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王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交流主要内容,“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国家“十五”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的主要进展“十一五”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一、“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呈现新特点:基本结束了食物短缺的历史,进入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且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发展新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新思路:立足“三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提升“两个”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两个”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争的事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途径!,(一)农业全面进入新阶段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二)“十五”期间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度重视!,2001年4月28日,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第三大行动: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2002年1月9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杜部长提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把握五个关键点、实施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四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02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系统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描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4中央1号文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2005中央1号文件: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2006年中央1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十一五”规划: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三)各部委积极行动(1),农业部:2001年4月成立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5月开始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调研,2002年6月形成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2年8月18日,召开首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2004年2月27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计划”:七大行动:科教跨越行动、精深加工行动、质量安全行动、外向型行动、兴县富民、布局优化、政策突破行动2005年: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筛选、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与基地2005年年底:国务院中编办批准农业部成立农产品加工局2006年:九大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2006年7月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未来15年完成六大战略任务:三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为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供保障。,(三)各部委积极行动(2),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农产品加工/奶业/食品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粮食丰产工程:粮食储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历年重点支持863、科技平台、星火、扶贫计划、西部开发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高新司:现代农业主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四)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地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在全面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预计4.2万亿,二、农产品加工重大专项取得的主要进展,2001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由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和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启动了“十五”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是科技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启动的。参与专项的承担单位共计82家,其中企业35家,大专院校22所,研究院、所、中心25个,研究人员895人。经费投入:国拨1.5亿元,共计12.2亿元2003年9月中期验收;2003年12月通过中国工程院中期评估;2005年12月8日,通过项目验收。,(一)项目背景,重点开展大宗粮油产品、果蔬、畜禽水产品、林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与设备;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34个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主要农产品在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与设备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构建并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等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二)主要任务,(三)重要进展与成效,取得“六大技术突破”、“十大标志性成果”创新了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效益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1、粮油加工领域在玉米变性淀粉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大豆蛋白修饰技术、稻米综合利用技术、小麦谷沅粉改性技术、双低油菜干法脱皮和低温冷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2、果蔬加工领域在苹果汁防褐变和苹果酒发酵技术、柑橘脱酸脱苦技术、蔬菜汁酶法液化技术、特色果品小单元组合气调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1)重大技术突破,3、畜禽水产品加工领域在冷却肉汁液流失和初始菌数控制技术、发酵肉风味控制技术、发酵剂高密度培养技术、ESL液态奶加工技术、水产品异味脱除和凝胶增强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4、林产品加工领域在没食子酸高级脂类化合物脱水技术、高纯没食子酸膜分离技术、无色松香及其脂类产品异构化技术、氢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5、加工装备方面在鲜薯片常压油榨、真空低温油榨、复合马铃薯片加工设备、双低油菜脱皮冷榨设备、果蔬小单元组合气调贮藏设备、高效干法变性淀粉反应设备、浓缩苹果汁超滤膜设备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6、质量标准与快速检测方面在