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权衡中的创新双元所得税评介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李文2 摘要 双元所得税是与综合所得税、单一税并列的一种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模式,其特征为双元税基、双元税率和限制优惠。双元所得税的优点为兼顾了税收收入和国际竞争力、兼顾了效率和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避免了对资本的重复课税、降低了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对资本所得的过度课税、简化了税制。双元所得税契合了北欧各国社会经济状况对税制的要求,因此成为北欧国家个人所得税的首选模式。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双元所得税资本劳动 Innovation after WeighComment on Dual Income TaxChinese Academic of Social Sciences Li WenAbstract: Dual income tax is a major type of personal income tax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income tax and flat tax.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dual tax base, dual tax rate and limited tax preferences. The merits of dual income tax are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both tax revenue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aking into account of both efficiency and redistribu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avoiding double taxation on capital, decreasing overtaxation on capital gains, and simplifying tax system as well. Dual income tax agrees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and then becomes the best choice of them.Keywords:Personal Income Tax, Dual Income Tax, Capital, Labor 个人所得税模式受制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需求状况、税收征管环境、国际经济形势、其他国家的税制状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的国家,其选择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动态的变化轨迹。目前,各国采用的个人所得税模式虽千差万别,但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综合所得税(comprehensive income tax)、双元所得税(dual income tax, DIT)和单一税(flat tax)。其中,双元所得税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指在对非资本所得实行累进税率的同时,对资本所得实行比例税率。双元所得税产生于北欧,是北欧福利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对税制进行权衡的结果。一般而言,双元所得税有其理想模式,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种种因素的牵扯,理想模式很难实现,因此,实施双元所得税的国家均采取了适合各自国情的非理想模式。一、 理想双元所得税的特征双元所得税的思想最早产生于丹麦,是由丹麦经济学教授Niels Christian Nielsen于1980年在储蓄、福利和国民经济一书中提出的,理想的双元所得税主要包括三个特征:1. 双元税基 双元所得税将税基分为两个部分:资本所得(capital income)和非资本所得(non-capital income)。其中,资本所得为来源于各项资本的所得,包括利息、股利、资产租金、资本利得、特许权使用费、自用住房的估计租金等;非资本所得则包括劳动所得、退休金、其他的政府转移支付等,其中,主要为劳动所得(labor income)。对于混合了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的自营业者的所得,则按照一定的办法分解为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2. 双元税率理想的双元所得税对资本所得和非资本所得适用两套税率:对于非资本所得,延续传统的水平较高的累进税率;而对于资本所得则适用水平较低的比例税率,这个比例税率与公司所得税税率相同,也与非资本所得的最低边际税率类似。3. 限制优惠 双元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相比,清理了大量的侵蚀税基的特别优惠规定,大大拓宽了税基,同时也简化了税制。所以,就根本而言,双元所得税实际上是一种分类所得税:对资本所得和非资本所得(主要为劳动所得)分别按照不同的税率课税。 二、北欧国家选择双元所得税的原因双元所得税是获取收入与提高国际竞争力、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博弈的结果,它实际上是对于综合所得税和一般支出税(universal Expenditure tax)的一个折中。所谓一般支出税,即对纳税人的消费支出课税,而消费支出也并非指纳税人当期实际消费的数额,而是指纳税人的全部收入减除不是用于消费的支出后的部分,即一般支出税对储蓄免税。就针对资本的课税而言,综合所得税与一般支出税代表了两个极端,综合所得税对资本所得施行了与劳动所得同样程度的高税率,而一般支出税则对资本所得完全免税。而针对自身面临的现实状况,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选择了二者的折中双元所得税,对资本所得以一个低于劳动所得的税率课税。1.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特点北欧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简而言之,具有如下特点:(1)社会福利程度较高北欧各国多年来一贯名列高福利国家之列,由表1可以看出,北欧四国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高居OECD各国之首,其算术平均数为35.4%,为大多为发达国家的OECD各国平均水平的1.37倍,比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高出许多。