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惠城区、仲恺高新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惠城区、仲恺高新区) 文本公示征求意见稿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一六年十一月 I 目 录 目 录 . I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 5 第三章 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思路与空间布局 . 8 第四章 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管控要求 . 14 第五章 海绵城市系统规划 . 27 第六章 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指引 . 44 第七章 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规划 . 54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 68 附 则 . 73 名词解释 . 74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 为指导和推进惠州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5 号) 、住建 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建规201650 号) ,结合惠 城区、仲恺高新区实际,特编制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下称本规划) 。 第二条第二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惠城区、 仲恺高新区作为规划区域, 总面积约为 1480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 164 万人。 第三条第三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绿色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生态优先。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海绵城市建设始终, 维育惠州“山水基质、蓝绿廊道、多点分布”的海绵空间结构,优 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 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维护 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规划引领、系统布局规划引领、系统布局。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 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系统布局,强化规划管 控,切实提高惠州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2 统筹建设、协调推进统筹建设、协调推进。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其他各类建设项目同 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各项 目标要求落地。明确惠州市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与责任分工,统筹 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试点示范、有序实施试点示范、有序实施。因地制宜,加强试点示范,分类、分步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惠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制度,明 确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 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和吸引 社会资本参与惠州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 2030 年。 第五条第五条 规划规划依据依据 一、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3 二、政策文件二、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575 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 通知 (建规201650 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粤府办201653 号) 三三、技术规范及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50513-200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 版) (GB50014-200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 (GB/T 18921-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惠州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四四、相关规划相关规划 4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惠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 年) 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惠州市区蓝线规划 (草案) 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 年) 惠州市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 惠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 惠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报告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 惠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调整方案 (报批稿) 惠州市应急备用水源保障规划 惠州市惠城中心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草案) 惠州市“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 年) 第六条第六条 规划效能规划效能 本规划是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惠 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区范 围的相关建设项目和建筑工程应符合本规划的基本要求。 5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第七条第七条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的决策部署,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 治水思路为指导,以“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 城市”为核心,提升惠州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削减城市地表径流污 染,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海绵城市建 设,将 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 80%以上的 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第八条第八条 分项目标分项目标 构建自然和谐的构建自然和谐的“水生态水生态”。