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上两次模拟考讲评.ppt_第1页
2015七上两次模拟考讲评.ppt_第2页
2015七上两次模拟考讲评.ppt_第3页
2015七上两次模拟考讲评.ppt_第4页
2015七上两次模拟考讲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模考讲评,2016年1月11日,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调皮机灵,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不畏强暴、坚持正义,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汤姆索亚历险记,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知识储备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见“二模”题14)2.记叙的方法(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见“一模”题17)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来写,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的叙述。4.记叙的线索:一人、一事、一物,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某个事物的发展变化,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句。5.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文中详写的材料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能使中心表达得更明确、更突出。略写的材料或使叙事更加完整;或使前后连贯;或使文章避免单调;或使详写的重点材料更加突出,更能充分发挥其表达中心的作用。,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作用:补充交代()内容,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为()情节作必要的铺垫,突出()主题,突出()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二、理解并记忆记叙顺序之“插叙”的作用,三、如何进行词句赏析?常用的赏析切入点及答题格式:1.修辞角度(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反复等)答题格式:运用修辞(要作出具体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突出2.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等)答题格式:通过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的特点(内容),表达情感、思想。3.表达方式角度(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答题格式:运用描写,突出/表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品质,突出文章中心。重要提醒:分析时勿脱离文本,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结合语境或主题加以赏析,不能死盯一词一句。,第一单元测试题20.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撩拨”是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第一单元测试题21.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尖锐的苇芽比作锥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抢夺”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四、理解并记忆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地写出了+(什么)对象+(什么)特征。(见课本P6768)2.比拟:把物当人写或把人当物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地写出了+(什么)对象+(什么)特征。(见课本P73)(见一模题4)3.夸张:强调突出了+(什么)事物+(什么)特征,表达(什么)强烈的思想感情。(见课本P161)4.排比:铺陈列出+(什么)事物+(什么)特征,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对偶:使音节整齐、节律感强。6.反复:有意重复使用什么词或句子,以强调(什么)意思,突出(什么)感情。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或思考(什么),使文章起伏有变化。8.反问:把(什么)意思表达得更鲜明,(什么)语气更强烈,给读者印象更深刻。,五、环境描写的作用:1.烘托什么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品性)。2.渲染什么样的气氛。3.推动情节向怎样的方向发展,为后文哪一情节作铺垫。4.交代什么样的背景。5.点明、暗示什么样的中心。6.如遇修辞,从效果上再对其作用加以分析。答题格式:运用修辞(要作出具体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心情)/突出(中心)(见“二模”题18),六、人物形象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揣摩人物形象,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其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结合文本作分析”常用答题格式:人物性格特点1+从“”中(例子)+表现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从“”中(例子)+表现出(分析),六、人物形象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揣摩人物形象,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其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结合文本作分析”常用答题格式:人物性格特点1+从“”中(例子)+表现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从“”中(例子)+表现出(分析),第二单元测试题22.结合选文说说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写“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教我认字”,面对我识字上的不耐烦,老师想尽办法教我认字,看出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文中写“当我把洋娃娃摔坏了,老师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带我外出走走”,老师容忍我的坏脾气,看出老师是一个善良宽厚的人。文中写老师让“水”从我手上流过,教会我认识“水”这种事物,老师带我亲手体验自然,获得知识,看出老师是一个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七、某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见“一模”题19)1.内容上的作用:写了什么内容,寄托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点明什么中心;主题的深化、升华等。2.结构上的作用(承铺照点引):统摄全篇,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等。3.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渲染烘托气氛,含蓄蕴藉,留有想像的余地等。首段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