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异常的学科,它要研究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有关异常的概念,异常非正常现象病态罹患疾病失常反应不当障碍受阻、不通畅失调平衡打破偏离非常态变态,3、心理的异常,认知的异常情感的异常意志的异常性取向障碍人格的障碍,4、变态心理学的任务,探讨心理异常的实质提供判断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科学分类发展有关心理学理论,5、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二、心理异常类别与判别标准,、心理异常的类别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3),CCMD-3的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病变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癔病、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人格障碍、意向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缓与其他心理发育障碍;儿童和少年期的多动、品行、及情绪障碍;(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如诈病、自杀)。,2、判别正常与否的标准,以经验作为标准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统计学标准,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对心理异常的病因的描述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研究方法,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相关研究系统观察法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法,四、变态心理学的历史,一般分为下面几个时期:古代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475年)对心理异常的看法中世纪时期(476-1700年)对心理异常的看法文艺复兴时期(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对心理异常的看法近代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原因,如遗传因素、大脑机能、生化因素和素质等,主张通过药物等医疗手段来治疗心理异常者。、贡献与不足,二、心理动力学模式,、精神分析的理论模式强调性的动力及潜意识中欲望与压抑这一对矛盾冲突在神经症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揭示潜意识的方法来重建患者的人格。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意识的三个层面、人格结构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焦虑及自我防御机制、自由联想和释梦等。,、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动力,认为自我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人的最基本的动力。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透过同感、尊重和真诚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当事人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达到自我的整合。,、两种动力学理论的比较,共同点异同点各种的贡献与不足,三、行为认知模式,、行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强调环境及后天的学习在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行为的异常是不良学习的结果。主要原理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模仿原理等。主张通过行为学习和行为矫正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贡献与不足,、认知行为理论,基本观点:强调个体对所遇事件的看法及认知模式在情绪和行为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认知调整的方法来改变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代表人物:亚伯.艾利斯(AlbertEllis),A-B-C理论,A(activatingevents)代表诱发事件B(beliefs)代表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consequences)代表继这一事件后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非理性信念,我希望如此我应该如此很难没有办法也许一定有时候总是某些所有的我表现不好我不好到目前为止永远如此,理性情绪疗法,A事件B对事件的认知C情绪和行为反应D辩论E效果贡献与不足,四、社会文化模式,、基本观点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的重要作用,认为社会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及生活事件等都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主张通过改良社会来防治心理异常的发生。、贡献与不足,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异常的多维度因素,认为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心理异常的产生,主张从三方面去分析和矫治心理的异常。、贡献与不足思考:心理异常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倒错。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3、感知综合过程障碍:空间知觉综合障碍,如视物变形症、视物错位症。时间关系综合障碍,如时间飞逝、时间停滞不前、非真实感等。自身的知觉综合障碍,如自身躯体结构的变形等。