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11/27,1,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2019/11/27,2,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卫生服务职业人群健康监护职业病管理,2019/11/27,3,据统计,每年有1亿工人在职业事故中受伤、20万死亡、6800万15700万新的职业病例归因于有害接触或工作负担。国家卫生部报告2019年全国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各类急性职业中毒326期613例,慢性职业中毒报告1379例。2019年和201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报告中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12.7万与11.3万。,2019/11/27,4,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OccupationalHealth):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ofWorkingLife),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卫生学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职业医学(OccupationalMedicine):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从临床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职业病在个体上的发生、发展规律。,2019/11/27,5,职业卫生对象: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职业卫生任务:1.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2.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或潜在健康危险职业卫生目的: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2019/11/27,6,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2019/11/27,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物理性有害因素(Physicalhazards)化学性有害因素(Chemicalhazards)生物性有害因素(Biologicalhazards)生理、心理因素(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hazards),2019/11/27,8,第一部分物理性有害因素,2019/11/27,9,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分类,不良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工频电磁场、微波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2019/11/27,10,物理因素的特点,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人工产生之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相关关系。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再残留。,2019/11/27,11,防护上应注意:1.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时要对有关参数进行全面测量。2.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不是消除。3.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有害因素的治疗方法。可用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来保护劳动者健康。,2019/11/27,12,物理性有害因素(1),高温与中暑,2019/11/27,13,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气温: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取决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人体散热等的影响气湿(Humidity):指加入到空气中水蒸气的量,生产环境中的气湿以相对湿度来表示。80%为高气湿,30%为低气湿气流(airflow,m/s):形成气流的原因:温差风压热辐射(heatradiation):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辐射。太阳光、工作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辐射,正辐射、负辐射,2019/11/27,14,二、高温作业,概念: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热源散热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生产性热源: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2019/11/27,15,表我国部分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019/11/27,16,续表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019/11/27,17,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3.夏季露天作业,2019/11/27,18,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这类作业夏季车间内气温可高达4050。接触作业: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炉窑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锅炉间:火力发电厂、轮船。,2019/11/27,19,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机械制造,锅炉工,炉前工,炼铁工,2019/11/27,20,2019/11/27,21,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这类作业夏季气温可高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85%-90%以上。接触作业:液体加热或蒸煮:印染、缫丝、造纸潮湿的深矿井、隧道,2019/11/27,22,高温矿井,高温、高湿作业,印染厂,缫丝车间,这些都是高温、高湿作业呀!,2019/11/27,23,3.夏季露天作业,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接触作业: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作业,2019/11/27,24,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2019/11/27,25,1.体温调节,机体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蒸发(evaporation,E)辐射(radiation,R)对流(convection,C1)传导(conductionand,C2)热辐射公式:S=M-ERC1C2S为热蓄积的变化,M为代谢产热,E为蒸发散热,R为经辐射的获热或散热,C1为经对流的获热或散热,C2为经传导的获热或散热。人体与环境不断进行热交换从中心温度保持在正常变动范围内(37),2019/11/27,26,调节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产热装置(骨骼肌、内脏等),散热装置(汗腺、皮肤血管等),深部温度,脊髓、皮肤温度感受器,检测装置,环境温度,图1机体的体温调节及其与环境温度的交互作用,人体,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中心体温(coretemperature)也称深部温度,严格指下丘脑灌流血液的温度,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范围的上限。,2019/11/27,27,在高温环境劳动时,人的体温调节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劳动强度的共同影响。在气象条件中,气温和热辐射起主要作用。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平均为35),机体只能通过蒸发散热,湿热环境又可降低蒸发散热的效率。从环境受热加上劳动代谢产热明显超过散热时,机体会蓄热,体温可能上移并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平衡点上(如中心体温39),此时机体处于一个高度的热应激状态;如果蓄热过量,超过体温调节能力,可能出现过热(hyperthermia)而发生中暑(heatstroke)。