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ppt_第1页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ppt_第2页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ppt_第3页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ppt_第4页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DiseasesPreventionandControlinChildrenandAdolescents,1,教学目的:,掌握视力不良及近视发生原因、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掌握龋齿发生情况、致病因素、预防。掌握脊柱弯曲异常的性质及影响因素。熟悉营养不良、蠕虫感染的发生情况、致病因素、预防。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措施。熟悉学校传染病的管理。,2,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儿少卫生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儿童少年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早发现和预防的方法,目的是控制和预防其发生,有效地降低这些疾病的患病率,保护儿童少年健康。,3,儿童少年患病特点thecharacteristicsofsufferingdiseases,1婴儿及幼儿前期(托儿所年龄期):该时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蛲虫病及佝偻病较多。,2幼儿期(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仍然很多,消化道疾病有所下降,肠寄生虫病、龋齿、沙眼等患病率有较大增加。,4,有明显自觉症状的疾病患病率较低,但从因病缺课原因看,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疾患以及消化道疾病仍占主要位置。蛔虫和沙眼感染在这一时期较为常见。龋齿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近视眼和脊柱弯曲异常,患病率比幼儿明显增多。结核病、意外事故等增多。,3童年期(学龄期),5,沙眼和蛔虫感染率减少,龋患率降低,而近视却明显增多。固定性脊柱侧弯和驼背有所增加。风湿病、肾炎、肝炎、结核病、胃病等也比学龄期有所增多。青春期少女月经异常(包括痛经)也较多见。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4青春期(中学年龄期),6,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7,LowvisionandMyopia,视力低下或视力不良:用远视力表检查视力,裸眼视力低于5.0。,8,视力低下,各种屈光不正ametropia近视myopia,远视hyperopia,散光astigmatism弱视amblyopia其他眼病othereyediseases,9,一、视力不良,在学生视力不良中近视占绝大多数,不同年龄学生近视占视力不良的比例为:小学生为50%60(其余多为生理性远视),中学生为70%90%,大学生达90%以上。因此,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10,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视力不良,二、近视,(一)概述1定义近视(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此时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象。更严格的近视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的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即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11,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1)根据近视屈光度分类,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低度近视(-0.25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25D-9.00D)(2)根据有无调节因素参与,分为假性、真性、半真性近视。(3)根据屈光要素改变分类,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12,2.分类,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根据世界各国近视患病率的高低,分为四大类区:,13,3.近视的患病率,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表8-1不同地区近视患病率及人群特点,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年龄也明显提早。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特点为: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学龄的上升而增高,学龄的影响比年龄更为重要;近视患病率与性别密切相关。,14,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近视数据表明:女生高于男生,男女比约为1:1.2到1:1.5;城市高于乡村;汉族高于少数民族;重度近视的构成比较大。,15,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概述,(二)近视的发生,眼轴长度对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变化和近视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近视眼最突出的形态变化是玻璃体腔增长,巩膜变薄,尤其在后极部,巩膜主动、过度延伸,最终导致眼轴延长,发生轴性近视。,16,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1.眼睛的发育特点,儿童眼睛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完善。少数儿童眼轴长度增加较少,故一直呈远视状态;一部分儿童因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用眼卫生,眼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导致近视发生。因此,幼儿园与低年级小学生的视力低下多属远视;其后逐步转变成正视;以后随年级上升而近视率逐渐增加。,17,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婴幼儿时期儿童视器官的特点:眼球较小,眼轴长度相对较短相应的屈光状态是远视相应的调节力强,调节范围大,晶状体的弹性大,视觉器官的发育属于神经系统型发育,18,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发育以及反映脑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图身体组织和器官的四种生长模式,19,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完善。