,二、记忆障碍,1、病理性记忆增强2、记忆减退,包括遗忘症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再认错误似曾相识症、旧事如新症;记忆错乱错构症、虚构症。,三、思维障碍,1、抽象和概括过程障碍:概括水平下降;概括过程歪曲。2、联想过程障碍:过度联想(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联想错乱,如思维松散、思维破裂等;思维中断和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强迫性思维。3、思维逻辑进程障碍:逻辑倒错;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4、思维内容障碍妄想,(1)属于被害性质的妄想,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等。(2)属于夸大色彩的妄想,包括夸大妄想、发明妄想、钟情妄想等。(3)属于自我贬低的妄想,包括自责自罪妄想、疑病妄想等。,四、情绪和意志行为障碍,1、情绪障碍(1)情感高涨、情感欣快、情感爆发、易激惹等。(2)抑郁、恐惧、焦虑(3)情感错乱:情感倒错、矛盾情绪(4)情感淡漠、情感衰退。,2、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障碍包括意志病理增强、意志减弱、意志丧失。(2)行为动作异常随意动作异常,包括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被动服从、刻板动作、作态等。意志和其他行为异常,包括强迫动作、兴奋性行为等。,五、意识障碍与智力障碍,1、对外界的意识障碍昏迷状态、昏睡状态、浑浊状态、意识模糊、意识朦胧(包括神游症、梦游症)自我意识障碍,包括人格解体、双重人格及多重人格等。2、智力障碍包括智力低下和痴呆;假性痴呆。,思考:,哪些症状能被理解?那些症状难以被理解?为什么?,第五章压力和应激相关障碍,一、压力与应激反应1、有关概念:压力(Stress)、应激及应激反应。2、应激的三个阶段:警戒、抵抗、衰竭3、常见的应激源:职业应激,如高强度、持久、枯燥的工作性质与不良的工作环境;家庭危机和紧张;环境应激;灾难性事件。,4、影响应激后果严重性的因素,紧张事件的性质应激源的危急性对应激源的认知外界的帮助与支持个体的承受力与耐受性应付策略与应付方式,二、压力的应付,、应付的概念、应付方式的分类主要分类有:积极应付与消极应付、成熟应付与不成熟应付、问题指向性应付和情绪指向性应付。、各种应付方法对人的影响,三、急性应激与创伤后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原因与分类:战争应激和民间灾难性应激表现与诊断:民间灾难应激的四个阶段:震惊期、否认期、现实期、恢复期表现: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情绪障碍、植物神经失调、精神病性症状等。诊断:一般在一周之内症状最明显,但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个月。治疗:心理宣泄与支持、镇静、其他社会援助,、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在美国,预计有7.8%的美国人在一生中会出现PTSD,男性为5%,女性是10.4%,两倍于男性。临床表现:三组第一组: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第二组:保护性的反应第三组:高度警觉的症状病因与病机:重大灾难性和创伤性事件、先天素质和个人人格因素、先前的身心状况、社会环境等。,诊断和治疗:诊断标准:症状持续个月以上或延迟发生。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暴露治疗、EMDR、药物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EMDR)】:适应症:与创伤有关的心理障碍。发明者:Francineshapiro(1987)原理:利用了暗示、认知、信息加工等概念和技术。,四、适应障碍,、适应障碍的概念、学生适应障碍的主要原因环境变化学习和前途的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意识偏差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八种类型,具有焦虑心境的适应障碍具有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具有品行紊乱的适应障碍具有情绪和行为混合紊乱的适应障碍具有混合情绪特征的适应障碍具有躯体主述的适应障碍具有退缩行为的适应障碍()具有工作学习能力抑制的适应障碍,、适应障碍的特点与治疗,特点:有明显可辨的原因;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紊乱紧跟在原因之后;轻度的社会功能受损,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个月;没有明显的人格偏离。治疗:通过自我调节或用一般支持性疗法就能改变。,五、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概念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一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的类别与常见的心身疾病,(1)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等。(2)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4)其他:斑秃、神经皮炎、癌症等。,心身疾病的举例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症状:头晕头痛;多尿、少尿;脑栓塞、脑溢血;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原因:遗传、多盐饮食、压力和紧张情绪、个性(好高骛远、愤怒压抑、听话)治疗:药物、放松训练、个性调节,偏头痛,症状:先兆症状视力模糊、闪光点等。后续症状跳动性头痛,常在半侧前额、太阳穴或眼眶周围,伴恶心、对灯光过敏等。反复性发作。原因:遗传、月经周期、愤怒和过度紧张、个性(追求完美、好争斗、妒嫉心强)治疗:药物、个性及情绪调节、生物反馈治疗,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症状:胃痛、严重可并发胃穿孔、出血、梗阻甚至胃癌。病因:遗传、不规律或刺激性食物、某些对胃有损伤的药物、紧张与个性(依赖、敌意被压抑等)治疗:药物、规律进食和少吃多餐、情绪调节等。,、支气管哮喘,症状:呼吸困难、严重可窒息。病因:过敏性刺激、支气管炎症、情绪与个性(过分依赖、幼稚、希望被人照顾等)治疗:药物、处理好母子关系、独立个性培养。,癌症,病理:变异细胞急速繁殖,侵占和吞噬正常细胞。病因:遗传、污染、绝望和无助感情绪、个性(压抑愤怒、回避冲突、屈从权威等)治疗:药物、化疗、放疗、想象治疗等。