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第 1 期 第 18卷 ( 总 71 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SJTU(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1, 2010 Vol. 18 SUM, No. 71 收稿日期: 20091029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80440158) 作者简介: 孙冠臣( 1970 ) , 男,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 论5存在与时间6中此在的先验性 孙冠臣 (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海德格尔在5存在与时间6中所追问的主题是存在的意义, 或者说存在对我 们来说如何成为一个问题的, 为此海德格尔构建了他的基础存在学, 通过对此在( Dasein) 的生存论结构的现象学分析, 海德格尔揭示了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是存在真理向我们敞 开的可能性条件, 此在因此作为理解的可能性条件对存在具有优先性, 成为先验的, 海德 格尔对此并不满意。转向之后, 海德格尔在追问存在意义的道路上从对此在的生存论分 析转向了对存在本身的本质发生或本现( wesen) 的描述, 这一转向的意图之一就是为了 避免此在的主体性、 先验的取向, 使得存在与此在相互归属, 互为条件, 但本有(Ereignis) 的本现就彻底摆脱了先验论吗? 这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先验论; 海德格尔; 此在; 5存在与时间6 中图分类号: D516. 5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095(2010)01006608 直接讨论海德格尔的先验论将有可能挑 战一些海德格尔专家的耐心。一方面是因为 / 先验论0这个术语通常主要是用来指康德哲 学与新康德主义, 借此与实证主义相区别, 后 来, 胡塞尔的现象学走向了先验论, 有时这个 术语也用来指他的先验现象学; 而海德格尔哲 学则通常被称为存在学或现象学的解释学。 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德格尔本人曾明确地批评 新康德主义的先验知识论、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 学, 而康德的先验哲学通过他的改造, 被重新 诠释为存在学的知识学。无论如何, 先验论是 不能用在海德格尔身上的。表面上看, 海德格 尔是要超越先验论, 克服传统形而上学, 但实 质上, 海德格尔能完成超越先验论、 克服形而 上学的任务吗? 至少在5存在与时间6( 以下简 称5在与时6)中, 我们看到, 海德格尔对此在的 生存论分析带有明显的先验取向。我们认为, 海德格尔在5在与时6中所表现出来的先验取 向恰恰是由他的思想路线与目标所决定的, 这 同时也说明海德格尔早期并没有摆脱康德、 胡 塞尔对他的影响。1930 年代以后, 海德格尔自 己也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接下来将近十 年的时间里, 他都在努力地克服这种倾向。 一 为了概念的清晰性, 在讨论海德格尔的先 验论倾向之前, 对我们将要用到的关键词/ 先 验的0、 / 超验的0、 / 超越0等概念做一个简单的 规定与区分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 transzendenz( 超越/超越者) 、 tran - szendent( 超验的) 、transzendental( 先验的) 的 演变, 简单说来, 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相论, 他 论证了善作为最真实的存在(超越者) , 是一切 具体事物的根据; 受柏拉图最高等级相( 至善) 的影响, 宗教学家普遍地认定, 上帝就是那个 最高意义上的善(超越者) , 超出了人类经验理 解的范围,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那里, 除了上 帝, 他们确定了六个这样的概念: 本质( ens) 、 统 2010 年第 1 期孙冠臣 论5存在与时间6中此在的先验性 一性( unum)、 善( bonum)、 真( verum)、 实体 ( res) 、 某物( aliquid), 而且, 中世纪的逻辑把从 原因到结果的论证称为先验的, 但只是到了康 德这里, 才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超越与先验, 超越在康德这里主要指: 上帝、 灵魂、 世界, 它 们超出了人类经验的范围, 因此是不可知的, 而关于这些对象的理论, 康德称为超验的。