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农村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以湖南省靖州县X村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臧 玲指导教师 屈 勇 戚晓明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非农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女性不断的增多,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的问题。本文采用个案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湖南省靖州县x村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认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处于社会底层,深受年龄、性别、城乡的三重歧视,在经济、情感与精神上处于贫困的状况,并从个人特征、社区和家庭、政府和国家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农村老年妇女陷入贫困的原因,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决策提供比较清晰的视角和路径。 关键词:农村;老年妇女;贫困Research on Poverty of Elderly Women in Rural Areas Taking X Village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Zang LingTutor Qu Yong Qi Xiaomi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aging societys arrival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advancement, the number of elderly women in rural areas is increasing, which has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concerning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in X Village in Jingzhou , Hunan Province, this thesis presents the facts that the rural elderly women are in the bottom of society and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discrimination of age, sex, urban and rural, and the rural elderly women are poverty in the economy, the emotion and the minds. The writer attempts to analyze why the rural elderly women fall into the impoverished condition from three stratification plane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 the community and the famil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ation, thus provides the quite clear angle of view and the way for the formulation reasonable decision to make the rural elderly women live better.Key words: elderly women; rural areas; poverty 前 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平均寿命己达71岁,其中男为69岁、女为73岁,65岁以上的老人占6.96%。根据联合国界定老年社会的相关指标,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7%时,就可以视为老年社会。1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整体上已经步入了老龄化阶段。在农村,由于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城市化进程与非农化劳务输出的加快,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农村的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有统计表明:70%以上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且以女性居多。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妇女达到4500万以上,其比例约占农村老年人口的55%。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妇女队伍,她们的生活状况如何?经济上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裕?精神生活是否充实,身体状况及宗教信仰如何?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否贫乏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正是对“那些因制度变迁而越发贫困的乡村贫困人口” 2的关注。以农村老年妇女这群庞大的脆弱群体作为笔者的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展示她们的生存状况,试图通过一些现象或个案特征来揭示她们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及规律,不仅对缓解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甚至对青壮年妇女、女童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启迪性。