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國科技產業管理發展之探究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Governments Technical Industry Management宋志揚 程家玲中原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摘要肇因於經營環境的快速改變及新興科技不斷的推陳出新,企業面臨改革創新的腳步更為積極,提高企業競爭力乃為今日業者生存及接受世界經濟挑戰之要件,政府正尋求推動台灣成為科技島為目標,因此可預期高科技產業將主導我國未來企業發展之策略主軸。鑑此,本文就科技管理者關心之課題加以探討,首先分析我國新興科技產業環境,進一步提出我國科技產業管理創新策略及新願景,最後,就科技管理之發展策略方向建議以作結論,俾能掌握我國在廿一世紀產業發展利基,是所深盼。關鍵詞:科技島、新興科技產業、創新策略ABSTRACTDue to the fast change of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newly developing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comes out, All of businesses more faced to the step of innovative reformation vigorously. Its the main condition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of businesses today and accept the challenge of economy in the world. Government just searches for the goal of becoming the Technologic Island that promoted the Taiwan. So, its predictive that high technological businesses will lead the axis of developmental strategy in the future.In this article, It researches the topic that the technological manager concerned. First It analysis the environment of newly developing technological businesses. It makes one step to submit the innovative strategy and new vis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At last, It submit the suggestions becoming a conclusion thats about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So, It can under control of the benefit about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21th century. So we can do.Keywords:Technologic Island;newly developing technological businesses;innovative strategy一、前言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於民國90年11月召開第廿二次科技顧問會議,對於我國應掌握科技產業競爭優勢,提出五個領域需積極規劃管理創新及研提新願景,分別為電子、通信、生物技術、奈米技術及物料與資訊服務等相關產業為推動核心。本文在科技產業環境方面,擬述整體性國內市場困境之處,在科技管理產業方面,就五大新興高科技領域提出政府研究發展之規劃策略,在科技產業願景方面,順勢了解我國優勢條件所面臨之契機與展望,並就科技管理所發展之目標作綜合建議結論,以確保我國科技產業,具備創新環境,提升國際競爭力之關鍵要素。二、我國科技產業環境茲由四個方向來探討我國科技產業發展環境現況及面臨問題如后:2.1人才技術方面人才是目前我國從大規模製造之生產模式轉變為以研發、高附加價值為發展重心最關鍵的要件。我國自然資源較少,過去賴以成長的利基在於廉價的勞工,而目前此條件已不復存在,甚至在亞洲其他國家急起直追之下,中等技術人員及工程人員的競爭力也可能將在短期內消失。另一方面,我國不具有一個足夠的國內市場,故生存之道在於不斷拓展海外市場的版圖,以維持規模經濟。我國未來應發展高附加價值、少量多樣生產、增加研發設計成分的產業,並且著重運籌端及行銷端之擴展,促使我國能夠結合創新研發體系、創業投資機制、供應鏈管理網絡、高科技集資體制、國際金融附加價值服務系統、倉儲轉運樞紐,成為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能否完成此規劃藍圖的關鍵在於我國相關方面人才的品質與數量是否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以支撐其所需,倘若不及時正視這項最基本的要件,我國競爭力就將會受到嚴格的挑戰。