通过海绵城市的统筹建设,基本 恢复山、水、林、田、湖等原有自然生态本底,修复生态岸线,构 建城市生态水网,完善海绵型绿地公园建设。到 2020 年,城市的水 域面积率不低于 10%,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不低于 42%,生态岸 线恢复率不低于 80%,城市热岛效应有所缓解,城市建成区 20%以 上面积应将 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营造优质良好的营造优质良好的“水环境水环境”。建设和改进岸线截流干管,控制 污水溢流污染; 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保障水质达标。 到 2020 年, 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 6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 6 体得到消除,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类 标准。 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水资源”。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形成自 然和谐的低影响开发雨洪控制设施系统;完善中水回用设施、雨水 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到 2020 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要求,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 10%, 雨水利用率不低于 1.5% 。 保障高效可靠的保障高效可靠的“水安全水安全”。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结 合渗、 滞、蓄、排等措施, 逐步提高城市市政排水防涝标准。到 2020 年, 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暴雨, 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 第九条第九条 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惠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水生态”5 项指标,“水环 境”3 项指标,“水资源”3 项指标,“水安全”2 项指标,共 13 项指标。 表表 2-1 惠州市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惠州市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类类 别别 项项 指标指标 指标性质指标性质 现状现状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指标指标 参考参考 2015 年年 2020 年年 2030 年年 水水 生生 态态 1 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 定量 (约束 性) 城市建成区20%以 上的面积将70%以 上的降雨就地消 纳和利用 城市建成区80%以 上的面积将70%以 上的降雨就地消 纳和利用 2 生态岸线恢 复 定量 (约束 性) 80% 90% 3 城市热岛效 应 定量 (鼓励 性) 初步缓解 有效缓解 4 水域面积率 定量 (鼓励 性) 16.14%(含坑塘水 面、养殖水面、沼 泽地等) 10% (不含坑塘水 面、养殖水面、沼 泽地等) 10% (不含坑塘水 面、养殖水面、沼 泽地等) 5 建成区绿地 定量 (鼓励41%1 42% 45% 1 数据来源:广东省建设年鉴 2015 7 类类 别别 项项 指标指标 指标性质指标性质 现状现状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指标指标 参考参考 率 性) 水水 环环 境境 6 年径流污染 控制率 定量 (约束 性) 60% 70% 7 黑臭水体控 制率 定量 (约束 性) 无黑臭水体 无黑臭水体 8 地下水监测 点位水质 定量 (鼓 励性) 地下水质量标 准类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 准类标准 水资水资 源源 9 污水再生利 用率 定量(引导 性,分类指 导) 10% 12% 10 雨水资源利 用率 定量(约束 性,分类指 导) 1.5% 3% 11 饮用水安全 定量 (鼓励 性) 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到国家标准 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到国家标准 要求 水安水安 全全 12 城市暴雨内 涝灾害防治 定量 (约束 性) 10 年一遇 24 小时 暴雨一天排干 应有效应对不低 于 30 年一遇暴雨 应有效应对不低 于 30 年一遇暴雨 13 管网漏损控 制 定量 (鼓励 性) 12% 10% 指标来源: 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 广 东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8 第三章 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思路与空间布局 第十条第十条 总体建设思路总体建设思路 立足惠州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基础,围绕惠州市城市总 体规划和本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按分区、分项、分 类、分时序原则系统性推进惠城区、仲恺高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两手并重、系统治理。两手并重、系统治理。工程化措施与非工程化措施两手并重, 构建海绵城市的完整建设体系,推动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 指标分解、分区管控。指标分解、分区管控。科学划分排水分区,将总体控制目标分 解到各个分区,分区指导建设、进行管控。对于城市新区严格按照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推进各类低影响设施建设,城市旧区则结合旧城 更新逐步推进道路、绿地等的海绵化改造,重点解决黑臭水体、城 市内涝等核心问题,改善旧区水生态环境。 分项规划、分类实施。分项规划、分类实施。按照“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 全”四方面进行水系统专项规划,分类梳理城市水系、海绵型绿地 广场、海绵型道路、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等项目。 机制保障、过程管理。机制保障、过程管理。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制定惠州市海绵城 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创新海绵城市设施投融 资模式,构建持续的管养维护和监测机制。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构建 基于惠州市海绵基底现状空间布局与特征,总体格局在承接上 9 位规划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重点识别规划范围内“斑块廊道 基质”的组成要素,构建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山水基质、蓝绿 廊道、多点分布”的海绵空间结构,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一、一、海绵生态基质海绵生态基质山水基质山水基质 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内主要区域生态基质有墩子自然保护区、 大石坑自然保护区、莲塘布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洋塱水源林自然保 护区等。 规划对生态基质内的森林公园进行海绵化改造,包括马鞍山、 小石壁、东山、南山、惠州、沥林等六座现状森林公园,硬化路面 与广场逐步改为透水铺装,为公园内服务设施建筑设置模块化绿屋 顶,通过局部修复土壤增强雨水渗透能力,通过设置渗井和蓄水池 等设施蓄集雨水强化渗透。 