一、文献回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非农化进程中留守女性的增多,农村老年妇女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曾有专家提出,贫困多表现在老人、女人和没文化的人身上,可见农村老年妇女几乎是贫困的集中体现。3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观察到农村老年妇女同时遭受年龄、性别、城乡三重歧视,她们是弱势群体中最为弱势的一部分;而且数量庞大,70%以上的老人生活在农村,且以女性居多。所以关注这群脆弱的老年妇女,了解她们的生存及贫困状况己成为实现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关于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研究目前尚无专著出版,相关的论文也不多,多是关于老年妇女的专题论文,或是关于农村老人的专题论文。国际上,美国老年学家鄂尔松认为,老年问题就是妇女问题。4日本学者也认为,老年妇女和寡妇是最应关注的群体。5我国学者刘书鹤也论述了令人关注的世界老年妇女问题。将这些论文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她们主要是从养老保障、心理保健、身体健康、价值地位、教育问题、权益保障、丧偶再婚等方面做专项论述,而且多是将老年妇女或者农村老人作为一个庞大的整体来综合论述,即使涉及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及贫困问题的文章基本上也都是笼统地阐述或一笔带过,系统全面地将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作以探讨的文章比较少见。笔者认为,农村老年妇女的整个生存状况包括经济、情感和精神等方面整体上处于贫困状态。她们的贫困有来自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安排,也有来自个体身心方面的缺陷,因为个体的局限使她们无力改变生存现状,只能服从农村主流社会安排她们的贫困命运,并且将这种贫困代代相传。所以,本文的研究试图从贫困的视角审视农村老年妇女各方面的生存状况。二、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1农村老年妇女国际上,老年人界定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在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另一个是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前者一般被发达国家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本文中的“农村老年妇女”指“具有农村户籍的并且长期居住在农村的60岁及60岁以上的女性”。2贫困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层面,着眼于物质生活、收入状况、消费水平等。二是社会层面,着眼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定义贫困。三是核心层面,着眼于贫困人口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和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另外从贫困的程度上划分,可以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状况。绝对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的状况。6本文主要研究农村老年妇女的相对贫困与经济贫困有所改善基础上的情感、精神贫困。(二)样本选择本文选择湖南省靖州县X村作为研究对象。X村处在湖南省的西南部,大山环绕,盆地地形。这里交通不发达,离县城约25公里,离乡镇约5公里。该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共计402户,1426人,人均耕地1.1亩。过去村民主要依靠粮食生产和向外出售木材获取经济收入。现在,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青壮年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和粮食生产。根据笔者在村里收集的资料和多方核对,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96人,约占全村人口的20.76%,其中男性老人有117个(其中3人住进了养老院),女性老人179个,男女老人分别占老人总数的39.53%和60.47%。选择X村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X村相对比较封闭,解放以来,村民居住稳定,没有以户迁徙的情况,根据了解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出嫁后一直居于X村,传统性别意识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X村村民外出务工的人数上升快,这一情况对村中老人特别是老人妇女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三)资料的获取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个案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获取资料。具体来说,个案访谈法主要运用于对X村老年妇女的入户访问调查;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入到农村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其生活状况。本文研究的重点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生存现状与原因,则主要是运用深度访谈得来的资料进行质性研究。