,初生儿的眼轴较短随年龄增长,眼轴长度逐渐增加。平均眼轴长度始终是男大于女。,眼轴长度变化lengthofopticaxis,表5-2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眼球前后轴的长度变化,20,婴幼儿时期的眼轴较短,多表现为远视(生理性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从远视逐渐发展为正视少数儿童由于眼轴长度增长得较少,故仍为远视。有些儿童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近视,年龄别眼屈光状态的曲线refraction,图5-1年龄别眼屈光状况的曲线,21,表8-2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眼球前后轴的长度变化,22,儿童眼睛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完善。婴幼儿眼轴未充分发育,表现为生理性远视;出生到3岁是眼快速发育阶段。随着发育进程,眼轴逐渐变长,晶体和角膜的弯曲度逐渐变平,这一过程使人眼从远视逐渐发展为正视。,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儿童年龄越小,晶状体及囊膜弹性越大,近点距离越近,眼调节能力越强(如下图)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减弱,调节能力逐步减退,近点距离增大,同时调节能力减低。,23,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他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儿童时期的晶状体的弹性较大,使眼的调节能力很强,近点距离很短。,近点距离nearpointdistance,24,儿童年龄越小,晶状体弹性越大,眼的调节能力越强,近点距离越近(见下表)。,表5-3正常人近点值和调节范围,25,视力低下状况lowvisionrate,表5-42000年全国学生视力不良,26,图儿童少年视力低下率随年龄变动趋势,27,近视的发生机制可分为功能性改变和器质性改变。功能性改变过近距离读写习惯、学习时间过长、光照不良等因素,可使眼常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形成近视。此时为调节紧张性近视,属功能性改变。器质性改变调节紧张性近视未及时缓解,可引起眼球充血、眼压增高,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属器质性改变。儿童少年持续较长时间视近,调节紧张性近视与轴性近视并存。,28,2.近视的发生,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发生,近视眼,正常眼,29,(三)近视的病因,1遗传因素单纯性近视(中、低度近视)与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既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又具一定遗传易感性。一般来说,单纯性近视多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高度近视与遗传关系更密切较晚年代学生近视的遗传度较低,提示单纯性近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30,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遗传因素,近视的遗传指数约为60%,种族因素: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31,2.环境因素近距离工作被认为是近视的原因。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视近工作中学习的年限、读写时间、看书姿势、视近工作环境、光照明条件等因素对近视发生有明显影响。动物实验结果也证实环境因素可以导致后天获得性近视的发生。,32,(三)近视的病因,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近视的发生与视近工作及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城市农村重点校非重点校看电视、玩游戏机、操作电脑等持续时间越长,视距越近,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大躺着看书的学生近视率高于非躺着看书的;常侧卧阅读的学生其侧卧一方的眼易发生近视,33,影响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视近工作及其环境包括:视近时间、学习负担、采光照明条件、看书习惯、户外活动时间、周围环境中的视觉空间条件,34,3.体质和健康儿童少年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近视的形成和发展。体质弱、健康状况不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发生近视,青春期生长突增时,眼轴出现一定程度延长,在不良学习条件影响下易发生近视。,35,(三)近视的病因,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4.营养营养与近视的直接关系目前有一定的争议:儿童少年营养不足可引起近视,如维生素缺乏、食物中蛋白质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中蛋、奶、肉类食物增多,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摄入增加,同时维生素的摄入也增加,但近视患病率却有增无减。,36,(三)近视的病因,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病因,(四)近视的危害,不同程度的近视会给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习、就业和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近视的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辨认远物、精细目标能力下降高度近视易继发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孩子身体正常发育,37,第一节视力不良和近视近视的危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综合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眼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过多的长时间的近距离视近活动。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缩短近距离工作时间增加课外活动时间每天一小时睡眠充足课间10分钟活动性休息方式望远活动每日34次,38,(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与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之间书本的平面与视线成直角不宜看书的场合:走路、震荡较大的车厢、躺着、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等阅读和书写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每隔1小时左右应有短时间的休息,望远并变换活动方式以便消除眼的疲劳,39,(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体育活动可增加儿童体质,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坚持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穴位要准确,(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铬等。