新建的梅湖城市森林公园、仲恺高新区森林公园、仲恺观洞森 林公园等三座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 湖泊、 湿地、 坑塘、 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 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维护 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功能。 二、二、海绵生态廊道海绵生态廊道蓝绿双廊蓝绿双廊 水系廊道。水系廊道。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内主要河流有自东向西横贯全 市的东江干流,以及西枝江、淡水河、大岚河、小金河、潼湖水等 流域汇水面积超 100 平方千米的 6 条主干河流。 绿色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廊道。绿色廊道包括以下用地类型:部分基本农田保 10 护区和土壤侵蚀防护区、旅游度假区、重大基础设施隔离带、大规 模自然灾害防护绿地和公害防护绿地、自然灾害敏感区等。规划三 条区域绿色生态廊道。 西部生态廊道:仲恺北部基本农田保护集中区潼湖湿地仲 恺南部基本农田保护集中区; 中部生态廊道:大石坑自然保护区红花湖水库莲塘布水源 林自然保护区南山森林公园; 东部生态廊道:庙滩水库洋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惠城区生 态公益林等。 三、三、海绵生态斑块海绵生态斑块水库湿地水库湿地 海绵生态斑块由湿地和城市绿地组成,呈多点分布。惠城区、 仲恺高新区内有多处重要水库湿地节点,包括潼湖湿地、西湖、红 花湖水库、观洞水库、招元水库、角洞水库、庙滩水库等。城市绿 地斑块主要包括北湖公园、 湖滨公园、 下埔滨江公园、 东江沙公园、 金山湖公园等。 可利用湿地公园中的景观水体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同时可增加 雨水湿地、湿塘等集中调蓄设施,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调蓄设施 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宜做 好衔接。湿塘、雨水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应采取水质控制措施,利 用雨水湿地、生态堤岸等设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条件的可设 置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设施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11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海绵城市功能区划海绵城市功能区划 结合惠城区、 仲恺高新区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控制线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等,将海绵 城市建设分区分为五类:海绵生态保护区、海绵生态涵养区、海绵 生态缓冲区、海绵建设提升区、海绵建设修复区。 一、一、海绵生态保护区海绵生态保护区 海绵生态保护区, 面积169.05平方公里, 占规划范围的11.42%, 范围主要包括分布于 300 米以上的山区、大型水库、重要河道和基 本农田,主要位于生态控制线一级管制区内。应严格禁止对海绵生 态保护区的水体空间侵占和破坏行为,维护河流水系的自然性和生 态的完整性,保障供水安全与防洪安全,实现河流水系、水源工程 保护在空间上的预先控制,严格限制导致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的产 业发展。此外,应保证基本农田与优质林地不受侵占,基本农田和 优质林地主要集中在海绵生态保护区内,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对该 区域实施保护, 保障海绵城市水环境质量, 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除必需的保护设施外,禁止任何其他工程建设活动;基本农田保护 区内严禁一切与农田建设和保护无关的非农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对 现有森林资源的破坏,减少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 二、二、海绵生态涵养区海绵生态涵养区 海绵生态涵养区, 面积 579.7 平方公里, 占规划范围的 39.17%, 主要分布于海拔 100300 米、坡度 1525 的山区,包括惠城区东北 部、惠城区与仲恺高新区交界处的山体丘陵等生态高敏感性集中连 12 片的区域,主要位于生态控制线二级管制区内。包含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水源保护区的陆域范围等。该区域具有极 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对规划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是 区域大海绵系统的重要涵养区。主体功能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 主,应严格控制在该区域内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加大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保障大海绵系统 的涵养功能。在海绵生态涵养区内,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 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项目外禁止建设,重大项目依法进行可行 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选址论证。开发该区域必须符合基本 生态控制线及城市蓝线等管理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并经严格的法定 程序审批;对项目的开发功能和开发强度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 三、三、海绵生态缓冲区海绵生态缓冲区 海绵生态缓冲区, 面积460.46平方公里, 占规划范围的31.12%, 位于海绵生态区和海绵建设区的之间,是生态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 感区的过渡地带, 用地特征主要为农田和林地。 该区域位于过渡带, 较易受到建设区域干扰,生态系统不稳定。主体功能以保护为主, 局部可采取一定措施后适当开发,用地布局应以生态林地、生态农 业用地和少量的建设用地为主,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环 境友好型产业。应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避免过度频繁的建设活动 对缓冲区造成侵蚀。 四、四、海绵建设提升区海绵建设提升区 海绵建设提升区, 面积 122.72 平方公里, 占规划范围的 8.29%, 13 包括惠城区江北、南部新城等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以及仲恺的潼 湖生态智慧区等规划用地。该区域均为规划新建用地,应根据场地 的资源环境条件适度开发,避免延续以前“摊大饼,重数量不重质 量”的快速城镇化老路。主体功能为海绵提升,应优先落实蓝线绿 线管控要求,保护水敏感区域,并通过科学组织雨水汇流过程,综 合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从“源头、过程、末 端”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峰值径流量,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质量。 五、五、海绵建设修复区海绵建设修复区 海绵建设修复区,面积 148.07 平方公里,占规划范围的 10%, 范围是现状建设区域。