质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它不同于国内一般所通称的定性研究。相对于定性研究,质性研究不是空对空思辨性的,也不是由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来构建知识的,而是以文字叙述为材料、以归纳法为论证步骤、以构建主义为前提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于定量研究的消灭主观偏见或价值中立为原则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以反实证主义为基础,认为社会研究根本不可能完全排除主体的旨趣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事实的接受、选择、描述和综合不可能没有重点和方向,它把统计学作为一种理论而非方法。即质性研究是一种“强烈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7质性研究具有透过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描述、网络主义、动态系统、弹性设计、质化资料、个人接触、个人直觉、独特案例、系统敏感、归纳分析和关注意义等特征。质的访谈即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他人的观照(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是有意义的、可知的以及能使之明显的。质的访谈可以分为非正式的会话访谈(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一般性访谈导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和标准化开放式访谈(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三种。8本文运用一般性访谈导引法,采用非标准化访谈,从被访谈者的视角去描述农村老年人生存贫困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初步认识与研究。(四)研究过程本文主要采用个案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来掌握相关研究资料。首先,根据X村的人口档案资料获得X村老年妇女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曾经从事的职业、婚姻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然后,依据其居住状况和职业为标准,选取18位老年妇女作为访谈对象(其中,与子分居13人,与子共居5人,农民16人,退休工人和退休教师各1人)。由于本人曾经长期居住在X村,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容易获得X村老年妇女的信任,进而深入她们的日常生活,与她们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笔者相信:凭着对X村老年妇女的长期关注和社会学专业的知识熏陶,能够保持理性和价值中立的观点,客观详尽的记录笔者对X村实地调查的所见、所闻、所思。三、结果分析(一)农村老年妇女的经济贫困1收支状况农村老年妇女多是农民,从事家务劳动,基本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收入和子女的赡养。其日常的生活支出极其低下。“老伴去世两年了,儿子平时不给钱的,逢年过节会给个二三十块,我种些菜买些钱。我的田他们轮流种,帮着带小孩,然后跟他们吃饭,平时基本不需要花钱。不过,不能生病,生病花的钱太多了”(C1)。“粮食自己种的有,一年不需要花什么钱 。我平时种菜,养鸡鸭,卖些钱再买些盐洗衣粉之类的东西。老伴是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每月有86元的津贴。不过,这些钱都是他自己用,买衣服买东西什么的”(C3)。“儿子(一个)种我的田,每年给600斤谷子,每月20块钱。村干部调解规定的,不过,现在儿子外出打工,媳妇半年没给了。我平时自己种些蔬菜,养一头猪,年终可以买五六百块钱。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去年,害病花了不少的钱,儿子只给了一点,大部分是女儿付的”(C5)。笔者进一步了解到,X村的老年妇女日常主食就是大米,菜多是自己种的蔬菜瓜果等,除非逢年过节,才吃些面食肉类。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使女性的社会参与空间极其局限,基本没有本人的经济收入。她们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却没有能够获得工资,只能依靠儿子的经济支持,勉强维持最低基本生活需求。2居住状况被访的18名农村妇女中,与子女共住的7名,与子女分居的11名。她们的居住条件普遍比晚辈的差。“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媳不愿与我们老人住,我们只好住在这个柑桔园的工棚中,顺便看守柑橘。这样,收获时,儿子们会给我们些钱。这个工棚是简易的木房,房里有一张床,一张八仙桌和几个长凳,都是用了很长时间的。由于附近有住户,房内通电,但是,用电太贵了,我们晚上不做什么事,多半用煤油灯”(JJC4)。“我在三个儿子家轮着住,一家四个月,我不想住儿子家。大儿子的房子本来就不够住,又娶了儿媳妇。二儿子房子是大,但媳妇不乐意和我同住,每次都吵。三儿子家让我住偏房,他们住砖房,偏房湿气很重,我又有严重的风湿”(JJC6)。(据村妇女主任介绍,这个老妇人老伴去世四年,这个大家庭的矛盾难以解决,只能这样安排。老太太也只能流动居住,跟着儿子住总还是有饭吃)。笔者在乡养老院发现,那里是两层楼的砖房,每个老人有一间房,里面配有桌子、衣柜、床等生活必需品,每层楼都有公共的卫生间和浴室。无论是老人的房间还是公共的区域都打扫得很干净。就目前来看,农村老年妇女多为居家养老,很少住进养老院。一般来说,即便老年妇女与儿子住在一起,她们的整体居住条件也没有晚辈的好,更何况老年妇女多是与儿子们分开居住的。(二)农村老年妇女的情感贫困农村老年妇女几乎没有上过学,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常年累月地围着锅台、孩子、庄稼活转,所以她们很少或没有同学、同事、知己等。