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陵园现场教学课心得体会.doc_第1页
雨花台烈士陵园现场教学课心得体会.doc_第2页
雨花台烈士陵园现场教学课心得体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花台烈士陵园现场教学课心得体会以往每每经过陵园大门口,遥望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青松翠柏中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总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生怕惊扰长眠于此的烈士的英灵。今天,当我再次踏入陵园大门,缓步迈向纪念碑下的烈士群雕,这组群雕代表着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在老师的解说中了解到长眠于此的大多数英烈都是战斗在敌占区的秘密战线的知识分子党员,他们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英勇前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为此,怀着沉重的心情面对群雕向千千万万的英烈们默哀、三鞠躬。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光芒四射的红色立体字“信仰的力量”,由远及近,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震撼,进一步突显出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闪耀着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芒。在一幅幅革命历史照片的上方闪耀着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着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在老师的解说中,我们缓步前行,在雨花台牺牲的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中,有名有姓的约1500人,而目前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有照片和文字记载和介绍的仅170余人,最小的牺牲时才16岁,烈士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74%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还有部分人留洋海外,取得硕士、博士等学位。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如牺牲时年仅17岁的石璞,为金陵大学学生,曾以“努力才是人生、颓唐只见人死”等警句时刻勉励和鞭策自己;又如袁咨桐,晓庄师范学生,生前曾两次被捕,牺牲时年仅16岁。还有如施滉烈士曾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许包野烈士曾留学法国、德国。烈士们并不是盲目地走上革命道路,而是从目睹旧中国苦难之现状,为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救苦难中国的良方,苦苦思索中国的出路,进而通过阅读大量革命书籍,尤其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著作开始的。面对凶残的敌人,不屈不饶,不为金钱、官位所诱惑、不屈服于严刑酷打,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哪怕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为之奋斗的真理也在所不惜。烈士事迹有的甚至很简短,但是再次感受到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动力,就会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共产党人的信仰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当下,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享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为之流血牺牲、为之奋斗而换来的。97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繁重的工作中不可能不遇到压力和困难,但是这些压力和困难与先辈们面临白色恐怖相比、和流血牺牲相比、和承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因此把个人的努力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就会无条件地想方设法去认真完成好工作、干好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我们党的宗旨,工作中要勇于担当,清正廉洁,不计交个人得失,为党和人民服务。通过一个上午的现场学习,使我们的心灵再一次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