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的原则探讨.pdf_第1页
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的原则探讨.pdf_第2页
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的原则探讨.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 市 行 政 中心 选址 的原 则 探 讨 口陈秀刚 ( 同济大学建 筑与城规 学院, 上海2 0 0 0 9 2 ) 摘 要城市 行政 中心的选 址是城市 功能 结构 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章总结 了城市行 政 中心 选址 的择 中、土地利 用效益优 化 、前 瞻性 、 通 达 、 地 标 、 功 能 发 展 等 原 则 , 指 出 城 市 行 政 中 心 的 选 址 应 当 综 合 考 虑 地 理 、 经 济 、 交 通 、 实 用 、 景 观 、 实 施 和 持 续 发 展 等 因 素 。 关键 词小城镇 规 划;行政 中心 ;选址 ;原 则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0 2 2( 2 0 0 3 ) 0 5 0 0 8 0 0 3 中图分类号 T u g 8 2 文献标识码 B P r o b e i n t o t h e P n n c i p l e o f L o c a t i o n S e le c t i o n o f C i t y Ce n t e d CH E NG X i u - g a n g 瞳血删Th e lo c a t ion s e le c t i o n o f c i t y c e n t e r is a n i mp o rt a n t p a r t o f c i t y f u n c t i o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Th e p a p e r s u mma r iz e s s o me p r i n c i p l e s i n lo c a t ion s electi on an d poi n t s ou t t ha t s ome f a ct or s s uch as geogr ap hi c al ,ec onomic,t r ans port, us e,l an dsca p e,p r ac t i c e and su st ai nable dev elopment s ho ul d b e c ons i der e d 哦一 lUt l I I Pl a n n i n g o f s ma l l t o wn s ; Ci t y ce n t e r ; L o ca t i o n s e le c t i o n ; Pr i n c i p le 随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我 国城镇 建设 步伐 日益加快 。城 市功能 的复合 、 多元,使作为城市 功能结构 重要组成部 分 的行政 中心不再仅仅扮 演城 市政 治职 能 中心 的角色。城市 行政 中心的选 址问 题成为城镇规划 工作 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 问题 。 城市行政 中心 的选址早 在我国古代 就 受到 了极 度重视 ,封建社会“ 前朝 后 市 ,市朝一 夫” 的城 市布局原则即是将 作为行政 中心 的皇 宫和 官衙置于城 市的 几何 中心 。下面就 以笔者在小城镇 规划 设计 中的体会 总结 了城市行政 中心选址 的几点原则,以期探讨。 所谓的 “ 中” ,并不单纯指城市几何 中心,同时也指 人 口分 布或空间经济活 动 的中心 。根据德 国经 济地理学 家克里 圜 划师P N E R S 斯泰勒 ( W C h r 1 s t a 1 e r ) 所 创立的 中 心地 学说 ,在一块均质的区域 内,辐射 吸引能力最强的点一般位于 区域的 中心 位 置 。 同时,将 行政 中心设在居住人 口分 布的 中心,一方面可以很方便地为市 民 提供 服务,另一方面又避免形成城 市某 局部地 区的交通瓶颈。此外,择 中原则 也符合 中国传 统的 天人合一理 念 。“ 天 下之 中”与 “ 天之 中”是相对应的,其 深层 内涵包括 了太 阳崇拜 、北极崇拜 以 及太极 崇拜等思想 。 土地 利 用 效 益优 化 原 则 目前,“ 经营城市”的观点正为越来 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必须 用市场的 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 城市。应该看到,城市是 国家长期 巨额 资金投 入 的结 果,是 资本 的实物形 态, 也 是政 府最大的一 笔有形国有资产。政 府可以运用市场经 济的手段,对构成城 市空间和城 市功能载体 的 自然成长资本 ( 如土地) 与人 力作 用资本 ( 如路 、桥) 及 其相关延伸 资本 ( 如路 、桥冠名) 等进行 集聚 、重组和运营,最大限度地盘活存 量,走 出一条以城建城 、以城 兴城的城 建市 场化之路 ,实现城 市 的 自我 滚动 、 自我积 累和 自我增值 1 。 