他 说: / 我们把那些其应用完全限于可能经验界 限内的原理命为-内在的. , 另外把那些宣称超 越这些界限的原理命为-超验的. 。 0 1 273/ 先验 的0在康德这里则专门指思维的先天形式, 也 就是/ 内在的原理0, 通过这些内在原理, 心灵 赋予它的知觉以形式, 并使经验成为可理解 的。关于理解、 感觉、 知识等可能性条件的论 证因此就被称为先验的论证, 关于这种提供经 验知识可能性条件的论证体系, 被称为/ 先验 哲学0。康德说: / 我把一切不研究对象、 而是 一般地研究我们关于对象的认识方式) ) 就 这种方式是先天地可能的而言) ) 的知识成 为先验的。 0 1 48因此, 先验的并不意味着某种 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是超越者), 而是某种虽 然先于经验(/ 先天的0), 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 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当 然, 对这些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先验条件的设定 本身都意味着一种超越, 但与超验的( transzen - dent)不同, 超验是一种自然状态, 指涉着意识 的超越活动或超越状态, 先验的超越则是一种 反思的哲学状态, 指涉着超越的可能性问题。 如果说康德对超越的讨论更多的是对理 性的一种限制, 理性不能超出经验的范围, 否 则就会引起先验幻相, 那么超越在海德格尔这 里则是此在(Dasein) 的应有之义。它在两个层 次上被使用: 在海德格尔基础存在学的层次 上, 超越指的是此在的/ 能在0, 即此在从被抛 的所是(此在的被抛性/实际性) 向本真存在的 / 能在0的超越, 也就是/ 去存在0( Zu -sein) 。在 存在学层次上, 超越指的是存在之为存在的超 越, 即从存在的先行领会到存在者作为存在者 的超越。针对第二层次上的超越, 海德格尔提 供了两条道路: 前进的道路指向此在向世界的 超越或向世界中所遭遇的存在者的超越; 后退 的道路指向存在者向它们的存在的超越。因 此, 超越被海德格尔一方面看作是此在的本质 规定; 另一方面也被看作是存在理解的先天结 构, 它是此在成为自身/ 去存在0的过程中敞开 的一个先行理解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此在与 存在者之间既没有笛卡尔式的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鸿沟或障碍, 也不需要一个超越者上帝作 为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最终根据。此在的被 抛性(实际性) 与先行筹划( 投射) 一起组建了 存在理解的可能性条件, 因此超越不但意味着 存在真理的敞开, 而且也确保了人的自由。 作为哲学的基本课题的存在不是实体的 族类, 但它却关涉着每一个实体。须在更高处 寻找存在的/ 普遍性0。存在与存在的结构超 出了每一个实体以及每一个实体可以拥有的 一切可能的特征。存在是地地道道的超越者。 此在存在的超越性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越性, 因为最彻底的个体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就蕴 含在这种超越性中。作为这种超越者的存在 的每一次敞开都是先验的认识。现象学的真 理(存在的敞开性)乃是先验的真理。 2 44- 5 这段论述清楚地说明了海德格尔是如何 设计5在与时6的任务的, 将中世纪的/ 超越0概 念与近代( 康德与胡塞尔) 的/ 先验0概念结合 起来。他仍然在普遍性的意义上来追问何为 存在, 这种普遍性超越了一切类属, 比任何类 属都要高等, 海德格尔以与康德相类似的追问 方式, 重新启用了近代的先验观念。