,2019/11/27,28,高温作业时排汗量明显增加,并与劳动强度呈正相关,因此,出汗量是高温作业工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一个工作日出汗量6L为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一个高温工人一个工作日的出汗量可达到30004000g,经汗排出盐达20-25g,故大量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汗液水分占99.2-99.7%,其余大部分为氯化钠,还含有K+、Ca2+、尿素氮、葡萄糖、乳酸、氨基酸、维生素B1、B2等,这些在制订防暑降温措施时应该考虑。,2.水盐代谢,2019/11/27,29,表皮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回心血量保障工作肌的活动,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出汗水分和体液向肌肉转移有效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心跳加快,心脏负荷热衰竭、心肌代偿性肥大(老工人),3.循环系统,2019/11/27,30,4.消化系统,消化腺分泌功能消化酶活性胃液酸度胃肠蠕动,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疾患等,高温作业时,由于出汗散热和工作肌的需要,血液重新分配,消化系统血液减少,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2019/11/27,31,高温作业时CNS出现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低下,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减少而下降,负荷得以减轻保护性反应。CNS受抑制,导致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5.神经系统,2019/11/27,32,高温作业时,大量水份经汗腺排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时达85%90%。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最终可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6.泌尿系统,2019/11/27,33,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或耐受的现象;一般在高温环境劳动数周后,机体可产生热适应。主要表现:体温调节能力提高,各个系统有利于降低产热、提高散热,如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汗量可增加30%甚至1倍,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1/10。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下降,心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在机体受热或热适应后诱导合成一组蛋白质,即热应激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特别是HSP27和HSP70,可保护机体免受一定范围内高温的致死性损伤。,7.热适应(heatacclimatization),热适应状态不稳定,停止接触热1周左右返回到适应前状态,即脱适应(deacclimatization)。病愈或休假重返工作岗位者应注意重新适应。,2019/11/27,34,中暑(heatstroke)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heat-inducedillness)。,三、高温作业所致的疾病,2019/11/27,35,中暑的致病因素:(1)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2)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中暑的诱发因素:(1)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年老、体弱、肥胖、抗HSP抗体;(2)尚未产生热适应。,2019/11/27,36,(1)热射病(heatstroke):是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甚高。-最为严重,尽管迅速抢救,仍然有20-40%的病人死亡。日射病(sunstroke)属于热射病的一种,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引起,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临床特点是脑组织的充血、水肿,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可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中暑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2019/11/27,37,热痉挛(heatcramp)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中暑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2019/11/27,38,热衰竭(heatexhaustion)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一般起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中暑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2019/11/27,39,物理性有害因素(2),生产性噪声及其危害(Industrialnoiseandharm),2019/11/27,40,我国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2019-2019)中指出“全国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疾病”。,2019/11/27,41,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传到人耳时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振动称为声音。引起音响感觉的振动波称为声波。受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成为频率(Frequency),单位是赫兹(Hz)。20-20000Hz之间能引起听觉的音响感觉称为可闻声波,简称声波(soundwave)。小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infrasonicwave);大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ultrasonicwave)。,一、基本概念,2019/11/27,42,噪声(noise)物理学概念: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声音。生理学概念:凡是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的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noise)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二、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2019/11/27,43,生产性噪声的分类,1.按照来源分为:(1)机械性噪声: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及振动产生(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产生(3)电磁性噪声:电磁脉冲、磁场伸缩引起电器部件振动产生2.按随时间分布情况分类:(1)连续声: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12ev,可引起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如宇宙射线、X线、射线及射线、射线、中子、质子等。