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的文化常识.doc_第1页
关于国学的文化常识.doc_第2页
关于国学的文化常识.doc_第3页
关于国学的文化常识.doc_第4页
关于国学的文化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国学的文化常识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准备了科举教育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科举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做官)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明、清以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都称之童生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与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方能进入府学、州学、县学学习参加正式科举考试所以又叫入学考试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会试、殿试、三鼎甲、金榜题名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wi)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贡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ji)元唐寅(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称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l)二人而已 科举四宴 为了笼络天下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为统治者效劳古代科举制度还组织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参加由官方、朝廷主办的盛大庆祝宴会以示恩典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举四宴四宴分别为: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由于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故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 落榜名人 科举考试是步入官门的途径但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3次落榜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落榜后下决心从医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长江黄河流域经过27年的辛勤劳动参考了800多种医书写成了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8次落榜的明代文人归有光在嘉定招徒开学发奋攻读写下了震川文集40卷 4次落榜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出了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少时即负盛名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罗隐虽然10次落榜但他矢志不渝一直发奋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后来成了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集至今仍广泛流传他的一首蜂(不论平地与山尖)为我们所熟知 太学 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溯五年开创太学它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者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教材 翰林院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翰林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翰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而以其名官则始于唐代 武德时高祖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 玄宗时遴(ln)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国子监(jin)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 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对于广大小学生朋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提供了小学生必备国学常识希望对大家学好语文有所帮助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百家其实只有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淮南子 五、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六、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 七、兵家创始人:孙武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六韬、黄石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等 学政 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 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四大书院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与宋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也叫应天书院、睢su阳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行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治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礼:礼节(即今德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 喝墨水 中国历史上的北齐(550577年)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梁武帝时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再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时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 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盛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在词汇里现在多用来指上学读书是一种诙谐的用法与不同的词搭配可以表示人的文化水平高低如:喝洋墨水的、没喝过什么墨水、墨水喝多了、喝了几年墨水等 鸿儒: 汉代王充提出的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他将人才分为四等: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静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认为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博古通今、善于思考、能著书立说的“鸿儒”唐刘禹锡陋室铭有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国号 即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名称国家或朝代创建者首办的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朝代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练习7)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b)河南商丘汤 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ho)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ji) 春秋前77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