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_第1页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_第2页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_第3页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_第4页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高三物理课冒险江苏省苏州市梁丰高级中学 唐颂兵 摘要:本文结合高三的物理复习课,精心地讲述了作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及课余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体会,并展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重力加速度的有关成果。 关键词:高三物理 研究性学习 重力加速度 今天的课堂教学任务是复习 “ 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的实验,我驾轻就熟地备好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满怀信心地提着实验仪器,走向我最引以为骄傲的班级高三(六)班。心里不时默念着我的课堂引 入语,我是这个高三班的物理老师兼任班主任,要让这堂复习课从一开始就充满活力。 “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重温一下美国西部掘金者的探金秘诀。 ” 同学们显然是被调动了,一下子身体坐直,个个眼里放出了光彩,正合我意。 “ 请看探金法宝,我从身后提出实验仪器,在同学们好奇的目光聚焦下实验仪器摆到了讲台。同学们看到熟悉的仪器,顿时猜到了我的后话, “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 ” 坐在第一排的物理课代表首先泄了气,翻开笔记本开始准备记录。全班的表现居然几近相似,顿时觉得全班矮了一截,同学发亮的眼神瞬间消失,恢复了往日上课的姿态。 一节课下来,我的计划破产了:课堂内容 “ 顺利 ” 完成,可是我再也没能看到同学们闪光的双眼,一切都2 / 9 如程序。下课铃声响起了,作业照旧一张讲义。 快要走出教室,我的内心忽然有了一股冲动,为什么不让同学们自己去研究体验一下呢!我转过身,回到讲台,说出了我的冲动 “ 今天的作业改一下,请你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设计尽可能多的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周末有条件的可以亲手做一下,下周一我们来分组交流好吗! ” 同学们显然是吃了一惊,但紧接着的是整齐地回应 “ 好 ” 。我得意地看到同学眼里的光彩又回来了,但是忽然又有了一分忧虑(同学们 会去认真做吗) 终于等到了周一,走进教室就发现一堆一堆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莫非是在临时抱佛脚?但是随后的交流消除了我的顾虑,并且让我大吃一惊。我居然看了到在高三的课堂里罕见的举手发言。 一位破天荒第一次举手发言的同学居然想到了十多种方案:( 1)在静力学中,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就等于重力,即 T N mg。若 T 或( N)和 m 能测出,则重力加速度 g 可测定;( 2)在超重或失重(但不完全失重)系统中, F mg ma , a 和 m 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 g 可测定;( 3)在运动 学中,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若 s、 和 t 可测定,则重力加速度 g 也可测定;( 4)在运动学中,物体从粗糙斜面上由静止下滑,若 s、 、 和 t 可测,则重力加速度 g 也可测定;( 5)自由落体运动3 / 9 中, h 0 5gt2。若 h 和 t 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 g 也可测定;( 6)用重力加速度测定仪测定;( 7)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 y gt2。若 y 和t 可测,重力加速度 g 同样可以测出;( 8)在斜抛运动中,水平射程可以表示为 x v02sin2 g。若 x、 v0 和 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 g 也可测出;( 9)单 摆做简谐运动时,若T 和 L 可测,则 g 可测;( 10)在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中,若能测出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算出水增加的内能再测出重物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同样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11)带电粒子在的匀强电场平行板电容器中平衡时, mg qU d若 U、 d 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 q m)可测定,则 g 可测出;( 12)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mgGmm R2,则 g Gm R2 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知识整合中迸发,力学、电学、原子物理等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以测定重力加速度为中心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开发。面对热烈的课堂气氛,看着同学们在高三少有的自主学习激情,我的内心在高兴之余又有了矛盾。高三的课时安排十分紧张,放手让同学们去研究恐怕会影响教学进度,将来参加高考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当我再次扫视全班,扫视同学们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启发的场景,我还是决定设法把这种学习探究的激情保持下去!而且要让它更加火4 / 9 热地燃烧下去。 这次的作业更加让同学感到 “ 另类 ” :利用一周的课外时间,选用实验室的仪器和自己能找到的工具,制作简易的重力加速度计或提出设计原理,要求是简单 易用、减少误差,最好的制作和想法还可以得到奖励。同学们当然是跃跃欲试,但是班长的提醒却为大家浇了一盆冷水: “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这些作业以外的任务。 ” 是啊,同学们太忙碌了。于是我只能动用了我班主任的权力, “ 今天下午的自修到实验室上,同学可以选择任何实验仪器;今天的活动课同学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和研究。其他时间全力以赴高效完成作业。以后的一周时间内实验室中午为同学开放,中午同学可以自由安排。 ” 我做出了我从教以来一次最 “ 冒险 ” 的决定。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是难熬的而又值得期待的。 又是周一到了,按照与同学的约 定我要验收同学的研究成果了。我把教室安排到了离教学区较远的实验室。拿着奖品走进教室,我吃了一惊。讲台上放满了各种实验仪器,在教室的一角居然还有一套医院里的输液设备。交流很快开始了,同学们个个显得迫不及待、胸有成竹。我让出了讲台退到一边,聆听同学们的大作。