所不同的 只是, 不是笛卡尔的/ 我思0, 也不是康德的/ 先 验统觉0, 而是此在的超越敞开了存在真理的 先验视域, 在此在生存论分析的基础上, 海德 格尔进一步将时间性规定为存在的视域, 也就 是说时间性使得存在被给予此在了。因此, 我 们说, 尽管海德格尔在努力地挣扎, 力图走出 先验论, 但他显然没有成功。 二 康德在5纯粹理性批判6中认为, 在构成人 类知识的各种概念中, 总是有一些概念被纯粹 先天地使用, 而这种使用上的权限及其合法性 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明, 而关于使用权限以及 合法性的证明, 就是演绎, 康德/ 把对先天概念 能够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的解释称为它们 6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8 卷 的先验演绎0 1 109, 按照康德的先验思路考察海 德格尔在5在与时6中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 就 是对如下问题的考察: 此在是如何超越自身, 到达一个世界和存在, 使得对存在者的理解成 为可能? 也就是说, 此在是如何成为存在真理 的先天可能性条件的?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学循着传统存在学 的演变轨迹提出来, 但他并没有追问/ 有0( 存 在者)是什么, 也没有追问为什么存在着/ 有0 ( 存在者) ? 甚至被他称为/ 形而上学的基础性 问题0的/ 为什么有( 存在者) 存在而无却不存 在0也只是在他的5形而上学导论6以及5形而 上学是什么?6中昙花一现, 没有成为他基础存 在学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追问的是存在者 ( 实体) 的整体性, 而基础存在学所追问的则是 / 存在的意义0, 也就是说/ 说存在者存在意味 着什么?0简单地说, 就是存在意味着什么? 根 据海德格尔自己的说法, 一个是存在者层次上 ( ontic) 的问题, 一个是存在学层次上( ontolog- i cal) 的问题。存在学层次上的存在问题就是存 在本身的问题。当我们说存在者存在时, 已经 有了对存在的先行领会、 先行理解, 海德格尔 按照现象学的原则要讨论的就是个先行领会、 先行理解的可能性问题。因此被称为基础存 在学。我们确定无疑地知道/ 有0一个东西, 但 对这个东西的/ 有0, 我们却似是而非, 海德格 尔说: / 我们向来已经生活在一种存在之领会 中, 而 同 时, 存 在 的 意 义 却 隐 藏 在 晦 暗 之中。 0 2 6 海德格尔认为, 在诸多存在者中, 唯独此 在( Dasein) 提出了存在问题, 而且这个此在对 存在的寻视、 领会、 理解、 解释,就构成了它 的存在方式, 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就可以提供 一个/ 崭 露用以 解释 一般存 在意 义的 视 野0 2 18。因此, 存在问题、 对存在理解的问题 以及存在者为谁存在的问题在此在的生存论 分析中就是一个大问题。海德格尔说, 这种生 存论分析既是现象学的, 又是解释学的。说其 是现象学的, 是因为海德格尔对此在的生存论 分析立足于主体- 客体的二元区分之前的实 际性的原初生活状态中, 是前概念的一种形式 显示; 说其是解释学的, 是因为它是对此在对 存在的先行理解的考察, 或者说是对理解、 解 释的可能性条件的考察。与康德将经验的可 能性还原为直观与纯粹知性概念相统一的条 件上类似, 海德格尔将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追溯 到此在的存在理解上, 也就是理解、 解释的可 能性条件上。通过这种现象学的还原与建构, 海德格尔解构了将对世界的理解还原为主体 心灵中的表象状态的一切论证, 解构了心灵与 精神作为认识的基础。在海德格尔看来, 康德 的统觉、 胡塞尔的意向性都没有跳出笛卡尔的 自我范畴, 他们没有看到这个/ 我0不仅仅是 / 我思0, 而且还是/ 我思某某0, 这个/ 某某0就 是世界中的存在者, 康德没有看到世界现象, 在他那里表象与我思是不同的, 而胡塞尔虽然 看到了世界现象, 但在他那里意识相关项都是 内在的。而海德格尔则认为这个/ 某某0既不 是主观的, 也不是客观的; 既不是内在的, 也不 是外在的; 它就是生活的。 对海德格尔而言, / 有0( es gibt) 如果脱离 了或独立于我们对它的理解, 就不存在: / 存在 却只有在某种存在者的理解中才-存在. ) ) 而存在之理解之类的东西原本就属于这种存 在者的存在。