她们的感情诉求只有通过夫妻姻亲、子女亲情以及邻里乡亲等这些基本的初级社会群体来维系,社会支持网络的贫乏使她们经常陷入情感贫困之中。1夫妻感情“我是他们家的童养媳,他以前当兵到处跑,不管家的。回家后总是骂我打我。现在,他有退休金,我没有,他更加神气了。他的钱都是自己用,家里买盐的钱都是我卖鸡蛋的钱”(C3)。“自从老伴去世后,我的日子反倒越来越好过。年轻时他经常打我,我们订的是娃娃亲,婚后才知道他脾气暴躁,又有很多毛病,但是不能跟他离婚。自己受尽了丈夫的各种折磨,婆婆也经常找麻烦。我曾经自杀过几次。以后死了即便不能埋在祖坟,也绝对不和他埋在一起”(C10)。在调查中,有2位老年妇女与老伴分开居住。她们都谈到,结婚时没有感情,婚后又总是打骂,但由于当时不能离婚,加上儿女的牵绊,一直勉强在一起。现在,儿女长大成家,她们与老伴的关系没有改善,住在一起总是争吵,有时甚至不顾年老动起手来。于是,他们决定分别与儿子居住。农村老年妇女的婚姻缺乏相应的感情基础,婚前相互不认识,婚后无法建立感情,即便生育了几个子女,也是打打闹闹勉强生活在一起,在情感上原本应该是相互扶持的两人有时却成了敌对的双方。2子女亲情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工离家离土,对老年父母的关照也日益弱化,加上婆媳关系难处,老年妇女的处境雪上加霜。有些老人直接诉诸法律,希望得到晚辈的生活照顾与情感赡养;有些老人默默忍受,孤单中求生存。“我老伴去世了5年,儿子外出务工,我自己住,媳妇对我不闻不问。我总是对老伴的照片说说话,希望女儿能够回来看看我,但是,女儿也有她的家庭”(C8)。据村妇女主任介绍,这个老年妇女与儿子儿媳分开居住,儿子在外务工,儿媳很少有来往。王奶奶曾经因病卧床三天不起,还是邻居知道后通知她的儿媳,才送到乡医院的。她的女儿嫁在县城,本想接老人去城里一块生活。但是,儿子儿媳们不答应,害怕乡亲邻居指责他们不孝顺母亲,使他们“抬不起头”。因此,尽管女儿体贴老人,愿意赡养老人,可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及父权制的影响,女儿无法实现对老人的情感慰藉。可见,一部分农村老年妇女无力获得子女亲情,儿孙经常奔波在外,忙于生计;女儿嫁作他人,不可能经常照看母亲;婆媳关系多半难处,这些客观现实无形中导致了农村老年妇女在子女亲情方面的缺失。然而,这与她们多年的心理期望刚好相反,形成了情感落差,所以老年妇女的情感孤单是必然的现象。这不是个人所愿所为,而是社会结构中不合理的因素所为。同时,农村老年妇女自身资源贫乏,资本不足,无力影响这种客观现实,无法创造自己的感情空间。3邻里乡亲的情感关系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广大的农村社会分工不发达,深受狭义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代代生息繁衍,社会流动不多,通婚圈不大,因此,一般农村的社会关系大多囿于血缘关系,在一个农村微型社区里的人们非亲即故,他们守望相助,患难相恤,同村的邻里间交往频繁,都较熟悉。但是,这种邻里乡亲关系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父系亲缘关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老年妇女的邻里乡亲一般是自己夫家的亲戚。当老伴去世后,老年妇女们昔日的社会关系网也将发生变化。“前几年,老头在世时,来走动的人还挺多的。现在,很少有人来家里。我想找个人说说话都不行,只能一个人呆着”(C8)。这位老妇女与老伴先是因感情不和而分居,但是她周围的邻里关系网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要这些人来看望她老伴,也会来看望她,并从经济上和情感支持上帮助她。但是,自从两年前老伴去世后,这些亲缘关系中来看望周奶奶的人越来越少。周奶奶表面上很要强,从未对乡亲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的内心深处非常痛苦。据她的孙女介绍,周奶奶总是一个四处转悠,精神也没有以前好。在农村,丧偶很大程度会造成支持网络和情感网络的贫乏。笔者认为:农村主要以父系血缘为主,大部分的关系也以此为基础,当关系网络的一环缺失时,其中的参与者妇女必然受影响,生活水平下降。(三)农村老年妇女的精神贫困60岁及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文盲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妇女,绝大多数没有文化,她们生活圈子狭小,社会参与少,无力享受各种精神食粮(如小说、书报等)和文化娱乐活动,生活单调寂寞。此外,访谈中不少老年妇女反映,农村缺乏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村里很少组织老年活动,她们经常感到孤单。据村里妇女主任介绍,村里的男性老人还打打牌下下棋,老年妇女多半抱孙子看小孩。老年妇女由于精神上无所寄托,生活中的困难无力解决,于是求神拜佛,盲目信仰宗教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借此寻找慰藉。“儿子不孝顺,菩萨说,只有我虔诚信佛,他们会保佑我的,这样,我下辈子会有孝顺的儿子的”(C11)。“别人说,只要你信佛,多吃斋,就会少生病,就是有病也不用吃药。我年纪大了,病痛也多,我和老伴都是农民,儿子又困难。信信佛又不花多少钱”(C13)。“我年纪大了,跟儿子儿媳关系不好,孙子孙女又跟我不亲,去庙里拜拜,念念经,时间容易过些”(C15)。她们谈到的庵堂建于2000年底,面积并不大,只是简单的房子加些佛教雕像。但是,笔者几次到庵堂时发现,来这里的老年妇女非常多,她们有时朗诵经文,有时组织自我忏悔,兴致比较浓。不过,这里宣传了大量的迷信思想,如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同时,到庵堂的人都必须交纳一定的香油钱。笔者认为:农村老年妇女精神上处于贫困的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农村女性一生基本围着家庭和孩子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会隔离,缺乏独立自主意识,而当年老时,身边没有求助或倾诉的对象;客观上,农村无力建设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老年妇女缺乏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老年妇女试图通过信仰宗教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来缓解情感上和精神上的贫困。