该区域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城市过度 硬化、排水标准低内涝频发、河流湖泊水体污染较重、水生态功能 退化、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主体功能以海绵化修复为主,以问 题为导向,利用现状绿地空间因地制宜的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源 头削减雨水径流量,控制合流制溢流和初期雨水污染。 14 第四章 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管控要求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排水分区划分排水分区划分 根据五大流域内河流水系的位置、流向,结合地形分区、竖向 规划、规划排水管网分布,将惠城区、仲恺高新区进一步细分为二 十六个排水片区。 表表 4-2 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排水分区统计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排水分区统计表 序号序号 流域流域 排水片区排水片区 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平 方千米)方千米) 1 东江-芦洲横 沥流域 大岚河片区 258.54 1.39 2 横沥片区 262.53 13.99 3 东江-城区流 域 汝湖片区 140.63 10.54 4 陈塘河片区 30.25 17.47 5 望江沥片区 19.99 14.12 6 小金河片区 17.95 5.82 7 水北泵站片区 8.66 5.37 8 风门坳片区 13.16 4.08 9 白石渠片区 11.43 2.32 10 澳背片区 26.82 12.31 11 新民河片区 28.61 10.20 12 洛塘渠片区 28.59 15.76 13 桥东片区 5.17 3.56 14 西湖片区 13.51 8.77 15 青年河片区 27.00 8.23 16 七联泵站片区 9.28 5.36 17 学田山泵站片区 32.20 4.40 18 西枝江流域 白沙仔泵站片区 64.18 39.54 19 木沥河片区 51.79 12.58 20 湖溪沥片区 70.29 12.46 21 马安河片区 25.00 4.23 22 西沥片区 14.26 0.35 23 潼湖流域 甲子河片区 86.39 47.13 24 潼湖南片区 86.83 12.76 25 潼湖北片区 90.16 7.62 26 东江-仲恺流 域 广和泵站片区 65.37 4.00 合计合计 1488.60 284.35 15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排水分区目标分解排水分区目标分解 根据各排水片区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绿地率、现状及规 划开发建设强度、三旧改造、城中村分布等因素,将五大流域年径 流总量控制目标进一步分解到流域内的排水片区。 表表 4-3 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排水分区统计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排水分区统计表 序序 号号 流域流域 排水片区排水片区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 (平方千(平方千 米)米) 规划建设规划建设 用地(平用地(平 方千米)方千米) 年径流总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量控制率 (%) 对应设计对应设计 降雨量降雨量 (毫米)(毫米) 控制容积控制容积 (万立方(万立方 米)米) 1 东江-芦洲 横沥流域 大岚河片区 258.54 1.39 75 32.6 4.5 2 横沥片区 262.53 13.99 75 32.6 45.6 3 东江-城区 流域 汝湖片区 140.63 10.54 75 32.6 34.3 4 陈塘河片区 30.25 17.47 68 25.6 44.7 5 望江沥片区 19.99 14.12 68 25.6 36.2 6 小金河片区 17.95 5.82 68 25.6 14.9 7 水北泵站片区 8.66 5.37 65 23.3 12.5 8 风门坳片区 13.16 4.08 72 29.4 12.0 9 白石渠片区 11.43 2.32 72 29.4 6.8 10 澳背片区 26.82 12.31 70 27.4 33.7 11 新民河片区 28.61 10.20 72 29.4 30.0 12 洛塘渠片区 28.59 15.76 65 23.3 36.7 13 桥东片区 5.17 3.56 63 21.8 7.8 14 西湖片区 13.51 8.77 65 23.3 20.4 15 青年河片区 27.00 8.23 72 29.4 24.2 16 七联泵站片区 9.28 5.36 70 27.4 14.7 17 学田山泵站片区 32.20 4.40 72 29.4 12.9 18 西枝江流 域 白沙仔泵站片区 64.18 39.54 68 25.6 101.2 19 木沥河片区 51.79 12.58 70 27.4 34.5 20 湖溪沥片区 70.29 12.46 70 27.4 34.1 21 马安河片区 25.00 4.23 72 29.4 12.4 22 西沥片区 14.26 0.35 75 32.6 1.1 23 潼湖流域 甲子河片区 86.39 47.13 68 25.6 120.6 24 潼湖南片区 86.83 12.76 77 35.1 44.8 25 潼湖北片区 90.16 7.62 77 35.1 26.7 26 东江-仲恺 流域 广和泵站片区 65.37 4.00 77 35.1 14.0 总计 1488.60 284.35 781.6 16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分区管控要求分区管控要求 一、一、东江东江-芦洲横沥流域芦洲横沥流域 1. 大岚河片区 片区面积为 258.54 平方公里,现状以林地为主,开发建设强度 极低,植被覆盖率达 90%以上。规划保留现有农林用地,确定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为 75%,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 行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5 大岚河片区控制指标表大岚河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大岚河 片区 建筑与小区 50-60 60-70 30-50 70-75 道路 20-30 20-30 - 55-60 广场 50-60 50-60 - 75-80 公园绿地 30-40 60-70 - 80-85 合计 75 2. 横沥片区 片区面积为 262.53 平方公里,现状以林地为主,开发建设强度 极低,植被覆盖率约 83%。规划主要保留现有农林用地,适度推进 旅游开发,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5%,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 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6 横沥片区控制指标表横沥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横沥片 区 建筑与小区 50-60 60-70 30-50 70-75 道路 20-30 20-30 - 55-60 广场 50-60 50-60 - 75-80 公园绿地 30-40 60-70 - 80-85 合计 75 二、二、东江东江-城区流域城区流域 17 1. 汝湖片区 片区面积为 140.63 平方公里,现状以园地、林地及村庄建设用 地为主,开发建设强度低,植被覆盖率约 74%。规划保留现状农林 用地,改造现状旧村庄,配套相应的居住与工业用地,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为 75%, 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 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7 汝湖片区控制指标表汝湖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汝湖片 区 建筑与小区 50-60 60-70 30-50 70-75 道路 20-30 20-30 - 55-60 广场 50-60 50-60 - 75-80 公园绿地 30-40 60-70 - 80-85 合计 75 2. 