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和中国天眼.ppt_第1页
南仁东和中国天眼.ppt_第2页
南仁东和中国天眼.ppt_第3页
南仁东和中国天眼.ppt_第4页
南仁东和中国天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仁东,新华社北京2017年9月16日电:“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何为“天眼”,它为什么那么了不起?,它是一架望远镜,直径达500米,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让我们在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30年。这台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中国天眼,“中国天眼”坐落于贵州省,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对宇宙的深入探测,有助于人类加深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了解。被誉为“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年月日落成启用。经过个多月的前期调试,近日启动试观测,进入边观测边调试的关键阶段。国外可参考的大口径望远镜,一般需要年左右调试。“天眼”采用主动反射面板,控制参数更为复杂。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工作团队昼夜无休,为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试,尽快发挥其科研能力。,“天眼”的研制和建设,饱含着中国人对探索宇宙新知的向往。它由中国天文学家于年提出构想,经过年预研究,年月立项,年月开工,历时年半建设完成。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从预研到建成的年时间里,我国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射电望远镜诞生至今,人类发现约颗脉冲星,它们全部位于银河系内。“天眼”超群的灵敏度使它具备超强的发现力: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发现气体星系有望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天眼”在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测量近地天体轨道等方面都有优势,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级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导航。,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吸引着世界目光。,望远镜“锅盖”越大越灵敏,米的“超级天眼”究竟有多灵敏?科学家打了个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机,也逃不过它的“眼睛”。,“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将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条件。,而这么牛的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南先生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做的南仁东和FAST(天眼)的缘分,要从1993年说起。那一年,日本东京召开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人们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一把推开代表中国参会的吴盛殷的门,直率地说:“咱们也建一个吧。”那时的南仁东才回国三年,此前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当客座教授,一天的薪水相当于国内一年。可当北京天文台需要他时,他立刻就回来了。那时,全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志在苍穹的南仁东知道,口径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就能看到更暗弱的天地,看到更深远的宇宙。,古有十年磨一剑,今有二十年“铸天眼”,25年前,要建一个这么巨大的望远镜,需要几亿美金。经费是肯定没有的,选址也不知道在哪:几百米的大洼地,到哪里去找?还有一系列技术难题,全世界都没有先例解决。科学力量还很薄弱的中国,能造成吗?,任何问题,在科学家面前都不是问题。尤其是在铁了心肠要干大事的科学家比如南仁东面前。选址-他带着300多张卫星遥感图,跑遍了整个中国,最后在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大山里找到了一个几百米的山谷。当地的农民都没敢走的山路,南仁东一马当先就踏过去了。,FAST工程台址勘查与开挖系统总工程师聂跃平曾在公开演讲中谈到选址的艰苦:“贵州雨多,不小心踩滑一下,几十米滚下去就完了,非常危险。”聂跃平滑下去过几次,幸得树木拦住。正值壮年的他,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可南仁东从未想过放弃。他带着上千张卫星图,穿行于莽莽大山之间,一找就是十余年。“他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记得,有些南老师爬的山路,当地百姓看了都直摇头。,光选址,他就跑了11年。没钱的事情也好办。他到全世界开会,逢人就推销自己的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一开始没有人趟这摊浑水,结果最后合作单位已经有20多家了。,“中国天眼”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南仁东的学生。,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并在手术中伤及声带。他太劳累了,连夜赶项目材料,经常干到凌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其他人要么只懂力学、要么只懂工程、要么只懂天文、要么只懂无线电,而只有他,什么都懂。20多年如一日的操劳,他真是累坏了。患上肺癌以后,第一次动手术之后声音嘶哑,腿脚都不利索。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从北京飞到贵州,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南先生知道今天这个结局:他不会有时间看到自己的望远镜出成果,不会有时间看着这个大眼睛在地表闪烁着迷人的眼神。他还会放弃比国内工资高300倍的工作,从国外回来,一往无前地干下去吗?我想,如果时间还能再来一次,南先生还是会回来。,“我们的望远镜能跟踪了。”2017年8月28日凌晨,助理姜鹏向南仁东报告好消息。“测试小组:祝贺啦!结果不错!虽然我不知道观测细节和源的名字下次告我即可。”5点36分,南仁东的回复中,皆是激动的字眼。“下次”,来不及了。9月1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闭上一双眼,拨开一片天。他走后的第10天,是FAST落成启用一周年。人们仰望星空,笃定相信,他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渺小与伟大:他为后世人留下国之重器,因为,南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我谈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没有特别多的理想.总得有个面子吧,你往办公室一摊,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负点责任。”他的梦想,不是自己功成名就,而是甘愿做块奠基石。功成不必在我,他走出了这一步,只要后人还跟着走下去,他就心满意足。这才是干实事的精神。,南仁东说过:“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从低等的生命演化成现代这样,出现了文明,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我们的生活都很平凡。但如果在平凡的生活中,只懂得探索娱乐明星那鸡零狗碎的无聊生活,我们也终将退化。关注伟大而永恒的事业,哪怕不懂也保持敬畏之心,才能让我们踏破平庸,走向生活的广袤。,1968.12-1978.10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技术科长1982.09-1989.08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助理研究员1989.09-1992.10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1992.10-2008.04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04-2010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1985.12-1987.05荷兰德云格勒天文台访问学者1990.09-1991.09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