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40,(5)改善学习环境,教科书及其他儿童读物字体的大小,应与儿童少年的年龄相适应文字与纸张背景的对比应该大些,字迹要清晰以便于阅读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教室墙壁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材,定期轮换学生座位,(5)改善学习环境,41,(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制度。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7)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用眼卫生及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读写习惯,(6)定期检查视力,42,六近视的矫正,矫正近视眼的措施必须符合的原则:“安全、可靠、简便、易行”,43,几种矫治近视的方法:,睫状肌麻痹剂云雾法(雾视法)配戴眼镜Correctivelenses(Eyeglassesandcontactlenses)配镜的原则:不要达到充分矫正,以配戴获得较好视力的低度凹透镜为宜。角膜接触镜需注意卫生要求,警惕并发症。手术疗法Surgery(LASIK),44,弱视(amblyopia,lazyeye),弱视: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Amblyopia,commonlyknownaslazyeye,istheeyeconditionnotedbyreducedvisionnotcorrectablebyglassesorcontactlensesandisnotduetoanyeyedisease.,45,弱视分类:按程度分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80.6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50.2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1,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国外有资料报道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患病率约为1.33.0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为34,46,36岁是最佳治疗年龄,12岁以后疗效不显著。(有资料显示17岁以前亦可)Treatmentduringearlychildhood(preferablybeforeage6),beforeachildseyesarefullydeveloped,canusuallyreverseamblyopia.Treatmentlaterthanthatwillmostlikelybelesshelpfulbutmaystillimprovevisioninsomecases.Achildwithamblyopiawhodoesnotgettreatmentmayhavepoorvisionforlife.theAmericanOptometricAssociationrecommendsthatchildrenhaveacomprehensiveoptometricexaminationbytheageof6monthsandagainatage3.Lazyeyewillnotgoawayonitsown.Ifnotdiagnoseduntilthepre-teen,teenoradultyears,treatmenttakeslongerandisoftenlesseffective.,47,Treatmentforamblyopiainvolvesmakingtheweakeyeworktocatchupwiththestrongeye.byblockingthestrongeyewithaneyepatch(alsocalledocclusion)byblurringthestrongeyewitheyedropsorglasses(alsocalledpenalization),48,(1)广泛进行宣传教育(2)应定期为婴幼儿童检查视力(3)弱视治疗:戴眼镜矫正法、常规遮盖法、视刺激矫正法、后象疗法、红色滤光胶片疗法等,防治:,49,第二节龋病,Dentalcaries,50,龋齿Dentalcaries,龋病(caries,dentalcaries)又称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的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的无机盐脱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龋病是人类流行广泛的慢性疾病,也是学生常见病之一,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危害大。,51,第二节龋病,牙齿的种类,尖牙,切牙,磨牙,52,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牙齿的内部结构,53,龋齿发生的过程,残留食物,发酵产酸,牙釉质被蛀蚀,牙本质被破坏,牙髓腔坏死,54,想一想:为什么少年儿童易患龋齿呢?,55,56,198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57,刷牙,你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吗?,注意:坚持每天刷牙两次坚持每次刷牙3分钟,护齿方法,58,儿童龋病包括乳牙龋病年轻恒牙龋病,59,一、流行特点,1.流行病学评价指标龋患率:是反映龋齿流行情况的主要指标。龋均及患者龋均:是反映患病严重程度的指标。龋失补牙只数(DMFT):是反映儿童龋齿治疗情况的指标。,60,第二节龋病流行特点,2.流行特点各地儿童的龋患率存在以下特点: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61,第二节龋病流行特点,我国儿童少年中有相当部分龋齿未得到治疗。及时矫治龋齿将成为我国学校口腔防治工作的重点。无论龋患率或龋均,乳牙龋都明显高于恒牙龋。因此,防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62,第二节龋病流行特点,乳龋发展较快,应适当提高检查密度,及时矫治;恒龋发展相对慢,早期充填可取得较好疗效。,63,第二节龋病流行特点,好发牙和好发部位:乳龋的好发牙是第l乳磨牙和第2乳磨牙,以第2乳磨牙为多见;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恒磨牙和2恒磨牙,尤其第1恒磨牙多见。乳、恒龋的好发部位都以咬合面为主;乳磨牙、恒磨牙的咬合面和近中面。因此,向儿童少年宣传刷牙的正确方法时,应强调重点刷磨牙及其咬合面。,64,第二节龋病流行特点,二、致病因素,“四联因素论”指出:影响龋齿发生发展的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共同作用时发生龋病。,65,第二节龋病致病因素,1.细菌细菌是龋齿发生的必不可缺因素。