但是,这种行为没有改变她们的生活状态,有时反而给她们带来生活不便。据老人们自己介绍,每次的三五块香油钱够她们买盐用半年的。四、农村老年妇女生活贫困原因探究社会问题的产生一般根源于多个方面,针对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本文试用从三个层面来探讨她们贫困的一般性根源,即个人特征、社区和家庭、政府和国家。通过这三个层面原因的分析,尝试揭示出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决策提供比较清晰的视角和路径。(一)从个人特征层面来看1长期积淀的贫困文化维持并加剧了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贫困文化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性形式。9老年妇女一生中都没机会接触先进文化,只能积淀一些贫困落后的文化。这种亚文化主要表现为她们具有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她们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视野狭窄、思想保守;贪图安逸、懒惰成性等等。可以想见,大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者,个人特征多表现为非笨即懒,或者又笨又懒。这种贫困文化一旦形成,便以习惯传统的方式在她们生活中保存下来。笔者在X村的实地调查中,深深感受到一部分贫困愚昧的老年妇女所具有的强烈的宿命感和无能为力的心态,“我的命不好,这辈子是没想头了,只能等下辈子”(C7),“我老了,干不了什么,活一天算一天”(C11)。 2传统的性别分工限制了老年妇女接受外界支持传统的性别分工使妇女一生安于家务劳动,担负着照料者角色,再加上多胎生育,身心负担沉重,不可能参与广泛的外界活动,很少有同事、朋友,难以得到家属以外的社会支持,决定了她们所获社会资源的贫乏。在X村,妇女承担着繁重的家务,还承担着与男性相同的农业劳动,没有或很少离开家庭这一环境,“他(老伴)年轻时当兵,到处跑,我在家守活寡,要种地下田,还照顾老人和小孩”(C3)。3自身健康状况不良,加剧了她们的晚年贫困老年妇女大多体弱多病,限制了她们参与家庭内外的实践活动,对各种资源的获取相应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她们的贫困状况。X村的老年妇女多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以高血压、骨关节炎、支气管炎及妇科疾病居多。她们平时生活中很少注意预防各种疾病,几乎没有做过正常的健康检查。被调查的18位老年妇女有12人在近两年中因重大疾病住院,其医疗支出成为主要支出,加重了她们的经济压力,也制约了她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二)从社区和家庭层面来看1农村社区和家庭中传统性别意识很浓,使得老年妇女生存的各方面状况均受影响X村社区相对封闭,交通不畅,社区村民难以接受开放平等的性别观念。同时,从事粮食种植多使用笨重的工具,所以村中的男性劳动力便很受欢迎。谁家媳妇生个男孩,那是非常受欢迎的,整个村里人都会很尊重她,如果生个女孩,不仅村里人看不起她,就连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所以,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大都多胎生育,而且生个男孩比女孩好,男女不一样的性别观念已经在她们心中根深蒂固,外界社会相对文明的男女平等意识难以深入她们的心灵,整个社区的性别意识氛围都很传统,老年妇女更认为这样的性别观念是理所当然。不仅老年妇女自身的性别观念落后,而且她们通过社区和家庭环境不断的将这种观念传递给下一代。“我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没有儿子不行的,田地分得少,还受人欺负。二儿媳和三儿媳都生了两个姑娘,大儿媳争气总算生了个男孩。我一定得说说他们。生个女孩有什么用呀,嫁出去了,没田没地”(C14)。这个老年妇女老伴去世,单独住在老屋里,与儿子儿媳的关系不好,总是因为还要生个男孩而与儿子儿媳争吵。周围的乡亲邻居也支持老人的想法,认为家里至少得生个男孩,不然,会被村民“压住的”。实际上,被访的18位老年妇女中,最少有一个儿子,有的甚至有四个儿子,但是,她们的生活状况并不是令人满意的。但她们还是寄希望于强大的男性。传统性别意识不仅主宰了老一代农村妇女,而且还要通过传统习惯和社区风俗传递给下一代妇女。2农村社区和家庭支持网贫乏,老年妇女能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 被访的18名老年妇女中,基本识字的只有4名,曾经有正式工作的2名。农村老年妇女大多没上过学,没有正式工作,所以没有同学、同事,她们的社会活动局限在家庭和社区里,遇到困难可以求助的人际支持主要是邻里乡亲和子女亲人。如果遇上了家庭隐私或者难言之隐,她们只能闷在心里,无处求救,社区中虽然有妇女主任或者村干部,但她们碍于熟人面子,有时也不好直接求救。所以,考虑到她们自身的无知单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求救于神婆或者宗教,虽然是歧途邪路,却也可以理解,她们在社会中能够获得的资源太缺乏,社区和家庭中能够提供的支持也非常有限。我们知道,社会资源的获得一方面需要本人的实践能力极强,另一方面也需要支持网络本身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源。11就社区和家庭层面来讲,老年妇女之所以获得社会资不足,主要是因为社区和家庭能提供的资源太少,老年妇女的自身支持网络也非常有限,无法获得改善生活的资料。(三)从政府和国家层面来看1国家政策推广男女平等,但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尚未真正落到实处我国政府早就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写入了宪法。然而所有这些理论在实际操作中都大打折扣,要么在有些领域迟迟不能贯彻落实,要么在有些领域避重就轻,名义上的平等代替了实际中的不平等。其实,这种不平等集中体现在就业中。