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必然带来高水平的福利开支,进而要求较高的政府收入,从而为全面大幅降低税收负担设置了障碍。 表1 部分OECD国家福利支出占GDP百分比(%)国家福利支出占GDP比例(%)(包括教育支出)在各国中的位次瑞典38.21丹麦37.92挪威33.24芬兰32.38法国34.9德国33.2意大利28.6英国25.9加拿大23.1美国19.4日本18.6OECD各国平均*25.8资料来源:Wikipedia: Welfare State, /wiki/Welfare_state.mht.*算术平均数。不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等6个无数据国家。(2) 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当前这个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资本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国界。趋利的资本对投资地的选择无疑要考虑各种成本,因此各国为了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和避免本国资本的流出无不设法改善资本的投资条件,其中,采取各种方式降低税负也成为一个基本手段。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大幅减税,随后各主要国家纷纷跟进,掀起了几轮大规模的减税浪潮,各主要工业国的税负水平大多呈大幅下降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使得本国的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成为别国经济政策的函数,因此,高税负水平的北欧各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3)个人所得税税负较高,效率损失较大 与高水平的宏观税负相适应,北欧各国有着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导致巨大的扭曲效应和效率损失。美国1992年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仅为31%,而改革之前北欧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率远远高于美国,如,丹麦1980年的最高边际税率为73%,瑞典1990年的最高边际税率为51%,3芬兰1992年的最高边际税率为62%,4这种过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对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产生了严重的替代效应,导致了巨大的效率损失。(4)高税负的复杂个人所得税导致避税现象猖獗北欧各国高水平的个人所得税名义税率使得纳税的机会成本很高,大大加强了纳税人避税的动机,与此同时,复杂多样的税收优惠又为纳税人的合法避税提供了途径,因此,纳税人利用各种税收优惠实施避税的行为比比皆是,如利用可抵扣的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实施避税这个最常见的避税措施就使得大量收入相当高的纳税人几乎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个人所得税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之间的巨大脱节,税收收入的制度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也导致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公,亟需改善。2.双元所得税的效应双元所得税具有以下正面效应,恰好迎合了北欧国家的需要。(1)兼顾了税收收入和国际竞争力如前所述,作为福利国家的北欧各国为了满足较高的福利支出必须筹集相当的税收收入,但对资本的税负过重又会导致这些具有很强流动性的税基流出,降低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双元所得税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水平很低的比例税率大大减轻了资本承担的税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供给弹性较小的劳动的较高水平的累进税率又可以筹措必要的收入,同时,对资本的吸引从总量上扩大了税源,也有利于提高税收收入。(2)兼顾了效率和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一方面,双元所得税降低了施加在资本所得之上的税负,削弱了高税负对资本配置的扭曲,减少了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对劳动的累进税率又对劳动所得保持了适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避免了对资本的重复课税双元所得税对个人资本所得实行与公司所得税相同的税率,再加上抵免制度的实施,彻底免除了对资本所得的双重课税,减轻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扭曲影响,也消除了对投资者在企业组织形式选择上的非中性效应。(4)降低了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对资本所得的过度课税 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资本所得的相当部分是通货膨胀升水,当名义利率为7%时,如果通货膨胀率为4%,则真实利率仅有3%,即名义资本所得中仅有3/7的部分为真实所得,而所得税是针对名义资本所得而非真实资本所得课征,因此,在存在通货膨胀时,资本所得承担的实际税收负担高于名义税率,若对名义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按照同一个税率课税,则会形成对资本所得的过度课税。而双元所得税以较低的税率课征于名义资本所得,就能够降低这种通货膨胀引起的对资本所得的过度课税。(5)简化了税制一方面,双元所得税对资本所得实行比例税率,较之原来的累进税率更加简便;另一方面,双元所得税在降低总体税率的同时还清理了大量的税收优惠规定,从另一个方面简化了税制。这种简化的税制一方面降低了税务当局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另一方面也堵塞了大量的可资避税者利用的制度漏洞。由此可见,双元所得税的正面效应恰好契合了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对税制的要求,虽然双元所得税也有其不利之处,如有违公平原则、有损收入再分配等,但是毕竟瑕不掩瑜,权衡利弊,双元所得税就成为北欧各国首选的个人所得税模式。三、 现实中的双元所得税1. 现实中各国的双元所得税制度(1) 丹麦的双元所得税双元所得税在现实中也是最早产生于丹麦。