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oc_第1页
W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oc_第2页
W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oc_第3页
W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oc_第4页
W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 公司成本控制研究 内 容 摘 要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 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这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 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企业的成本比 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 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 获利水平。因此,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研究,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 W 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成本控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成本管理理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认为对采购成本、期间费用的有效控制或规划, 是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成本控制的模式和策略, 对该公司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强化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 争力。 关键词: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竞争优势 Abstract Cost control which is the eternal topic in the activitie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lead to the lower cost and higher profits. And it will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Nowadays the market is a buyers market and there are many enterprises which have been competing with in each market segment. While lots of products to be yield are homogeneous in the market, so enterprises depends on such as having some leading advantages about cost, providing high-quality services and the reputation of brand, especially cost control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crucial factor. If any enterprise has some advantage on cost over competitors, then it can make use of low-price competition means to expand its shared market, then to increase its production capacity fo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o occupy the whole market enterprises only continuous control cost, and make sure that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 levels. Therefore, enterprises strengthen cost-control stud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During the study process, this article which insists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taken such ways as a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st management theor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tudy on W company cost control, analyzes existed problem and identify the key cost-control point. The writer consider the problems which need to solve urgently is about effective control and planning of purchasing costs and during costs. As to this problems, this article formulates a series of model and strategy of cost control with the effective control about companys cost, thereby company can strengthen the compan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companys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Key wordswords: Cost Control Cost Manage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目 录 内 容 摘 要.2 ABSTRACT.3 第一章 绪论.6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6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 一、研究的目的 .8 二、研究的意义 .9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安排.10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10 二、研究的内容安排 .11 第二章 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介绍.13 第一节 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13 一、传统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13 二、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状况 .16 第二节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19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19 二、成本控制的对象 .20 三、成本控制的目标 .21 四、成本控制的意义 .22 第三章 W 公司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3 第一节 W 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分析.23 一、W 公司的概况.23 二、W 公司成本控制现状.26 三、W 公司成本项目情况.30 第二节 W 公司的成本分析.31 一、W 公司 5 年成本数据.31 二、W 公司成本总体分析.37 三、W 公司产品成本分析.37 四、W 公司管理费用分析.38 五、W 公司销售费用分析.39 第三节 W 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9 一、成本指标的分解不到位 .40 二、材料成本没有有效控制 .41 三、研发成本控制不到位 .42 四、期间费用管理失控 .43 五、成本控制方法未有效建立 .44 六、考核不严格,奖罚兑现不到位.45 第四章 W 公司成本控制改进策略.47 第一节 加强目标成本控制.47 一、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47 二、成本指标分解 .48 三、确定成本控制关键点 .50 四、研发成本的控制 .52 五、成本指标考核 .53 第二节 构建成本控制有效模式.54 一、成本的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结合 .54 二、建立基于市场链为导向的成本控制 .56 三、成本控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60 结 论.61 参 考 文 献.6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2008 年,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 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 荡,主要股市大幅下挫,恐惧心理和信心危机笼罩整个市场。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目前 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加 上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因素,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对消费增长构 成制约。目前,中国的钢铁、电力、汽车、IT 信息等重要行业已呈下滑态势。为抵御国际 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更加有力的扩大境内需求 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 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正在加深和蔓延: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持 续加深,东南部地区大批企业订单持续减少,接不到订单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虚拟经济向 实体经济延伸;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从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传导,表现最明显 的是就业。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加上危 机传导需要一个过程,2009 年我国经济所受影响可能更加严重,不可掉以轻心。 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 中国政府 2008 年 11 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 4 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 了强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 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 外需不足。