虽然,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提供了两性平等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生理原因和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使进入有酬劳动力市场的男性大大多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从一开始就在经济能力的获得上占有优势。同时,农村妇女进入有报酬性工作的机会不仅少,而且实际工资往往比男性少,同工不同酬。即使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农村劳动力夫妇进入同一行业工作的机会较过去多了,但是女性拿到的工资通常只是男性的一半。例如X村的一对中年夫妇如果从事建筑行业,男性劳动力的一天工资会拿到2025元,女的一般只会拿到12-15元。此外,农村妇女由于家务劳动,家庭照料者角色沉重以及生育负担的影响,不可能长期从事有工资的工作。实际上,获得工资性工作的农村已婚妇女非常少见,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我们今天仍能清楚地看到农村主要的家庭劳动模式,依然是男性在外挣工资,女性在家养儿育女,照料老弱病残。由于农村女性所从事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不具有可见的经济资本,缺乏必要的经济能力,累计到老年注定经济贫困,接着是医疗保健、精神情感等各方面都贫乏无助,被动消极。正如前文所述,119位老年妇女中能拿到退休工资的只有一位女教师和一位食堂员工,占老年妇女总数的2.52%,而117位老年男性中能拿到退休工资或军队补贴的有13位,占男性老年总数的11.11%,可见男女老人工资收入差距很大。2国家的教育投入不足,在文化资源上无法惠及农村老年妇女(1)国家教育经费近年来虽然有所增加,但从历史和国际上作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话,会发现宏观教育投入一直不足。中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6.76上升到2000年的18.3%,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比较低的,国际经验表明教育投入一般要占财政支出的6%以上。12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水平远远不能承担起开发人力资本的使命。可以推测:农村老年妇女一般出生在解放前,在应该接受教育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十分匮乏的,文化资源极其稀缺,农村老年妇女很难从中受惠。(2)针对女性的教育投资更少,农村老年妇女很难从中得到滋养。有关资料表明: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间,国家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平均40%用于女性,对中等教育的投资平均35%用于女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平均27%用于女性。平均说来,农村男性受教育为6.44年,女性为4.74年。13如果具体到X村的老年妇女来讲,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2.15年(其中,还包括接受过扫盲班培训的)。所以说虽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男女受教育权利平等,但实践中广大农村妇女往往不能从这些有限的文化资源中摄取营养。这充分说明了男女两性在教育资源的获得上存在着不平等,农村男女老人的差异会更显著。这种教育资源的获得性差异是导致老年妇女贫困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源。 (3)国家对农村的文化设施投资不足,尚未形成有利于老年妇女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国家对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投资力度较大,诸如公园、广场、博物馆、图书馆、购书中心等,城市里所有人都能享用。然而,农村人尤其是老年妇女,既不识字,又不参与公共社会活动,一生都与这些文化设施无缘。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文化设施几乎一片空白。据一个在县政府工作的X村村民介绍,一些上级政府组织的科技、卫生、文艺三下乡活动多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科技内容与农民切身利益需要相脱节;邀请专家花钱多;而政府投资少且指导不力;农民因知识所限又不重视,所以三下乡活动开展不多,效果不佳。据X村村干部介绍,连续几年来村里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化下乡活动。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化进程,加剧了老年妇女贫困的客观大环境当今社会快速转型,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更加凸显。据X村的统计数据表明,有超过半数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直接造成了老年妇女在经济生活上缺乏及时的照料服务,在情感精神上无法找到相应的支持。此外,年轻人在非农化过程中吐故纳新,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与老年妇女的差距拉大,两代人之间代沟加深。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变革带来的社会环境方面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状况。五、结论与思考综上所述,农村老年妇女处于社会底层,深受年龄、性别、城乡三重歧视,在物质、情感与精神上处于贫困的状况。这个问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既有政府和国家的原因,也有社区、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因素;既有传统社会遗留的因素,也有现代社会追求经济发展和理性探索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农村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矛盾的调和。