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新模式救助贫困人员经验材料.doc_第1页
司法新模式救助贫困人员经验材料.doc_第2页
司法新模式救助贫困人员经验材料.doc_第3页
司法新模式救助贫困人员经验材料.doc_第4页
司法新模式救助贫困人员经验材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新模式救助贫困人员经验材料 1月13日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的*籍学生唐金娥给*法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当听到母亲说父亲因车祸丧生的案子得到司法救助时我和在河南财经大学读书的哥哥心里万分感激也许对别人来说5000元不算什么但对于十分拮据的我家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涉诉特殊困难人员执行救助机制的一个案例近日记者带着“*模式”是在什么背景下“破冰”、到底取得了些成效、是不是在为“老赖”开脱、是否会滋生法院执行不作为等疑问到实地展开调查 困惑:执行难生存更难 现年78岁的浦周兰是来宾镇来宾村委会大块田村村民自从她患有精神病的儿子被同村村民李容高打死后她便与在上学的孙子相依维命靠种菜卖维持生计*市法院虽然判决了李容高刑事附带民事赔偿1.8万元但李容高家仅有一间土屋且年均收入不到600元拿什么执行这让执行法官犯了难从XX年开始这个案子就“挂”起成了执行积案 执行难问题不仅是长期困扰法院乃至政法工作的突出问题还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 *全市140多万人口中有38.1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市总人口的26.71%四分之一还多的贫困人口使得法院涉诉特困人员案件也占有相当比例截至去年底*市法院未执结的578件积案中申请执行人为特困人员的案件142件占总积案的24.57%这几项数据表明:一是法院执行难二是由执行难引发的涉诉特困人员生存难涉诉特困人员打赢了官司却因被执行人无经济能力执行等原因而无法执行判决本身就处于低保线的涉诉特困人员身心受到伤害之后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更加陷入困境 已在*市法院执行局从事执行工作10年的孙亚东法官深有感触地说在执行案子的过程中有些来申请执行的人车旅费都靠借要求法院执行的愿望非常强烈法官们去执行时发现对方条件也非常差把牲畜和家具等财产协商一个价格执行给对方就会出现被执行人与法官发生冲突的事每年都会遇到有的执行法官甚至还被打伤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削弱了法院的执行能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尝试:缓解“两难”困境 大量的执行案件得不到解决特别是涉诉特困人员因法院穷尽了所有执行手段和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得不到应有的损害赔偿不断引发上访、信访等这不仅使司法机关案件了结的功能受到削弱而且极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究竟该怎样破解法院执行难和涉诉人员生存难这座“两难”冰山呢 年7月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在*调研时思谋:以往政府给笔钱由法院发给有关案件当事人的做法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因为法院不是社会救助机构什么样的当事人才符合救助条件在认定的客观标准以及救助程序上都是模糊不清的但是现在我省已有相对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什么不去依托它呢再说当财产权和生存权发生冲突时生存权永远高于财产权司法必须关注民生为此他明确提出建立涉诉特殊困难人员执行救助制度的工作思路并决定以*市作试点探索开展这项工作随即*市启动了涉诉特殊困难人员执行救助机制该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推动为基本思路与民政、医保等部门紧密沟通协调以财政预算、社会筹集资金作保障并与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运作模式*市政府首拨50万元作为该项工作的启动资金并从今年开始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万元省高院和曲靖市中院分别注入资金30万元和10万元今年1月*市还向社会募集到救助金80多万元为涉诉特困人员执行救助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12月2日当浦周兰接过执行救助金3000元时不识字的她双眼噙泪、百感交集:“我孙子王怀忠上高中的学费有着落了!我自己脚疼的老毛病也可以去医院治疗了!”*市民政局还给她享受了低保待遇学校还为其孙子免除了学费和住宿费 执行救助不仅解决了涉诉特困人员的基本生存、看病等问题还破解了这类案件执行难的问题通过执行救助机制*市像浦周兰一样领到执行救助金的涉诉特困人员已有189人先后两次共发放救助金约70万元其中有74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0余人纳入医疗保险消化了全部未执结案件的24.57%此项制度使申请执行人与法院和被执行人之间的矛盾出现了缓冲这不仅体现了法院对涉诉特困人员的司法人文关怀而且对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建议:长效机制需完善 把低于生活保障标准或处在保障边缘的执行申请在穷尽一切措施依然无果的情况下纳入民政救济的“*模式”切实带来了执行合力:对法院来说缓解了执行难;对当事人来说解决了涉诉特困人员生产、生活、看病和子女就学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对社会来说救助民事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和刑事案件被害人使当事人双方对立、对抗的情绪得到消减一些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少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 但是也有人认为涉诉就是法院的事法院是裁办者变成了救助者有的单位或部门甚至认为搞救助是政府在替被告人“埋单”、替“老赖”开脱*市法院院长刘建刚认为这些议论可以理解但透过“*模式”可以看出执行救助机制涉及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以党委领导、政府为主导由法院积极推动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医保等部门协商对接如果缺少党委、政府的支持这件事是肯定办不好的法院参与恰恰体现了司法关注民生司法贴近涉诉特困人员诠释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谈到“以救代执”可能会造成案件承办人通过对案件申请人的救助免除其执行责任造成怠于执行的问题*市法院负责调研、起草救助办法的朱泽法官认为救助的首要条件必须是穷尽执行手段救助办法中穷尽执行手段的硬性规定保证了法官必须履职到位、穷尽执行手段才能进行救助;另一方面在终结执行裁定书中必须明确一旦对方有履行能力申请人就有权申请恢复执行法院就必须重新启动执行程序怠于执行就得到有效防范谈到涉诉低保与实际的困难群众产生矛盾该处理时朱泽认为涉诉特困人员所面临的困难和伤害比一般困难群众要大得多因为打官司身心疲惫只是在同等贫困条件下涉诉人员优先在确定涉诉人员救助条件时首先要实行公示如果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达不到救助条件就要组织当地基层组织及村民和当事人进行听证后确实符合条件的才进行救助 “*模式”这一涉诉特困人员的“救命机制”到底能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