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逆向创新意_第1页
巧用逆向创新意_第2页
巧用逆向创新意_第3页
巧用逆向创新意_第4页
巧用逆向创新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巧用逆向创新意 巧用逆向创新意 界首市顾集中心校孙国喜 摘要:逆向思维是顺向思维的反向思考,是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又叫反向思维、求异思维。它的特点是:要从思维的顺向性、常规性出发,对事物的某种现象、某种结论进行反向分析,从而得到某种新颖独到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教育学生敢于对现成的看法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善于联想和分析,我们就能运用好逆向思维,写出新颖独到的好文章。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求异思 维顺向性常规性创新作文 正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巧妙运用逆向思维,这样,学生就可能写出新颖独到的好文章。 什么是逆向思维呢?逆向思维是顺向思维的反向思考,是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又叫反向思维、求异思维。它的特点是:要从思维的顺向性、常规性出2 / 5 发,对事物的某种现象、某种结论进行反向分析,从而得出某种新颖独到的看法。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道数趣味题:树上有 3 只鸟,打下来 1 只,还有几只?其正确答案是 “0” 而不是 “2”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道题我们不能从顺向思维来理 解为 “3 1 2(只) ” ,而是要从顺向思维的逆向来反思:树上 3 只鸟打下来 1 只,其它两只也一定受到惊吓而飞走了。因此,“3 1” 在这时是等于 “0” 。这个例子就是逆向思维的表现。 逆向思维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 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这是逆向思维在科学领域的运用。司马光砸缸救出落入水缸的儿童是逆向思维在生活领域的运用。 逆向思维也可以应用于写作中,古人称之为 “ 翻案法 ” 。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写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 如成语 “ 班门弄斧 ” ,本意为在鲁班(古代有名的巧匠)面前摆弄斧子,比喻不自量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个学生从 “ 卖弄 本领就要到行家和名师面前 卖弄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受到行家和名师的指教,找出不足,提高本领 ” 立意,写出了弄斧必到班门的好文章。 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我们常3 / 5 说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就是因为客观事物具有两面性,而这正是逆向思维的物质基础。比如白雪,洁白无瑕、滋润万物是它的 “ 长 ” ,但虚伪懦弱、冷酷无情是它的 “ 短 ” ,我们当然可以赞美它,赞美它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它 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但从逆向思维来考虑,也可以鞭挞它,鞭挞它的虚伪懦弱、冷酷无情,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再如蚕有无私的一面,所谓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从逆向思维来考虑,蚕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 “ 作茧自缚 ” ,因此,可赞美,也可批评。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相对立,但它并不排除顺向思维正确的可能性,因为它们的思维轨迹不同。如前面说到的 “3 10” 是对的,因为它是从客观实际来说的;但它并不排除 “3 1 2” 的正确性,因为这是从单纯的数量来考虑的。如果就同一种思维来说,二者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所以,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视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是错误的。 逆向思维的作文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成语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前面谈到的一个学生所写的弄斧必到班门就是由成语 “ 班门弄斧 ” 反思,提出了自己不4 / 5 同的看法。这种类型的逆向思维作文,我们应该加强训练。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 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 “ 从来如此 ” 的固定看法。事实上,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客观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就一个角度而言的。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可能会得出与之不同的结论。比如 “ 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但丁) ” 这一名言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对真理执着追求不妥协的精神体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反思,批评一些人拿它作为挡箭牌,拒谏饰非、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错误观点。又如由“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 反思到良药包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而谈,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再如 “ 开卷有益 ” ,如果我们这样反思:读书如果不辨精华与糟粕,就会无益,甚至有害,就会得出 “ 开卷未必有益 ” 的结论。像“ 艺高人胆大 ” 、 “ 欲速则不达 ” 、 “ 三思而后行 ” 、 “ 知足常乐 ” 等警句成语,只要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反思一下,就会得出新的观点,进而写出立意新颖的好文章。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 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如一位5 / 5 学生读了弄斧必到班门这篇文章后,经过反思,写了弄斧必到班门吗一文,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弄斧不一定非要到班门。因为现实生活中像鲁班一样的能工巧匠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我们非要到鲁班门前弄斧,以求得到名师指点,提高自己的本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