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构建、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油菜芥酸硫甙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稻谷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小麦电子拉伸仪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果之1:突破冷却肉产业化关键技术,推进我国肉类消费习惯的变革成果之2:攻克苹果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难题,打造浓缩汁第一出口大国成果之3:突破稻米综合加工关键技术,为我国稻米高附加值利用闯出一条新途径成果之4:能源转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缓解能源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成果之5:开发出油菜籽膨化脱皮与冷榨技术与设备,大幅度提高食用油质量和籽粕利用价值成果之6:干法变性淀粉生产技术和设备取得突破,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节水难题成果之7:攻克了大豆乳清蛋白膜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成果之8:开发组合式特色果蔬气调贮藏设备,提高果蔬贮运设备国产化水平成果之9:构建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成果之10:填补了我国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装备与产品的空白,(2)重大标志性成果,主要成果,获奖成果:56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35项,制定标准:51项,建成示范生产线:125条(25-25),建立原料基地:28个,计928.7万亩(150-200),发表论文:1106篇,SCI或EI收录100篇,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217和57项(50-80),开发新产品:295个(15-20),鉴定成果:143项,开发加工专用品种:60个(20-25),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216项(80-100),效益:新增产值291.5亿,利税30.2亿,创汇5.02亿美元,农产品加工重大专项是建国以来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研究面最广,深度最深,参与科研人员最多,产业化程度最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带动和示范效应最为明显,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和战略性转变。,(3)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1、项目率先采用招投标,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2、加强多部门联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3、确立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共同攻关的科技攻关模式;4、中央与地方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5、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加工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获得科技成果56项,建立125条农产品深加工示范生产线,实现新增产值291.54亿元,新增利税30.20亿元,出口创汇50265万美元。项目转让成果60项,成果转让合同额4745万元。已商业化成果数为208项,实际应用成果222项。项目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85.17亿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带动了有关省市区设置地方农产品加工专项,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4)效益与带动作用,三、“十一五”科技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农业部“十一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国家粮食局“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1.重点行业确定依据(1)产量大、产值高的行业;(2)转化量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3)自主创新优势明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4)出口量大、创汇能力强的行业;(5)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改善和提高我国居民营养水平的产业。2.“十大”重点行业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制糖业、软饮料制造业、营养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一)“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粮食加工业重点抓好小麦、稻谷、玉米和薯类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兼顾杂粮和杂豆的开发利用,小麦、稻谷加工重点发展:各类专用粉、强化粉、预配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留胚米和发芽米,推进传统主食品生产工业化;玉米加工: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糖、玉米有机酸、玉米燃料酒精、新型专用变性淀粉、化工醇;薯类加工:薯条(片、全粉)、方便湿粉(冷冻粉条、即食粉丝)和变性淀粉;杂粮杂豆加工: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同时加大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提高副产物循环利用水平。,食用植物油加工业,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等新兴大豆加工业,并推进传统豆制品工业化;大力发展非转基因大豆油和双低菜籽油,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开发特色油新品种(山茶油、红花油、橄榄油、米糠油、胚芽油等);提高油料综合利用程度,开发生产油料蛋白(花生蛋白、棉籽蛋白、菜籽蛋白、葵花籽蛋白等)和生物活性物质;加大油料资源再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工生产生物柴油。,果蔬加工业,在建设无公害、无污染果品、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生产各种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新型果蔬汁(NFC果蔬汁、复合汁等)、果酒果醋、新型果蔬罐头(轻糖型、混合型罐头等)、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采用新型保鲜技术和方法,建立特色果品和蔬菜的分级、包装、贮运物流信息平台,提高果蔬采后商品化率,降低采后损失率加快果菜渣再利用的技术研究与深度开发,提高果蔬的加工度和附加价值。,肉类加工业,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制品,逐步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调整肉类产品结构,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增加肉制品品种;积极推行食品国际注册,开发面向欧美日韩市场的分割鸡(兔)系列产品以及面向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分割牛羊系列产品;加快蛋制品发展,开发消毒包装洁蛋、液态蛋、高特性专用蛋粉等新型蛋制品,中式传统蛋制品工业化步伐;广泛开展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蛋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生产凝血酶、生物活性钙素、硫酸软骨素、肝素、清壳素、溶菌酶、特异性抗体(IgY)因子等生物制品。