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03--第5周.ppt_第1页
房屋建筑学03--第5周.ppt_第2页
房屋建筑学03--第5周.ppt_第3页
房屋建筑学03--第5周.ppt_第4页
房屋建筑学03--第5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屋建筑学,主讲:范香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3.1专业术语介绍3.2建筑总平面设计3.2.1定义3.2.2建筑总平面设计内容3.2.3基地功能分区3.2.4基地交通组织3.3建筑布局3.3.1建筑布局的要求3.3.2建筑朝向3.3.3日照间距3.34布局方式3.35用地控制3.36容量控制3.3.7高度控制3.3.8绿地控制3.4总平面内交通组织3.5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目录,第三章场地总平面设计,课程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了解场地知识专业术语。,、进行功能分区,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和建筑小品等知识。,3.1专业术语介绍,1建筑基地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2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3用地红线指规划部门批准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3.1专业术语介绍,4绿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5蓝线指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线。6紫线指规划部门批准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的保护范围界限。7黄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的用地界限。,8建筑控制线指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9征地线指建设单位(业主)需办理建设征用土地范围的控制线。征地线与红线之间的土地不允许建设单位使用。10用地面积指所使用基地四周红线框定的范围内用地的总面积,单位为公顷,有时也用亩或平方米。,3.1专业术语介绍,11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占用地面积的比例(%)。12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13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的用地上平均居住的人数。人口密度通常又分为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两项指标。,3.1专业术语介绍,(1)人口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人/公顷)。(2)人口净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人/公顷)。14绿化用地面积建筑基地内专以用作绿化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m2)。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15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3.1专业术语介绍,3.2建筑总平面设计,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场地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化及其他构筑物和设施进行合理布置与设计、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3.2.2建筑总平面设计内容,进行功能分区,进一步确定单体建筑的布置和建筑群体设计;进行场地内道路设计,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竖向设计;进行管线综合设计;进行景观设计和建筑小品设计。,建筑功能的完整和完善不仅取决于建筑本身,还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基地的功能分区相一致。建筑的功能分区与基地的功能分区存在对应关系,所以,建筑设计首先应安排好建筑基地的功能分区。,3.2.3基地功能分区,(1)划分功能区块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将基地的建筑和基地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块。区块的划分可以先粗一些,以后逐步深入。见图3.1、图3.2。,(2)明确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宽、线型的线条加上箭头表示出各功能区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主要联系方向。另外,还可以用某种图例标明隔离要求。见图3.3,图3.1某小学总体功能区块,图3.2某小型汽车站总体功能区块,图3.3某小学总体功能区块的联系,(3)选择基地出入口大体位置与数量根据功能分区、防火疏散要求、周围道路以及城市规划的其他要求,选择出入口位置与数量,这种选择与建筑出入口的安排是紧密相关的,见图3.4。,图3.4某小汽车站基地出入口选择,(4)选择各功能区块在基地上的位置根据各功能区块自身的使用要求,结合基地条件(形状、地形、地貌等)和出入口位置,可以先大体确定各功能区块的位置,见图3.5、图3.6。,图3.5某小汽车站功能区块位置选择,图3.6某小汽车站功能区块位置的调整,基地内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人行系统,它们的设计也很重要。交通流线要安全、方便,在进行基地总平面图功能分区的同时,应注意经济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通流量的安排。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靠近外部主要交通道路口附近,使之线路短捷。大量人、车、货流运行的线路,应不影响其他区段的正常活动。入口避免设于高差大的地形路段,也应避免垂直交通。,3.2.4基地交通组织,(2)车行系统。避免过境或外部车进入;注意不要与人行系统交叉重叠;在集中人流活动地,禁止车流行驶;非机动车宜有专线。(3)大量人流集散的地段和建筑。通过步行道或广场组织人流交通,如火车站、展览馆的人流活动有一定规律,可将入口和出口分开,人流按一定方向疏导。在商场、影剧院、文体场馆的集中时间长短不一,应考虑最大人流的出入口宽度、广场和停车场面积。交通干道车流要专线顺畅,以缩短人流出入的滞留时间。,(4)基地交通组织是基地各种交通设施综合设计的结果。