牙菌斑是细菌在牙面上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细菌在牙菌斑深处产酸,酸逐渐腐蚀牙齿,使牙齿脱钙、软化,造成组织缺损而形成龋洞。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放线菌菌株,乳酸杆菌。,66,第二节龋病致病因素,唾液,细菌,大量细菌将食物残渣(主要是糖类)进行发酵,并产酸,67,2.食物食物中的糖类是细菌进行代谢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基础,它在龋齿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食糖量与老鼠龋齿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蔗糖消耗量和龋齿患病率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碳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主要的致龋食物,要限制精制糖摄入,尤其不宜多吃粘稠甜食和粘点心。,68,第二节龋病致病因素,3.宿主机体抗龋能力指全身和牙齿本身的抗龋能力,包括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营养状况好,抗龋能力增强;全身性内分泌功能改变会影响牙齿的抗龋能力。影响宿主抗龋力的因素有: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组成,如牙齿的点、隙、裂、沟处易患龋;牙齿排列不整齐,拥挤重叠,唾液,营养状况,全身性内分泌功能改变,69,第二节龋病致病因素,4.时间是龋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时间的作用分为两种:1)龋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逐步发展过程,平均需18个月。2)敏感期(窗口期)214岁既是乳牙,也是恒牙的患龋敏感期。学校口腔预防保健及科学管理可依据上述特点进行安排。,70,第二节龋病致病因素,三、龋齿的预防措施,应针对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培养健康行为(2)定期口腔检查(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4)药物防龋(5)窝沟封闭(6)其他防龋技术,71,第二节龋病预防措施,1、口腔保健宣教Prenatalcounseling父母开始制定孩子口腔保健计划父母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及其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将有助于促进父母和孩子的口腔健康。,72,婴儿期(0-1岁)Infants1、清除菌斑何时开始?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73,2、孩子第一次口腔检查:第一颗牙齿萌出的时间或最迟在孩子12个月之前。检查目标:a.通知父母使用上述口腔保健措施是必要的;b.孩子的牙科检查、氟状况的评估、与喂养和奶瓶龋有关的饮食建议及其它的健康状况咨询;c.孩子开始熟悉牙科环境、牙科工作人员的时间,避免或减少将来的牙科治疗恐惧。,74,幼儿期(1-3岁)Toddlers1)提倡开始刷牙去除菌斑。约在3岁左右,可以开始使用牙膏。注意潜在的氟化物吞咽,每次刷牙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2)刷牙这一过程主要还是靠父母来完成。,75,青少年期(12-18岁)Adolescents1)青少年具有足够的口腔保健能力,但是否自觉地进行成为这一年龄段的主要问题2)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青春期激素的改变增加了青少年患龋和牙龈炎症的危险。,76,3)激励他们象年轻成年人那样增强责任心;4)同时家长不要专制,要准备采纳孩子的个性改变;加强对孩子口腔卫生保健的指导,增加青少年关于菌斑和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并要求他们的积极参与。,77,CompanyLogo,3、定期接受口腔检查,1.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2.该隔多久检查牙齿一次?3.口腔检查的服务,对一般人来说,可每年检查牙齿一次。但一些高危或有特别需要的人士,就需要6个月检查一次:吸烟、患有系统性疾病的人士以及患有严重口腔疾病的人士。,)记录口腔健康状况)提供改善清洁牙齿技巧的建议)度身订造一个良好的饮食建议)如有需要,会进行X-光检查)按需要制订治疗计划,78,CompanyLogo,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吃喝次数避免吃喝高酸性食品避免吃坚硬的食物避免吃黏性强的食物间食同时给茶、水和牛奶饮料6合理使用哺乳瓶1-1.5岁停用,10个月练习用杯子,象牙质外露,79,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其有效预防龋齿的作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得到了科学证实。它作为最简单有效的防龋保健品,适用于低氟地区和适氟地区各个年龄组的人群。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预防龋齿强而有效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4、局部使用氟化物,80,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认为,我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的患龋齿率高达77,而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各国,70的5岁儿童没有龋齿。根据我国国情,要降低患龋齿率,推广适量使用含氟牙膏是必须的。更何况我国80的地域是低氟区,而造成慢性氟中毒(如氟牙症和氟骨症)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在高氟区。但氟也有一个适宜、安全的应用范围.研究证实我国成人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可达3.4毫克,7岁15岁儿童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是1.9毫克2.1毫克。,加氟预防龋齿需要注意的问题,81,5、使用窝沟封闭剂,82,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MalnutritionandAnemia,83,贫血anemia,83,一、营养不良,WHO重新定义的营养不良,不仅指营养缺乏,还包括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问题。本节讨论的营养不良是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PEM),是由于食物摄入不足或吸收利用不充分,不能维持正常生理代谢,致使消耗机体自身身体成分,从而导致体重低下、生长停滞、皮下脂肪大量消失、肌肉萎缩。,84,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营养不良,84,85,营养不良影响最厉害的地区不是非洲,而是南亚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86,每年死亡的1.3亿儿童中,有一半以上与营养不良有关超过3/4的死亡并不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引起的,而是轻度和中度营养不良。