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创新人才培养概论.ppt_第1页
(石家庄)创新人才培养概论.ppt_第2页
(石家庄)创新人才培养概论.ppt_第3页
(石家庄)创新人才培养概论.ppt_第4页
(石家庄)创新人才培养概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人才培养概论,刘仲林电子信箱:lzl电话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Copyright1996-98DaleCarnegie&Associates,Inc.,2013-8-2石家庄,目录,引言:职业与创造一、授业与传道二、创新、创造与创造学三、创学:东西方创造学会通四、创新人才培养的互补之道,引言:职业与创造创造是人的天职,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7月17日讲座,敬业与乐业,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就是“乐”。,梁启超: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凡做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梁启超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认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创造是人的天职,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传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万物生生不息。生即是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张岱年)这一解读,把古人的“盛德大业”的本质聚焦到“创造”上来,“创造”是敬业之本、乐业之至,是人类“赞天地之化育”的天职。这一天职,不是仰望天地的崇拜,而是从落实身边的创造!立天下之大本,正天下之大名,建天下之大业。(颜真卿),张岱年中国综合创新学派的开创者,综合创新文化论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长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35年提出综合创造文化观,70年来一直从事综合创新文化理论探索,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文化大师。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天人五论、张岱年全集。,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唐刘禹锡,一、授业与传道,2019/11/28,7,(一)从教师的职责谈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对“传道、受业、解惑”的三种流行见解,A“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依次而论,就是,教育的实施过程第一要抓好思想德育工作,第二要遵循教学大纲完成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第三要抓好课后教育这一块。B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C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二)“授业”与“传道”的区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意思是说,学习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修行道,知识成分却一天比一天减少。学习知识是一种解构分析方法,首先对客体进行解剖分析,从中获得有关客体的知识;而求道是一种整体归一的方法,首先要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包括忘掉分解的知识,游于心物之初。,(三)可传而不可授的“道”,道,可道,非常道。,2019/11/28,11,授业,传道,外学,内学,老子,(四)转识成智,意见是“以我观之”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是“以道观之”冯契智慧,冯契(19151995)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道”字含义的主要层次,可大致分为4个层次道之境界(求美,兼真善)道之规律(求真)道之伦理(求善)道之路途(有形),道理,道德,道路,道境,什么是“道”?,通过对事物的整体领悟,而在实践上达到的境界。(道的一般界定)通过对宇宙人生的整体领悟,而在实践上达到的境界。(中华文化对大道的追求),刘仲林:,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族庖:每月换一把刀。良庖:每年换一把刀。道庖:多少年不换刀。,庖丁给梁惠王宰牛。身体和运刀动作完全合乎音乐节拍,好像商汤时桑林之舞、尧舜时咸池的乐章在演出。梁惠王说:“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这样高超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单纯的技术层次了。”,族人,良人,道人,做事的三个境界,一般境界(无知),良好境界(为学),最高境界(为道),张秉贵与“一抓准”,张秉贵,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一位音乐家看他售货后说:“你的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如果配上音乐,是非常动人的旋律。”,中国科技大学430名研究生体道分类,2019/11/28,19,二创新、创造与创造学,(一)什么是创新A、熊比特(JosephA.Schumpter)的定义,“创新”(Innovation)最早出现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他把创新定义为:创新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产品的新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B、卡尔森(CurtisR.Carlson)定义在创新:创造顾客需求的五项修炼2006年中提出:创新是创造市场上新顾客需求的过程。,C、金吾伦定义,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2008年提出:创新是指提出一种新观念或新思想,并通过各种努力使之实现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江泽民指出,2019/11/28,22,(二)什么是“创造”?,创造是色彩。只要有了色彩,就会有一幅美丽的画。创造就是用心去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创造是奶奶的小辫子,爷爷的花裙子。创造是一对翅膀,能带我去想象之门。创造是捡个芝麻,变个西瓜。创造就是睡在海洋上向往蓝天。,童音稚语,2019/11/28,23,什么是创造?,A赋予存在(tobringintobeing)。(韦氏英文大辞典)B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此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恩田彰)C创造者,人类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选定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地位,便用自己的心能闯进那地位去。