陈塘河片区 片区面积为 140.63 平方公里,现状用地相对复杂,沿广汕公路 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和部分商业用地为主,由于惠州站位于本排水 片区,故有一定比例交通设施用地,开发建设强度适中,植被覆盖 率约 30%。规划通过三旧改造,调整零散工业用地并适当增加居住 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8%,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 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8 陈塘河片区控制指标表陈塘河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陈塘河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0-55 50-65 20-40 60-70 道路 15-25 15-25 - 4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68 3. 望江沥片区 18 片区面积为 19.99 平方公里, 现状以村庄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为 主,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强度适中,植被覆盖率约 18%。 规划新增商业居住配套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8%,片区内各 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 下表所示。 表表 4-9 望江沥片区控制指标表望江沥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望江沥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2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4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68 4. 小金河片区 片区面积为 17.95 平方公里, 现状以农林用地为主, 村庄建设用 地、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沿广汕公路混杂分布, 开发建设强度一般, 植被覆盖率约 41%。规划通过三旧改造,改造小金旧村庄并调整零 散工业用地,往园区集聚并适度增加居住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为 68%,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 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0 小金河片区控制指标表小金河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小金河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2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4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68 5. 水北泵站片区 片区面积为 8.66 平方公里,现状用地以商业、居住与行政办公 19 为主,开发建设强度高,植被覆盖率不足 8%。规划与现状用地基本 一致,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5%,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 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1 水北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水北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水北泵 站片区 建筑与小区 40-50 50-60 20-30 60-65 道路 10-20 10-20 - 40-50 广场 40-50 40-50 - 60-70 公园绿地 20-30 50-60 - 75-85 合计 65 6. 风门坳片区 片区面积为 13.16 平方公里, 现状以农林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为 主,开发建设强度较低,植被覆盖率约 41%。规划在西北部增加少 量工业与居住配套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2%,片区内各 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 下表所示。 表表 4-12 风门坳片区控制指标表风门坳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风门坳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0-55 50-65 20-40 60-70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2 7. 白石渠片区 片区面积为 11.43 平方公里, 现状以农林用地为主, 开发建设强 度较低,植被覆盖率约 64%。规划在滨江地区增加少量居住与教育 设施配套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2%,片区内各地块应严 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20 表表 4-13 白石渠片区控制指标表白石渠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白石渠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3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2 8. 澳背片区 片区面积为 26.82 平方公里, 现状以农林用地、 工业用地和居住 用地为主,开发建设强度较低,植被覆盖率约 46%。规划依托东江 科技园增加工业与居住配套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0%, 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 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4 澳背渠片区控制指标表澳背渠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澳背片 区 建筑与小区 40-55 50-65 20-40 60-70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0 9. 新民河片区 片区面积为 28.61 平方公里, 现状以农林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为 主,开发建设强度较低,植被覆盖率约 56%。规划依托东江科技园 增加工业配套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2%,片区内各地块 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 所示。 表表 4-15 新民河片区控制指标表新民河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新民河建筑与小区 40-55 50-65 20-40 60-70 21 片区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2 10. 洛塘渠片区 片区面积为 28.59 平方公里,现状以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为主, 开发建设强度较高,植被覆盖率约 39%。规划通过工业入园集聚零 散工业,增加居住用地配套,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5%,片区 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 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6 洛塘渠片区控制指标表洛塘渠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洛塘渠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0-50 50-60 20-30 60-65 道路 10-20 10-20 - 40-50 广场 40-50 40-50 - 60-70 公园绿地 20-30 50-60 - 75-85 合计 65 11. 