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八十七_第1页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_第2页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_第3页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_第4页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劳动合同法八十七 相关法规: 释义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第七章 法律责任 法条内容: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释义内容: 【释义】 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用人单位 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 包括以下情形: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为了保障处于特定情形下劳动者的2 / 14 权益,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上述情形下,不得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 十一条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就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 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在出现上述三种情形时,用人单位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如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 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仍属于本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依照劳动合同 法第四十七3 / 14 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但如果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应按一年计算;如果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如果受到支付经济补偿十二年限制的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年限超过十二年的,用人单位向其支付赔偿金不超过经济补偿的最高年限十二年;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用人单位应当 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六倍的数额支付赔偿金。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称劳动者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通过提高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同时也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惩罚性赔偿,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但是,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同意继续履行的,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因为,本条规定赔偿金的目的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一种惩罚,也是对劳动者的一种赔偿,如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4 / 14 单位同意继续履行,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则可以鼓励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促使劳动合同得以继续履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科学解读 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当于 2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责任。“违法本法规定”不应该包括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 ,用人单位在支付赔偿金的同时不需要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支付赔偿金的 年限应该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也应该适用于事实劳动关系。 关键词劳动合同 解除 终止 赔偿 中 图 分 类 号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009-059209-045-02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该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因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条文字面意思说得很清楚 ,似乎没有进一步解读的必要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仔细研 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 ,再结合其他相关条文内容 ,我们就会意识到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 ,有以下几点需要进一5 / 14 步科学解读。 一、如何理解“违反本法规定” 这里的“违反本法规定”显然是指违反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 ,这样的规定很多 ,总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禁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二是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实体条件规定 ;三是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现在的问题是 ,“违反本法规定”是否包括违反上述三类所有规定 ?笔者以为 ,“违 反本法规定”不应该包括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理由如下 : 第一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的是赔偿责任 ,而且数额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带有明显的惩罚性。一般来说 ,惩罚性质的赔偿责任所对应的违法行为应该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至少应该是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在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三类规定中 ,用人单位违反任何一类规定 ,都是违法行为。但相比较而言 ,第一类规定是禁止性规定 ,违反该类规定无疑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第二类规定是关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该具备的实体条件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该类规 定 ,在不具备法定实体条件的情况下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 ;第三类规定是关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该类规定 ,只是表明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6 / 14 合同的程序方面存在瑕疵 ,但用人单位在实体上还是拥有解除权或终止权的。因此用人单位违反该类规定应该是一般违法行为 ,不适宜对其适用惩罚性的赔偿责任。 第二 ,结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来看 ,劳动者原则上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有选择要求继续履行的权利 ,只有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或客观上不能继续履 行 ,用人单位才应该依照第八十七条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 ,第八十七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必须是劳动者能够选择要求继续履行的情形。在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三类规定中 ,用人单位违反第一、二类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者都有权选择要求继续履行 ,除非客观上履行不能。但用人单位违反第三类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者无权要求继续履行 ,因为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补正程序性瑕疵。如用人单位在没有提前 30 天通知劳动者的情况下就解除了劳动合同 ,假如该劳动者主张解除行为违法并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用人单 位大不了提前 30天重新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 ,30 天后该劳动合同还是要被解除的。由此可见 ,对于用人单位违反程序性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者无法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因此“违反本法规定”不包括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 第三 ,司法实践中 ,不少地方高级法院与仲裁机构联7 / 14 合下发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违反本法规定”不包括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保局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部分“用人单位因 ?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 ?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适用范围 ”中规定 ,“如果依法已经具备解除或终止的条件 ,只是用人单位在办理解除或终止的程序上存在瑕疵的 ,不属于本条规定的范围。如用人单位在已经具备解除条件的情况下 ,只是存在未提前 30 天通知劳动者等 程序瑕疵的 ,则用人单位应当通过支付相应的 ?代通金 ?等方式加以补正 ,但无需支付赔偿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于 2016 年 12 月 14 日印发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本身符合法律规定 ,仅存在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的程序性瑕疵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赔偿金的 ,不予支持。” 二、支付赔偿金的同时是否还要另外支付经济补偿金 当用人单位因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依法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后 ,用人单位是否还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呢 ?有观点认为 ,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两者性质不同 ,可以并用 ,其根据是 2001 年 4 月 30 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8 / 14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笔者认为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只 需支付赔偿金 ,不需要再支付经济补偿金。首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集中规定了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其中不包括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这一情形 ;其次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 ,用人单位仅需依照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即可 ,而没有规定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再次 ,第八十七条规定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某种意义上说 ,赔偿金的数额已经包括了经济补偿金在内 ,如果让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同时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则无疑过分加重用人单位的负担。最后 ,劳动合同法 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 ,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支付赔偿金的年限如何起算 劳动合同法的生效时间 XX 年 1 月 1 日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对劳动者 XX 年 1 月 1 日之后工作的年限支付赔偿金没有疑问 ,但对于劳动者 XX 年 1 月 1 日之前的工作年限是否应该支付赔偿金呢 ?如劳动者甲从 XX年1 月 1 日起就一直在某企业工作 ,XX 年 12 月 31 日某企业违法解除了劳动合同 ,该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 资是 2000 元。某企业应该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没问9 / 14 题 ,但支付赔偿金年限从何时起算呢 ?如果从 XX 年 1 月 1 日起算 ,则赔偿年限为 4 年 ,应该赔偿 8 个月的平均工资计16000 元 ;如果从 XX 年 1 月 1 日起算 ,则赔偿年限为 1 年 ,应该赔偿 2 个月的平均工资计 4000 元。有观点认为赔偿金的计算年限应当分段计算 ,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三十条就规定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 不能继续履行的 ,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但无需另行支付经济补偿金。该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 XX 年 1 月 1日起计算 ,以前的工作年限按劳动法的规定计算赔偿金。”笔者认为赔偿金的计算年限应该从用工之日起计算。理由如下 :第一 ,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 ,没有规定赔偿金的分段计算。因此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的 ,赔偿年限不需分段计算 ,应该从用工之日起合并计算。第二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起计算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 ,同时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第三 ,赔偿金 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起计算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尽管广东省对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规定了分段计算 ,但该地方性规定不得与国家10 / 14 行政法规相抵触。 四、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的规定是否适用于事实劳动关系 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为标准 ,劳动关系可以分为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从字面看是针对劳动合同关系的 ,似乎不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事实劳动关 系 ,它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 2 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笔者以为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的规定应当适用于事实劳动关系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者有权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当于 2 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首先 ,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同属于 劳动关系 ,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应当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其次 ,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往往归责于用人单位 ,如果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的规定不适用于事实劳动关系 ,即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事实劳动关系不需要支付赔偿金的话 ,结果无异于鼓励用人单位不与劳 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这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是相违背的。 总而言之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条文用语虽不复杂 ,但要正确理解与适用该条规定 ,还须从以上四个方11 / 14 面进行科学解读。 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四十八条、八十七条? 一、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 劳动者 3、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6、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不愿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7、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8、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 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12 / 14 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的区别 1、“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行使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既为“补偿”,就不具有惩罚性质,经济补偿金的支 付方式根据四十七条的规定。 2、“经济赔偿金”,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