至於人才問題,尚須考量人才培育品質及人才流動障礙等因素。2.2政府制度方面由於社會生態變化快速,在過去的組織分工架構下,很多行政事務已經無法僅由單一部會處理,愈來愈多需要跨部會的協調,致使行政程序複雜冗長。另一種情況是新興產業未有專業主導機構,不知應歸類為那一個部會主管,因缺乏明確的主管單位,且其設立受到延誤。導致目前眾多政府不同部門間文件之傳遞功能係由案件申請人負擔,往往導致申辦時間成本之增加。許多案件之行政程序冗長,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及欠缺時效。2.3智慧權利方面國內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即使是大企業也多缺乏專業的法務與智財權人員,故在消極的防禦及積極的推動上均往往有人才不足的窘境。我國產業界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處理能力仍然不足。國外廠商常利用蟑螂專利(指經嚴格法律檢視即站不住腳或錯誤引用)作為手段,向國內廠商索錢,國內廠商多以順從方式得過且過,肇因為個別廠商無能力進行驗證。目前缺乏評量及認證智慧財產權價值的機制。國內多是以企業的營收成長作為上市上櫃的衡量標準,對於智財權未來價值之設算欠缺明確機制,使得開發智財權企業上市上櫃的困難度極高。且對國際智財權缺乏足夠資訊,亦無方便的交易之門。2.4創業投資方面雖然創投事業興盛為新設事業提供了集資的管道,而且過去資本市場的發展,也為上市(櫃)公司提供了集資的機制,高科技事業在資本及金融方面,仍面臨之問題,如上市上櫃之標準仍然嚴苛,不利於新創事業,尤其是研發事業之通過申請。加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已停止對創投事業之優惠,創投業在取得資金方面比過去困難。雖然商業銀行資金充浮,但限於法令不得承作附有認股選擇權之貸款,使得對高科技事業之融通管道仍嫌不夠暢通。三、我國科技產業策略玆就我國五大領域科技管理產業主要策略分項概述如后:3.1電子產業策略:3.1.1系統整合晶片(SoC)1.積極培育並引進SoC相關人才(1)增加並培訓師資、種子人才、學生,增加國防役員額。(2)引進國外與大陸優秀科技人才。2.建置SoC發展環境(1)建構發展SoC之創新環境,帶動自有品牌及創新產品之系統產業(包括網路、資訊、通訊、IA等)發展。(2)設立SoC設計園區,發揮群聚效應。(3)發揮Foundry優勢,匯集國內外IP資源,建立設計重複使用(Design Reuse)技術,發展低成本SoC製造技術,鼓勵SoC與IP設計服務產業,使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之SoC設計與製造中心。3.發展SoC技術(1)建立前瞻性系統應用環境,帶動設計、製造、封裝與測試技術發展。(2)於研究機構建立設計平台,協助產學計畫之設計、測試與驗證。(3)長期建立RF、類比、混合訊號之核心設計技術。3.1.2平面顯示器1.發展資訊家電(IA)及通訊用之平面顯示器(1)省能源之反射式及塑膠基板的中小型STN及TFT LCD技術。(2)高畫質之OLED/PLED、LTPS-TFT、CNT-FED等顯示技術。2.發展20吋級以上視訊(TV+Net)用之平面顯示器(1)TV用大型TFT-LCD與PDP-TV產品技術。(2)輕薄型LCOS投影機及關鍵零組件技術。3.發展NB及監視器用平面顯示技術(1)廣視角及高性能之10吋級以上-Si及LTPS TFT-LCD技術。(2)TFT-LCD之關鍵零組件技術(如模組設計、CF、驅動及控制IC、背光模組、玻璃基板及偏光片)。4.發展前瞻性顯示技術(1)籌組平面顯示器研發聯盟,以研究機構作為共同合作研發場所。(2)研發低成本之Flexible / Plastic Display 與 System-on-Panel等技術。3.1.3光儲存及數位影像產品1.加強光機電整合人才培訓,延攬海外人才。2.協助廠商解決高額權利金問題。3.科專經費持續投入前瞻性光/磁儲存技術之研發。4.建立HD-DVD驗證實驗室,協助國內廠商提昇HD-DVD產品之品質,並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大廠共同制訂規格。5.開發新一代的光學讀取頭,以藍光GaN LD為光源。6.結合數位攝影機技術,開發以HD-DVD為儲存媒體之高畫質數位影像攝影機(HD-DVC)。3.1.4光通信元組件1.設立國家級測試認證實驗室,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組織。2.以 Ethernet-based 區域性光網為載具,發展Fiber Optic GbE產品,以成為全球光通訊元件用戶端產品主要生產基地。3.開發DWDM之關鍵元件及模組,包括波長多工解多工器(Mux/Demux)、光放大器、及光源等,以及如All-Fiber Device Fabrication, Micro-Optic Integration, Thin-Film Coating, Optical Waveguide等關鍵技術。