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docx_第1页
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docx_第2页
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docx_第3页
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docx_第4页
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Using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to Develop Local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7(1)班 王臻 200722116指导教师:王欣讲师内容摘要:创新能力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灵魂,同时创新是建立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基础上。当前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创新水平总体上和国际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客观上给我国企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机会窗口,同时FDI的一流技术水平也给了我国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中国的外资引进水平居世界地位逐年上升,如何利用外资更好的发展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阐述,分为这几个方面:FDI技术外溢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FDI在我国技术溢出途径、FDI技术外溢存在的问题,最后政策建议为:增强R&D部门技术吸收能力,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证,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营造有效的良好的市场环境,实施跨国并购,与跨国公司组成技术联盟,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六个方面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自主创新Abstract: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he soul of the nations economy developing, and one fact is that the innovation is based on the products and the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produced and developed. There is a long distance between the gener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our nations econom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e present time. And the fact above offers us an opportunity to run afte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and also the foreign gives us a direction in the developing. The level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been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these years, and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to discuss how to make use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to improve our nations economy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the most.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in these par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DItechnology spillover to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spillover channels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pillover; and the article gives six suggestions in the last to make use of the FDI, first, improve the R&D department absorption capability, second, valu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ird, encourage the foreign to set R&D center in China, fourth, keep an effective market, fifth, make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being a team with the foreign in the R&D, six, support the foreign production and form the industry groups.Key Words: FDI; Spillover; Independent Innovation目 录一、引言1(一)FDI技术外溢概念定义1(二)FDI技术外溢对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1二 、FDI在我国技术外溢途径2(一)模仿和应用FDI广泛采用的标准化技术2(二)增大市场的竞争压力刺激国内企业参与竞争3(三)通过培训输出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3(四)FDI直接将技术传递到供应链相关企业3(五)正反馈机制4三、FDI技术外溢在我国存在的问题4(一)在中国投资FDI规模小4(二)各地区间FDI的引进规模和技术溢出不均衡4(三)FDI给中国带来环境污染4(四)FDI技术外溢给中国创造性带来破坏5(五)进入我国外资企业偏向劳动密集型产业5四、充分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6(一)增强R&D部门技术吸收能力6(二)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证7(三)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8(四)营造有效的良好的市场环境8(五)实施跨国并购,与跨国公司组成技术联盟9(六)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提高产业集聚能力9参考文献11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发展经济,企业也不可能单纯的全部靠自己进行科技研发达到技术的革新和进步的目的,而是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来实现技术创新,当今全球500强企业几乎垄断了世界上80%的先进技术,是当代科技成果的主要拥有者,因此积极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其技术外溢能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来产生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中国引进外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的大国。而且FDI的技术外溢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的贡献并不仅是体现在模仿和学习上,还有企业参与其中程中使自身学习、吸收能力的持续培养和加强,这个对于企业技术进步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企业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一)FDI技术外溢概念定义FDI技术外溢是指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要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生产率的提高,对当地的长期增长做出贡献,而跨国子公司却又无法获得全部收益的情形。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技术外溢,FDI技术外溢的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外溢、管理技术外溢、营销模式外溢。形式上有以人为载体的软技术扩散和以研发投入为载体的硬技术扩散两种。