丹麦于1987年实施了双元所得税改革,但由于放弃累进税率的反对力量非常强大,丹麦的双元所得税是北欧国家中最不纯粹的双元所得税。丹麦个人所得税税基丹麦的个人所得被分为三个部分:一般个人所得(personal income)、资本所得(capital income)和股票所得(income from shares),其中,一般个人所得包括工资、福利、退休金等,资本所得包括来自于银行存款、债券、抵押贷款行为的利息,以及出租自有资产的租金,股票所得则包括股利和股票资本利得。一般个人所得和资本所得合并课税,股票所得单独课税。一般个人所得和资本所得的费用扣除额为41000丹麦克朗,但对于不满18周岁的纳税人而言,费用扣除额为30000丹麦克朗。丹麦个人所得税税率丹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两种,一般个人所得和资本所得适用水平较高的累进税率(见表2-7),可以看出丹麦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水平较高,即使近年来已经降低了很多。丹麦的股票所得并未实行单一税率,在2006年1月1日之前,股票所得实行两级超额累进税率,但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三级超额累进税率,44300丹麦克朗以下的部分适用28%的税率,44301丹麦克朗至106100丹麦克朗之间的部分适用43%的税率,而106100丹麦克朗及其以上部分则使用45%的税率,而丹麦目前的公司所得税为28%,与股票所得的最低边际税率相等。5表2-7 丹麦一般个人所得和资本所得适用税率(2009)税 率税 基(丹麦克朗)0%不到4100037.62%41001-27260038.58%272601-34720047.58%347201及以上资料来源:Tax in Denmark网站,/article.31.html.由此可以看出,丹麦的个人所得税实际上已经是双元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的混合,而且从最初的双元所得税改革提议开始,在随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丹麦似乎总是在一步步向综合所得税回归。(2) 挪威的双元所得税挪威步丹麦后尘,于1992年实施了双元所得税改革。挪威的双元所得税是所有实行双元所得税的国家中最纯粹的。挪威个人所得税税基挪威的个人所得税被分为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两个部分,其中劳动所得包括工资和退休金所得。对于自营业者及在自有公司中工作的人,则按照一定的分离模型将其所得划分为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挪威个人所得税税率挪威在课征个人所得税时,先就所有所得课征一道28%的比例税率,然后再对劳动所得加征一个累进的附加税,从而使劳动所得最终承担最低边际税率为28%,最高边际税率为49%的累进税率。6由于挪威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8%,所以挪威资本所得的税率与公司所得税税率相同,且在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整合方面实行资本所得已纳公司所得税的全额抵扣,消除了资本所得的双重课税;同时,资本所得的税率也严格地与劳动所得的最低边际税率相同。(3) 瑞典的双元所得税瑞典于1991年实施了双元所得税改革。瑞典个人所得税税基瑞典将个人所得划分为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资本所得包括利息、股利、资本利得等,劳动所得包括工资、退休金等。瑞典劳动所得的基础费用扣除额随所得数额不同而不同,2009年最低12600瑞典克朗,最高33000瑞典克朗,此外大部分雇员还能够享受每月大约1000瑞典克朗的工作费用扣除(work allowance),其数量取决于年龄、工资收入、基础费用扣除额和适用的地方税率。7瑞典个人所得税税率瑞典资本所得适用30%的比例税率,对劳动所得则适用31.52%56.80%的累进税率(见表2-8)。瑞典的公司所得税为28%,因此,瑞典个人资本所得的适用税率低于劳动所得的最低边际税率,但高于公司所得税率。表2-8 瑞典劳动所得税率(2009)应税所得额(瑞典克朗)税率0-38020031.52%380200-53880051.53%高于53880056.80%资料来源:Sweden Tax Rates,http:/www.taxrates.cc/html/sweden-tax-rates.html. (4) 芬兰的双元所得税芬兰1993年实行了双元所得税改革。芬兰个人所得税税基芬兰也将个人所得分为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资本所得指个人投资所得和死者遗产所得。芬兰个人所得税税率芬兰2009年对资本所得实行28%的比例税率,而劳动所得则实行累进税率(见表2-9)。芬兰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6%,因此,芬兰的资本所得税率稍高于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劳动所得最低边际税率。表2-9 芬兰劳动所得税率(2009)所得额(欧元)基本税额(欧元)税率13100-21700826.91%21700-3530061037.91%35300-64500305841.91%高于64500948250.41%资料来源:Finland Tax Rates,http:/www.taxrates.cc/html/finland-tax-rates.html.2. 现实中的双元所得税评介可以看出,各国实行的双元所得税的纯粹程度各不相同,从挪威较为纯粹的双元所得税到丹麦的双元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的混合。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实行的是纯粹的理想双元所得税,即使是挪威,由于在自我雇佣者所得的划分、特定资本所得的特别税收待遇等方面的规定也打破了对所有资本收入适用同一比例税率的原则,因此,各国现实中实行的双元所得税与理想的双元所得税存在偏离。简而言之,这种偏离主要体现在:(1)税基确认偏离理想原则有的国家双元所得税税基的划分并未完全遵从按照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划分的原则,而是在理想框架下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分类方式,造成税基划分对理想原则的偏离。(2)税率确定偏离理想原则有的国家资本所得仍实行一定程度的累进税率,且资本个人所得税税率与公司所得税税率常常存在差异,同时由于某些国家避免重复课税的措施不到位,因此,理想双元所得税应当免除的重复课税在有些国家仍然存在。(3)仍存在相当的税收特别待遇所有实行双元所得税的国家都无法保证对同类税基实行绝对一致的税率,对某些特别的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各国仍然给予相当的税收优惠,从而导致相对理想双元所得税而言,同类税基仍然存在不同的税收待遇,且税制相对较为复杂。现实中的双元所得税与理想双元所得税出现差异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政府的某些政策取向必然会影响税制的中性。