非电离辐射:指电磁辐射波谱的量子能量水平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波长短、频率高-辐射能量大,生物学作用强波长长、频率低-辐射能量小,生物学作用弱,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54,2019/11/27,55,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职业接触,2019/11/27,56,射频辐射波的划分,一、射频辐射(radiofrenquencyradiation),2019/11/27,57,高频电磁场,接触途径:高频感应加热和高频介质加热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我国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规定,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8h/d接触的容许限值:连续波为:0.05mW/cm2(14V/m)脉冲波为:0.025mW/cm2(10V/m),当心电磁辐射,(2)微波,波长在1m1mm之间的电磁波其强度用功率密度表示,单位为mW/cm2,雷达系统,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移动通讯基站,58,微波防护的基本原则: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合理的个人防护。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规定,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容许接触限值:1.连续波,平均功率密度50Wh/cm2,日接触剂量400Wh/cm2;2.脉冲波固定辐射,平均功率密度25Wh/cm2,日接触剂量200Wh/cm2;3.脉冲波非固定辐射容许强度(平均功率密度)与连续波同。,59,2019/11/27,60,2019/11/27,61,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对健康的影响,相同的作用(1)神经系统:是反应最敏感和最常见的表现,有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头昏、乏力、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手足多汗、易脱发等。(2)心血管系统: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者居多。具体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悸、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心电图检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功能变化。(3)生殖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异常表现多样化;部分男工主诉有性功能减退。,2019/11/27,62,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对健康的影响,微波特有的作用(4)眼睛: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混浊,个别可发生白内障。(5)造血系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暂时性下降,少数人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脱离后一段时间可恢复。,二、红外辐射,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长波(远)红外线:波长3m-1mm,只能被皮肤吸收,产生热的感觉。中波红外线:波长1.4m-3m,能被角膜和皮肤吸收。短波(近)红外线:波长0.761.4um,可被人体组织吸收引起灼伤来源:太阳;熔炉、熔融态金属、烘烤和加热设备职业性损伤常见于使用弧光灯、电焊、氧乙炔焊的操作工,63,红外线对机体的危害,皮肤较大强度的红外线可致皮肤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反应,反复照射出现色素沉着。过量照射,除急性皮肤烧伤外,还可进入皮下组织,使血液及深部组织加热。眼睛可伤及眼角膜、虹膜、晶体、视网膜。长期暴露于低能量的红外线,常见的是慢性充血性睑缘炎;1.短波红外线能被角膜吸收产生角膜的热损伤,并能透过角膜伤及虹膜;如果工龄够长还可出现晶状体混浊,表现为白内障,主诉自觉视力减退;2.1m的红外线和可见光可达到视网膜,主要损伤黄斑区,多见于弧光灯、电焊、乙炔焊操作者。,64,红外线对机体的危害,火激红斑,左眼黄斑区大量渗血,白内障,65,红外线防护,(1)防护服:反射性铝制遮盖物、铝箔制衣服(2)防护眼镜:滤过红外线。(3)防护帽:(4)鞋盖、手套:,66,三、紫外线,波长范围在100400nm的范围内的电磁波。短波紫外线(UVC):100-290nm,有杀菌和微弱致红斑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nm,具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症效应,为红斑区;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可产生光毒性和光敏性效应,为黑线区。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线可被空气完全吸收,而长于此波段则可透过真皮、眼角膜甚至晶状体,67,紫外线对机体的影响,接触机会:电焊、气焊、电炉炼钢、紫外线照射等工作场合均可接触紫外线。皮肤损害受到强烈的紫外线辐照,可引起皮肤红斑、水泡、水肿;停止照射后24h后可有色素沉着;接触300nm波段,可引起皮肤灼伤;波长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最强,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长期暴露紫外线可使皮肤皱缩、老化,更有甚者诱发皮肤癌。,68,2019/11/27,69,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electro-ophthalmitis),一种法定的职业病,多见于无防护的电焊操作工或辅助工;在阳光照射的冰雪环境下作业时,大量反射的紫外线可引起角膜、结膜损伤,称为雪盲症。雪盲症发作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68h,故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起初仅有眼睛异物感或不适,后有眼部烧灼感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眼见皮肤潮红。,2019/11/27,70,紫外线防护,(1)电焊工及其辅助工必须佩戴专门的面罩、防护眼镜,以及适宜的防护服和手套。(2)电焊工操作时应使用移动屏障围住操作区,以免其他工种工人受到紫外线照射(3)非电焊工禁止进入操作区域裸眼观看电焊。,2019/11/27,71,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衣,2019/11/27,72,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所发出的光放大,故称激光。它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具有亮度高,方向性、相干性好等一系列优异特性。所以,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接触机会(exposure)(1)工业上: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微焊、钻孔等;(2)军事上:用于高容量通讯技术、测距、瞄准、追踪、导弹制导等;(3)科学研究方面: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等离子研究、热核工程控制,以及全息术、大气污染测定、地质测量等;(4)医学上:用于眼科的视网膜剥离修复、虹膜切除、玻璃体乳化,以及皮肤科和外科的诸多领域。,四、激光(Laser),2019/11/27,73,激光伤害人体的主要靶器官是眼和皮肤。(1)眼睛:激光对机体也可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如强大光能在短时间内辐射到视网膜上,转化为热能,可使光感细胞凝固变性,严重者可导致失明。(2)皮肤:损伤机制:主要是由热效应所致。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重者也可出现水泡,以致皮肤退色、焦化、溃疡形成。,2、激光对机体影响,2019/11/27,74,电离辐射,与职业卫生有关的辐射类型主要有五种,X线、射线、粒子、粒子和中子(n),表电离辐射的某些特征,穿透能力:,2019/11/27,75,接触机会:1.核工业系统:放射线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加工,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建立和运转2.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加速器、医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X射线和射线辐射源3.放射性核素的加工生产和使用:核素化合物、药物合成及其在实验研究及诊疗上的应用4.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磷肥、稀土矿、钨矿等开采和加工5.医疗照射,2019/11/27,76,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电离辐射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作用与人体。外照射的特点是只要脱离或远离辐射源,辐射作用即停止;内照射是大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作为辐射源对机体照射,其作用直至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或经10个半衰期以上的蜕变,才可忽略不计。