机动车有火车、汽车、电车多种运输方式;城市或基地内有公共汽车、集装箱车、卡车、轿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在交通组织综合作业时,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车流衔接,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应有不同的交通线路,并应按其不同的交通流量规律进行交通组织安排。(5)基地交通组织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合理功能分区流线确定下的各个项目或总项目,在安排它的车、货、人流的入口和出口时,定位要准确、清晰、安全、上下有序、洁污分道,以利于总平面布局的整体交通环节不受阻。,(1)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2)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的要求,并应防止视线干扰;(3)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3.3.1建筑布局的要求,(4)对有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建筑布局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5)建筑布局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员集散;(6)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并应利用自然气流组织好通风,防止不良小气候产生;,(7)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8)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的卫生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1)建筑日照按照地理位置,我国大多数地区为了获得良好的日照,建筑的朝向以南偏东、偏西15以内为宜。南方地区要避免夏季西晒,所以建筑不宜朝西。如条件限制必须朝西时,建筑的平面组合或开窗方向可作适当调整(图3.7)或者应采用绿化及遮阳设施以减少直射阳光的不利影响(图3.8)严寒地区,为了争取日照和建筑保温,建筑可朝向南、东、西,主要使用空间一般不宜朝北。,3.3.2建筑朝向,图3.7锯齿形的建筑平面,图3.8遮阳设施(a)水平式遮阳,适用于南北向;(b)竖直式遮阳,适用于东西向;(c)综合式遮阳,适用于东南和西南向;(d)挡板式遮阳,适用于东西向,(2)自然通风我国许多地区夏季炎热,利用自然通风使内部形成穿堂风来降温,这是单体建筑组合设计的常用手法。建筑群总体布置应为单体设计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风。对于单幢建筑,其长轴方向最好能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如果建筑为“”形,则开口宜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冬季寒冷地区,应该避免冬季主导风向的影响,因此,建筑群总体布置时,应使建筑物的长轴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进行布置。见图3.9。,图3.9建筑与主导风向的关系(a)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b)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3)景观朝向建筑物如处在优美风景区,或环境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时,一般都要考虑景观因素。首先要使建筑尽可能朝向景观方向,如果景观因素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这类建筑在确定方位时多半照顾景观朝向的满足。(4)道路因素沿街建筑物为保持街面美观,建筑往往与道路走向呼应,或平行或垂直或成阶梯状等方式布置,见图3.10。,图3.10道路影响建筑朝向,3.3.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主要满足后排房屋(北向)不受前排房屋(南向)的遮挡,并保证后排房屋底层南向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的环境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或大寒日)的有效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的满窗日照的时间。,a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b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c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d、老年人、残疾人住宅的卧室和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日照间距,如图3.11。a、日照间距系数D/HD1=H1/tanhD=H/tanhb日照间距在不同方向的折减,图3.11日照间距,(2)通风间距当建筑垂直风向前后排列时,为了使后排建筑有良好的通风,前后排建筑之间的距离应为(45)H(H为前排建筑高度)(图3.11).从用地的经济性考虑,不可能选择这样的标准来满足通风的间距要求。为了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又要节约用地,避免建筑物正面迎风,而将建筑与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布置,使风进入两房屋之间,再形成房屋的穿堂风,这样,当建筑间距缩小到(1.31.5)H时较为经济合理,见图3.12。,图3.11建筑物正面迎风的间距,图3.12通风间距的确定,(3)防火间距为了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以及保证疏散、消防所必需的场地,房屋之间应留出的最小距离称为防火间距(见教材表2.10)。,图3.13基地状况对建筑平面的影响示例,3.3.4布置方式,图3.14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图3.15建筑物垂直于等高线布置,(1)用地面积规划划拨用地红线范围内用地,常以公顷(hm2)表示,有时用亩,1亩=666.6m2,1hm2=15亩=10000m2。(2)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一般由城市规划确定,它标定了基地利用方式,限定了基地上的建筑性质与功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用地10大类、46中类、73小类的要求。,3.3.5用地控制,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和特殊用地九类(不包括水域)。(3)红线有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分。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间的用地分界线,或与道路红线共同的分界线。