基于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具有自身的政策目标,而这些政策目标往往是非中性的,税收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政策工具,也只能使用一些非中性的手段来促进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现实双元所得税税收优惠措施的出现。其次,各国税务管理当局的税收征管水平是有限的,针对现实中复杂的税基状况,有时只能采用一些有利于税收征管的权宜之计,从而造成现实中的双元所得税与理想原则的部分偏离。再次,社会中对传统综合所得税的习惯思维导致对“离经叛道”的双元所得税的巨大阻力,进而引发双元所得税改革对传统综合所得税原则的某些妥协,如丹麦对累进税率的难以抛弃就是这个原因的典型体现。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出,各国的双元所得税尽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大致相同,但是,具体规定则各具特色,这主要是受各国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1)Pirttil, Jukka and Hkan Selin, 2006, How Successful is the Dual Income Tax? Evidence form the Finnish Tax Reform of 1993,Uppsala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http:/old.nhh.no/sam/conf/Paper%20Tax/Pirttila-Selin.pdf.(2)Alvarez-Garca, S., J. Prieto-Rodirguez and J. G. Rodirguez-Hernndez, 2006,Is the Dual Income Tax a Real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Income Taxes?Int. J. Public Policy, Vol. 1 No. 3, 320-332.(3)Srensen, Peter Birch, 2007,The Nordic Dual Income Tax: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Relevance for Canada, Canada Tax Journal, Vol. 55, No. 3, 557-602.(4)Srensen, Peter Birch, 1993, From the Global Income Tax to the Dual Income Tax: Recent Tax Reform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EPRU Working Paper. EPRU(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Un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5)Tax in Denmark网站,/article.31.html.(6)Sweden Tax Rates,http:/www.taxrates.cc/html/sweden-tax-rates.html.(7)Finland Tax Rates,http:/www.taxrates.cc/html/finland-tax-rates.html.(8)Wikipedia: Welfare State, /wiki/Welfare_state.mht.(9)Zee, Howell H, 2005, Personal Income Tax Reform: Concepts, Issues, and Comparative Country Developments, IMF Working Paper.(10)OECD, 2006, Reforming Personal Income Tax, Policy Brief.(11)Aidt, Toke S., Peter S. Jensen, 2009, The Taxman Tools Up: An Event History Stud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Journal of Public of Economics, Vol.93, 160-175.(12)Genser, Bernd, 2006, The Dual Income Tax: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ence in European Countries, Ekonomaki Pregled, Vol. 57(3-4), 271-288.(13)Boadway, Robin, 2005, Income Tax Reform for a Globalized World: The Case for a Dual Income Tax,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Vol. 16, 910-927.1本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税制改革中的国际竞争力原则:定位与影响”(20090460471)资助。2作者简介:李文,女,1969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3Alvarez-Garca, S., J. Prieto-Rodirguez and J. G. Rodirguez-Hernndez, 2006, Is the Dual Income Tax a Real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Income Taxes?Int. J. Public Policy, Vol. 1 No. 3, 323.4Pirttil, Jukka and Hkan Selin, 2006, How Successful is the Dual Income Tax? Evidence form the Finnish Tax Reform of 1993,Uppsala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http:/old.nhh.no/sam/conf/Paper%20Tax/Pirttila-Selin.pdf.5Tax in Denmark网站,/article.31.html.6Srensen, Peter Birch, 2007,The Nordic Dual Income Tax: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Relevance for Canada, Canada Tax Journal, Vol. 55, No. 3, 563.7Sweden Tax Rates, http:/www.taxrates.cc/html/sweden-tax-rates.html.