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电电子信息工程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 “卓越工程卓越工程师师教育培养教育培养计计划划” 培养方案 浙浙江江大大学学电电气气工工程程学学院院 2011 年年 12 月月 目目 录录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培养模式.2 (一)基本培养模式.2 (二)课程设置.2 (三)培养特色.3 (四)学生选拔机制.4 (五)特殊培养机制.5 (六)激励机制.5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标准培养标准.6 (一)培养目标.6 (二)培养标准.6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培养方案.9 (一)培养目标.9 (二)培养要求.9 (三)专业核心课程.9 (四)教学特色课程.9 (五)计划学制.10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0 (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14 (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14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培养平台建设.15 (一)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5 (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5 (三)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6 (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6 (五)加强国际交流为契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17 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8 (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18 (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18 (三)工程专题讲座.23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 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 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 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 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 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 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 的卓越工程师。 (一)基本培养模式(一)基本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 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科层次上主要以培养应用设计型工程师为主。 本科阶段通过组建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本科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 养模式,累计3 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 ,累计 1 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 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 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进入卓越工程培养阶段,为学生配 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 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设计报 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 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 关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二)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实行分类、分阶段重点培养:对本科一 年级学生实行基于大类培养的通识教育,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实行基于“宽、专、交”整合培养的 专业工程教育,加强基础,拓宽工程人才的培养面向,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设计、工 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 和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毕业达到 160 学分。 培养方案中工科大类通识课程 47.5 学分,其中思政类课程 11.5 学分、军体类课程 5.5 学分、 外语类课程 9 学分、通识教育类课程 16.5 学分、计算机类课程 5 学分。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中建议 学生修读工程训练 、 工程学 、 工程管理 、 工程伦理 、 工程设计 、 工程哲学 、 工程 史 、 工程经济学 、 科技人才领导力开发 、 项目管理 、 创新与创业 、 团队协作与交流 、 个人职业规划 、 谈判技巧 、 电气工程导论 、 世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等课程,培养学生 有关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程意识。 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 27 学分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工程技术类大类专业必修课程 22.5 学分主要是计算机类、机械基础类和电工电子类课程,通过上 述工程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 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共 64.5 学分,其中学科平台课程 18.5 学分,为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模 块课程 7.5 学分,分集成电路与电力电子二个模块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模 块,模块课中的新技术讲座课程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实践类课程 38.5 学分,实践类课程与 企业实习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独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在校内基础和专业实验 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集中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 24 周;通过学科 竞赛、科研训练、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 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选修课程 17 学分,包括设计类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 使学生在国内外企业学习这些课程,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 类优秀工程师。 (三)培养特色(三)培养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以下特色: 1.1.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体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实验能力。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电类基础课程的整体化教学,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 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进行整合 优化,实施实验课程单独开设、单独考核,增加实验课时,综合性、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大大加 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培养五种能力塑造电气工程师,具体为通识课程与大类课程的学习能力培养、专业基础 课程与主干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毕业设计与科研实 践的创新能力培养。 3.3.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培养 在创新意识和自主实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根据专业特点、 学生个性制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增加一些交叉课程、综合课程的学时数,减少部分理 论课程学时数,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的生产实践和课题研究,强化毕业设计和科研实 践环节,突出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4.4. 电力行业支撑电力行业支撑 面对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于 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国家和行业的需求 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5.5.社会化与国际化社会化与国际化 提出“实践教学社会化、国际化”的理念,与国外著名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 校友、科研合作企业等资源,依托电力等行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全方位、多层面地利用社会资 源共同办学;与国外相关高校、企业合作,派遣部分学生去国外进行毕业设计。 (四)学生选拔机制(四)学生选拔机制 申报、选拔时间:大 2 结束前完成。 选拔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选拔依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主要课程成绩、实践环节成绩、 动手能力情况。 选拔步骤:学生自愿报名,确定面试名单,经过面试综合确定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学术 思想活跃、立志献身工程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 招生人数: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批准人数,拟定招生人数。 (五)特殊培养机制(五)特殊培养机制 电气工程学院将以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3 个专业为基础,组建“卓越工程 师教育培养计划”班,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将参加电路 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等 15 门特殊课程的学习;同 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参加学科竞 赛、科研训练项目、海外学术实习计划、国内企业实习计划;每个专业方向至少开设 3 门及以上 的工程类课程,聘请有 5 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本校教 师联合授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特殊课程实行单独开班,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上进行 整合与创新,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的比例。 (六)激励机制(六)激励机制 1.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提供专门的创新实验室,并可在学校允许的实验室开 放时间内任意安排实验时间从事综合实验的设计和调试。 2.15 门教学改革课程的主要内容要高于对应普通课程,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于普通课 程。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获优良成绩,在科研创新上有成果的学生可获得荣誉证书,同时享 受电气工程学院免试研究生鼓励绩点加分政策。 3.完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部课程学习的学生,学院将跟踪该生的后续专业课程 学习阶段的创新能力发展和参加科学研究、参加学科竞赛、参加企业实习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在符合电气学院免试研究生推荐条件的前提下, “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具有优先录取权。 4.