桥东片区 片区面积为 5.17 平方公里,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开发建设强 度极高,植被覆盖率不足 10%。规划用地基本与现状一致,确定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3%,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 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7 桥东片区控制指标表桥东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桥东片 区 建筑与小区 40-50 50-60 10-20 60-65 道路 10-20 10-20 - 40-50 广场 40-50 40-50 - 60-70 公园绿地 20-30 50-60 - 75-85 合计 63 12. 西湖片区 22 片区面积为 13.51 平方公里, 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 开发建设强 度极高,植被覆盖率约 19%。规划用地基本与现状一致,确定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为 65%,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 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8 西湖片区控制指标表西湖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西湖片 区 建筑与小区 40-50 50-60 20-30 60-65 道路 10-20 10-20 - 40-50 广场 40-50 40-50 - 60-70 公园绿地 20-30 50-60 - 75-85 合计 65 13. 青年河片区 片区面积为 27.00 平方公里, 现状以山林地为主, 开发建设强度 低,植被覆盖率约 66%。规划沿京九铁路沿线增加少量居住配套用 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2%,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 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19 青年河片区控制指标表青年河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青年河 片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3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2 14. 七联泵站片区 片区面积为 9.28 平方公里,现状以山林地为主,沿江有少量工 业居住用地,开发建设强度较低,植被覆盖率约 42%。规划清退滨 江工业, 并增加居住商业配套用地, 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0%, 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 23 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20 七联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七联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七联泵 站片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3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0 15. 学田山泵站片区 片区面积为 32.20 平方公里, 现状以山林地为主, 开发建设强度 低,植被覆盖率约 82%。规划沿滨江增加少量居住配套用地,确定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2%,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 准进行改造与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21 学田山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学田山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 区区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 率(率(%)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 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控制率(%) 学田山 泵站片 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3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5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72 三、三、西枝江流域西枝江流域 1. 白沙仔泵站片区 片区面积为 64.18 平方公里, 现状北部以居住教育设施用地为主, 南部以农林用地为主,开发建设强度较高,植被覆盖率约 42%。规 划增加教育设施和居住、商业配套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8%,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表 4-22 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泵站片区控制指标表 排水分排水分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24 区区 率(率(%) (%) (%) 控制率(控制率(%) 白沙仔 泵站片 区 建筑与小区 45-55 55-65 20-40 65-70 道路 15-25 15-25 - 40-60 广场 45-55 45-55 - 70-80 公园绿地 25-35 55-65 - 80-85 合计 68 2. 木沥河片区 片区面积为 51.79 平方公里,现状以农林用地与工业用地为主, 配套少量居住用地,开发建设强度一般,植被覆盖率约 59%。规划 用地与现状基本一致,适当增加居住配套用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为 70%,片区内各地块应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与 建设,地块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范本】上海石油交易所液化石油气标准合约
- 抚州市抚北天然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家具订购合同范本
- 意志力测试卷附答案及答案参考
- 2025餐饮服务承包合同标准版样板
- 2025年房产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2025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初级保安员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2
- (2025)青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关于进口合同模板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第一部分)
- 项目时间安排
- 智慧生态茶园技术方案
- 常用食物含铜量表-献给有需要的人
- 健身教练增肌减脂知识讲座
- 《踝关节康复训练》课件
- 进修汇报材料课件
- (初级)游泳救生员理论考试题库(新版)
- 名校教学设计:综合与实践-哪个城市夏天更热2
- 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