(梁启超),2019/11/28,24,创造的立体界定,赋予新而和的存在,对已知要素进行组合和选择的过程,道通为一的至境,主体境界,客观成果,实践过程,可以从创造者(主体)创造过程(思维)创造成果(产品)三个层面为“创造”下一个立体定义。,创造与创新关系的图示表达,目前,创造学界由于对创造与创新内涵的不同理解,表现在对创造与创新外延及其关系的图示表达上也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创新,创造=创新,图五,我们观点,创新人才应当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坚定的自信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强烈的创新愿望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健全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周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创新(造)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浅层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深层还包括追求创造境界、觉悟创造人生的真善美全面发展的人才。,2019/11/28,28,什么是创造学,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造规律、开发创造潜能、觉悟创造本性、提升创造境界的新兴学科。,2019/11/28,29,中国创造学会,1994年成立隶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现任会长:裴钢院士地址:同济大学网址:,中国创造学学派建设,傅世侠、罗玲玲将创造学与科学结合,出版科学创造方法论(2000);刘仲林将创造学与中国文化结合,出版中国创造学概论(2001);甘自恒将创造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出版创造学理论与方法(2003);庄寿强将创造学与行为学结合,出版(普通(行为)创造学(2006);都是多年理论创新探索结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个性,为中国的创造学学派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三、创学:东西方创造学会通,2019/11/28,32,美国奥斯本(A.F.Osborn)为代表的创造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1938年,奥斯本,“头脑风暴”法。1942年,茨维基,“形态分析法”。1944年,戈登,“提喻法”。以上三种技法,成为创造力开发的代表性方法。西方创造学,确切说是创造工程学,是以创造力的开发为中心,以创造技法的普及为重点,着眼发明创造的成果及其经济效益。借用中国文化的语言,就是西方创造教育偏重“成物”。,(一)西方创造学(20世纪40年代产生),2019/11/28,33,日本稻毛金七(号诅风):创造教育论(1923年)教育为人生之一部分,故欲阐明教育之本质,非参照人生之本质不可。人生本质为创造,故教育须以此创造为原理,始为真有价值者,始能完全贯彻其使命,故以创造主义之人生观为背景,即此教育之特色。东方创造教育的核心问题,借用先哲的话来说,就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换句话说,创造教育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其创造本心找回来,亦即实现创造本性之自觉。,(二)东方创造学(20世纪20年代),2019/11/28,34,稻毛金七:创造教育论目录,第一章序论第二章创造教育之背景第三章创造教育之概念第四章创造教育之原理第五章创造教育之本质第六章创造教育之目的第七章创造教育之动力第八章创造教育之方针,2019/11/28,35,(三)创学:东西方创造学会通,由三篇16章构成第一篇(四象篇):创造技法(联想、组合、类比、臻美四大类技法)第二篇(两仪篇):创造思维(概念思维和意象思维互补结构)第三篇(太极篇):创造之道(儒家、道家、佛家、易家与创造之道),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2001年),2019/11/28,36,东西会通的创学结构,创造境界,创造技法,创造思维,创造本性,2019/11/28,37,创造技法(成物),创造思维(成思),创造境界(成己),创造性命(成性),东方,西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技法四象联想系列技法组合系列技法类比系列技法臻美系列技法,思维两仪意象思维审美逻辑想象、直觉、灵感概念思维形式逻辑概念、判断、推理,道境太极日日新明明德法自然见心性,四、创新人才培养的互补之道,案例1:儿童舞蹈的感悟,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创造是人的天性,教育在注重给学生以规律和规矩的同时,应更注重给学生以自由自在发挥天性的空间。中华文化精修入门第194页,作者:李敏解放军运输工程大学讲师,案例2:安徽工业大学经验:,1.以创造学的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以课外活动为主渠道,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2.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案例3:有法与无法,我实在无法说清,因为这方面的学问还没有形成一门科学,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啊。要是真成了一门死学问,一门严格的科学,一门先生讲学生听的学问,那大科学家也就可以成批培养,诺贝尔奖金也就不稀罕了。钱学森,石涛画语录变化章,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东西创造学的互补,创造之道,2019/11/28,44,以物观之(成物)西方创造学,以道观之(成人)东方创造学,可道,非常道,中西会通,创学,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需“刚柔互补”,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传,左脑与右脑,2019/11/28,47,日本岸根卓郎:我的教育论(1998年),左脑与右脑宇宙的基本法则是“两极对立的法则”。根据这一两极对立的宇宙法则,人类被不同地创造为左脑发达(适合于认知物质世界的脑)的左脑型西方人和右脑发达(适合于认知精神世界的脑)的右脑型东方人。所以,对人类而言,有机地运用这种“脑的差异”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主张,未来新型东方教育,决不应陷入西方教育的习癖之中,而必须发扬东方独特的崇高的教育理念,实现“东方特色的教育”。,中华文化大学,悟道境界,客观知识,智慧,科学,现代分科大学,社会实践,事物知识,心灵境界,内学,外学,刘仲林在“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发言,承道统启新命同修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定位,中科大创立:中华文化大学,宗旨,中华文化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