,3、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遗传素质导致“易罹患性”社会文化因素起“板机作用”心理因素(包括心理矛盾冲突、性格与行为类型、紧张情绪等)构成发病基础。,、心身疾病特点与诊断标准,特点:有明显躯体病变;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有心身因素交互影响的病程特点;需生物、心理双重治疗。思考:1、应激和应付的区别?2、心身交互的机制是什么?,第五章焦虑性心理障碍,一、神经官能症(简称神经症)、概念:一组以焦虑为核心症状的功能失调性障碍。、特点:共同症状:焦虑、人际敏感、自我防御、躯体性不适发生发展与心理冲突和个性密切相关属于功能障碍,无器质性病变有自知力,社会功能中度受损(症状持续时间在个月以上)。,、常见神经症的表现及原因,(1)焦虑症表现:以广泛、持久和过度的焦虑为其主要症状。可分为肌肉紧张型、忧心忡忡型和植物神经紊乱型焦虑等。原因:心理冲突(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童年早期父母过高的期望个性(要求过高、焦虑特质)生化因素(羟色胺),诊断和治疗诊断:与其他神经症相鉴别治疗:目标和认知行为的调节放松训练药物治疗个案举例,(2)强迫症,表现:以强迫症状为其主要表现,常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念或冲动、强迫行为等。原因:内心冲突与压抑家庭教育与强迫性个性遗传(单卵双生同病率达)生化因素(羟色胺),诊断与治疗诊断:与其他神经症相鉴别治疗:认识领悟疗法森田疗法药物治疗个案举例,(3)恐惧症,表现:指对某些特定的人、物和情景产生超乎寻常的害怕。包括单纯恐惧、空旷恐惧、社交恐惧等。原因:过去的恐惧经历性格(胆小、含羞、自卑、敏感等)人际受挫或青春期问题诊断和治疗:认识领悟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个案举例,(4)抑郁症(心因性),表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消沉、纡郁寡欢,常伴有兴趣减弱、行动较少以及负性的自我评价,有的具有自杀的意念或行为。原因:遭受重大打击认知偏差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生化因素(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诊断:与重性抑郁症鉴别治疗:认知疗法行动改变情绪社会支持药物治疗预防自杀个案举例,(5)神经衰弱,表现:主要表现为易兴奋(敏感、易激惹、入睡困难)和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等)。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兴奋抑制失去平衡。诊断:除外其他神经症治疗:合理作息、体育锻炼、认知调节、药物治疗,二、身体症状性障碍,、概念:表现为躯体症状的心理转换症.、常见身体症状性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转化症(癔病):表现非常丰富,女性多见。主要有:感觉和内脏障碍,如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异样等;运动功能障碍,如瘫痪,抽动等;情感爆发。原因:内心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个性特征;得病获益。治疗:暗示治疗,2)疑病症:对自己躯体不适的过分关注和夸大。原因:被关注的内心需要;敏感的个性特征;患病得益。)心因性疼痛:没有阳性体征的疼痛。原因:心理冲突的转化;患病得益。治疗:认识领悟、心理支持、转移法,三、解离型异常,.概念:以记忆缺失、意识朦胧和人格分裂等为表现的转换症。.常见解离性异常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心因性失忆:对某些创伤性经历的记忆缺失,可完全遗忘或片断回忆。原因:对重大创伤经验的自我防御。2)心因性迷游症,包括梦游和神游。在睡眠或意识朦胧的情况下外出,过后不能回忆。,3)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人格分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人格互相转换。原因:童年的创伤和不幸;应付方法的不当或缺乏有力支持;生物学因素(海马体积变化和前额叶血流量变化)。治疗:精神分析疗法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药物治疗思考:怎样合理应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各类焦虑障碍进行解释?,第六章精神分裂症,一、流行病学特征二、主要症状及类别、主要症状:感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思维障碍(逻辑进程障碍、联想障碍、内容障碍妄想等)、情绪障碍(情感淡漠、表情倒错等)、意志减退和行为障碍(木僵、怪异、作态、狂乱等)。,、主要类别,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三、病因和机理,原因:、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生化因素、出生障碍与病毒假设等。、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分析理论:退化与固着、双重约束理论、两面性母亲假说。行为主义理论:对儿童好奇的不当强化社会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和政治动荡等。,维持因素:1.随意停药;2.病人角色的强化;3.社会歧视,四、诊断与防治,、特点特点:有重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发病期基本丧失;部分有人格改变;无自知力;需要药物长期治疗。2.诊断标准(见精神病诊断手册)3、防治:三级防治,五.案例分析与思考,思考1:怎样分别一般心理异常和精神病?思考2:怎样区别妄想症(偏执狂)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第七章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一、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极端变更。躁狂状态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过多。常有夸大妄想。抑郁状态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常有自杀倾向。,、形成原因主要与遗传和神经生化因素有关。、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躁狂状态以安神镇静为主,常用锂盐类药和强镇静药。