所以存在可能未从概念上得到 理解, 但它绝不会完全未被理解。,这就表 明了存在与理解的必然联系0 2 212, / 只有当此 在存在, 也就是说, 只有当存在之理解在存在 者层次上的可能性存在, 才-有. 存在。 0 2 244但 这并不是说, 当且仅当人类存在, 一般存在者 才存在。 这里的要点毋宁是存在) ) 即存在 者的可理解性, 它们使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而有 意义) ) 依赖于人类, 人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 尔认为, 人的存在本质上构建了对存在的理 解。存在因此一向且只有此在的存在, 才获得 一种理解: / 只有在描述存在的理解的那种特 殊的敞开性中, 存在才会-给出. ( gibt es) , , 仅当此在生存, 才有存在。 0 4 24- 5显然, 此在作 为存在理解的可能性条件, 也就是存在意义的 前提条件, 对存在具有优先性。这种对此在存 在理解可能性条件的现象学考察就构成了对 此在的先验演绎。 有趣的是, 海德格尔此在的先验演绎与康 德纯粹智性概念的先验演绎所开列的先验条 68 2010 年第 1 期孙冠臣 论5存在与时间6中此在的先验性 件都是时间。康德的时间有双重身份: / 直观 的形式0和/ 形式的直观0, 直观的形式给出了 感性杂多, 而形式的直观则给出了表象的同一 性。在康德看来, 存在者的存在, 或存在性是 先验的, 它是对客体的客体性的一切表象活动 必然具有的特征。康德的图型论表明, 时间对 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敞开而言是本质性的。海 德格尔的时间性概念则是对康德图型论的现 象学化, 此在存在的基本结构是时间, 时间是 敞开存在的视域。所不同的是, 此在的时间性 虽然也有过去- 现在- 将来三个维度, 但它并 不是一个从不再现在( 过去) 经过现在( 当前) 流向尚未现在(将来) 的直线性的绵延, 而是一 种指向将来的被抛, 过去从将来进入当前, 从 而打破了传统时间观的直线性思维模式。 在5在与时6中, 此在有三种存在状态: 生 存性( Existenzialitt) ( 此在总是寓于其能在 中; 他必须实现其能在)、 实际性( Faktizitt) ( 此在受他/ 被抛入0世界中的事实所决定, 这 一事实不依赖于他, 相反, 他必须接受这种处 境)、 沉沦状态( Verfallensein) ( 此在从那些恰 恰不是自己的东西中领会自身; 他失落在他所 熟悉的存在者中)。这三种状态在操心的整体 性结构中得到统一, 而这种统一是通过时间性 实现的。海德格尔说: / 时间性使生存论建构、 实际性与沉沦能够统一, 并以这种源始的方式 组建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 0 2 374操心结构的统 一在于时间性, 这就意味着操心的整体性结 构: 先行于自身的- 已经在(- 世界)中的- 作 为寓于( 世内照面的存在者) 的存在 2 372, 就奠 基于时间性的源始结构中。/ 先行于自身0奠 基于将来中, / 已经在 ,中0 本来就表示曾 在。/ 寓于 ,而存在0在当前化之际成为可 能 2 373。/ 时间性绽 露为本真 的操心之 意 义0 2 372。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不能在传统的时 间概念上来领会这个/ 先0和/ 已经0, 这个/ 先0 和/ 已经0 表达的不是过去, 毋宁是指向将来 的。操心之整体性结构只是借助于/ 先0、 / 已 经0以及/ 当前化0这样的语词来提示出生存论 建构、 实际性以及沉沦的时间性意义。因此, / 将来、 曾在与当前显示出-向自身. 、 -回到. 、 -让照面. 的现象性质。-向 ,. 、 -到 ,. 、 -寓于,. 等现象干干脆脆地把时间性公开 为E JRSAS IJO T。时间性是源始的、 自在自为的 -出离自身. 本身。 0 2 374- 5所以, 将来、 曾在、 当 前这些现象就是时间性的绽出, 虽然绽出- 视 野的时间性在结构上, 将来、 曾在、 当前每一个 时间化过程都包含了三种绽出样式的共同作 用, 但将来在源始而本真的时间性之绽出的统 一性中拥有优先地位。 原初的时间性被海德格尔描述为/ 纯粹的 和直接的绽出0, 作为/ 源始的、 自在自为的-出 离自身. 本身0 2 375。时间的这种/ 绽出0、 / 出离 自身0的特征表达着此在的时间之实现: 绽出, 从其自身中脱离出来, 此在总是早已/ 出离自 身0。