(二)FDI技术外溢对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剧,单靠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难以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因此企业应该将外部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实现对内部研发的补充。经济学家W.Brain.Athur曾指出“技术自我强化理论”,他指出技术活动获得的知识会沿着自身轨道以动态的方式不断积累、发展。对一个企业而言过去积累的知识会对以后的技术活动选择产生影响,从而使技术资源的积累表现为有路径依赖特征的增长过程。从另一种方式理解就是企业的技术进步之路先是从的低端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模仿开始,不断的培养加强自己的学习吸收能力,为企业以后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就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大量外资的引进,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多家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生物制药、精细化工、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如贝尔实验室、微软中国研究院、因特尔实验室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增加扩大了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表1:20052010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情况年份2005200620092010投资金额(亿美元)6036309001057世界排名位次443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was40/gjtjj_detail.jsp表2:20052008外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的数量年份2005200620072008研发中心数量75294011161219资料来源:各年统计年鉴二 、FDI在我国技术外溢途径技术外溢是技术转移一种“非自愿”形式,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自身技术进步的大好机会。我国企业通过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这种形式来快速掌握新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力。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指技术落后者利用技术外溢,基本上不用自己研发直接复制模仿外资技术邵彬涛: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指技术落后者利用技术外溢,基本上不用自己研发直接复制模仿外资技术,经济学研究 2010 年4月第2期。FDI在我国技术外溢途径分析如下:(一)模仿和应用FDI广泛采用的标准化技术雷蒙.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但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成熟阶段以后,产品设计基本已定型,并逐渐标准化,最有效的生产工艺已经形成,功能、质量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当产品通过FDI进入时都属于成熟和标准化阶段,使企业通过技术外溢模仿和应用该产品成熟设计、生产、销售等成果成为可能。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创新水平总体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客观上给我国企业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提供了可能的机会,而FDI的先进技术也给我国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降低了技术创新摸索尝试的风险。企业投入的导向性增强,投入的强度相应增加,借助FDI迅速技术模仿和技术学习,来快速增加自己的技术存储量和创新效益。(二)增大市场的竞争压力刺激国内企业参与竞争由于规模效益和先进的技术,外资企业出现后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原来处于国内领先甚至是垄断地位的企业都不得不加快技术开发速度,提高技术水平,甚至是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取市场份额,取得生存空间。而一些中小企业还自发的形成联盟、产业集群,通过共同参与竞争来加强市场竞争力。我国的家电行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际上都是竞争力较强,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重大贡献。(三)通过培训输出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截至2010年底,外资企业在华吸纳的就业人数就已经达到3000多万,一方面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使我国的劳动力大军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培养了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外企工作过的员工,即使他们是做一些简单的文档整理工作,但在现代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流程下,他们都将具备良好的技术、工作态度。国际人才的交叉流动,高端人才从外企进入我国的研发机构、大型企业,成为技术外溢的一项重要途径,外资工作过的人员对企业的员工培训、技术、生产工艺的改进,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并参与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等。高素质人员向国内流动对企业人才的储备、社会经济的发展益处很大。(四)FDI直接将技术传递到供应链相关企业这是FDI行业间外溢的重要途径,FDI在进行产业链间布局时,会和东道国上游或下游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将其收购,这就要求东道国企业满足其生产技艺、管理等要求,而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到了先进技术,成为了配套产品生产商,最后公司生产的产品与跨国公司的产品由互补变为替代关系,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与外资共同在市场竞争。我国汽车部件行业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情况,目前已形成了具备很强竞争力的产业群。2006年10月启动的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延伸并创新了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具体内容是指1家企业带动其供应链上的3家企业,共同提高社会责任。这样的情形下行业中重要的经验和技术不断传递到其他企业,让他们获得了FDI技术外溢效应。企业也从跨国公司升华为跨国“蜜蜂”资料来源:茧经济:通向“企业公民”模式的企业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五)正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是指在东道国企业与外国投资企业之间形成的互相促动,引发动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机制。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或是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各子公司都会引进新的技术,这就实现了发展中国家希望的“动态技术引进”效果。如果本地企业可以持续的学习外企的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外溢,那么就会促使外商源源不断的引进新技术,形成动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格局。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使本地企业与外资在竞争中共同提高技术水平,而不是一次性的技术引进或外溢行为。三、FDI技术外溢在我国存在的问题(一)在中国投资FDI规模小近年来,中国在FDI吸引的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与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和中国的区域优势是分不开的,外资虽然数目庞大,但规模偏小,一般只有中国中型企业规模,有的甚至更小。有研究指出在中国FDI投资项目平均规模比在东盟和东亚国家地区的都小。(二)各地区间FDI的引进规模和技术溢出不均衡中国各地区间外资引进规模差距很大,有的地区如上海人均利用外资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上海曾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广州、江苏排名紧随其后,这些地区不仅外资引进金额多,而且外资技术含量也较高,技术溢出系数也名列前茅。