抑郁状态以改善情绪为主,常用百优解等抗抑郁症药。,二、重性抑郁症,1、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情绪、动机、生理及认知的问题。具体诊断标准是在下列症状中至少有五种症状持续两周:情绪低沉;明显对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丧失兴趣和愉快感;体重或食欲明显地增加或减少;疲劳或精力不足;无价值感或过分的负罪感;注意力和思考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明显的痛苦或损害。,2、流行率美国:诊断率为5%。首发年龄多在24-29岁之间,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中国:发病率大约为3%。,3、重性抑郁的原因,遗传因素:McGuffinetal.1996发现,同卵双生的同病率为46%,异卵双生为20%。患抑郁症的被收养的亲属患重性抑郁的比率是控制组的8倍。生化因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之间浓度不平衡的结果。,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压力贫困人群缺乏社会和婚姻支持的人女性,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动力学的解释:丧失与投射行为主义的解释:缺乏积极的社会强化归因理论解释:对消极事件的三方面错误归因,即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认知解释:消极认知图式的形成与激发。,、诊断和治疗,诊断:主要与心因性抑郁症鉴别.重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原因:生物学因素为主心理因素为主症状特点:有明显自责自罪,不明显晨重夜轻.病程特点:反复发作无家族史:多有无,、抑郁症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和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电休克疗法(ECT)心理治疗主要用认知行为疗法,、个案举例,案例一:“过山车”案例二:“雷达信息”案例三:“给他弗罗里达的阳光”,三、更年期抑郁症,、特点更年期发病;以情感抑郁、焦虑紧张为主,可有疑病、妒嫉、自罪妄想;伴有植物神经失调和内分泌紊乱症状;女性多见。、原因与治疗,四、自杀,、自杀的流行病学特点自杀率年龄和性别特点自杀方式,、自杀的原因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婚姻、性别、生活事件、性取向等。Durkheimd的分类:失范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利己型自杀。心理动力学解释:投向自我的愤怒。行为认知理论解释:自我的消极认知。生物学因素:三分之一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预防:觉察自杀先兆,近期遭受重大打击;长期情绪低落;声称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的好;有意无意谈论自杀方法;有反常现象;曾经自杀过;家中有重要人物自杀。,4、自杀的干预,1、社会层面建立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中心,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2、个人层面问题解决疗法。思考:1、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2、你的生命观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自杀?,第八章人格障碍(ThePersonalityDisorders)一、人格障碍的概念,CCMD-3将人格障碍描述为: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患者形成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二、人格障碍的分类,确认三组共种人格障碍:(A):古怪型偏执型、分裂型、分裂样。(B):戏剧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焦虑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三、常见人格障碍的表现,、偏执型人格:自我感觉良好、总是怀疑他人、常将善意的行为误解为隐含敌意或威胁的、固执、心胸狭隘、不愿向人倾诉。(个案举例)、分裂样人格:缺乏温情、难以与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独往独来、不能享受人间种种乐趣。(个案举例),、分裂型人格:有许多奇怪的念头和想法、多疑、有时有牵连妄想和异常的知觉体验,但没有达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表演型人格:渴望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情感表达肤浅和夸张、易受暗示、错误判断人际亲密性。(个案举例),、自恋型人格:自我夸大、过分要求被崇拜、对他人要求苛刻、缺乏同情心。(个案举例)、边缘型人格:自我认同混乱、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空虚感、担心被抛弃、行为冲动、反复自残。(个案举例),、反社会人格:反复的非法行为造成违反常规、冲动好斗、漠视他人的感受和安全、缺乏自责感。(个案举例)、回避型人格:社交回避、自卑、特别害怕别人的负性评价、心理矛盾。(个案举例),、依赖型人格:无主见、做日常决定时考虑过多、过分需要别人指导、害怕孤独。(个案举例)、强迫型人格:过分重视规划和细节、完美主义、事必恭亲、高度责任感、吝啬、固执。(个案举例),四、人格障碍的特征,()一般始于儿童或青少年,并持续发展到成人;()有紊乱不定的心理感受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3)患者虽无智力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矫正;()现年18岁且症状至少持续2年,方可作出诊断。,五、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生物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有关解释,举例:反社会人格的原因分析,1、遗传作用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遗传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有影响。