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doc_第1页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doc_第2页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doc_第3页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踏青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融合上巳节习俗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后续发展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假期变迁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 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XX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