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受辐射因子和机体两方面的影响。,辐射因素:1.辐射的物理特征2.辐射剂量和剂量率3.照射部位4.照射面积,机体因素:1.种系越高,机体组织越复杂,辐射易感性越强2.辐射易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呈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还与细胞DNA含量成正比,一DNA合成期最为敏感。,2019/11/27,77,放射病(radiationsickness),定义: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临床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放射病。,2019/11/27,78,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1.诱发肿瘤:白血病(发病率高、潜伏期短、诱发剂量低)甲状腺癌(主要为乳头增生型)支气管肺癌(主要为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易转移)乳腺癌(诱发剂量低,对青年妇女,0.1Gy就是诱发)皮肤癌(扁平细胞癌、基地细胞癌等)2.其他远后效应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寿命缩短、胚胎效应和遗传效应等。,2019/11/27,79,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19):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外照射防护:受照射时间的控制、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三种方法。内照射防护: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电离辐射的防护,2019/11/27,80,第二部分化学性有害因素,2019/11/27,81,化学性有害因素(1),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toxicant),2019/11/27,82,几个概念、术语,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2019/11/27,83,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职业接触,2019/11/27,84,烟(Fume):悬浮于空气中的0.1m的固态小微粒,液体喷洒成小液滴如:农药喷洒形成农药雾,蒸气冷凝成小液滴如:SO3遇冷形成H2SO4雾,雾(mist):悬浮于空气中的液态小微粒,固态,液态,气溶胶Aerosol,粉尘(dust):悬浮于空气中的=0.1-10m的固态小微粒:,生产性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2019/11/27,85,毒物的物理性质,毒物剂量、浓度与接触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个体易感性,影响生产性毒物作用的因素,毒物的化学结构,2019/11/27,86,职业中毒的类型,1.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2.慢性中毒(chronic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锰中毒。3.亚急性中毒(subacutepoisoning):界于急性和慢性之间,接触毒物浓度较高,工龄一般在个月内发病。,2019/11/27,87,4.迟发性中毒(delayedpoisoning):在有些情况下,脱离接触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临床病变,如锰中毒。5.毒物吸收(poisonsabsorption):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职业中毒的类型,2019/11/27,88,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其它,2019/11/27,89,中毒性脑病,神经衰弱,1.神经系统,心理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震颤,周围神经病,铅、汞、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铅、正己烷、有机磷等,CO、Mn,2019/11/27,90,2.呼吸系统,肺水肿,肺炎,呼吸道炎症,呼吸道刺激,哮喘,呼吸道肿瘤,二异氰酸甲酯,刺激性气体,砷、氯甲醚、铬,2019/11/27,91,砷化氢,铅,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苯及三硝基甲苯,CO,2019/11/27,92,口腔病变,胃肠病变,中毒性肝损害,4.消化系统,汞、酸雾,汞盐、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农药,四氯化碳、氯仿、砷化氢、三硝基甲苯,2019/11/27,93,急慢性中毒性肾病,化学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5.泌尿系统,铅、汞、镉、四氯化碳、砷化氢等,芳香胺、杀虫脒,-萘胺、联苯胺,2019/11/27,94,2019/11/27,95,生殖毒性,发育毒性,7.生殖系统,包括对接触者生殖器官、有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妊娠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可表现为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功能缺陷、甚至死亡。,2019/11/27,96,接触性皮炎,8.皮肤,职业性皮肤肿瘤,2019/11/27,97,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影响,2019/11/27,98,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控制原则,降低毒物浓度,根除毒物,个体防护,安全卫生管理,建筑布局,职业卫生服务,1,2,4,6,5,3,2019/11/27,99,化学性有害因素(2),生产性粉尘与尘肺(productivedustandPneumoconiosis),2019/11/27,100,在我国,尘肺仍是最主要的职业病。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死亡病例748例。在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101,102,景德镇瓷器毛坯制作,2019/11/27,103,一、基本概念,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过程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可吸入性粉尘(Inhalabledust):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equivalentdiameter,AED)小于15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dust):AED在5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2019/11/27,104,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equivalentdiameter,AED):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同一AED的粒子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相同的沉降速率和悬浮时间;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吸道内相同区域;进入粉尘采样系统有相同的机率。,2019/11/27,105,2019/11/27,106,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职业性接触途径,2019/11/27,107,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尘肺、COPD、肺癌局部作用中毒作用变态反应,2019/11/27,108,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09,国内最大矽肺病索赔案:230名农民赢了两亿元,1993年7月间,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吴家岭隧道工程经发包人、承包人、第一转包人三道环节“批发”,最后由第二转包人温州市泰顺县隧道工程公司及这个县的陈益校、王运福和张万民合股实施。温州市泰顺县及外省数百名民工先后到这个工地工作。施工采用“干式掘进”方式作业,没有有效的防尘措施,防尘面罩及其他劳动卫生安全保护设施。对400多名泰顺县民工鉴定,其中196名患有至期矽肺病,分别构成二至七级伤残,10名患者死亡。赔偿标准为:每人38.96万元至3.896万元,已亡者为22.68万元。责任人被判处3-5年徒刑,辽宁省交通厅等负连带责任。