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网络信息,2 0 0 7 ,( 8 + ) 农业信息技术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淑云,谷卫刚,朱建华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 5 0 1 0 0 ) 摘要- 农业,农村的发展,高不开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信息化强力支撑2 1 世纪是 信息农业的时代,实现农业的高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农业信息技术是促进和加 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造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的跨越武发展的重大技术选择对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 增收以及垒面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t 农业信息技术;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意义 A g r i c u l t u r a li I l f b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i I l l p u l s es o c i a l i s mn e wc o u n t r y sd e v e l o p m e n t L I US h u y l l 玎,G UW c i g 硼gZ H Uj i 锄- h 1 1 a s e 盯c h Q n 把r 对s c k l l c e 船d R c h n 。l o 甜l H f o m a 蛀帆E n g h 他e ,s ;I d 柏D n gA c 础时可A g d c H l m m l s c 虻敝e s J l n 2 5 0 1 0 0 ,o h 神 A b s t r a c t :I l l f o 兀n 蚵o ni n t e r c o u r s ew i 山伽B i d ei sn e c e s s a f yf o rt h cd c v e l 叩m e n to fa 面c u l t u r ea I l dc o 衄ys o c i m i s mn e w a 面c u h I l r cb u n d i n ga i e sf o r 山es u p p o r to fi f o 珊a t i z 撕o n 2 1c e n t u r yi st I l e 印o c h0 fi n f 嘶n a d o na g d c u l c u r c A g r i c u l n l 咒 i 1 1 f a m l a d o n 把c h n o l o g y i s l l I e i n l p o r c 柚t 血p e t u s f o r l l l e l l i g h - s p e e d ,捌t h ya t l dc 衄t m u a b l e d e v e l o p 1 c n t o f 8 9 c u l 【u r e ,I t 虹 吐1 eh p o m n tm e 柚st 1 1 a tw h a tw i l la c c e l c 曝t et h ea l t e r a d o n0 f 盱a d i t i o n a la g 五c u l c I l r e1 0m o d 啪a tt h cs 锄et i m e ,i ti s t 1 1 e m 鲫e n t o u st e c L f I o - c h o i c ef o rt l l e8 p 锄i n gd e V e l o p 忙呲0 fa g r i c u l t u r c I ti ss j g n 柏时f o re d u c 如n 窖n e wt y p ef a n c a c c e l e r a 血g m e i n c o r n e i n c r e a 苗n go f f h 玎n e h a s 靶正“g 出ec o n 血u 曲l e d e v c l o p 丑l c n t o f a 舒c u h U r e a n d c o u n y u n d l 斗 K e yw o r d 5 :A g 血u l n l r a lI 曲n 撕1 k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h s mN e wC o u n 时;F u n c d o n ;S i g n 砸c a n c e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关系到 农村全面发展的一个战略任务,是社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信息技术能够太幅度提高产业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 村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问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民享受现 代文明的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既切实可行又刻不容缓。 l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 0 0 5 年1 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把它作为我国现代 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付出长期艰 苦的努力。“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只有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有利于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进步,才能在本世纪头2 0 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常重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 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 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主要包括办好义务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 的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等内容。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 作者简介:刘淑云( 1 9 7 4 ,女,助研,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 刘淑云等:农业信息技术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9 1 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 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 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 畴。2 0 0 6 年2 月,中央1 号文件中的2 0 个字高度概括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即“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收集、存 贮、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3 s ”技术、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 系统、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是信 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相结台的边缘学科。 8 0 年代初期,农业领域就开始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应用,9 0 年代,计算机应用得到了较快 的发展。进入到2 1 世纪,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已经列为中国高新技术计划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优先 领域。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门也弓把农业信息技术列为重点支持领域,这是发展农业科技信息工作 难碍的历史机遇。 3 农业信息技术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因此可以说, 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而农业信息技术的崛起,为“三 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有力的工具和措施。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信息化强力支撑。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与“三农”密切相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网络、信息服务的优势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积极支持、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 动农业和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信息产业责无旁贷的一项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 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 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 民。农业信息技术的全面兴起和快速发展,培育和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新型农民,并将逐步地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成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是培育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现 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 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中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强化建设现 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家、省、市、 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步骤之一。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 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 收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 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 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一是可以转变农民的 观念,开拓农民的思路,提高农民的素质,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文明 成果,推动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 1 9 2 农业网络信息,2 0 0 7 ,( 8 + ) 化升级,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三是可以使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和信息提高 农业生产率,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 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农业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 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消 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农业信息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有效措施,是实现资源高效 配置的重要手段。农业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 在三农”领域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产品,为农业增产增效发挥了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 会效益,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力度。 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深入开展并持续推进,有效净化了农村的流通渠道,促进了资金向农村的 流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农 村信息化教育培V l 江程,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此外,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了“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扶贫工程”等多项工作。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这些都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农业信息技术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 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为实现农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农业产品市场化提供了各种信息服务, 真正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致富;农业信息技术加强了对农业信息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完善涉农信息的采集、收集、整理、加工与提供等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 供良好的科技平台。 一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产业技术支撑。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发展农业 和实施农业现代化所必需的。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 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救治、医药配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卫生监 督信息系统,是现阶段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医保水平的重要环节,能惠及最广大农民。 三是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推动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培 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五是促进农村民主政 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可以提供先进实用的技 术手段,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总之,农业信息技术能够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农业重要的科学支撑 技术,将会使我国农业从依靠经验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变为依靠高新技术的现代产业,对不断解放 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 梅方权中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农业信息探索,2 0 0 0 ( 5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融资:现状、困境与策略转型研究
- 合作学习: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创新驱动力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附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提分题库带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典型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及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派出所执法规范化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走心!学校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校长高水平致辞
-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与转诊系统建设规范》
- 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PPT
- 26个英文字母书写动态演示课件
- 电路学课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 区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 劳保用品发放表格及管理
- 江苏省盐城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图形创意(第二版)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合集最新课件汇编
- Q∕SY 01004-2016 气田水回注技术规范
- 非标自动化设备公司绩效与薪酬管理方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