但像海南、青海等大部分地区外资进入数量有限,人均利用外资更是微乎其微。表3:2006年全国部分地区人均利用外资金额 单位:美元上海北京江苏广州48.820.516.315.5资料来源:冯立新:信息广场,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年02期(三)FDI给中国带来环境污染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观念的指导下,各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环境的保护,有些外资也利用当地环保意识的薄弱将一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业迁到中国来,如橡胶、塑料等产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四)FDI技术外溢给中国创造性带来破坏一是国内企业在谋求技术外溢利益的驱动下纷纷与跨国公司合作,而跨国公司在收购和并购东道国企业时,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先进技术优势和国内企业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收购中处于有利地位,使我方处于附属地位,逐渐取消国内企业原有技术开发机构,控制合资企业的技术研发等重要部门,使我方渐渐散失独立研发能力;二是国内企业在模仿跨国公司产品和技术时往往陷入误区,一味的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流程而自己不进行消化吸收有所创新,最终由于自我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不足,被外资挤出市场;三是跨国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资本、先进技术优势,和政府吸引外资时制定的优惠政策,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国内一些名牌企业在体制、技术各要素难以与之抗衡,最后也会被跨国挤出市场。例如护肤品小护士,该企业创立于1992年。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小护士的品牌认知度高达99%,2003年的市场份额达4.6%,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2003年底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资料来源:新浪网/2003-12-11/83944.html。还有中国家电知名品牌苏泊尔公司始建于1994年8月,一度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意图收购苏泊尔,2008年完成收购计划,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获得了苏泊尔控股权 资料来源:新浪网/e/watch_42/。(五)进入我国外资企业偏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据Tseng和Zebregs估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的FDI有超过50%流向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资料来源: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载于IMF Policy Discussion 2002年第3版24页。,不仅不符合FDI理论,也与中央政府希望借助FDI带来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政策目标和希望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不一致,从理论和需求上讲,FDI应当集中投入到我国优势相对较弱的行业中,但实际流入中国FDI行业投向并不这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先进水平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在市场上能与外企展开合理有效的竞争来刺激自身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进步。如果在外企工作的庞大从业人员能够从制造业不断流出到高新产业中去,对技术外溢效应的扩大和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表4:2008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和金额行业企业数(家)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总计924.0农、林、牧、渔业91711.9采矿业1495.7制造业1156849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17.0建筑业2621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2328.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8627.7批发和零售业585444.3住宿和餐饮业6339.4金融业255.7房地产业45218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3850.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83915.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83.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55.7教育240.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00.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702.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0.0国际组织6.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四、充分利用FDI技术外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一)增强R&D部门技术吸收能力在竞争日益加剧技术革新率越来越快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吸收能力是国内企业能否与跨国公司子公司建立技术关联的关键因素,同时,还影响到我国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关联所提供的机会来进一步改进其技术水平。要通过引进外资在各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改变以往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局面,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挖潜改造途径,设法增加R&D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在研发投入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我国技术落后的原因之一。如IBM公司每年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投资的费用就高达20亿美元,而根据调查结果,2006年,全国R&D经费支出为896亿元,R&D与GDP比重为1.0%,按照国际通用的科技投入强度指标,我国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美国的指标为2.7%,日本为3.0%,欧盟为1.8%,韩国为2.6%,俄罗斯为0.93%,印度为0.8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was40/gjtjj。所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还需要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加强的部分。国家应对国内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并向国内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减少其技术吸收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约束。另外,应鼓励企业建立有效的研发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并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产品,加快国产化进程。