,“开胸验肺事件”2009年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III期,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111,2019-12-31,新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改通过并且实施第49条指出,用人单位如果无法提供相关材料时,医院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等信息作出职业病诊断,2019/11/27,112,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患1)粉尘沉着症2)有机性粉尘所致的棉沉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COPD等3)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2019/11/27,113,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2.局部作用:局部呼吸道黏膜刺激、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角膜损伤;粉刺、毛囊炎;光感性皮炎等3.中毒作用:吸入铅、锰、砷等引起中毒4.肿瘤:吸入石棉、放射性矿物质、镍、铬酸盐粉尘等引起的肺部或其他部位肿瘤,2019/11/27,114,粉尘防控技术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即湿式作业;密,是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教,指宣传教育;查,是指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检查。,2019/11/27,115,第三部分生物性有害因素,2019/11/27,116,定义:,2019/11/27,117,病原微生物及致病寄生虫,一家皮革厂肮脏的生皮加工车间,那些大桶即是“转鼓”。,2019/11/27,118,2019/11/27,119,防治原则,1.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2.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4.加强卫生宣传,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2019/11/27,120,第四部分不良生理、心理性有害因素,2019/11/27,121,一、概念,不良职业性生理因素: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人体工程问题出现的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不良职业性心理因素:指当职业或工作的需要与作业者的完成能力、适应能力和认识之间出现可察觉的不平衡时,作业者可因此产生不适应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此时的社会心理因素成为一种工作中的社会心理不良刺激。,2019/11/27,122,工作设备的失配,工作环境设计不合理,工作过程的设计问题,来源及职业接触,职业因素,作业者应对能力与认识,2019/11/27,123,2019/11/27,124,职业性紧张所致心身疾患,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疾病心率不齐、高血压、偏头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等消化系统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皮肤、内分泌系统等各系统心身疾病,2019/11/27,125,小结: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病损,2019/11/27,126,职业有害因素防制措施,(一)法律措施认真执行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最主要措施。职业卫生监督是依法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单位或个人执行劳动卫生法规情况的检查,分为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2019/11/27,127,(二)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是预防职业病的第一道防线,包括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方式、时间、浓度或强度等),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排毒除尘,合理配置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2019/11/27,128,规范用人单位,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技术服务,标准与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框架,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职业病危害分类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目录作业场所管理作业管理,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鉴定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接触限值检验方法放射卫生防护听力保护规范,事故处理监督程序处罚办法,2019/11/27,129,(二)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是预防职业病的第一道防线,包括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方式、时间、浓度或强度等),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排毒除尘,合理配置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2019/11/27,130,(三)卫生保健措施1、加强医学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就业后定期检查和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及进行健康状况分析。2、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合理保健膳食。,131,疏于培训酿成大祸,2019年5月16日凌晨,某民营冶炼厂四名修理工清理反射炉渣块,用水洒炉降温后,约90分钟后,4人相继出现畏寒、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腰痛、乏力、发热、解酱油色尿等,当地诊为“急性中毒”予以治疗,因病情加重于次日上午送进广西医大一附院抢救,病情仍未缓解转入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确诊为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4名病人医疗抢救费用花了21万多元,整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万元。原因是平时工厂疏于培训,工人不懂得含砷矿渣遇到潮湿空气或水时产生剧毒的砷化氢气体。,2019/11/27,132,第二节职业卫生服务,实施原则:1.保护和预防原则2.适应原则3.健康促进原则4.治疗与康复原则5.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原则,2019/11/27,133,职业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1、工作环境监测2、职业人群健康监护3、健康危险度评估4、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5、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6、与作业者健康有关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7、职业场所突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2019/11/27,134,第三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概念:健康监护(healthsurveillance):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属于第二级预防范畴。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检查以及系统、定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并连续地监控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等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的发生和发展。