如:克罗(Growe)发现,在领养儿童中重罪犯母亲的后代被捕、犯罪和患有反社会人格的比例比普通母亲的后代更高。艾森克夫妇(Eysenck&Eysenck)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的同时犯罪率为55%,异卵双生为13%,支持领养研究的结果。,2、神经生物作用,唤醒不足理论:该理论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其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低于正常。瑞纳(Raine)等人的研究证实了这点,他们发现后来发展为罪犯的人格障碍者其通常状态的皮肤传导活动较弱,心率较低,而且有更多的低频脑电波活动。无畏惧假说:该假说认为,反社会人格的人比常人对恐惧的阈限更高。尼肯(Lykken)设计了一个伴有疼痛电击的经典反射的实验,研究显示反社会人格者对即将出现的惩罚和危险比常人反应弱。,3、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剑桥犯罪行为研究(Farrington)识别出一些能够预测成人后反社会人格障碍及犯罪的童年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是罪犯、大家庭、低智商或者受教育程度低、少女妈妈以及破裂的家庭。艾迪(Eddy)等研究发现,家庭管理技能和不正常的同伴关系可以解释反社会行为变异的32%。,4、认知模型,道奇和费雷姆(Dodge&Frame)认为,所有的孩子都会形成引导他们行为的常规反应。反社会型儿童形成了攻击和反社会的行为脚本,而亲社会行为的脚本很少。利奥等(Liau)发现,特定的信念会导致特定的行为;公然的反社会型信念(如攻击行为是正当的、暴力和诡计是达成目的的最好方法、一个人在打架时不应该收到干涉等)导致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六、人格障碍的诊断,、流行率:大约在10-13%之间,不同人格障碍有性别上的差异。、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24%74%的人格障碍同时患有重性抑郁,4%20%患有双相障碍。另外,60%的药物滥用者同时也患有人格障碍。3、人格障碍诊断的随意性问题。,七、人格障碍的治疗与矫正,、教育与训练:如学习对个性偏差的识别以及对某性格特征的训练。、心理治疗:包括行为认知疗法和适应性行为的团体训练等。、药物治疗:如针对狂躁和冲动行为的锂盐治疗等。,思考:,1、双重人格、多重人格、人格解体是否属于人格障碍?2、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的区别是什么?,九、思考:,1、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是否截然不同?2、人格障碍的诊断维度?,第九章性变态,一、概念和特点1、概念:性变态指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与常人不同。2、特点:其行为不符合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行为造成自身的痛苦。,二、常见的性变态类型,、性指向障碍:同性恋、恋童癖、恋老人癖、恋尸癖等。、性偏好障碍:异装癖、摩擦癖、窥淫癖、暴露癖、施虐癖和受虐癖、极限癖等。、性身份障碍:易性癖,三、性变态的产生原因,、生物学原因、心理发展因素、社会和环境因素思考:我们怎样看待性变态者?,四、诊断和矫治,、诊断标准:参见精神病诊断分类手册。、治疗:行为矫正为主、个案举例:,第十章药物滥用与依赖,一、药物滥用的概念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用途或过度应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对健康或身体的损害和危险,但又未达到医药依赖的程度。二、药物依赖的概念药物依赖是指带有强制性的渴求、追求与不间断地使用某种或某些药物或物质,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应,并借以避免断药时出现的戒断综合征的一种行为障碍。,三、药物依赖的成因,、表现:生理成瘾和心理成瘾、成因:个体对特定药物的急性药理心理学效应的敏感性。个体对特定药物的慢性药物使用的适应性。慢性使用物质导致内科或神经精神伴随症状的敏感性。人格特点的倾向性(冲动性、反社会性、挫折耐受性差等)个体的心理因素(同时有心理问题)个体的社会因素(态度、同伴影响、社会竞争等),四、常见导致药物滥用和依赖的物品类别、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阿片类(海洛因、鸦片、吗啡、杜冷丁、美沙酮等)、酒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苯丙胺类(冰毒、摇头丸)、可卡因、烟草、咖啡等。、致幻剂:大麻等、挥发性溶剂:丙酮等。五、预防与矫正,第十二章智力障碍,一、智力障碍的定义二、智力障碍的表现与原因、表现:等级的划分、各等级智力障碍的表现特点、原因:遗传性因素、环境因素三、智力障碍的筛选与诊断初步筛选、智力测试、适应行为测试四、智力障碍的防治,第十三章儿童少年期心理异常,一、儿童少年期心理异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英语写作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汽车维修工中级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 成人护理学皮肤、运动、神经系统测试题(附答案)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题(附答案)
- 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中学化学习题研究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外墙清洗与外墙玻璃清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二手车出口业务代理合同样本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招标投标服务合同
- 奶茶店饮品制作手册
-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单元复习课件
-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022版)
-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测试
- 2024年保定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全套
- 《数学新课标》课件
- 2024年度企业预算表(制造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