,87,世界上主要的营养不良病有: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EM)2.碘缺乏紊乱症(IDD)3.铁缺乏4.维生素A缺乏或维生素A缺乏症(VAD)5.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88,89,出生体重成为研究的起始点。在所有的国家和文化里,低出生体重是预测营养不良的最好的标志,90,如果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那么这个婴儿很有可能在幼年和整个童年都出现发育不良。,91,1.营养不良原因,(1)膳食摄入不足(2)不良饮食习惯一日三餐热量和营养素搭配不合理,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以大量饮料代替食物等都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平衡的重要原因。(3)疾病儿童少年的某些疾病会直接导致营养素的吸收不足,或营养素消耗量过大,营养供给不及时或不足时导致营养不良。(4)心理因素,92,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营养不良的原因,92,2.儿童营养不良筛检,主要采用身高别体重法评价:70%为重度营养不良,70%80%为中度营养不良,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90%110%为正常。,93,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营养不良的筛检,93,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血清白蛋白降至280g/L时,可出现水肿;血清前蛋白(serumprealbumin)更敏感,可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45天内显现。血红蛋白:既反映体内铁缺乏情况,又反映蛋白质营养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94,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营养不良的实验室检查,94,4.预防,营养的预防不良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开展营养指导,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并及时纠正;同时应防治儿童少年各种急慢性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1)保证合理营养(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3)定期体检及早筛查(4)加强健康宣教,95,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营养不良的预防,95,二、缺铁性贫血,贫血(anemia),是指周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严重阶段。约占儿童少年患者总数的90%95%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我国教育卫生部门已将其列为需重点预防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一。,96,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96,1.流行病学,铁缺乏症(irondeficiency,ID)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估计世界1/3人口缺铁。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状况的特点为:低年龄小学生和青春期是两个高峰期;乡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97,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97,2铁缺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铁减少期仅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临床上无贫血表现。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转运至骨髓幼红细胞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水平增高,临床无贫血表现。缺铁性贫血期储存铁完全耗竭,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出现贫血的临床表现。,98,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铁缺乏过程,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1)生长发育需要铁量增加(2)铁摄入量不足儿童少年有两种因素造成:摄入的食物中含铁量不足,缺乏铁营养知识。(3)长期慢性失血体内存在慢性反复出血的原因,可因铁丢失过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成,发生贫血。,99,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99,4.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我国青少年中的贫血患者98%属轻度,表面症状轻,不易引起注意。但是轻度贫血对机体也将产生危害,表现为:阻碍生长发育进程,影响认知能力,降低免疫系统功能。,100,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危害,100,5.缺铁性贫血筛查,筛选可依据我国1998年颁布的儿童少年血红蛋白筛检标准,101,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筛查,101,5.缺铁性贫血筛查,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诊断可依据WHO2011年颁布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信息系统“血红蛋白浓度用于诊断贫血和评估其严重程度”。海拔1000米以上时应用血红蛋白浓度推荐调整值。,102,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筛查,102,6.缺铁性贫血防治,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尽量选含铁量和吸收率高的食物,而且应考虑其综合营养效应。合理应用强化含铁食品是快速纠正缺铁性贫血的重要途径。但强化铁食品不宜过量摄入。积极治疗贫血患者,103,第三节营养不良和贫血缺铁性贫血的防治,103,第四节肠道蠕虫感染,HelminthInfection,104,蛔虫卵Ascariseggs,是蠕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疾病。中国已发现40种以上蠕虫,从对人体的寄生关系看,以线虫、吸虫和绦虫为主,其次是棘头虫。蠕虫病对人类及动物危害极大。在学龄儿童中,以蛔虫和蛲虫等线虫感染最常见,感染率最高。