同样, 作为时间的实现, 此在从未与它自 身相一致, 相反, 敞开、 绽出, 此在/ 是0 时间。 如果此在是时间, 那么给出存在含义的理解又 是如何建基于此在的时间性上的呢? 或者说 时间性的结构是如何给出存在的含义的? 首先, 在海德格尔这里, 理解呈现出一个 双重结构: 意向性和超越。从意向性的角度, 理解总是指向某物, 意向的理解预设了被指向 的某物的出场; 为了某物能够出场、 被显现, 超 越是必需的, 也就说, 还没有对象化的存在者 必须向存在本身超越, 才能成为理解的对象、 客体。由于存在并不是存在者, 因此不是能够 被显现的/ 某物0, 不是理解的/ 对象0, 超越总 是非意向的。作为理解的双重结构, 意向的理 解总是专题化的, 以它们所是和如何是的方式 指向存在者; 而超越则是存在者向存在者的存 在本身的超越, 这种超越运动是非专题化的, 牵连着意向的理解并使其可能。 其次, 此在存在的基本结构是时间, 这表 明超越和意向性将被解释为时间性的结构。 海德格尔说, 绽出- 视野的时间是超越可能性 的基本条件, 绽出- 视野的时间建构了超越。 如果说意向的理解必然以当下的样态关联于 时间, 那么超越的理解则必然以/ 曾在着的将 来0的样态关联于时间。没有超越, 意向的显 现将是不可能的。此在出离自身, 超越就是它 的时间实现, 时间与此在的这种相互依赖表明 了正是由于此在, 即超越、 / 发生0, 时间才能够 是纯粹的给予。换句话说, 正是由于此在存在 6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8 卷 的基本结构是时间, 此在才有时间意识。 海德格尔说, 不是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线 性相继性, 而是绽出- 视野的时间同时时间化 了这三个维度。传统的现在- 时间概念把现 在看作是过去和将来的分离点, 把过去和将来 分别看作不再是现在和还没有成为现在; 而绽 出- 视野的时间倒转了这一顺序, 把/ 曾在着 的将来0看作是时间性的维度, 当前从这个维 度产生。如果绽出- 视野的时间蕴含着在场 ( 当前) 依赖于缺席(曾在与将来), 在场的这种 观念是如何能够与这样一个事实) ) 通过现 在- 时间所表达的一个事实) ) 我们持续地 生活于对现在的把握之中相一致? 而/ 我持续 地生活于现在之中0表达的恰恰就是理解的意 向结构, 即在任何理解的模式中( 思想、 知觉、 活动、 谈话, 等等)对某物的显现。理解总是某 物作为某物的一个理解, 我理解了面前的这个 / 某物0是一把镰刀而不是一根拐杖。把某物 理解为这就预设了那, 当显现时, 我们比面前 被呈现的东西获得了/ 更多0, 从一个/ 更多0或 / 其它地方0我们/ 回到0在场。因此为了理解 某物为这或那, 理解必须依赖于没有在场的东 西, 没有在场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理解的语境或 框架, 依靠它, 显现被理解。海德格尔说: / 操 劳打交道只有已经领会了因某物缘某物而有 的因缘或诸如此类, 它才能让上手事物向寻视 照面。 0 2 401没有在场的东西( 曾在)因此并没有 完全消失, 它就是我们经历的过去, 时时刻刻 都在当下的理解中起着作用, 不经意间, 曾在 潜入将来, 与将来一道走向前来。这也就是海 德格尔所说的/ 对何所缘的期备0 2 402。有所期 备与有所居持一道在其绽出统一性中使当前 化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 将来与曾在一起构成 的/ 到时0使意向的理解成为可能。这种可能 性是通过熟悉化具体实现的, 海德格尔说: / 有 所期备有所居持的当前化组建着熟悉0 2 402, 此 在不仅在熟悉中认出自己, 而且还通过何因何 缘的筹划而/ 认出0作为它所是的存在者) ) 上手事物。 如果海德格尔所言不差, 过去总是从将来 潜入当前, 一切理解都以筹划的样式出现, 那 么, 我们认为, 人类的认识就从来不可能追上 理解永远正在消逝着的地平线。只有时间停 止, 理解才能够是完全的和确定的: 它将能够 把握住试图理解的东西的全部意义。理解的 这种时间性结构一方面限制了我们的理解, 使 任何理解都是有限的, 一方面又使新的理解成 为可能。理解有限性的本质在于时间的/ 无限 制的0作用, 在于界定可确定的限制的不可能 性中。每一个我们试图为理解划定界限范围 的视域都将由于时间的连续性而失去它的限 制特征。正是理解本身的时间性结构冲垮了 我们所设置的抵抗时间的连续性的每一个障 碍。