(文章来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文2011年4月12日下午15:0016:30,经济学系在经院514会议室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张涛老师做了题为“福利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学术报告,经济学系的各位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众所周知,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福利制度非常完善,为了维持高福利,北欧国家的福利支出占社会总支出比重往往很高。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这些福利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了大幅的提高,这与其福利制度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当天的学术研讨会上,张涛老师以瑞典为例,引用了详实的数据,对这一问题做了阐述。 一、高经济增长综合分析达沃斯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公布的多种指数,我们可以发现在全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瑞典、芬兰、瑞士、挪威等北欧国家纷纷名列前茅。从瑞典1966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表可以发现,自金融自由化引发的泡沫破灭后,瑞典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高位,但是由于瑞典的外贸依存度很高,贸易总额占GDP比重接近100%,在此次危机中,瑞典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高社会福利2002年,瑞典的政府总支出占GDP比重高达58%,并且大部分用于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事实上,瑞典的高福利是长期演变的结果,1950年瑞典公共开支仅占GNP的25%,但到了1980年该数字飙升至63%,近年来这一比例虽有所削减,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长期执政不无关系。对比1995年瑞典与日本的转移支付项目我们可以发现,瑞典政府在退休金、失业救济、贫困救济、国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均远高于日本。 三、高企业竞争力在2008年的财富500强中,不乏诺基亚、爱立信、沃尔沃等北欧公司的身影。1991年瑞典进行了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占比约为6%,占GDP的比重为3.1%,低企业税率使瑞典企业的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2009年北欧国家中,瑞典的企业税率为26.3%,芬兰26%,丹麦25%,相比之下,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企业税率高达30%以上。近年来,北欧国家的科技实力也得到了很大加强,很多公司将研发中心设在了北欧。从1981年至2001年这20年间,瑞典的R&D支出占GDP比重由2.17%上升至了4.27%,芬兰由1.17%上升至了3.4%。 四、高人力资本统计数据显示:各国教育总支出排名列第一位的是韩国,但其私人教育支出比重较高,在公共教育支出方面远不及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可见北欧国家具有政府高人力资本投入的特征。 张涛老师学术报告结束后,李慧中老师、尹晨老师、高帆老师、封进老师、孙大权老师等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瑞典高外贸依存度的原因、区分各国R&D支出背后的主体、全球化对于北欧国家竞争力提高的影响等。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1945-1970S) (世界大通史第18卷第6章1)(上)日期:2003-08-28来源:世界大通史文稿 作者:黄安年字体:大 中 小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1945-1970S) (世界大通史第18卷第6章1)(上)黄安年撰稿,发表:世界大通史文稿/1997年;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2年12月16日网上首发第六章 各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贫困问题一、 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1945-1970S)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西方国家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形成于本世纪初,德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早实行疾病保险的国家。德国也是“俾斯麦式”社会保险的发源地。尤其是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三十年代大危机后。单纯依靠家庭和社会团体,无力解决严重的失业和贫穷困境,需要中央政府负起社会保障的责任。三十年代瑞典等北欧国家独树一帜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已得到充分的发展。1935年8月1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颁布的美国社会保障法,标志滞后于西欧的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影响。1941年8月14日的, 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11944年美国第26届全国劳工大会,正式使用了社会保障的提法。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任命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亨利贝弗里奇(1879.3.5-1963.3.16)为英国各部研究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联合委员会的主席,负责考察和研究英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及有关福利问题,并提出改革计划。1942年12月,该委员会提出了,即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认为贫困一般是诸如健康不良、失业或老年等特定因素的产物,提出“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旨在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2建议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即实行失业、残废、疾病、养老、生育、寡妇、死亡七项社会保险。