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综合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1页
孟子二章综合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2页
孟子二章综合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3页
孟子二章综合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4页
孟子二章综合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孟子二章综合复习及其答案一、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完成练习(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解释加点的字。(3分)衡( )于虑 而后喻( ) 以光( )先帝遗德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_ 乙文的主要观点:_ 共同特点:_三、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略)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A、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 曹操比于袁绍 D、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 1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四、【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 21.【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22.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 (被人)了解,明白 发扬光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志士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4、卒章显志。5、同“弼”,辅佐 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8、A 9、D 10、C 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示例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16、(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17、(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