因此,针对这些贫困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使贫困的农村老年妇女在日益富足的现代生活中真正达到不同程度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笔者虽然充分利用当地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与观察,但是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质性研究记录的都是典型案例,她们只是农村老年妇女的一部分,本文对农村老年妇女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原因的分析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本课题的后期研究将试图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1将研究对象从单个的农村老年妇女扩大到以其家庭为单位,从而更准确的理解这一特殊群体生活贫困的影响因素。2利用已有的贫困测量指标体系深化研究农村老年妇女的相对贫困及本文未涉及的绝对贫困。致 谢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屈勇老师和戚晓明老师的悉心指导。本文的写作是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离不开社会学系各位恩师的悉心教授,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 张洋勇.中国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0):25.2 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J.社会学研究,2002(10):34.3 徐勤.我国老年妇女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研究,1994(3):51.4 Martin RavallionOn the Coverage of Public Employment Schem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10):47.5 Jeny Klugman. A Book for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M.New York: the Office of the Publisher World Bank,2002:321.6 包福存.农村老年妇女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甘肃农业,2006(10):37.7 杜芳琴,王向贤.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236-237.8 Michacl Quinn Patton.质的评鉴与研究M.吴芝仪,李奉儒,译.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6:189-191.9 吴理财.论贫困文化J.社会,2001(8):31.10 段塔丽.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3):43.11 王婧.边缘与困境中的女性妇女贫困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12):29.12 刘伯红.老年问题的核心是女老年问题J.女性文化,2000(3):36.附录A 访谈提纲 1、 您的基本情况,年龄,曾经从事的职业,居住状况,婚姻状况, 2、 (1)您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哪些?(2)您的主要的消费支出是什么?您的日常饮食主要有些什么?(3)您的住房面积是多少,什么时候建造的?住房内的有些什么设施?(如家具、电器)(4)您是否患有什么疾病?有多长时间?进行过什么治疗吗?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这些费用主要有谁来支付?(5)您是与子女同住,还是单独居住?或者养老院?日常生活有谁来照顾?3、 (1)您的子女多长时间来看望您?你们是否交谈?如果交谈,谈些什么?(2)您与您的老伴结婚多久了?老伴的职业情况?(3)您与您的老伴平时是否进行交流?谈些什么?(4)您与您的老伴是否分开居住?如果分开居住,多长时间?(5)您与周围邻居的交往情形如何? 如果是再婚的妇女,针对前后的婚姻进行访谈比较。同时加问,您当时再婚是否受到阻止?其阻力来源于哪里?如何解决的?4、 (1)您的日常活动有些什么?共同参与活动的是些什么人?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活动对你有什么影响? (2)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感觉满意吗?如果不满意,那么是哪些方面?(3)您是否信仰宗教?什么宗教?进行些什么活动? 附录B 访谈记录C176岁,农民,轮流住在儿子家,老伴去世两年。儿子平时不给钱的,逢年过节会给个20、30块,我种些菜买些钱。我的田他们轮流种,帮着带小孩,然后跟他们吃饭,平时基本不需要花钱。轮流住在儿子的房子里,没有电器。年纪大了有病是正常的,一般不去医院的,实在不行的话,就在乡医疗站拿点药吃吃。老伴以前也是农民,人老实,话也少。老伴去世了两年,不想在找(伴),儿女大了,那样会给她们丢脸的。女儿出嫁了,有自己的家要顾,过年过生(老人的生日)时来看我,总会给我些钱,每次来不了一会。周围的乡亲没有什么好说的,不就是猪吃什么食料长得快之类的。平时主要是帮着干农活,带孙子孙女。对生活谈不上什么满意不满意,一辈子就这样过。村里不组织什么活动的,有时到山上的庙里上上香。C266岁,农民,与老伴居住,与子分居。自己与老伴现在都还能种田,插秧打谷子时请些人,有粮食吃就够了,不讲什么营养不营养。儿子有时给钱,现在我们还能种田不指望他们。生活上,就与老伴互相照料起居或病痛,能够相互照顾就行了,无所谓满意不满意。有些老头会打他老伴的。儿子们管他们自己的事,不大管我们的。