河流水体用地称蓝线,城市绿地称绿线。不允许超越道路红线规定的建筑突出物有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基础、基地内地下管网。,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2.50m以上允许突出的建筑构件有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的建筑构件有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牢固地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1)建筑密度建筑密度,又称建筑覆盖率,它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建筑占基地面积之和(m2)/建筑基地总面积(m2)100%(2)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2)/总用地面积(m2),3.3.6容量控制,(3)建筑面积密度建筑面积密度=总建筑面积(m2)/总用地面积(hm2)建筑面积密度在数值上与容积率相同,但二者却有不同的含义。后者更侧重于对建筑面积总量的宏观控制,前者则主要是对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形成建筑面积数量的微观表达。,(4)人口密度人口毛密度人口毛密度主要反映居住区用地使用的经济性,即平均容纳了多少居民。有时也把人口毛密度简称为人口密度。人口毛密度(人/hm2)=居住总人口数(人)/居住区用地总面积(hm2)人口净密度人口净密度侧重于表达住宅用地的使用效果,并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居民的居住疏密程度。人口净密度(人/hm2)=居住总人口数(人)/住宅用地总面积(hm2),(1)平均层数平均层数(层)=总建筑面积(m2)/建筑基地面积之和(m2)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2)极限高度极限高度即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为m。为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并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极限高度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有时也采用限定建筑的最高层数来控制其高度。,3.3.7高度控制,绿化控制情况用绿化覆盖率来表示,它直观地反映了基地的绿化效果,但使用中统计较为繁杂。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m2)/用地面积(m2)100%,3.3.8绿化控制,(1)出入口位置的选择依据首先是对外部人流的分析,确定其位置范围。一般来说,基地主要出入口应迎合主要人流方向。如图3.17某高校幼儿园的重建设计。,3.4总平面内交通组织,图3.16某高校幼儿园基地环境,(2)出入口位置选择还受城市规划要求的限定。处在城市交叉干道旁的基地,其出入口实际上也是人流、车流的交汇点,人流往往对城市交通起着干扰作用,而城市交通对人流也会产生事故隐患。因此,城市规划对这种基地的出入口有严格规定,即应尽量远离交叉路口,以回避这种矛盾。如图3.17某区级俱乐部基地。,图3.17某区级俱乐部基地环境,(3)出入口位置还受内部功能的制约。基地出入口选择不但要从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而且同时也应顾及内部功能的合理要求。只有内外条件同时得到满足,基地出入口的确定才能被认可。例如,某小区内一座幼儿园的设计(图3.18)。,图3.18某小区幼儿园基地环境(a)入口选择使人流动线穿越活动场地;(b)入口选择使人流动线不干扰活动场地,(4)从与周围环境产生某种有机联系来确定出入口位置。任何一个建筑物都要与周围环境发生某种对话关系,以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在图3.16中通过分析可以基本确定幼儿园的出入口设置在基地北边界较为合适,但究竟在哪一点上最合适呢?不妨从幼儿园与校区关系上进行考虑,若选择在A点上在(图3.19)即处在校区大门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则这种入口对位设计使幼儿园与校区两者关系立刻得到明确,从而建立起密切的对话关系。,图3.19某高校幼儿园入口选择,(1)道路分类生活区道路一般有主、次车行道和宅旁人行通道。工业区道路工厂一般车流量大,除车行主、次干道外,还增加了辅助道、车间引道和回车场。城市型道路这类道路路面宽,有上、下道,每道上有快车道、慢车道、超车道,甚至有城市公交车道。另外还有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城市间高速公路等。,1、道路布置,(2)道路布置的原则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基地内设地下停车场时,车辆出入口应设有效显示标志,标志设置高度不应影响人、车通行;基地内车流量较大时应设人行道路。,(1)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并且能吸附烟灰和粉尘,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还具有净化水体、改善地下土壤卫生的作用。改善城市小气候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同时还具有通风和防风的作用。,3.5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1绿地的作用,降低城市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可以减低各种车辆、飞机、工厂及工程建设所发出的噪声,对城市噪声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2)美化市容,提供游憩场所城市园林绿地为美化市容、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增添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城市园林绿地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休息、游览、疗养的场所。,(3)安全防护绿地具有防震防火、蓄水保土、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的作用。防震防火一定数量的绿地面积,特别是分布在居住区内的绿地,地震时可供安全疏散用,火灾时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临时避难用。蓄水保土园林绿地可以固定沙土石砾,防止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有显著的功能。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园林绿化植物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对重要建筑或军事设施起隐蔽防护作用。