鼓励“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5.“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采取竞争淘汰制,达不到最低标准或不适合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 养的学生将退出“卓越工程师班” ,普通班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选拔递补进“卓越工程师班” 。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标准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 力; 2. 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集成电路、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计算机技 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3掌握电力电子电路和装置、集成电路设计、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在电力电子及 其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按照本标准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学士,达到了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 求,可获得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培养标准(二)培养标准 1.1. 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1.1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 用标准 1、2) 1.1.1 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掌握电气技术的工程数学, 如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有熟练的应用和计算能力。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包括电路原理、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 专业基础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的编程, 具有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能力。 1.1.3 工程制图:熟悉电气工程相关标准,熟练掌握基本工程制图和一次、二次电气系统的表 示方法。 1.1.4 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 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专业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1.2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4、6、8) 1.2.1 通过学习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知 识,熟悉其实验方法和技术。 1.2.2 通过学习电气工程类课程,掌握电力电子、集成电路、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技术、信号 分析与处理技术等课程知识,熟悉电力电子装置或集成电子设计、运行方法。 1.2.3 通过学习微机类课程,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DSP 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 程知识,熟悉微机应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DSP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1.2.4 通过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实用技术讲座、毕业设计、科研实践 等环节,熟练掌握电气工程应用的场合、过程、方法、结论等相关技术。 1.3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技术标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8) 1.3.1 了解电气工程发展现状和趋势动态,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 1.3.2 了解实用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 证体系。 2.2. 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 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国家通用标准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3 3、5 5、6 6) 2.1 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 2.2 能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 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 方案。 2.3 能参与制定实施计划。 2.4 能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 2.5 能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2.6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工程项目)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1 1、8 8、9 9、1010) 3.1 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 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3.2 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 3.3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 当的行动。 3.4 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 3.5 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 4.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9 9、1111) 4.1 能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能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4.2 能进行电气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 明、阐释。 4.3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4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5 能跟踪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 术信息的能力。 4.6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 5.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 1 1、3 3、7 7) 5.1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能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 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5.2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能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5.3 有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 外语综合能力,具有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 等宽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及其自动化、信息 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 等工作的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 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二)培养要求(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软件与 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具备电力电 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及其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 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 合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信息电子 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广泛的工作; 3掌握模拟与数字电子系统、电力电子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自动化设计软件、电子信息系统 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技能; 4. 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三)专业核心课程 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工程电磁场与波、控制理论、CMOS 集成电路设计、电力电子 技术 集成电路模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面向 IC CAD 的软件技术 电力电子模块: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 (四)教学特色课程(四)教学特色课程 创新实践课程:模拟信号系统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开关电源设计与调试、 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 双语教学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面向 IC CAD 的软件技术、 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面向 IC CAD 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 仿真、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五)计划学制(五)计划学制 计划学制计划学制 4 年 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 160+4+5 授予学位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学科专业类别 工学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1. 通识课程通识课程 47.5+547.5+5 学分学分 见工学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其中 (1 1) 计算机类计算机类 5 学分学分 1)选修 3 学分(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修)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一春夏、秋冬 Fundamental of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211G0020 C 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一春夏、秋冬 Fundamental of Programming in C 2)选修 2 学分(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修)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1.5-1 一秋冬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1G0050 Linux 应用技术基础 2 1.5-1 一春夏 Linux Application Technique Foundation 211G0110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1.5-1 一春夏 Fundamental of Computer Hardware (2 2) 通识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 15.5 学分学分 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通识课程,本专业建议修读: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101M0010 电工电子工程训练 1.5 1-1 二秋及以前各小学期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raining 2.2. 