在完全竞 争的条件 下,城市土地在 不同 用途的使 用者间进行分配时,总是 遵循 嘬 高租金原则” ,即愿意支付最高 租金者得之 。而不 同的使 用者,对于城 市不 同区位上 的土地,所给 出的投标租 金是不 同的。 当然不论选址选在投标租 金 曲线上 的哪一点,企业 的获利都是一 样 的。一般来说,商业单位 由于对位置 的敏感性最强,故其 用地 的投标租金 曲 线最陡;居住单位对位置的敏感性较 弱, 投标租金 曲线也较缓:制造业单位则居 维普资讯 于二者之 间( 图 1 ) 。 如 图 1所示,假 设有 A、B、C三类 土地使 用者,分别是商业零售业 、制造 业、公寓住宅业,各 自给 出了自己的 土 地投标 租金曲线,也即在一定利润水平 下所愿意支付的最大地租 曲线:其中 A A 为商 业用地 的投标租金,B B 为制造 业的投标租金,C C 为公寓住 宅业 的投 标租金 。当土地处在 0 E 区段时,商业 用地 的投标租金 A E最高 ,土地所 有者 理所当然将 0 E 区段的土地给 了商业; 同理,E F 区段的土地给 了投标租金 最高的制造业,F C 区段 的土地给 了 投标租金最高的公 寓住宅业 。于是,这 就形成 了一条针对三类土地使 用者 的城 市土地投标租金包络线 A E F C ,它也是 实际 上的城市土地市场地租曲线 。 将 上述情 况推广开来,地租 曲线是 在拥有任意多个使用者的城市土地市场 上,所有使 用者投标租金 曲线 的包络线 。 可以看 出,如果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城市 土地的分配,将会实现城市整体土地经 济效益的最大化 。 随着 有偿使 用土地制度的实行和市 场经济 的发展 ,不同的土地价 格差别 日 益明显。这就 要求越是 “ 黄金”的土地 越 应该 有更 多的产 出。因此一 般而言 , 像金融 、保险 等单位土地产 出高的行业 往往 占据 了城市地价 最高 的地段 2 l 。 在相 当长时 间里,政府基本 上位于 城市 的中心。例 如,古代 的县衙 就多位 于县城 中间偏北 的位置 。这是 由于城 市 一 般是从 中心部位开始发展 的,而政府 又往往是一个城市 中最早 的建筑 。在片 面强调突 出政治 的时代,政府 占据城市 最好最重要的地段成为理所 当然 。但在 以经 济建设 为 中心 的时代 , “ 政 府 的重 要性不是体 现在位置的重要上” 已成为 共识。考虑经济和城市 的同步发展 ,追 求城 市资源的配置最有效,已成为对一 个城市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 3 l 。 有关材料表 明, 近年 来不少城市的 党政机关都有 “ 搬家”的举动。如 1 9 9 9 年底,陕西省咸 阳市秦都 区政 府决定将 位 于 城 市 繁 华地 段 的 办 公 大 院 卖 出; 2 0 0 1 年 4月,武汉市汉阳区机关大楼打 出招商牌;2 0 0 1年 6月,四J I l 省泸州市 江 阳区将 区委 、人大 、政府 、政协等 2 万 多m 的土地 出让给 了一 家房地产开发 公 司; 四川 I 省彭 州市 以 3 0 5 0万元将市 府大 院卖 出。卖 出后 的行政 中心 用地一 般都形成 了对 区位最为敏感 的功能。如 四川 省泸州市江 阳区将原行政 中心 用地 建成 了以商 贸为 主,集休 闲、娱 乐和住 宅为一体 的商 贸精 品一条街,获得 了较 好 的经济效益。 城市行政 中心在城市 中的分布对城 市 的经济发展 、布局结构和道路 系统规 划及建筑艺术空 间的组织都具有重大影 响,对其规划选址要有前瞻性,应适时 将其分布于城市未来的重点发展 区域。 这是因为,在老百姓看来,政府是 信心 的保证 ,一个商 业大楼 可能破 产 , 而政府 大楼则相对保险得 多 惟有城市 政府 的建设,才能在较短时间 内在新 区 形成较高水平 的基础设施 ( 水 、电、路 、 气等 ) 和服 务设施 ( 医院 、学校 、邮 电、 公安 等) 需求,这 是单一开 发商所 无法 做到 的。同时,政府外迁将原来在老城 内无偿 占有的资源,转让给其他效益更 好的 用途,不仅为其他产业提供 了更大 的发展空间,也为新 区建设 筹集到宝贵 的启动资金 。 青岛的作 法堪称 此类实践 的经典之 作 。1 9 9 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 在全 国掀起 了第二次 改革开放 的浪潮 。 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性 机遇 ,青岛市委 市政 府审时度势,迅速作 出了东部开 发 的战略部署。面对东 部新市 区地理 区位 上的战略优 势,市委市府确定 了东部开 发 的思路:争取在 3年 一5年 内建成一 个集行政机关、商业购物 、金融贸易、文 化娱乐、旅游设施和高级住宅等多功能、 现代化的市级政治、经贸、文化 中心,以 带动整个城市 的建设 与发展。但真正将 这些地理 区位优势转变为资金和开发优 势关键,是适时选好切入点或找到一个 突破 口,这 个突破 口便是市级机关的适 时东迁。即以行政 中心的东移 ,将行政 赢 _一十 业 制 造业。居 住 。 