,(1)公共绿地包括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纪念性园林、名胜古迹园林、街道广场绿地等。它是由城市建设部门投资修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设施,供居民休息、游览之用。(2)专用绿地一般指工业企业绿地、公用事业绿地以及行政机关、大专院校等公共建筑绿地,具有专门用途和使用功能。,2绿地的分类,(3)街坊庭院绿地包括居住区游园、居住小区游园、街坊级小游园、庭园、宅旁绿地等。设施虽然简单,但是靠近居民生活区,为居民日常活动、户外活动、儿童游戏提供方便,创造良好条件。这一类绿地分布广泛,是城市普遍绿化的基础。(4)街道绿地包括行道树、交通岛绿地及桥头绿地等各种道路绿化用地。这一类绿地对遮阴防晒、减弱交通噪声、吸附尘埃、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市容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5)生产防护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卫生防护林、风沙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这一类绿地对改善城市自然、卫生条件和提供树苗、花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风景游览区绿地距城市市区较近,具有较大面积的自然景色,经过人工修饰,供人们较长时间游览的大型绿地。游览区内配置膳食住宿等设施。,绿化布置应考虑建筑群总体布局的要求,建筑群的功能特点、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既美观又经济的树种;绿化布置还应考虑季节变化、空间构图的因素,主次分明地选择适当的树种和布置方式。此外,遮阳、隔离也应予以考虑,利用绿化来弥补建筑群布局或环境条件的不良缺陷。,3绿化布置,(1)小游园的绿化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在建筑群外部空间组织中布置游园,作为人们的室外休息场所。绿化是小游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游园中的绿化布置应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一致,真正成为受人们欢迎的室外活动空间。如图3.20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则式小游园中的道路、绿地均以规整的几何图形布置,树木、花卉也呈图案或成行成排有规律地组合,这种形式为规则式布置。自由式小游园中的道路曲折迂回、绿地形状自如、树木花卉无规则组合的布置形式为自由式布置。混合式在同一小游园中既采用规则式又采用自由式的布置形式为混合式布置。,图3.20小游园绿化布置形式,(2)庭园绿化庭园的绿化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空间、减少噪音、减弱视线干扰等作用,并给建筑群增添了大自然的美感,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场地。庭园的绿化布置应综合考虑庭园的规模、性质和在建筑群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法。建筑群体组合中所形成的天井或面积较小的院落,绿化布置要考虑对环境的美化,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而应构成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或形成吸引人们视线的“对景”。小园中的绿化布置应结合其他建筑小品(水池、图3.21)为杭州玉泉“山外山”小园框景。,图3.21玉泉“山外山”小园框景,(3)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的布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整片式在平屋顶上几乎种满绿化植物,主要起到生态功能与供观赏之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保护环境、调节气候,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屋面隔热效果。周边式沿平屋顶四周修筑绿化花坛,中间的大部分场地作室外活动与休息之用。自由式在平屋顶上自由地点饰绿化盆栽或花坛,形式多种多样,可低可高,可成组布局也可点组相结合,形成既有绿化植被又有活动场地的灵活多变的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布置在高层建筑的屋顶,可以增加在高层建筑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与大自然接近的机会,并弥补室外活动场所的不足。如广州东方宾馆屋顶花园(图3.22)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室外活动场所。建筑群内部的绿化布置应根据各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其布置形式,达到既丰富外部空间、美化环境,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场所、满足环境调节的目的。,图3.22广州东方宾馆屋顶花园,所谓建筑小品,是指建筑群中构成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那些建筑要素,是一种功能简明、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并带有意境、富有特色的建筑部件。它们的艺术处理、形式美的加工,以及同建筑群体环境的巧妙配置,都可构成一幅幅具有一定鉴赏价值的画面,形成隽永意匠的建筑小品,起到丰富空间、美化环境,并具有相应功能的作用。,(1)建筑小品的设计原则建筑小品的设置应满足公共使用的心理行为特点,便于管理、清洁和维护;建筑小品的造型要考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及总体设计意图,切忌生搬硬套;建筑小品的材料运用及构造处理应考虑室外气候的影响,防止腐蚀、变形、退色等现象的发生而影响整个环境的良好效果;对于批量采用的建筑小品,应考虑制作、安装的方便,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1建筑小品的设计原则与种类,(2)建筑小品的种类城市家具建筑群外部空间中的城市家具主要是指公共桌、凳、坐椅,它不仅可以供人们在散步、游戏之余坐下小憩,同时又是外部环境中的一景,起到丰富环境的作用。城市家具在外部空间中的布置受到场所环境的限定,同时又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但又决不是随心所欲的设置,而是要求与环境谐调,与其他类型的建筑小品及绿化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形成一定的景观气氛,增强环境的舒适感。,种植容器种植容器是盛放各种观赏植物的箱体,在外部环境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种植容器的设置要讲究环境要求,活泼多样固然是它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