,水产品加工业,海水产品加工以海洋低值水产品加工为重点,生产风味鱼丸、鱼卷、鱼饼、鱼肠等方便食品和微波食品,以及人造蟹肉、贝肉、鱼翅等高档合成水产食品;淡水鱼加工在抓好鲜销的基础上,解决蛋白质冷冻变性、泥土腥味脱除等难题,重点发展鱼糜、鱼片、腌制品、熏制品和调味品等深加工制品的开发力度;贝类加工在抓好保活运输、净化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贝类调味品、干制品、熏制品、软罐头和动物钙源食品等深加工制品;加大水产品的综合开发力度,加工生产功能食品、调味品以及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高科技值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乳制品加工业,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提高原料奶质量,增加乳品量;大幅度提高鲜奶加工量,扩大液体奶生产,改进包装装璜,加快鲜奶系列制品的开发,推广普及学生奶,适合大众消费的多规格盒(袋)装纯鲜奶,多品种、多口味鲜奶制品;城市型乳品企业重点发展液体乳,主要是巴氏杀菌乳、ESL乳、发酵乳,基地型乳品企业仍以乳粉为主,重点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配方乳粉、全脂乳粉等,有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干酪、乳清和奶油等;推广应用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加强乳品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在规模以上企业推行HACCP体系;,“五大”重点领域与区域布局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五个重点行业,并首次对区域布局进行规划。实施“六大”工程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创业工程。,(二)“十一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农业部),1、粮油加工,加强玉米、大豆、稻米、小麦、油菜、薯类等主要粮油作物加工专用品种的筛选,建设优质原料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玉米淀粉糖和变性淀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发芽糙米和高纯度米淀粉、小麦专用粉和营养强化面粉、低温冷榨制油设备和油菜浓缩蛋白、薯类全粉和变性淀粉等新型加工产品。加快发展传统面主食品、传统豆制品和方便主食品。稳定发展淀粉基可降解材料、多元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加强清洁生产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和规模效益。,2、果蔬加工,加强果蔬汁、罐头、脱水和速冻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引进和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NFC和复合果蔬汁、轻糖型和混合型果蔬罐头、新型脱水和速冻果蔬产品,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开发先进、高效、节能脱水设备和连续螺旋式速冻设备和包装材料,构建果蔬冷链储运系统和果蔬物流信息平台;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果蔬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进行产业化推广与示范。,1、畜产品加工,(1)肉制品加工研究冷却肉、冰鲜禽肉、发酵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产品精深加工与物流配送技术,增加肉制品加工品种,提高肉品加工能力;加强对畜禽血液、骨组织、畜禽脏器、皮毛绒等的利用,提高我国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研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品加工先进设备,如自动化智能分级生产设备、自动化肉品加工生产设备、自动化在线或定位检测设备等,改变目前我国肉品加工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展研究微生物预报预测技术、溯源技术,建立完善的肉制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2)乳制品加工,加强原料奶营养与加工特性研究,建立优质奶源基地;研究干酪、益生菌发酵产品、强化婴儿乳粉、免疫活性肽等新型乳制品加工技术,优化我国乳制品的产品结构;研究并建立菌种资源库,筛选出风味独特、性能优良、便于商品化的优良菌种,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的商品化直投式发酵剂;研究现代乳品质量及安全检验技术,开发质量检验设备,建立乳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乳制品国际竞争力。,(3)蛋制品加工,重点进行消毒包装洁蛋、液态蛋、高特性专用蛋粉等新型蛋制品生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对溶菌酶、特异性抗体(IgY)因子、清壳素、生物活性钙素、硫酸软骨素等蛋及蛋壳内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进行研究开发,提高蛋品及副产物附加值;对松花皮蛋、咸蛋和糟蛋等中式传统蛋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进行研究,提升传统蛋制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蛋品加工国产化设备的研究与推广;建立禽蛋加工生产操作规程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蛋禽饲料、蛋禽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禽蛋原料质量与安全。,4、水产品加工,针对鳗鱼、鲢鱼、罗非鱼、鲮鱼、鲟鱼等淡水鱼资源,远洋鱼类、海水中上层鱼类等海水鱼资源,以及虾、蟹、贝、藻类资源重点发展冷冻调理食品、冷藏保鲜鱼制品、即食休闲食品、海藻保健食品,以及虾、蟹、贝保鲜食品,提高副产物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开发水产品加工专用成套设备和超低温速冻保鲜设备,建立水产品加工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5、特色农产品加工,针对茶叶、特色杂粮、蜂产品、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新型茶饮料和袋泡绿茶、燕麦淀粉和杂粮饮料、蜂胶和蜂蜜果糖、食用菌即食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茶多糖和茶色素、燕麦葡聚糖和荞麦黄酮、花粉核酸和蜂胶黄酮、菌类多糖和膳食纤维等天然功能成分,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标准化加工关键设备的研制,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原则创新引领的原则、统筹协调的原则、优化机制的原则优先发展领域1、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2、以高技术设备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粮食深加工技术3、以新型散装、散运方式带动的高效快速的粮食物流技术4、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国产仪器为支撑的粮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5、以预警、监测为重点的全面推动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3、国家粮食局“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4、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称: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和装备为突破口,立足原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异构数据的个性化联邦学习方法优化研究
- 人造自然-埃利亚松装置艺术研究
- 我国乳制品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
-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定向测评试题(详解版)
- 建筑预应力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章节测评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专项攻克试题(解析版)
-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电与磁》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试卷附答案(三套)
- 2025年上海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记忆版)
- 2025年农村土地租赁协议(合同样本)
- 铁路礼仪培训课件
- 海上安全培训课课件
-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临床指南
- 铁路客运防寒过冬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保健品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