按照他的计划,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三类。社会保险用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社会救济用以满足贫困需要;自愿保险用以丰裕居民的需求。报告在英国和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战后英国推行福利国家社会立法政策的蓝图。1942年12月17日, 美国总统罗斯福复信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小乔治布利特说:“我以极大的兴趣注意到您12月15日信中所提到的事,感谢您寄来贝弗里奇报告,我正需要它。”3西方国家后来把贝弗里奇报告所设计的社会福利计划称为贝弗里奇制度, 把推行这一制度的国家称为贝弗里奇国家。战后初期,英国颁布了涉及有关社会成员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立法,1948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宣称英国建成了福利国家,其后上台的保守党政府也把福利国家政策作为争取民心的旗帜。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也紧随英国之后,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立法, 相继建设“福利国家”。瑞典等北欧国家更是进一步发展了战前的社会保障措施,成为西方国家“福利国家”的橱窗。到了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在整个西欧和北欧国家达到了新的高峰。我国有的学者把欧洲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创立阶段(1883-1889);仿效阶段(1890-1919); 体系完整阶段(1920-1934); 迅速发展阶段(1935-70年代初);改革阶段(70年代初至今)。4对于社会保障的界定和内容,各国并不统一。一般说来,社会保障即社会安全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补助以提高其福利。”5社会保障可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护收入的计划等。社会保险一般指国家通过法令规定的有关对居民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的政策措施。社会救济,一般指对居民中赤贫和遭遇不幸的困难者提供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项目,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形式。而社会福利则泛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保障项目、福利保障措施和社会保障服务的总称。专指国家和社会对特殊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的社会服务。由于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大,迄今它在西方发达国家实际上已包括就业保障、失业福利保障、老年福利保障、健康医疗保障、教育福利保障、住房保障、退伍军人保障、其它公共援助保障、妇幼及伤残福利保障、自然环境保障等领域。它对个人、家庭、社会集团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英国扩大社会保障成为超负荷的福利国家英国最早以“福利国家”自诩。还在1934年和1936年,英国就颁布了、和, 不过在二战前,英国还不是“福利国家”。工党领袖艾德礼以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许诺出任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首相,他以贝弗里奇报告为根据,颁布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立法。1945年6月15日, 英国政府颁布了,1946年8月1日,颁布了、。1946年6月11日艾德礼首相在工党年会上称这三项是“伟大的社会改革措施”。规定救济金含失业救济金、疾病救济金、产妇救济金、寡妇救济金、监护人救济金、退休金、治丧救济金等项。1946年11月6日,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它明确规定:“建立一套广泛的保健服务制度,以确保改善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他们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除了明确规定收费外,“所提供的服务”“一律免费”。从1948年7月开始实施的这一立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的西方国家。1948年7月5日, 英国政府还颁布了。6英国政府的这些“福利国家”措施,使她成为当时西方国家拥有社会保障立法最为完备的国家,它既是一百多年来英国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长期斗争的胜利成果,也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其他受雇人员间的一种妥协,同时,它又是统治阶级为了稳定政局进行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社会福利越高,当然受雇人员要交纳的赋税也相应增加。从1951-1964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并没有改变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总趋势。在60年代英国经济相对迅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1959年英国修正了,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961年修正了,改善工人劳动条件;1964年颁布了;1970年颁布了和;1972年颁布了; 1974年颁布了;1975年颁布了等。英国政府在1978年、1980、1982、1984年又几次修订就业保障法,改称。7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民保障和全面保障。一个在英国的居民甚至包括在英国居住的外国人,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全民和全面社会保障制度。