根据这一方案,到 2010 年底,中国政府将投资 4 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包括基础 设施、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建设、民生工程以及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 群体收入水平等在内的 10 大措施。同时,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转向,财政政策 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1 1。 全国各地政府纷纷以重大建设项目为主,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8 年全国社会总投 资将超过 16 万亿元。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如何深入了解中 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因素,如何全面分析我国各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 势,是信息产业和电子制造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十分关注的课题。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 爆发形势下,我国信息产业和电子制造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信息产业和电子制造 业的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 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通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信息产业和电子制造产业突飞猛进。时至今日,这种快速 增长将因全球市场容量的限制而改变。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和分析,我国 IT 制造业产值已居 世界首位,未来全球 IT 市场的需求增长将趋于缓和,特别是对硬件产品的需求总量将保持 稳定。从世界工业发展的历史看,特定产业在一国的发展都会因成本、资源、市场容量、 他国的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遇到增长瓶颈。远至 18 世纪英国的纺织业,近如日本的汽车工 业,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增长。信息产业和电子制造业是一种典型的“游牧”产业, 成本因素将快速驱动产业转移,加上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必然导致我国电子 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减慢。除制造业外,我国信息产业的其他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 软件行业为例,2000 年至 2007 年我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从 560 亿元增长到 5834 亿元,年 均增长 34%.2008 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业务收入 5764.7 亿元,同比增长 32.8%,增速较 去年加快 9.2%.同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发展。 此外,近年来基础元器件行业和部分高端产品如液晶、等离子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 品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 年 1-9 月份,在整个电子制造业发展速度下降的情况下依 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一方面,具有专业配套特点、有技术专长的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以 及软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等自主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抗周期能力较强;另一方面, 平板显示/电视产品和笔记本电脑属于新兴消费产品,目前处于市场需求上升阶段,仍将保 持较快增长速度。而元器件属于上游产品,周期对其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该行业的增长 拐点很可能在以后几年内出现。另外,成本上升压缩产业利润空间。一方面是我国劳动力 成本上升因素;另一方面,电子信息行业利润水平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国际大宗商品和原 材料价格快速上升,以及国际电子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等方面,金融危机直接作用于这两个 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出口都带来了较明显的冲 击,而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和投资对产业增长拉动远大于内需,国内需求的增长仅仅能缓 解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却不足以推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的电子信 息产业将在产业自身增长周期、国内经济波动和全球经济周期三重压力下艰难成长。 如何控制成本就成了企业管理永久的话题。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为生产和销 售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反映的是产品的劳动耗费。如何适 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对于提升企业产品的价格竞争,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就是对 W 公司成本控制进行研究, 希望通过研究降低 W 公司整体成本,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如何 参与竞争,如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每一个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中国加入 WTO 已有多年,很多行业的企业已经开始直接面对国际化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 底,在激烈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还是产品价格的竞争,而产品价格竞争的实质是产品成 本的较量,即某个企业的产品成本如果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成本,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企业的产品成本高于同行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企业就可能面临被淘汰 的威胁,列入被收购、兼并或清算、破产的行列。企业参与竞争的目的是通过竞争获取经 济效益最大化2 2。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要求成本最小化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途径。 创新科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W,下同)始建于 2001 年,现有职工近 800 人,其 中本科以上占 90%.W 公司是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全球性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总部设 在北京,在北京设立营销中心,在深圳设立采购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另外分别在 美国硅谷、中国深圳、武汉设立三大研发基地。公司拥有多项存储专利技术,提供 IP- SAN、FC-SAN、NAS 等全线存储产品和应用软件,具备从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到容灾备 份的完整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体系。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广电、通信、政府、安防、互联网 等存储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市场应用十分广泛。 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各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严峻的竞争压力,企业要生存、求 发展,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只有以其成本优势参加市场竞争,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存储产品生产厂家 竞相降价,公司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参与或适应这种竞争,W 公司每三个月至 半年就必须推出一款新产品,2004 年毛利率水平平均在 60%左右,到 2008 年平均毛利率 下降到了 25%左右。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幅度远远低于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成本压力 越来越大,而公司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尚待加强。存储行业的“火车头”: EMC、IBM、HP、DELL、NetAPP、HDS 六大公司占据全球超过七成的市场。W 公司的 销售无法与他们相比。由于他们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并在中国建立了规模不小的 生产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并进行规模采购与生产,使类似于 W 公司的中小性存 储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W 公司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 越小。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性经营转化。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成为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成本与环境, 成本与内部条件之间的关系,成本与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成本之间 的相互关系,均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同时也决定了成本控制不能 局限于成本本身,这也就决定了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成本本身的研究,而 是要研究与成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产率得到提高、生产消耗得到降低,使社会生产在更大规模 上进行,使新兴行业快速走向成熟。