但是时间的/ 非- 限制0的影响不只是解 构性的, 它也是建构性的, 即由于新的和未预 见到的视域从过去的深处浮上表面, 从将来走 向我们, 破坏了我们认为知道的和拥有的, 这 些浮出表面的视域建构了理解的新的筹划的 可能性。如果不是时间的这种建构特征, 未预 见到的、 新的视野以及机遇都将是不可能的。 将来作为能在的可能性维度, 以曾在的面貌走 向我们, 构成了理解的永远常新的地平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海德格尔才会说, 此 在的超越不但使自然的科学筹划成为可能, 而 且, 世界也随着诸绽出样式的/ 出离自己0而 / 在此0, / 只要此在到时, 也就有一个世界存 在。 0 2 414一旦我们将科学领会为一种生存方 式、 在世方式) ) 对存在者的存在进行揭示与 展开的在世方式, 那么, 理论的/ 科学态度0也 将从寻视操劳中发生, 即世内现成事物的专题 化。这种专题化以此在对存在者的超越为前 提, 此在的超越不但超越着存在者, 而且也超 越着世界。时间性不但组建着此在的生存, 而 且也组建着世界, 可以说, 此在生存着就是它 的世界。海德格尔说: / 世界之所以可能的生 存论时间性条件在于时间性作为绽出的统一 性具有一条视野这样的东西。 0 2 414绽出的视野 在将来、 曾在与当前三种绽出样式中虽各不相 同, 但它们作为整体时间性的视野规定着实际 生存着的存在者本质上向何处展开。所以, / 根据时间性绽出的统一性的视野建构, 就有 展开了的世界这样的东西属于那个向来是其 此的存在者。 0 2 414可见, 正如康德的主体性形 式指定了经验的结构, 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 70 2010 年第 1 期孙冠臣 论5存在与时间6中此在的先验性 结构指定了世界与存在。这样的此在显然对 存在具有优先性, 从而与康德的统觉一样都是 先验的。 三 为了证明我们以上的分析不是主观臆断, 我们在这一部分还将继续分析/ 转向0之后的 海德格尔本人对他在5在与时6 中所表现出的 先验论倾向是如何认定和反思的。 对此在的先验性, 海德格尔后来在5哲学 论稿(从本有而来)6( 以下简称5论稿6) 中曾有 过深刻的反思, 他指出, 先验的方式只是准备 性的和过渡性的, 一切都是为返回与跃入做准 备 5 305, 向存有真理的跳跃与可能性条件的先 验的认知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5 239。为了揭示这 种本质的不同, 在5论稿6中, 海德格尔除了提 出新的核心词 Ereignis( 本有) 之外, 他还不只 是赋予老词以新意, 而且还从字面上改变了关 键词的写法, 比如 Dasein( 此在) 被改写为 Da - sein( 此- 在), Sein( 存在) 改写为 Seyn(存有), 但是, 付出如此多的努力与机巧, 海德格尔在 5论稿6中就成功摆脱了先验论的巢臼了吗? 笔者认为, 这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具体而言, 在5论稿6中, 海德格尔提出了 克服先验论的两种主要方案: 一是废黜此在对 存在的优先性; 二是废黜存在对存在者的优 先性。 1. 此在与存在相互归属 在5在与时6中此在作为存在理解的可能 性条件, 对存在具有优先性, 而在5论稿6中, 海 德格尔说: / 在转换到敞开的意义上, 跳跃就是 存有真理筹划( Entwurf) 的实施, 筹划的抛投 者由此将其自身经验为被抛的, 即存有的本己 化。 0 5 239也就是说, 此在在这种筹划的敞开中 成其自身, 并归属于存有, / 相应地, 人们就不 得不将理解的基本规定设置为筹划, 这种筹划 组建了一个敞开与一个抛投, 并将理解者拽出 来置于这个敞开中, 在这个敞开中, 理解者第 一次成为作为一个自我的他自身。 0 5 259这里需 要解释的是, 在5在与时6中筹划主要是此在 / 去存在0的属性, 它揭示的是一种存在方式的 可能性, 而在5论稿6这里, 筹划是一种/ 向开放 者的袭入0 5 239, 是向存在者之存在的某种意义 的进入。 / 另外, 理解作为筹划, 是一种被抛的筹 划, 正在进入的这个敞开( 真理) 早已在被敞开 的存在者中间发生了) ) 作为扎根于大地并 升起于一个世界中。因此存在的理解作为存 在真理的根基是与-主体化. 相对立的, 因为它 克服了所有主体性以及由主体性所决定的任 何思维模式。 0 5 259被抛性在这里也并不仅仅指 5在与时6中所揭示的实际性, 它还揭示了对存 有本身的那种征用着的抛投。在5在与时6中, 被抛性与筹划一起组建了存在理解的可能性; 而在5论稿6中, 处于原初地位的则是存有与此 在的发生) ) 被抛性和筹划的种种结构正是 从这种发生的事件中呈现出来。 / 与此在的缘起相一致, 转向必然存在于 作为被抛的筹划的理解中; 筹划的抛投者是一 个被抛的抛投者) ) 但仅仅是在抛投中并通 过抛投而言的。 0 5 259这就意味着存在者之存在 永远不能被构思为某个主体、 心灵或5在与时6 中此在的功能, 在这里海德格尔自认为他已经 一劳永逸地摆脱了先验论。因为尽管存有依 然需要此在, 但此在本身也只有通过存有才能 成就为自身, 存有不再依附于此在。他说: / 因 此, 任务就不是超越存在者, 而毋宁是跃过这 种区分( 存在学区分), 并因此跃过超越而跃入 对存有与真理的开端性的考察中。 0 5 250简言 之, 从5在与时6到5论稿6的转向可以被看作是 一个从对存在的理解到存有本质发生的转向。 针对这个华丽的转身(转向) , 海德格尔说, 存 有本身宣示了它的历史性本质 5 451。存有并不 是由此在的理解所决定的; 相反, 它发生着, 并 在这种发生中携带着此在。 2. 存有与存在者具有同时性 在5在与时6中, 海德格尔指责传统形而上 学只是关注存在者与存在性, 而没有关注存在 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 存在学区分0的概念。虽 然存在学区分的提出确实帮助我们认识到存 在问题不同于任何存在者层面上的问题, 但这 种提法也诱导我们去寻找一个存在的优先结 构。正如海德格尔所分析的那样, 存在早在存 在者向我们敞开之前就在我们的理解中被给 7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8 卷 予我们了, 也就是说存在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 的根据, 对存在者具有优先性。而在5论稿6 中, 海德格尔则尽力避免以先验的方式来把握 存在的敞开, 提出了存有与存在者的/ 同时性0 ( Gleichzeitigkeit) 概念, 存有并不是存在者的 一种可能性条件, 而是完全与对存在者本身的 敞开一道发生, 他说: / 并非存有是某种-更早 的. 事物) ) 自在自为地持存着, 而是本有就 是存有与存在者的那种时 - 空性 的同时 性0 5 13, / 存有的真理和存有的本现既不更早, 也不更晚, 此- 在就是时- 空与真存在者的同 时性。 0 5 223同时性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 入无穷的还原, 在这种无穷的还原中, 我们会 不停地把存在者还原为存在, 将存在还原为存 在的存在, 如此这般地追问下去, 目的就是为 了获得一个更深更牢靠的基础, 而同时性仅仅 是/ 一个历史的瞬间存在0, 在这个历史的瞬 间, 存在者与存在一道呈现出来, 而不再需要 任何更进一步的基础。因此, 同时性的概念不 但避免了陷入先验论, 也避免了陷入目的论。 当然在5论稿6中, 海德格尔对同时性概念的讨 论还是含混的, 前后并不一致, 他有时也承认, 即便存有不是存在者的/ 原因和理由0, 它也是 它们的/ 基础0 5 289, 即便存有不是先天的, 它也 / 在本质上在一切立于它之中的存在者之前发 生0 5 303。 有待确定的问题是, 海德格尔的这两个方 案是否如他所愿, 使他彻底摆脱先验论的幽 灵? 首先, 在5论稿6中, 此- 在仍是一个/ 被抛 的抛投者0。我们借以理解存在的种种筹划都 不是由作为自足的操作基地的主体性来实施 的, 而且这种被抛性暗示了此- 在被存有征用 了。此在属于存有, 同时在存有的本现中, 存 有本身与存在者一起也被给予了我们。因此 此- 在与存有相互归属, 共同组建了理解的可 能性, 理查德 # 珀尔特认为, 在这个意义上, / 海德格尔将先验哲学极端化了, 在深度发掘 经验的可能性条件方面, 他甚至比康德都来得 更彻底。 0 3 48 其次, 海德格尔说: / 存在者存在, 而存有 则本现(w esen)0 5 30, 286, 289。这种本现组建了一 个危机瞬间, 在这个瞬间中存有与存在者一起 给出。使用 wesen 这个动词, 可以避免为了理 解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寻获一个基础, 从而陷 入先验论的巢臼, 比如在5在与时6中, 时间就 作为理解存在的先验视域被确立起来, 而是依 赖一种发生, 一个事件。