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作业方法.doc_第1页
MSA作业方法.doc_第2页
MSA作业方法.doc_第3页
MSA作业方法.doc_第4页
MSA作业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14946:2000/MSA 作业方法1. 目的 使本公司测量系统评定的方法以及运作步骤和说明有所遵循。2. 范围 本公司内用于汽车产品的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3. 定义3.1 量 具:任何用来获得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3.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即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3.3 量具的重复性(GaugeReproducibility):由一个测量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指定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变差,此又称之为量具变异。3.4 量具的再现性(Gauge Reproducibility):不同的作业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又称之为操作员变异。 3.5 量具的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随着测量时间的延长所带来的数据漂移); 3.6 偏差: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的差异; 3.7 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内,基准值与测量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4. 相关文件 5. 职责 6. 作业内容 6.1 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选择评定方法6.1.1 计量型量具选用R&R(极差法)分析。6.1.1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 6.2 数据资料的汇集流程参考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附件一)。6.2.1 取得包含10个零件的一个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6.2.2 指定检测人A、B、C三人,并按1至10给零件编号,但检测者不能看到编号,以避免可能的偏倚。6.2.3 准备所需的测量量具(量具须准备为OK)。6.2.4 让检测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让另一观测人将结果记录在第1行,让检测人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然后将结果分别填入第6行和第11行。6.2.5 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第2、7和12行,每一数字与某一个特定测量的零件对应,如果需要测试三次, 重复上述操作并将数据记录在第3、8行和13行。6.3 收集数据后的计算程序6.3.1 从第1、2、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5行,在第6、7、8行,和第11、12和13行重复这一步骤,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0行和15行。(附件一)。6.3.2 将第5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第一个检测人的测量平均极差Ra和Rb和Rc(附件一)。6.3.3 将第5、10和15行的数据(Ra、Rb、Rc)转记到第17行,将它们相加并除以检测人数,将结果记为R(所有极差的平均值)(附件一).6.3.4 将R(平均值)记入第19和20行并与D3和D4(附件三中得出)相乘得控制上线和下线。6.3.5 将行(第1、2、3、6、7、8、11、12和13行)中的值相加,把每行的和除以零件数并将结果填入附表一中最右边标有“平均值”的列内。6.3.6 将第1、2、3行平均值相加除以检测次数,结果填入第4行的Xa,格内对第6、7和8行,第11、12和13行重复这一过程,将结果分别填入第9和14行的Xb、Xc格内(附件一)。6.3.7 将第4、9和14行的平均值中最大和最小值填入第18中适当的空格处并确定它们的差值,将差值填入第18行标有Xdiff处的空格内(附件一)。6.3.8 将每个零件每次测量值相加并除以总的测量次数(测试次数乘以检测人数)将结果填入第16行零件平均值的栏中(附件一)。6.3.9 从最大的零件平均值减去最小的零件平均值,将结果填入第16行标有Rp的空格内Rp是零件平均值的极差(附件一)。6.3.10 将RXDiff和Rp的计算值转填入报告表格的栏中(附件二)。6.3.11 在附表二左边标有“测量系统分析”的栏下进行计算。6.3.12 在附表二右边标有“总变矩%”的栏下进行计算。6.4 R&R的可接受性准则6.4.1 低于10%的误差 测量系统可接受。6.4.2 10%至30%的误差,如果设备变差(EV)较大,则对量具调整接受,如果人变差(AV)较大,则对其进行分析规定人员使用接受。6.4.3 大于30%的误差 测量系统需要改进。6.5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 6.5.1 计数型量具就是把各个零件与有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接受该零件, 否则拒收。计数型量具不能指示一个零件多么好或多么 坏,它只指示该零件被接收还是拒收。 6.5.2 小样法研究是通过选取20个零件来进行的。然后2个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两次测量所有零件。 6.5.3 如果所有测量结果(每个零件四次)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该量具,则该量具不能被接受并且应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 6.6 X-R分析法6.6.1 当量具同类单件时,且明确分析样本属临界样本,则采用X-R分析法。6.6.2 取10上临界样本样品,三个评价人员,对每个样品每人测试二次,计算:CL,UCL,LCL6.6.3 依管制图SPC要求描R图,直到R图反映稳定/无界外点。6.6.4 再描X图,若存在界外点与界内点,则表明量具辨别力高,即为MSA可接受;若无界外点,表明量具辨别力不高,重新取样X-R分析三次以上,若仍辨别力不高,则需改进。6.7 稳定性分析6.7.1 对控制计划中所指定的测量工具全部进行稳定性分析。6.7.2 每一种测量工具的稳定周期及测量数据的周期根据每一种工具的实际情况而定。6.7.3 当X图和 R图均受控,则表明此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7附件 71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附表一) 7. 2 计算分析表(附表二) 73 量具研究(小样法)8流程图略MSA基本数据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量具: 编号: 时间: 评价人/试验#零 件均值123456789101. A 12. 23. 34. 均值Xa=5. 极差Ra=6. B 17. 28. 39. 均值Xb=10. 极差Rb=11. 112. 213. 314. 均值XC=15. 极差RC=16.零件平均值(XP)X =RP=17.Ra= + Rb= + Rc= +/ 评价人数量= = R=18.MaxX= MinX= =XDIFF19.R= D4= *=UCLR20. R= D3= *=LCLR*D4=3.27(两次试验),D4=2.58(三次试验);D3=0(不大于7次试验)。UCLR代表单个R的限值,圈出那些超限值的值,查明原因并纠正;同一评价人采用最初的仪器重复这些超限读数或者剔除这些超限值,由剩余观测值再次平均并计算R和限值。注: 附表二MSA计算分析表零件号和名称: 量具名称: 日期:特 性: 量 具 号: 操作者:规 范: 量具形式: 根据数据表:R= XDiff = RP =测量设备分析% 总变差(TV)重复性-设备变差(EV)EV =RK1 = = %EV =100EV/TV=100 / = %试验次数K1234.453.05重复性评价人变差(AV)AV = (XDIFFK2)2(EV2/nr)= ( )2 ( 2 / ) %AV =100AV/TV=100 / = %n = 零件数量r = 试验次数= 评价人23K23.652.70重复性和再现性(R&R)R&R = (EV2+AV2)= ( 2+ 2)= %R&R =100R&R/TV=100 / = %零件数K323456789103.652.702.302.081.931.821.7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