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行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也推 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为了占领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生产性能更高,价 格更低的产品;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需要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千方百计地降低 成本。在一个成熟的行业,产品的价格下降成了不可改变的趋势,为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 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需要降低成本抵消价格下降所形成的不利影响,这一要求迫使企业 将成本控制提到战略的高度,这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另外。本文中所讲成本是大成本概念,所谓大成本,即成本不仅仅指企业生产产品的 原材料,人工,资产折旧等直接可归属于产品成本中的耗费,而是比产品成本含义更为广 泛的一个概念,是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3 3。之所以在绪论中对成本加以界定,是 因为在人们的头脑中好像有一种倾向,一提起成本,马上反映出来的是生产成本,这也造 成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只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了其他耗费的控制,目前在我 国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的成本失控,都与此相关,固有必要在此加以明确。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安排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对任何一个具有理论或实践性问题的研究,都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无论通过什么方 法,最终的目的都是对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个有理有据的结论并指导实践。本文坚持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中外相结合和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的基本导向,坚 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综述法。通过深圳书城、深圳图书馆藏文献、大量阅读及搜索引擎,全面 查阅国内外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在研究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文献研 究和文献参考,从现有的文献中收集、研究和整理资料。 第二,定性分析法与综合分析及归纳相结合。本论文重点采用了定性分析法进行分析 和判断。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 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目的2 2。定性分析 法是一种直观性的预测方法,主要依靠专家和企业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 分析能力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范围较广,比较难以把握。因此,笔者在研究 中综合采用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会计学和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即对一般 的社会科学推理与归纳的方法。 第三,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 W 公司成本控制进行个案解析和研究,从而归纳出一般 企业成本控制的模式、策略以及具体实施办法,给出相应对策,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安排 本文以 W 公司成本控制为题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分析入手,再到过 程研究,最后提出成本控制的模式、策略以及具体实施办法。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具体 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本文研究奠定了 基本前提。 第二章,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介绍。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搜集、整理及分析,梳 理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概念,介绍对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现有企业 成本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成本控制 的主要特点等,从而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核心章节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其中: 第三章,W 公司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简要介绍 W 公司的基本情况; 其次,公司的成本现状分析和财务控制分析;最后,找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产生 问题的动因。通过以上分析,有利于成本控制的问题解决。 第四章,W 公司成本控制改进策略。针对 W 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及企业成本控制的模式和实施的策略。 以上内容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也是最可能有研究创新和贡献的部分。 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提出的建议。 具体论文框架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 W 公司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 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介绍 第四章 W 公司成本控制改进策略 结论 第一章 绪论 图 1.1:论文框架 第二章 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介绍 成本优势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0)将企业战略分为成本领先、目标聚集、差异化三种。其实,就企业竞争力 本质而言,不管其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始终是其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始 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就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理论的演进路径而言,其发展路径 简况大致为:第一,1855 年,新英格兰的 Lyman 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成本会 计制度(张鸣等,2001) ;第二,1903 年,美国学者泰勒在工厂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产 品标准操作程序和时间,成为标准成本法的基础;第三,1906 年,美国 J. Whtmore 第一 次详述了标准成本制度;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管理的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 程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从传统的“事中控 制、事后分析” ,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规划成本” ,形成以管理为主导的经营型现代 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4 4。 从本质上而言,成本管理应该伴随管理而生。因为管理首先是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然后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产生了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 行为,从今天会计角度而言也就是对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从投入产出或收支角度而言,是 成本发生和收益实现的管理过程30 30。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发展历程应如下文所述。 第一节 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通常人们将作业成本计算(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出现之前的成本管理视为 传统成本管理。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重视对直接材料、直接人 工等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而对间接费用的计算与控制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5 5。表现 在具体方法上,就是间接费用多采用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基础进行分摊。具体来 说,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重置成本会计管理时期 1494 年,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FraLucas Pacioli)在他的算术、几何和比例 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复式记账法,从此会计从古代会计时期进入近代会计时期,直至 19 世 纪 60 年代,复式记账法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 19 世纪 80 年代工业化的进程,美国经济进 入以工业化生产、规模经济和无政府主义为特点的自由竞争时期,一些著名的商业巨头如 卡耐基、洛克菲勒等为了打败竞争对手,纷纷挑起价格战。由于当时企业的销售和管理费 用相对较低,使竞争者可以只按变动成本来定价,所有的修理、维护和更新费用全被计入 生产费用,不再在各种产品或各个期间分摊这些固定成本,企业的生产报告只注重于直接 人工和直接材料,只是将一些直接的、在产品中甚至能够看得见的成本进行核算,这时期 的成本管理系统被称为“重置成本会计管理系统” 。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英国会计 人员对成本计算进行了研究。将生产中的材料、人工、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 并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等信息可以通过会计的日常核算程序及时地 提供出来,存货控制也得到了加强,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本法逐步应用于成本计算,成本 会计开始形成。