但是, 如果本质性的 发生正如海德格尔所言, 是由独一无二者决定 的, 那么, 在尝试说出这种独一无二性的时候, 海德格尔就在尝试着说出不可说的东西, 这就 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老子所设的陷阱中, 与/ 道 可道非常道0相呼应: 一旦说出, 就是概念化的 普遍本质性的把握, 就丧失了它的独一无二 性; 承认了它的不可言说性, 保持沉默( 维特根 斯坦的主张), 这种独一无二性就是不可理解 的, 这不但有陷入神秘主义与不可知论的嫌 疑, 而且也与海德格尔的目标) ) 说出存在的 真理) ) 背道而驰。可见, 海德格尔的主题本 身就弥漫着这样一种情绪: 我们永远不可能完 全控制或理解存有, 因为一切控制和理解的可 能性都是从作为一种超出了它们之外的事件 的存有之中生长出来的。如果说康德努力把 握的是经验的可能性, 而海德格尔在这里试图 抓住的则是对不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可能 性。而他的这种努力是否就像他所认为的那 样是走出先验论的一个决定性步骤, 仍是未决 的。尽管海德格尔对 / 本有0、 / 本现0、 相互归 属、 同时性等概念的分析对彻底摆脱先验论还 显得有些乏力, 但他为后来者所指明的方向和 道路却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关于这三个概念的翻译及其内涵的争论, 具体可参见 孙周兴的演讲稿/ 超越# 超验# 先验) ) 海德格尔与 形而上学 问题0, http: / /www. worldphilosophy. cn/ html/ xuerenzhuanlan/200909/ 25 -595. html 译文根据笔者对原文的理解略有改动, 将原译者/ 超 越的认识0改为/ 先验的认识0, / 超越的真理0改为/ 先 验的真理0, 因为笔者认为, 海德格尔是在康德意义上 使用超越与先验这两个词的, 而且他对康德对这两个 词的明确区分是清楚的。 关于一般存在者与人类的关系, 揭示的是人类的存在 是理解一般存在者存在的前提条件, 而不是人类是一 般存在者的实存的条件。考虑到人类也是一种存在 者, 虽然是领会着自己的存在的特殊的存在者, 通过 置换, 人类的存在是理解一般存在者的存在的条件, 72 2010 年第 1 期孙冠臣 论5存在与时间6中此在的先验性 就成为: / 存在者的存在是理解存在者的存在的条 件0, 这是一个重言式, 但这种替换却漏掉了最关键的 东西, 那就是人类这个存在者的特殊性) ) 对存在的 先行领会。而对存在的先行领会恰恰是海德格尔此 在的生存结构的分析的秘密所在。 关于海德格尔此在时间性的生存结构的具体分析, 参 见孙冠臣5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6,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2008 年出版, 第六章: / 时间和图型论0, 第 203 - 204 页。 关于海德格尔理解的双重结构的具体分析, 参见孙冠 臣5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年出 版, 第 六 章: / 时 间 和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拜耳法溶出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牙齿考试题及答案
- 调饮师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蒸化机挡车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起重装卸机械智能控制员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乐器维修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磁性材料成型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电缆盘箱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生哺乳动物驯养员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羽绒羽毛加工处理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动物》课件PPT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 危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