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doc_第1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doc_第2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doc_第3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doc_第4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对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对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应用情景 (一)研究意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急症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者较多在nicu患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以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和胆汁样呕吐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肠道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回肠累及最多黏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 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诊断nec除了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外腹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虽然其用于诊断nec的特异度较高但对于早期诊断nec帮助不大目前也有很多关于il8、il10、il1受体拮抗剂等生化指标用于诊断nec的研究但缺乏较好的用于早期诊断nec的血生化指标 tlr是由nomuria等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与果蝇toll蛋白相似的一种蛋白tlr在不同细胞的表达和识别不同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tlr参与肿瘤、肠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在人类体内发现的tlr家族共有10个成员其中tlr4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其中一个tlr4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dc上 ifabp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占成熟的细胞基质蛋白的2%肠缺血早期仅有黏膜受累时即可因为细胞通透性升高而导致ifabp释放入血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nec患儿血清中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其在nec中的动态变化作为nec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可为辅助诊断nec提供依据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tlr4上调导致nec发生的机制研究 1)、与lps结合后被激活的tlr4可以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个途径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其中myd88依赖性途径主要介导nfkb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而myd88的非依赖性途径主要诱导lps的干扰素(ifn)以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糖皮质激素衰减反应基因16(garg16)、干扰素调节基因1(irg1)的表达和dc的成熟激活下游nfk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6、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表达 2)、chan等研究发现tlr4激活后能影响肠道粘膜的修复能力此与其减少肠道细胞增殖、降低内皮细胞基底部粘附力及减少内皮细胞移动到受损位置的数量有关sodhi等研究证明tlr4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于wnt5信号系统使肠道粘膜修复能力受损加重nec的病理变化 3)、最新研究表明tlr4不仅可以与lps结合诱导炎症反应、损伤肠道粘膜导致nec发生许多分子蛋白如纤维结合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肝素等均能激活tlr4在无外来病原菌时tlr4表达可能增高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发生nec的炎症瀑布链式反应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一些无明显感染因素引起的nec 2、细菌及其产物如何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探讨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ne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应用缺氧、低温、人工喂养、细菌感染等方法制成了nec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肠上皮的paf及其受体的表达增高阻断paf的受体表达后nec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af表达增高可使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出、细胞粘附分子的合成增多及活性氧生成增加从而损伤肠壁有研究表明paf可活化肠上皮细胞的stat使磷酯酶a2及内皮素一1的合成增加并可通过上bax的表达而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损伤肠上皮细胞、破坏细胞问的连接而引起细菌移位另外paf还可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tlr4后者可活化ikk从而激活nfxb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如果敲除tlr4则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tlr4在nec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3、沈涤华等研究表明ifabp可以作为早期肠缺血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国外学者研究发现nec患儿血清ifab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nce严重程度有关 4、thuijls等研究发现重症nec患儿在早期血ifabp水平即明显升高当临床出 现轻度腹胀大便隐血阳性怀疑nec时血、尿ifabp水平在发展成为重症nec的患儿 会明显高于诊断为其他疾病和病情稳定在neci期或期的患儿 主要参考文献 1、hansvangoudoever陈超张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热点问题.中国循证儿科杂志xx06(5). 2、邹静静陈运彬.toll样受体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xx,27(5). 3、李志杰刘靖华姜勇.toll样受体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xx,15:694697. 4、viriyakosols,tobiasps,kitchensrl,etal.md2bindstobacteriallipopolysaccharide.jbiolchemxx,276:3804438051. 5、johnsongb,bruungj,kodairay,etal.receptormediatedmonitoringoftissuewellbeingviadetectionofsolubleheparinsulfatebytolllikereceptor4.jimmunolxx,168:52335239. 6、gribarsc,sodhicp,richardsonwm,etal.reciprocalexpressionandsignalingoftlr4andtlr9in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necrotizingenterocolitis.jimmunolxx,182:636646. 7、冯杰雄.美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xx27(7). 8、沈涤华施诚仁吴燕等.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xx25(2):176179. (可续页)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nec分三期: 一期为可疑病例有非特异性症状此时患儿体温不稳定嗜睡、呼吸暂停胃肠道症状包括吃奶差、胃潴留、呕吐、轻微腹胀腹部x线平片可以正常或肠扩张 二期为确诊病例; 三期为重症病例死亡率高 研究目标: 通过检测血清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探寻两者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价值 研究内容: 实验分组 实验组:共二组 早期nec组:nec一期患儿 晚期nec组:nec二期患儿、nec三期患儿 对照组:正常新生儿 所选病例均为早产儿 各组研究对象均空腹采血(时机:纳入实验组后24小时内) 对照组于出生后15d内抽血检查 标本: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xx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 试剂盒:上海裕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toll样受体4(tlr4)elisa试剂盒和ifabp试剂盒 对比检测结果观察实验组中各期患儿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研究观察早期nec组和晚期nec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各期间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tlr4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nec患儿血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二者与nec的关系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项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应用lsd法; 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血清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与ne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技术路线: 选取合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血标本进行试验整理数据数据统计分析 撰写论文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通过研究探索性发现能早期诊断nec的较敏感的生化指标为诊断提供依据 4、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xx年6月xx年2月阅读文献论证课题可行性并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xx年2月xx年2月标本采集; xx年3月试验阶段; xx年3月xx年5月完成科研论文 4.预期研究成果 nec患儿血清中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三、研究基础 1.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本人从事新生儿科工作对nec较为常见病例易得到 2)前期已采集大量的血标本 3)已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1)血标本易采集 2)试验条件已达到 3)试剂盒易购买 4)试验条件已达到 3.近期已发表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 1、陆妹朱小瑜刘登礼陆亚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xx27(6)382 2、李粹任雪云蔡文仙牛峰海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山东医药xx53(14)50 3、秦嘉丽韦红李禄全王佚血清肠型脂肪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