早期的成本会计,其特点是侧重于成本计算与记录,提供事后的成本信息。 研究成本会计的专家劳伦斯曾对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做过如下论述:“成本会计就是应用 普通会计的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 定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 产销政策时参考。 ”这一时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盈利增长点在于增加产量,只要价格 高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即可获得利润。因此企业管理着重于考虑企业 是否能够盈利,收入是否能够弥补支出。 2、标准成本管理时期 20 世纪 30 年代,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积累的完成、消费市场的扩大,为产业的繁 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当时的企业仍处在凭借传统经验管理的时期,缺乏标准 化程序和对资源的有效组织控制和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因此一批工程师和实业家 开始致力于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有效管理的种种办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勒制”也 即“科学管理” 。当时,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市场不再表现为卖方市场,企业主不能再 以通过扩大生产的方式来提高利润。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股东和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破产 倒闭,迫切要求会计不能只停留在事后反映,而应更注重事前预警,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 效果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以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受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成本 管理人员纷纷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新成就对成本进行预测,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为尽 可能地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参照标准6 6。同时,大型企业、托拉斯等需要从大量个人和银行 获取巨额投资,这导致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为了对外提供财务信息, 连贯的财务报表和独立审计变得日益重要,成本会计进入了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时期。 借鉴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制度,提出了标准成本计算和 预算控制等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当时企业的需求。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是以泰勒的科学 管理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实施基础的成本管理。初步形成了从预算到核算, 再加以反馈与控制的较完备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手段都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事后控制上,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开始出现。 3、管理成本会计时期 为了提高产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企业十分重视提高内部工作效率。而 过分强调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泰勒制科学管理方法只注重生产的现场管理,同样呈 现出诸多方面的不足。 在此期间,线性规划、概率论、决策论、成本预测模型等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形成 所谓的“管理科学学派” 。以后,企业又吸收现代数学方法,对经济活动加强事前规划与日 常管理,专门为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会计体 系由此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对外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的要求,对内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成本会计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也相应地被要 求增加预测和决策等内容, “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 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成本管 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被扩展充实,主要内容有:决策成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 目标成本法、责任成本管理等。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适应大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的标准成本法、变动 成本法等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发挥并且仍在继续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但是,产品种类增多、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设计和使用中人性化要求提高、信息 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生产和管理的手段,也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企业因而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正努力寻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 品成本,并且要求成本的控制系统有更强的功能。这种背景下,现代的成本控制系统应运 而生,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所运用的手段方面,都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系统有着显著的差异。 二、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状况 现代成本管理又可分为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方法指运用现代管理 理念、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单一的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的成本管理技术,如全 面质量管理、ABC/ABM、成本企划等;而成本管理模式则是一种成本管理技术的集成,它首 先是一种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文化,然后在这种理念和文化下,运用一系列的成本管 理方法从全局、系统的视角来降低企业成本,并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从而 达到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典型的是战略成本管理。 1、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 战略成本管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关注。一般 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中,在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 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学术界一致认为其首先由英国学者西蒙(Kennteh Simmonds,1980)提出29 29。西蒙主要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视角出发对战略管理会计 进行探讨,然后对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因此其分析着重于理论层面 上的阐述,如“战略成本管理应该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 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其实从西蒙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阐述可以得知,其 对战略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显然,从今天理论界关于战略成本管理 的研究来看,西蒙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2、战略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回顾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成本管理模式,自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作了大量 的研究(Simmons,1980;John K. Shank,1993、1999;Tony Grundy,1995;Robin Cooper,Slagmulder,1998;布洛切, 1999;夏宽云,2000;陈柯,2001;王耕等,2002;张鸣等,2005) ,这些学者从不同的层 面和视角对 SCM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Shank 模式。Shank 模式是 Shank 教授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创 建的,于 1993 年出版了成本战略管理一书。Shank 教授利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为企 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战略上的分析。他多次阐述战略成本管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 ) 、战略定位分析(Strategy Position Analysis) 、 成本动因分析(Cost Driver Analysis) ,并以此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重要工具7 7。这 三种工具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体系,因此被认为是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