同学的阐述显示了在协作研究中享受到的乐趣,丰富的想象让我这个带了他们三年的老师眼面前一亮,以下列举了几个同学们的典型研究成果: 1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 / 9 ( 1)增大摆线长度可减少误差 学生利用铅球和钓鱼专用线,把实验装置设置在学校活动中心的秋千架进行单摆实验。为了解决减少摆长测量误差的问题,他们测出了铅球球心到地面的距离,利用改变摆长法进行数据处理。我非常满意,他们用行动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也学到了更多我无法在课堂中给与的知识。 ( 2)简易重力加速度:在摆线上端标注刻度,利用手表,改变摆长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个便携口袋式的重力加速度计的发明得到了同学的一致认可)。 2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 ( 1)利用 “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的实验装置仿照实验测定匀加 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原理。 ( 2)增大下落高度,方便时间测量,减少实验计时误差。 插曲一组学生仿照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在教学楼上进行了实验操作,发现计时误差较大。由于同学的 “ 马虎 ” ,从四楼落下的铅球居然还砸坏了学校的一块地砖,我“ 愉快 ” 地赔了一块地砖,因为这一砸击碎的不只是地砖,而是我心中的顾虑。 ( 3)利用滑轮组减少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测出 m1、 m2、h 和 t 则重力加速度可以算出。 ( 4)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调节输液器,6 / 9 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输液器正下方 放一个盘子,使第一个水滴碰到盘子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针管管口开始下落,把盘子垫起来,以便能清晰地听到水滴碰到盘子的响声。水滴从管口落到盘子经过的时间,就正好等于相继滴下的两个水滴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医院采用的输液器可保证水滴下落的等时间要求且水滴下落高度方便调节,利用盘子下方安置的麦克风可以把声音放大方便测量。 3利用二力平衡测重力加速度 ( 1)简易重力加速度计的设计原理 在弹簧秤上使用标准质量的砝码,把对应读数进行对应重力加速度值的换算表注,普通的弹簧秤即可改制成为可直接读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的简易重力加速度计。 ( 2)讨论提高精确度的方案 采用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和较大质量的标准砝码可增大单位加速度值刻度之间的距离,在重力加速度刻度上仿照游标卡尺制作游标进行精确读数。 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谈到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极大差异,想到了一套好的思路并不等于就具有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毕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中学物理都是理想化的条件居多,同学们明显感到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和此能力的极度缺乏。但是作为老师的我当时的心情是十分舒畅的, 毕竟我的冒险举措收到了以往讲7 / 9 授式课堂中所无法获得的成效,至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三罕见的。我也并不担心考试的成绩,因为我发现同学们在体会到研究的乐趣的过程中,所用的都是学过的物理知识。最后,改装弹簧秤为重力加速度计,利用游标卡尺原理提高读数精确度的整体试验设计得到了最高的奖励。这也是令我在全体同学面前自叹不如的一种创新。 本次的研究性学习共经历了十天,课堂教学课时为 3 课时。正常的教学进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次难忘的探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 联系实际能力、调查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目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一般都安排在活动课,但是,应该说,学校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始终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在时间分配上,在学习效率上与学科课堂教学形成了分离割据的局面,甚至无形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 双轨 ” ,一边是在研究型课程中主动探求,一边仍在学科教学课堂内被动接受。由于研究型课程在客观上对学科学习的时、精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冲击,使得部分受 “ 应试教育 ”影响根深蒂固的学生、家长、老师,或对研究性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或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 种敷衍,一种形式,研究性学习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如何来 “ 并轨 ” ,如何能将研究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之中去,进行与高8 / 9 考考核知识点紧密结合,并与实际生活、科技前沿相结合的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初级阶段的较为可行、师生均可接受、现有师资力所能及的有效手段。进入高三年级,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系统性的了解。如何把这些分布于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成为物理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知识的整合和归纳需要寻找各个知识点的共性和内在的联系点,以此为中心进行知识搜索和总结比较,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方案 $我和我的学生所经历的 “ 冒险 ” 是一次难忘的尝试。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十分生动的教改 “ 历险记 ” 。作者是苏州市十大网络教学能手,擅长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但是,这篇教育叙事没有讲作者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技,而是生动地回忆了自己带领学生们在高中物理课实验教学中去探索的 “ 冒险 ” 。文章一开始,教师用 “ 美国西部掘金者的探金秘诀 ” 调动了学生的探求热情,然而,后面的教学活动又回到同学们习惯的讲授,故事的情节产生了一个起伏。当教师快要走出教室,故事又起跌宕,老师把作业改了一下,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