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的核算.ppt_第1页
人工成本的核算.ppt_第2页
人工成本的核算.ppt_第3页
人工成本的核算.ppt_第4页
人工成本的核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人工费用的核算,本章论述与产成品成本有关的人工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是指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及其职工薪酬方面的内容等。学习目标一:人工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二:人工费用归集三:人工费用分配,第一节人工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一、意义:人工成本的核算是对计入成本,费用中的职工薪酬进行归集和分配过程。在工业企业中,人工费用是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分别汇总,并按期用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一)职工的范围P47(二)职工薪酬的含义及内容P481.职工薪酬的含义2.职工薪酬的内容,二、人工核算任务:按照发生地点,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及时合理地归集工资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人工成本;了解职工福利费分配,人工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要做好人工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必须作好产量记录和工时记录等基础工作。要求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要求,合理设计产量凭证和工时记录的格式并规定其传递程序。,工业企业与工资核算有关的原始凭证主要有,计算职工工资的原始记录,有“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工时记录)考勤记录形式:考勤簿、考勤卡片(考勤钟打卡、考勤磁卡(刷卡产量记录形式:如派工单、加工路线单、产量通知单等。产量、工时记录格式:之一:工作通知单主要适应单件小批生产企业之二:工序进程单主要适应成批生产企业之三:工作班产量报告表计算小组工人工资的依据。,三、职工的分类按工作岗位划分有;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其他人员按与生产关系划分有;工业生产人员非工业生产人员其他人员按任用职工的长短划分有;固定职工合同制工人临时职工,第二节人工费用的归集,一、工资总额及其计算(一)工资总额1.工资的含义: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指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2.工资总额的含义,(国家统计局有工资总额的构成规定),1、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是指每一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应得的工资额。2、计件工资:分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3、奖金: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4、津贴和补贴:为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物价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3.工资总额的组成,(二)、工资的计算制度工作日:(365-104-11)/12=20.83(天/月)制度计薪日:(365-104)/12=21.75(天/月)1、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日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1.75天计算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75,其中日标准工资(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例P53,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8月份31天,事假4天,病假2天,星期休假10天,出勤15天。根据该工人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该工人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各种补贴及津贴200元,本月应得综合奖350。试计算该工人本月应得工资。,按21.75天计算日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84021.7538.6207(元)按月薪制(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计时工资840438.6207238.620710%677.80(元)按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计时工资1538.6207238.620790%648.83(元),按月薪制(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677.80+200+350=1227.80(元)按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648.83+200+350=1198.83(元),例:某职工6月份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本月出勤17天,病假3天,事假2天,本月制度休假8天。该职工病假标准工资扣款比例为10%。该职工病、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各种补贴及津贴200元,本月应得综合奖350元。要求计算该职工工资。,按日薪制(加法)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21.75=55.1724(元)月工资=17*55.1724+3*55.1724*90%+200+350=1636.8963(元),按月薪制(减法)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21.75=55.1724(元)月工资=1200-(3*55.1724*10%+2*55.1724)+200+350=1623.1035(元),2、计件工资的计算(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这里的产品产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料废品:非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应计算并支付工资。工废品: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不计算支付工资。某种产品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方法二: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45分钟。8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2元。某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试计算其计件工资。,例P54,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甲产品的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306021(元)乙产品计件单价456021.5(元)应付计件工资=50014001.51100(元)方法二: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50030604004560)21100(元),(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按生产小组等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基本相同。集体计件工资还需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进行分配,一般应以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的乘积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例P54,例:某生产小组集体完成若干生产任务,按一般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算出并取得集体工资50000元。该小组由3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每人的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出勤天数资料如下。工人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元)出勤天数分配额(元)黎明62025赵豪51823张灰41622合计-7050000试以日工资率和出勤日数计算的工资额为分配标准计算每个工人应得的工资。,计算如下:,3.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加班加点工资=加班日(时)数日(时)工资率按国家规定,双休日200%计算,法定节假日按300%计算,二、其他人工费用(一)职工福利费(二)非货币性福利(三)辞退福利,例P59,例P60,(四)“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1.医疗保险2.养老保险3.失业保险4.生育保险5.工伤保险6.住房公积金7.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三、工资发放的核算,1、应付职工工资额应付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计入工资总额的奖金+工资性津贴+非工作时间工资。实发工资=应付工资+各种非工资性社会补贴-代扣款项,2、编制工资结算凭证形式:工资结算单(工资单)、工资结算卡片3、会计分录支付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库存现金扣款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收款,第三节人工费用的分配,一、人工费用分配核算,(一)、人工费用的分配对象应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福利部门的人员工资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长期病假人员的工资,计入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人工费用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成本,(二)、人工费用分配的帐务处理应按工资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生产工人的工资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记入“制造费用”帐户,辅助生产部门的工资费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医务及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应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帐户。,(三)、分配方法1、生产工人工资中的计件工资,属直接人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帐;2、计时工资及其他工资一般属间接人工费用,应在各受益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车间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分配标准: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分配公式: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际(定额)工时之和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额各产品实际(定额)工时分配率,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58000元,甲产品完工1000件,乙产品完工400件,丙产品完工45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1小时,乙产品2.5小时,丙产品2小时。试计算分配甲乙丙三种产品各自应负担的工资费用。,甲产品定额总工时100011000(小时)乙产品定额总工时4002.51000(小时)丙产品定额总工时4502900(小时)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58000290020甲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20000(元)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20000(元)丙产品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