,105,第四节蠕虫感染,一、蛔虫感染,1概述和流行病学蛔虫感染(roundworminfection),又称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人蛔虫(似蚓蛔线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我国各地分布广泛,是儿童期最多见的肠道寄生虫病(intestinalparasiticdisease)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学生蛔虫感染率均明显下降。,106,第四节蠕虫感染蛔虫病的概述和流行病学,蛔虫感染的严重程度可用感染度(infectiousdegree)评价。轻度:含蛔虫卵11000个/g粪便;中度:含蛔虫卵10015000个/g粪便;重度:含蛔虫卵500119000个/g粪便;极重度:蛔虫卵19000个以上/g粪便。我国儿童蛔虫感染以轻度占绝大多数,中度较少,重度极少。,107,第四节蠕虫感染蛔虫病的概述和流行病学,2流行因素,蛔虫感染之所以在人群广泛流行,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1)蛔虫有极强的繁殖力(2)环境卫生不好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随地大小便,是蛔虫卵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3)不卫生个人习惯,都会导致蛔虫感染(4)生活环境因素,108,第四节蠕虫感染蛔虫病的流行因素,3蛔虫感染的危害,(1)幼虫移行期移行过程中所致的机械损伤及分泌物、代谢物和虫体死亡后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2)成虫期成虫寄生于肠道,损伤肠黏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腹痛等。蛔虫代谢产物、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出现低热、精神萎靡、烦躁、夜磨牙等症状。患儿还会出现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蛔虫所致的并发症很严重,可危及生命。,109,第四节蠕虫感染蛔虫感染的危害,4防治措施,从预防感染和驱蛔两方面着手,以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搞好环境卫生、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集体投药驱蛔等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改善环境卫生(2)健康教育(3)驱虫治疗,110,第四节蠕虫感染蛔虫病的防治措施,二、蛲虫感染,1概述与流行状况蛲虫病(enterobiasis)是由线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以肛周瘙痒为主要表现。成虫寄生在人体阑尾、结肠、直肠等处、吸取肠内营养物和血液为生。雄蛲虫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虫则在患儿睡眠时爬出肛门产卵。肛周温度、湿度适宜,氧气充足,虫卵只要56小时即可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城乡儿童中均有较多患者。,111,第四节蠕虫感染蛲虫病的概述与流行状况,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条:经口吸入:虫卵经口进入消化道而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可通过该途径使儿童长年累月地自身重复感染。空气吸入感染:虫卵随空气尘埃飞扬,被吸入鼻咽部而感染。经肛逆行感染:幼虫在肛门口发育成熟后,逆行爬回肠内,发育为成虫。,112,第四节蠕虫感染蛲虫病的传播途径,3危害,蛲虫消耗大量营养,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搔痒而影响正常睡眠。随蛲虫在体内移行,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113,第四节蠕虫感染蛲虫病的危害,4预防与治疗,(1)消除传染源服抗寄生虫药治疗患儿,常用口服药物有甲苯咪唑、噻嘧啶,复方甲苯咪唑、恩波吡维铵(扑蛲灵)等。在幼儿园进行集体治疗,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3)清洁肛门,114,第四节蠕虫感染蛲虫病的预防与治疗,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115,Vertebralcolumndefects,脊柱弯曲异常Defectsofvertebralcolumn,脊柱弯曲异常,主要指脊柱弯曲超出正常生理弯曲,是儿童少年常见的异常体征或疾病。脊柱侧弯可影响儿童少年体态、体力和体内脏器的正常发育,并使服兵役和报考某些专业受到影响。患脊柱弯曲的儿童,其背腰部肌群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劳损而引起疼痛。严重的可致胸部畸型。,116,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一、概述,儿童少年中的脊柱弯曲大多是姿势性的。姿势性脊柱弯曲可分为脊柱侧弯、后凸(驼背)、前凸和平背(直背)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一般随学习年限增加而增多,女生间检出率高于男生,乡村检出率高于城市。,117,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概述,二、形成与发展,1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直立时身体的重力作用和肌肉、韧带的牵拉,脊柱逐渐形成矢状面的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侧面示颈曲(向前凸)、胸曲(向后凸)和腰曲(向前凸)弯曲异常的形成,118,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形成与发展,图8-9脊柱的生理性弯曲,1脊柱,脊柱的生理弯曲在青春期结束时最终定型若儿童少年时期存在某些不利因素,易使脊柱失去正常的生理性弯曲,或出现其他异常弯曲,导致脊柱弯曲异常。在中小学生,常因姿势不正导致脊柱弯曲异常。,119,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形成与发展,2脊柱弯曲异常的发展,脊柱弯曲异常是逐步发展的:初期为习惯性姿势性不正,仅有功能性变化。长期姿势不正或单肩负重,造成双侧肌肉的紧张度不平衡,引起椎间盘软骨一侧变薄、一侧增厚,导致脊柱弯曲异常,严重时伴胸部变形。因此,学校卫生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姿势的培养和矫正。,120,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形成与发展,三、影响因素,1习惯性姿势不良不良站姿不良坐姿不良走姿2桌椅高矮不适合3缺乏锻炼和体力劳动4营养和体质因素,121,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影响因素,四、筛查与诊断,筛查标准根据1992年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中的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标准。