精神上,平时就是在家看家或打扫屋子找村中的老年人聊天,自己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希望孩子能有空回来看看自己。C381岁,农民,与子分居,与老伴同住。主食大米,自己种的有,一年不需要花什么钱 。平时种菜,养鸡鸭,卖些钱再买些盐洗衣粉之类的东西。老伴是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每月有86元的津贴。房子是以前的老房子,前些年儿子娶媳妇给她们建了新房。女儿没有时间,只是过年时回家,生病的时候自己熬,有时候连饭也没法做就不吃了,很希望子女来照料一下。我是他们家的童养媳,他以前当兵到处跑,不管家的。回家后总是骂我打我。现在,他有退休金,我没有,他更加神气了。日常活动就是干农活、整理房子。人年纪大了,晚上睡眠少,早上起得早,起来了就做事,不会像城里人那样按点睡觉起床。我才不像那些老头总是聚在一起打牌,输了钱就骂娘。C472岁,乡食堂工人,与老伴住在柑橘园的工棚中。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媳不愿与我们老人住,我们只好住在这儿,顺便看守柑橘。这样,收获时,儿子们会给我们些钱。这个工棚是简易的木房,房里只有一张床,一张八仙桌和几个长凳,都是用了很长时间的。由于附近有住户,房内通电,但是,用电太贵了,我们晚上不做什么事,多半用煤油灯。我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去世了,他媳妇是从来不管我们的。另外两个儿子有时会问问我们的生活。老伴跟我相互照顾,平时也就是说说地里的事,说国家大事我们也不懂。C566岁,农民,老伴去世八年,独居。儿子(一个)种我们的田,每年给500斤谷子,每月20块钱。村干部调解规定的,不过,现在儿子外出打工,媳妇半年没给了。我平时自己种些蔬菜,养一头猪,年终可以买五六百块钱。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去年,害病花了不少的钱,儿子只给了一点,大部分是女儿付的。以前儿子在家时,总是隔五六天来看看我,但是,现在他出去打工了。女儿挺挂念我的,一听人说我病了,马上跑来看我。她在镇上开了一个饭店,事情忙,每次来总是把买来的菜放下,说不了一会话。农村没有什么社会交往活动,我帮儿子带小孩,有空闲的时候坐在门口晒太阳,去去庵堂。儿子不孝顺,菩萨说,只有我虔诚信佛,他们会保佑我的,这样,我下辈子会有孝顺的儿子的。周围老年人如果有老伴的话,各方面还可以相互扶持,但是单身老年人经常有看儿子、媳妇脸色生活的。C671岁,老伴去世,轮流住在三个儿子家,一家四个月。我不想住儿子家。大儿子的房子本来就不够住,又娶了儿媳妇。二儿子房子是大,但媳妇不乐意和我同住,每次都吵。三儿子家让我住偏房,他们住砖房,偏房湿气很重,我又严重的风湿。据村干部介绍,这个大家庭的矛盾难以解决,只能这样安排。老太太也只能流动居住,跟着儿子住总还是有饭吃。我平时没有活动,就是带小孩,放牛,还有喂猪。我总会找时间去去庵堂,那里有老师太,还有一些老太,可以说说话。C768岁,退休教师,与老伴居住。经济上,自己每月有90多元的退休金,自己也种田、种菜、养猪,能够自给自足。不过,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不然,生病了没有医药费的。生活上,与老伴互相扶持;精神方面,平时读报纸、看电视等生活比较丰富,有时还会去乡里的学校走走,看看小孩子,与年轻老师聊聊。C875岁,农民,老伴去世,与子分居。自己种田赚取收入,大儿子逢年会给些钱,平时替老年人交付水电费;生活上,自己一人过,没有办法。因为子女负担重而且也没有时间。由于气管炎严重,发病时无法想象,每年吃药就要花去将近两千。我老伴去世了5年,儿子外出务工,我自己住,媳妇对我不闻不问。我总是对老伴的照片说说话,希望儿子、女儿都经常来看看自己,以防万一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但是,他们也有她的家庭。前几年,老头在世时,来走动的人还挺多的。现在,很少有人来家里。我想找个人说说话都不行。平时就是看看电视,自己就是在等死,没什么别的办法。有时和其他老太太去庙里坐坐。C978岁,农民,与老伴分别居住在儿子家。我和老头一人在一个儿子家住。我的田地儿子种,他们给我饭,不给钱的。我自己还种点菜,赶集时买些钱。我跟老头没有什么感情,经人介绍的,他脾气坏得很。他文革坐牢十来年,我给他守寡。回来后,他脾气更大,有时还用棒子打我。所以,我和他分开住,不想跟他一起生活。儿子、儿媳对自己很冷淡,有时候甚至会骂出口;平时自己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经常会有寂寞孤独的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无所谓,已经习惯了。我嫁个人不好,养的儿子没能力。别人告诉我,只要你信佛,多吃斋,就下辈子会好过些。所以,现在,我把赶集买菜的钱存下来送去庵里作香油钱。 C1081岁,农民,老伴去世,与子共居。一个女人,没什么要花钱的,我的田地由大儿子种,我吃住在大儿子的家里,二儿子每个月给大儿子家60块,逢年过节他们也会给我一些钱。自从老伴去世后,我的日子反倒越来越好过。年轻时他经常打我,我们订的是娃娃亲,婚后才知道他脾气暴躁,又有很多毛病,但是不能跟他离婚。自己受尽了丈夫的各种折磨,婆婆也经常找麻烦。我曾经自杀过几次。以后死了即便不能埋在祖坟,也绝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期营养门诊营养指导
- 青年员工培训总结
- 糖尿病足护理关键技巧分享
- 大学团支部介绍
- 校园校对足球训练
- 消化性溃疡疾病症状与护理建议
- 开发信外贸产品介绍
-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 描述路线图方法
- 新近员工安全教育训练
- 医疗知识付费与内容服务平台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课件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
- 2025年福建福州中建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CMA财务决策职业道德课件
- 建设银行笔试题目及答案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校园招聘(25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 《10633工程造价管理》自考核心知识点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