图 1 土 地 投 标 租 金 曲 线 图 卜行政中心2 - 商业中心3 - 接待中心4 - 博物馆与运动 5 一 大学6 一 市场7 一 绿地与游憩设施8 传统商业街 图 2昌 迪 加 尔 1 9 5 1年 规 划 平 面 : 东西主轴线, 布政府大酾公共麓筑; B -B : 市民分布轴; 1 三权广场; 2 广场及各部大奠; 3 商务中心; 4 广播电视大夏; 5 纛棒公园; 6 火车站; 7 多层住宅区 ; 8 敬式住宅区; 9 大髋; 1 o 水上运动设施 图 3巴 西 利 亚 总 平 面 图 陈 秀 刚 : 城 市 行 政 , 莲 征 韵 顶 r 髹 哥 2 0 0 3 年 第 5 期 第 1 9 卷网 维普资讯 中心特 有的政 治集合能力转化为经济融 合能 力,让行政 中心的东迂带动人们思 想与观 念上的转变。 由于有 了一个具有 前瞻性的规划方案,再加上 以土地为本 的战略有效实施,使一个洋溢着现代化 都市风韵 的新市 区在短短几年 间矗 立在 青 岛的东部。 “ 布景 作 为城市无 比; I士 观 的背景。勒 柯布西埃清楚地理解 “ 地理精髓” ,采用 横 向弯曲的道路 ,低 平的建筑形式 ,将 行政 中心选址 于城市顶 端;强化 了巨大 山峰 在城市 中的地位及 意义 ,把 城市 与 自然的关系, 自然环境 无可比拟 的价值 表述得 淋漓尽致 ( 图 2 ) 。 空间通达性是指空 间实体 与其他 空 间实体进行各种交流 ( 如物质 、能量 、人 力和信息等 ) 的方便 程度 。空间通达 性 的高低,反映一个 地区实体 与其他 实体 相接触进 行社会经 济和 技术交流 的机会 和 潜力 。提高空 间通 达性 的有效途径 , 就 是创造 便捷 易达 的交通条件 。 因此, 城市 行政 中心选 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 其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段 。 行政 中心是城市 重要的建筑群和城 市空间,也是城市主要的客厅。因此,行 政 中心的选址在宏观层面上应充分考虑 城市的对景 、背景 以及轮廓线等方 面的 景观作用,将其设置在具有地理标志意 义的点上。而在微观层面上应充分考 虑 选址基地的 自然地理条件,将其设置在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有山有水 、易 于创 造 出鲜明的城市形 象的地段 。 例 如,被 誉为人类最杰 出瑰宝 的北 京故宫,作为北京 的行政 中心,其选址 就充分地考虑 了它在整个城市 中的地标 意义 。在宏观层面上, 它位 于北京 的中 轴位置;在微观层 面上,通过南凿 护城 河 、北筑景 山,创造 了富有特色 的空间 环境形象 。 又如 由著名规划 与建筑大 师勒 柯 布西埃设计 的印度旁遮普 邦的新首府一 一 昌迪加尔,在处理城市 与 自然 的关 系 上 ,特 别是 凸显行政 中心 主题 的方面 , 表现 了勒 柯布西埃 的独特智慧 。昌迪 加尔的地理位置介于喜 马拉雅 山区与漫 无边际 的印度平原之 间,北 印度深谷切 割的连绵的 山脊 、尖顶的峭壁 以独特 的 圆 划师P L A N N E R s 根据城市功能发展理论,城市 各种 功能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和 排斥 性 ,这 一理论 是城市功 能分 区的基础 。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来各种机构不 加 区分 混在一 起 的情 况已不 适应需要 , 客观 上要求城 市有一 定的分 区和布 局。 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城市 行政 中心 往往和城市文化 、商业娱乐等功能用地 组合在一起,通过广场 、绿地等空间融 合,共 同组成市 民活动 、游憩 、休 闲的 空 间体系,产生 出较高的社会经济环境 效益。相应地,城市工业的合理布局应 将上、下游产业联系在一起,并与仓储 、 大型对外交通 用地组合在一起。如将城 市行政 中心 与城市工业 、仓储 、大型对 外交通 等功能 用地组合在一起,则难 以 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正是 由于城市行政 中心的建设和发 展对城市社会 经济发展有重要 的带 动作 用,因此其选址要充分考 虑到 周边 空间 发展 的可持续性 。即其周边要具备较为 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建设 用地 。唯有这 样,才能充分 发挥行政 中心建设 与发展 的社 会经济效 益,使 其真 正成 为城市发 展积极 的空 间增长点 ( 图 3 ) 。 城市行政 中心的建设,是一项 比较 庞大的工程。因此,对其建设和选址,务 必坚持可操作性 的原则 。对不 同选址方 案的基地 条件 、动 拆迁情况和经济效益 进行 比较 周密 的考察和论证,选择尽量 节约投资成本和能迅速带动城市大规模 发展 的方案,使行政 中心 的建设具备 良 好 的操作性 。 由于城市 的发展 受到诸 多作 用力的 影响,同时 由于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情 况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