死亡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事故经过:昌都电力公司每年元月中旬枯水期都开展溢流坝堵水增库容工作,2010 年因气候原因,导致枯水期提前来临。为确保元旦节日期间可靠供电,昌都公司安排昌都电厂检修队对溢流坝闸门进行封堵工作。11 时 58 分,第 6 孔闸门堵漏工作完成,洛(死者)在解除安全带防护时(单保险式安全带),由于脚下有冰,不慎脚下打滑后从 17 米高度坠入消能池(水深 3 米),洛经过短暂挣扎后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