包括:脊柱侧弯检查检查脊柱前后弯曲,122,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筛查与诊断,1脊柱侧弯检查,首先令受检者裸露上身,立正背对检测者,检查双肩及肩胛下角是否对称等高、腰凹是否对称、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线;然后令受检者前屈90,检查背、腰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单侧肋骨隆突或肌肉痉挛。,123,图8-10脊柱侧弯检查过程,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筛查与诊断,2检查脊柱前后弯曲,检查方法受检者立正侧向检测者,检查外耳道、肩峰、大转子是否在同一垂直面上。诊断脊柱前后弯曲有驼背、圆背、直背、鞍背等四类:驼背(humpback)脊柱的胸曲增大圆背(round-shoulder)脊柱胸段和腰段均后凸直背(straightback)脊柱无生理性弯曲鞍背(dorsumsellae)脊柱腰段过于前凸,腰曲超过5cm。,124,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筛查与诊断,五、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治,1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1)注意正确姿势的健康教育;(2)读写时光线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3)劳动时要注意左右肢体都得到锻炼;(4)书包不宜过重;提倡双肩背书包,不提倡儿童睡软床;,125,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防治,五、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治,1预防(5)坚持全面的体育锻炼;(6)定期进行检查;(7)针对已发现脊柱弯曲异常的学生,要认真分析其缺陷及原因,及时消除危险因素,组织有针对性的矫治运动。,126,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防治,126,2矫治,对于功能性脊柱弯曲异常的儿童青少年,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姿势、增加营养等措施即可自行矫正,不需治疗。对已患有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的儿童少年,每天应做12次脊柱弯曲矫正操。,127,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做矫正操时应注意:分组锻炼根据脊柱弯曲异常的性质、类型和程度分组,为各组编排有针对性的运动动作。保证足够运动量矫正锻炼应持续一定时间、达到一定运动量,发挥矫治作用。坚持锻炼脊柱的形态改变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习惯性脊柱弯曲异常需经23个月矫正才能恢复正常。,128,第五节脊柱弯曲异常防治,第六节学校常见传染病,129,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otitis,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水痘chickenpox,129,传染病(infectiondisease),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学龄人群因其生理特征和社会特性,是常见传染病的高发群体。学校是相对人群聚集的场所,学生中尤其是小学生免疫功能水平低,易感性高,传染病易于在学校流行。,130,第六节学校常见传染病,130,一、几种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influenza肺结核病tuberculosis麻疹Measles水痘chickenpox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otitis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第六节学校常见传染病,131,(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多见。常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流行过程短。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的密集程度有关。感冒大流行具有周期性,平均每隔1015年爆发一次。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及其他许多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常造成爆发和流行。,一、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132,1.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1)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一、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133,1.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2)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一、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134,1.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3)表现: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临床表现常见两种类型:单纯型流感病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流感病毒性肺炎(肺炎型流感)重型流感病毒性肺炎轻型流感病毒肺炎,一、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135,2.预防,(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学校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学校应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教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学习用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一、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136,2.预防,(3)药物预防:易感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或病毒唑滴鼻、中草药预防。(4)流感疫苗:常用亚单位、裂解和灭活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因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难以对突发变异的流行株有效预防。孕妇、患有发热性疾病、慢性心、肺、肾等疾患及过敏体质者,不宜接种。,一、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137,(二)肺结核病(tuberculosisTB),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其中痰中排菌者为传染性肺结核病。