(二)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证有关实证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当地员工受教育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只有当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教育程度达到一定的要求水平时,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才能促进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要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关键就是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国家应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督干实行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为了鼓励人员流动特别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动与创业,政府应当减少人员流动方面的限制,同时,还应该加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事业留人和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分配制度,用待遇留人,为国内创业开辟广阔的空间。加大吸引海外及留学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适宜的留学人员引进体制,并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流的鼓励。在这种情形下,跨国公司毋须引入先进技术就能获取垄断国的资助力度。为留学人员创业营造良好市场机制。建立良好的留学人才和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在华工作的政策环境。在引进外资的条件中增加一定条件,即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合资企业应该培训一定数量的本土技术员工。本地企业也应大力教育训练的投入,培养知识与经验都比较丰富的员工,特别是培养知识背景多样化的人,形成“干中学”的终身受教育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消化能力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三)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更多的国人参与到研发过程中,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吸收和积累。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资有利于中国加入动态的全球技术迸步过程,这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更多的跨国公司采取非独资形式建立中国研发机构,特别是研发战略联盟,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近距离地学习;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技术整合,争取先进技术入盟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研发活动;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各种重大科技活动,承担部分研究工作,即使不能主导先进技术的开发方向,也要参与其中,以获取技术升级的信息。如美国通用公司在华投资额已接近16亿美元,是目前在中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该公司在1997年建立技术合资基地-泛亚中心,该中心由上汽集团和通用公司各出资50%兴建,进行汽车技术研发、汽车产品设计和生产。我国的汽车行业不仅通过这个获得了经济上的实惠,并获得了向市场分析、决策投资、法规标准、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隐形收益,泛亚中心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器。(四)营造有效的良好的市场环境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给予跨国公司各种各样的优惠,这些优惠确实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是也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如果没有激烈的竞争环境,即使东道国政府对转让高技术的跨国公司提供税收优惠,也不能有效提高技术转让的速度。只要当地市场上还没出现能与其相抗衡的竞争对手,只要还能保持获利的核心优势,跨国公司就会严格控制核心技术的转让。为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培育出国内企业较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作为技术溢出源,而如果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同时引进多家跨国公司,良好的留学人才和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在华工作的政策环形成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促使跨国公司为维持竞争地位而自觉地引进新技术,强化技术比较优势,从而达到诱导其技术溢出的目的。另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谋取利益。(五)实施跨国并购,与跨国公司组成技术联盟面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内部化,实施跨国并购是一种有效的对策。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国外公司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自己的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可以大大缩短自主创新的时间,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同时,企业还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借助被收购公司原有品牌和销售渠道,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我国著名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万象集团,就是通过不断实施跨国并购获得国外公司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而联想公司通过并购IBM,成功地获得了IBM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制造、采购和销售以及“Think Pad”系列品牌。不仅获得了专利技术,而且扩大了自身规模,增强了对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和对供应链的控制。建立技术联盟对我国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面是竞争,一面是合作。国内企业应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在竞争中求合作。盟友的选择是联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国企业在多数领域与跨国公司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盟友选择上并非是越强越好,关键是合适。一个合适的联盟对象必须能够带来企业所渴望的技术、技能、知识、风险分担、进入市场的机会等。技术联盟的目的在于获得跨国公司创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因此,找国企业需要建立可行的学习机制,才能从技术联盟中获益。(六)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提高产业集聚能力跨国公司能否与我国企业、科研院所等形成有效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与跨国公司形成某种关系的战略联盟,是决定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该加强产业配套,提高产业集聚能力。一方面,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来加大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众多关联产业及相应支撑组织在空间上的大量集聚。产业集群通常会产生聚集效应,所谓聚集效应是因一些特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而产生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基于对聚集效应功能的认识,我们可以积极利用集聚效应,提高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国内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可以积极与跨国公司联合,形成有效关联,建立起战略联盟。通过形成这种有效的关联,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融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的网络之中,并从中诱导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