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语文 小升初真题 济南3_第1页
小刘语文 小升初真题 济南3_第2页
小刘语文 小升初真题 济南3_第3页
小刘语文 小升初真题 济南3_第4页
小刘语文 小升初真题 济南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6 讲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1、考查学生解释词语的能力; 2、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通顺翻译浅易文言语句的含义; 3、把握文章内容、写法、情感的倾向。 【05 招考试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 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 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6 分) 明帝问何以致泣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乃答曰:“日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元帝异之 3、下面这些句子的意思,如果用现在的话应该怎样说,请写出来。(6 分) (1)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2)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对于同一个问题,明帝前后两次的回答完全不同,却又都有道理,这说明了什么?(4 分) 【06 招考试题】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 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 “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积小之 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此之谓也。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 (8 分) 千金之裘 ,非一狐之皮 台庙之榱,非一木 之枝 2 思虑者智之道 也 亲 贤学问,所以长德也 2、第 1 自然段中,作者强调了什么?(3 分) 3、第 2 自然段,作者谈到了哪几种学习方法? 4、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 ,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 ,你能推出“磨” 在古代的意思吗? (一)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 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秦青弗 止 响遏 行云。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二)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患 记问不若人 迨能倍 诵乃止 2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 这个成语是 (三)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 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 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是( ) 2翻译句子。 3 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 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四)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 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 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辄默记 儿痴如此 2翻译: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 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 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资给以 书 遂 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 (用四字短语作答) (六)邴原泣学初潭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 “童子何泣?”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 论语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凡得 学者 吾徒 相教 2翻译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 译文: 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绝 唱 (17 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 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 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 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 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 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 它亭亭 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 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 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 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 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 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 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 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 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 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 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 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 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亭亭: 2第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 分)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