公民自出生那天起就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上面有他的号码,实际上当他在母腹中已经开始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障,从他受抚养、上学、病残、就业和失业、丧偶或抚养子女、年老退休,直到死亡都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涉及:退休养老金保障,凡年满65岁的男性和年满60岁的女性的投保者,均可享受退休金,退休者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也能领取一定数量的补贴,退休金总支出一般占到全部社会保障支出的1/3多;失业保障,含失业救济和解雇补助;疾病、工伤及残疾保障; 老人福利含养老院, 家庭援助,膳食服务;低收入补贴,含为低收入个人的补贴,低收入家庭补贴,住房津贴,以至低收入的母婴补贴等, 产妇津贴和孀妇津贴,抚养未成年儿童的社会保障, 战争抚恤金保障, 死亡津贴,教育补助,公职人员休假等。此外还有国民健康服务、社会救济制度等。国民健康服务除免费医疗外,还包括学校卫生、家庭卫生、食品安全、药物安全、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医疗培训、防疫和戒毒等内容。这套十分庞杂的社会保障管理,是由社会保障部统一负责的, 下辖6个专门机构, 自8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保障的运行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社会保障的现实受益者,主要是低收入者和家庭、老年人、失业者和病残人,所以有人认为,英国的这种社会保障是这一代人保上一代人,收入高些的人保低收入的人,有工作的人保没有工作的人,年轻人保老年人, 身体健康的人保病残人。有人统计英国目前80年代发放的各种津贴和补助有50种左右。在欧洲国家中,英国是最早表现高福利国家和低经济效率相结合特点的国家,被称为是“英国病”的一个根源。如1961年英国各种福利开支在国民支出中的比重为37,1970-1971年占59.93, 1979-1980年则占63.25。8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字,在英国中央政府的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社会保障和福利1972年占总支出的41.1, 1980年占总支出的45.9,而住房等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则分别占26.5和30。9根据英国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支出材料,1949-1950年为65.76亿英镑,1959-1960年为98.29亿英镑,1969-1970年为173.93亿英镑,1979-1980年达283.53亿英镑,1984-1985年达362.98亿英镑,以1949-1950年指数为100,则1984-1985年为552,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猛增到11.1。10过多的社会福利开支迅速增长和英国经济缓慢发展的极不协调,导致经济增长的富国和连年超负荷的福利重担的穷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加剧政府财务的恶化, 赤字增加,形成福利债务国。有的学者指出:“如果英国确实是一个经济实力雄厚和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那么它也许还能负担得起扩大福利开支的费用,但英国做不到这一点, 国内它是在实际上变成穷国的时候去负担只有富国才有能力承担的供养公民使命的。”11而政府不顾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大包大揽的做法,使人们普遍滋长了对社会保障的依赖心理,出现了“多干”和“少干”甚至“不干”差不多的反常情况,这种再分配的超前均等化没有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出现了待业增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怪现象。“英国病”中的社会福利超负荷因素,实际上已经在极盛一时的福利国家热时,向西方国家发出了警钟,然而,那些政治家们都不愿意冒断送政治生涯的风险来指出或纠正这一越来越凸显的弊端。德国和法国社会保障的扩大和完善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根据德国基本法第20条的规定,德国是一个民主和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本部“优才计划”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中国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招聘职位表(15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鞍山市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0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耳鼻喉科慢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能力考核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医学老年痴呆鉴别诊断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同制员工招聘50人(第三批)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所属企业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36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教育集团教师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创新方法大赛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医防融合知识讲座
-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教案和教学设计
- 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一年级16《柳林风声》译文和答案
- 广东省监理从业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平台题库
- YY/T 1268-2023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追加和过程等效
- 平地机操作规程
- HY/T 0302-2021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工程设计规范
- GB/T 710-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 GB/T 18591-2001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