肺结核病近几年来有死灰复燃之势,目前结核病仍然是全球传染病第一杀手。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一、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138,1流行现状,我国是全球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结核病调查显示疫情存在地区间差异:西部地区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中部的1.7倍和东部的2.4倍;农村约为城镇的1.6倍。无论是活动性、涂阳和菌阳患病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和地域属性,西部中部东部。,一、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139,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肺结核疫情的地区差异显著;肺结核患者耐药性较为严重,达6.8%;肺结核患者重视程度不够,有症状者就诊比例仅为47%;已发现患者的规则服药率仅59%,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仅为57%。,一、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1流行现状,140,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1)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排菌是主要来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类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常易诱发肺结核。,一、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141,(2)肺结核病临床表现: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发病缓慢,常有低热、盗汗、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轻、心烦、失眠、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还可有慢性咳嗽、咳痰、部位不定的胸部隐痛、咯血等。,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一、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142,3.预防,(1)学校积极开展防痨宣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彻底治疗结核病人;(3)管理好传染源;(4)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病人的消毒隔离;(5)通过预防接种或化学预防保护易感人群,一、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143,(三)麻疹(Measles),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卡他和遍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麻疹疫苗应用之前,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WHO已将麻疹列为无脊髓灰质炎地区的下一个要消除的疾病。,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44,1.流行病特征,麻疹呈全球性感染,发达国家死亡率很低,低于0.05%。近年由于普种疫苗,流行情况己有变化,发病及病后并发症的发生均己明显减少。,一、常见传染病-麻疹,图8-111990-1995年WHO公布的不同地区麻疹发生情况,145,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1)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膜而致感染。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46,(2)表现: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麻疹潜伏期为721天病程表现为3个阶段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起病2天3天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此征有早期诊断价值。下脸缘可见充血的红线(stimsonsline)。少数病人病初12日在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数小时即退,称为前驱疹。,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47,(2)表现: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麻疹出疹期: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先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48,(2)表现: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麻疹恢复期:疹出齐后,体温约12日降至正常。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12周退净。,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49,(2)表现: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非典型麻疹轻型多见于对麻疹病毒具有部分免疫力者,如近期接受过被动免疫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表现为发热时间短且程度低,皮疹稀疏颜色淡,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无斑,呼吸道症状较轻等。一般无并发症,病程在1周左右。病后所获免疫力与典型麻疹患者相同。重型见于全身情况差、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病死率高。,2.流行病学特征及表现,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50,3.预防,主要根据麻疹在儿童青少年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及接收易感儿童入所。,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51,3.预防,(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3)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办法;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一、常见传染病-麻疹,152,(四)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经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