,2019/11/27,135,健康监护的目的,健康监护的目的:检索和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及时发现健康损害,掌握健康危害的程度;及时发现、诊断职业病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关系,鉴定新的职业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监视职业病及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工业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评价暴露防护和控制及其其他干预措施健康监护的内容:医学监护、接触控制、信息管理,2019/11/27,136,健康监护的内容:医学监护、接触控制、信息管理,2019/11/27,137,一、医学监护,就业前健康检查目的:掌握作业人员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防止接触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对某种职业有害因素敏感而容易发生职业病。定期健康检查目的: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作业者进行动态观察,从而使作业者得到及时治疗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新病例继续出现,同时为生产环境的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资料。,2019/11/27,138,一、医学监护,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目的:掌握职工离岗或转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同时为离岗从事新岗位的职工和接受新岗位的职工的业主提供健康与否的基础资料。职业病的健康筛检目的:早期发现某职业性疾患的可疑患者或发现过去没有认识的可疑健康危害,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干预措施或治疗措施,评价暴露控制措施和其他初级预防措施的效果。,2019/11/27,139,二、接触控制,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职业环境监测的内容: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监测:个体采样和区域采样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定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140,个体采样,141,定点区域采样,2019/11/27,142,二、接触控制,接触评定(exposureassessment)概念: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目的:是估测社会总体人群或不同亚群接触该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可能程度。,2019/11/27,143,二、接触控制,接触评定(exposureassessment)内容: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如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等;接触途径和方式评定:如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时间分布等;接触水平的估测:除作业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外,还应考虑其他方式接触,如食物、饮水及生活环境等。作用:为评价接触-反应(效应)关系及危险度分析提供依据。,2019/11/27,144,2019/11/27,145,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有毒有害因素作业者的生物材料中毒物/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一组作业者或个别作业者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生物监测属于接触评定(exposureassessment)的范畴,只是它比劳动环境监测能更准确地获得机体内部剂量(internaldose)。但是,要明确地判断机体的实际健康状况还必须依靠医学检查。,2019/11/27,146,生物监测指标,一般将生物监测指标分为三类:接触指标:反映接触何种毒物及接触剂量的指标,包括内剂量(internaldose)和生物效应剂量(biologicaleffectivedose)。前者是指吸收入体内的外源化合物原型或其代谢产物。后者是指到达机体效应部位并与其相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效应指标:是外来因素作用后,机体可测出的生理、生化、行为或其他方面改变的指标。易感性指标:是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从接触外源性物质到产生疾病是连续过程,即可与遗传有关,又可由环境因素诱发。,2019/11/27,147,生物标志物(Biomarker),1987年,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NRC)生物标志物委员会将生物标志物描述为反映生物系统或样本中所发生事件(event)的指标,并将其视为研究接触外源化学物与健康损害之间关系的工具。其广义定义为:测定生物系统与外源化学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特异测量指标。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接触标志物、效应标志物和易感性标志物3类。,2019/11/27,148,生物标志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接触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早期生物效应,功能/结构改变,毒物/疾病,干预措施,个体易感性,接触标志物,效应标志物,易感性标志物,2019/11/27,149,接触标志物,用以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或外源性化学物与某些靶细胞或靶分子交互作用产物的含量。,2019/11/27,150,效应标志物,机体中可测定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的指标,这些改变与化学物导致的健康效应或疾病相关联。Intermediateendpointorearlyoutcomepredictor(早期效应标志物):公共卫生意义Surrogatebiomarker(晚期效应标志物):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2019/11/27,151,易感性标志物,反映机体先天具有的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化学物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2019/11/27,152,易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2019/11/27,153,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的特征,与研究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楼宇系统开发应用行业前景调研报告
- 2025年书刊排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生物质能行业绿色供应链绿色创新报告
- 2025年石油化工废气治理技术创新与清洁生产报告
-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静宁县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放射科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
- 废弃物分类标准化-第1篇-洞察与解读
-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洞察与解读
- 科学备课组评估
- 2025版肠痉挛常见症状及护理建议
-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课件
-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课件第5章
- 女装省道转移方法课件
- 教学第六章-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课件
- 三国全面战争秘籍大全
- (完整word版)10J301地下防水图集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武汉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 2021智慧树答案运动安全与健康-研究生校内课 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监理业务手册 (范本)【精选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