大类课程大类课程 4848 学分学分 (1 1)大类必修课程(自然科学类)大类必修课程(自然科学类) 22.522.5 学分学分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 I 4.5 4-1 一秋冬 Calculus 061B0180 微积分 II 2.0 1.5-1 一春 Calculus II 061B0190 微积分 III 1.5 1-1 一夏 Calculus III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1 一秋冬 Linear Algebra 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1 二秋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s and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 一春、夏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I 4.0 4-0 一春夏 University Physics(A) I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 4.0 4-0 二秋冬 University Physics(A)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3 二秋冬 University Physics Lab (2 2)大类选修课程(自然科学类)大类选修课程(自然科学类) 4.54.5 学分(在以下课程中修读)学分(在以下课程中修读)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5-0 二秋冬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 二春 Stochastic Process 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0 2-0 二秋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3)大类专业必修(工程技术类)大类专业必修(工程技术类) 2121 学分学分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0-3 一春夏 Engineering Training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1 一秋冬 Engineering Graphics 新课程号 机械工程基础 2.5 2-1 二秋冬 Basic of Mechanic Engineering二选一课程 101C0160 电路与电子技术 3.0 3-0 二秋 Circuit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 101C0170 电路与电子技术 3.0 3-0 二冬 Circuit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I 101C0180 电路与电子技术 3.0 3-0 二春 Circuit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II 101C0190 电路与电子实验 2.0 0-4 二冬 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Laboratory I 101C0200 电路与电子实验 1.0 0-2 二春 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Laboratory II 101C0210 电气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0.5 0-1 二夏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Circuits 101C013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0 3-0 二春 Basic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101C014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5 0-3 二春夏 Lab Work for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3 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 64.564.5 学分学分 (1 1)学科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 18.518.5 学分学分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10120431 微机原理与应用 2.5 2.5-0 二春夏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10120441 信号分析与处理 2.5 2.5-0 二夏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10120420 工程电磁场与波 3 2.5-1 二夏 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 10120072 控制理论(乙) 3.5 3.0-1 三秋冬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B) 10120380 CMOS 集成电路设计 2.5 2.5-0 三秋冬 Principle of CMOS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10120210 电力电子技术 3 2.5-1 三春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 10120220 电力电子技术 II 1.5 1-1 三夏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I (2 2)模块课程)模块课程 7.57.5 学分学分 本专业设 2 个模块课程,学生必须修读一个模块,修读另一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和选修课程学分 实行互通。 A集成电路模块 7.5 学分: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1012020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2.0 2.0-0 三春 Introduction to VLSI Design 10192200 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3.0 3.0-0 三夏 Analog and Mixed Signal Integrated Circuit 10192183 面向 IC CAD 的软件技术 2.5 2.5-0 四秋 Software Fundamentals for IC CAD B电力电子模块 7.5 学分: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10120041 电机与拖动 3 2.5-1 三冬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Drives 10192130 电力电子器件 2.5 2-1 三冬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10193371 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 2 1.5-1 三夏 Simul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3 3)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 38.538.5 学分学分 1)必修环节 21.5 学分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10188240 微机原理与应用综合实验 1.5 0-3 二春夏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for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10188250 信号分析与处理综合实验 1 0-2 二夏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101C0100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2 +2 周 第二短学期 Practical Design of Electronic System 10188060 认识实习 1 +1 周 第二短学期 Practice 10188290 专业实习 3 +6 周 第三短学期 Internships 10193910 工业应用新技术讲座 1.0 1-0 四秋 Seminar on New Technology in Industry Application 10189013 毕业实习与设计 12 +24 周 四冬春夏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Project 2)选修环节 17 学分(在以下课程中选修) 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周学时周学时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10192051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 2.5 2-1 三秋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 10120250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2.5 2-1 三秋 Basics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10193930 技术创新与专利申请 1.5 1.5-0 三秋 Technique innovation and patent application 10192021 通信原理 2.5 2-1 三春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10193800 模拟信号系统设计 2 1.5-1 三春 Design for Analog Signal System 10190021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2.5 2-1 三春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System 10193300 电子系统设计 2.5 2-1 三春夏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10120490 FPGA 应用 2.0 1-2 三夏 Application of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Technology 1019005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5 2-1 三夏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10188220 开关电源设计与调试 3 +3 周 第三短学期 Design Technology of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10188300 嵌入式系统设计 3 +3 周 第三短学期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 10188130 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 3 +3 周 第三短学期 Compositive Creative Practice of Electronic Design 10193920 射频集成电路及其设计 2.0 2-0 四秋 Design of CMOS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10191170 DSP 原理与应用 2.5 2-1 四秋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0192091 现代传感器技术 2.5 2-1 四秋 Modern S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塑技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国企投资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地面装饰材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规划类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西安全b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农业经济)考试农业经济管理专项训练试卷 农村发展冲刺押题
- 红豆面包坊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容线上线下融合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社区环保工作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粮食凉皮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超全高中化学经典知识点总结(必属)
- 八上数学预习每日一练小纸条 30天【空白】
-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少先队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干细胞皮肤再生技术-洞察及研究
- 天气现象科学课件
- 肿瘤科工作流程及年终总结
- 航海船舶航线选择指南
- 2025年中小学校长岗位竞聘面试题库及答案
-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SectionA(1a-Pronunciation)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国家局、省局信息化数据填报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