4.以Array Transmitter作載具來開發850 nm VCSEL Array技術,並積極開發長波長VCSEL元件,在下一代的技術上取得領先。5.支持研發機構建立世界級光通訊核心技術,包括低成本主被動元件與構裝技術、自動化設備、精密光學、高頻 IC 設計及製造技術等。3.1.5發光元件1.投入高附加價值產品,如用於資訊儲存的藍光LD、用於光通訊的長波長VCSEL、以及白光LED。2.制定能源政策,積極參與國際規格制定,以支援白光LED發展。3.1.6微積電系統技術1.配合資訊、消費性電子、通訊、生醫等應用產業發展趨勢尋求具市場潛力之產品設計與創意加速取代型產品與創新型產品之研發。2.推動研發聯盟開發Killer Application產品促使相關應用產業及時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3.結合國內半導體產業優勢加速CMOS/MEMS技術整合推廣共用晶片提供創意產品的實現環境。4.建立 MEMS-IP 與人才庫。5.加強與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合作加速提升技術深度與廣度。6.發展奈米機電系統(MEMS) 前瞻技術扮演微米到奈米之主要介面技術。3.2通信產業策略3.2.1無線通信產業1.政府輔導研發下世代行動通訊網路設備、通訊軟體、檢測與測試平台及服務平台等無線通訊長程發展所需技術,尤其是軟體技術,以建立未來基礎應用環境。(1)在法人科專計畫中擴大支持下世代行動通訊網路設備技術研發,亦包含Mobile Internet服務平台 OSA技術; 另外,透過業界科專支持Mobile Internet 之Content與應用程式軟體技術開發。(2)軟體技術之建立,由法人科專計畫開發軟體系統,如電信軟體、Soft switch通訊協定軟體、軟體發展平台、軟體方法與流程、及軟體測試技術等;由業界科專或政府支援民間之軟體開發計畫,著眼於應用軟體技術之開發成效。2.支持業界主導發展用戶端設備、網路接取設備、關鍵元組件等具有近程市場效益之產業技術,並開發產品上市。(1)以業界科專、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重點補助業界研發技術與產品,提升研發及產業競爭能力並創造效益成果。(2)政府擴大引進共通技術,法人科專研發共通平台及通用技術,加速技術與產品發展改良。3.結合學界與研究單位力量,參加國際大型研究計劃,進而參與標準制定活動。(1)建立結合學界與法人科專互相合作的機制,學界負責基礎及標準前技術研究,法人科專可以承接已研發產業技術,發揮加值效益。(2)參加國際大型研究計劃,如IST(Information Society Technology Program),提昇研發達世界水準。(3)法人科專結合業界力量,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活動,爭取優勢地位。4.加速人才培訓與引進,促進海峽兩岸人才交流。(1)就業訓練體系中之人才培訓計畫,應加強無線通訊技術人才及軟體技術相關人才之培訓,尤其應積極輔導非資訊通訊專長之大專畢業生進入應用軟體及內容產業領域。(2)積極規劃海峽兩岸長期人才交流與互設研究機構之辦法,並規劃辦法吸引人才來台。5.大幅加強大學院校無線通訊人才培育。(1)增加國內大學院校無線通訊相關課程與系所學生人數,並加強非資訊相關科系學生在資訊應用知識之傳授。(2)加強大學院校之軟體課程及軟體設計訓練,建立良好軟體人才素質,以擴大軟體設計人才來源。(3)研發單位得設立學院,培育具實務設計能力學員及養成師資,並授予學位,立即可為產業引用。3.2.2光通信產業1.確立我國光纖通訊產業重點發展目標。透過光纖通訊產業聯盟的運作,推動產業垂直整合,並引進重點技術與高科技人才。2.整合國內通訊服務業者、光通訊系統業者、關鍵性功能模組業者、關鍵性光電元件與基礎材料業者,建立產業分工體系,齊心開發具潛力的光纖通訊系統。3.以LAN為載具,全力發展 Intelligent Optical Networking 和 Gigabit Ethernet Carrier 相關產品,提昇通訊產品附加價值。4.鼓勵產業界進入 SOA (Silicon Optical Amplifier) 技術開發。5.推動設立電信寬頻網路園區,串聯全台灣成為寬頻通訊高科技(Hi-tech)服務島,提供國內電信廠商和世界各大電信公司新興寬頻與光通訊技術試驗環境,帶動寬頻通訊技術相關產業全面起飛。3.3生物技術產業策略1.往創新研發導向生技產業(R & D Driven Biotech Industry)及利基導向之精密製造生技產業兩個方向,雙管齊下並行發展。2.分三階段落實:先充份發揮既有比較優勢,再與國際接軌,帶動核心能力改造,最後得以邁入創新型生物醫藥科技產業。3.選擇特色領域重點突破,包括:(1)亞洲地區性疾病相關生技醫藥,(2)結合光機電資訊工程之生醫技術,(3)台灣特殊動植物及種苗,(4)中醫及中草藥科學化應用,(5)精密生技醫藥量產。4.國際接軌,進入全球市場,成為亞太樞紐,包括:(1)生技醫藥法規國際化,(2)強化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及評價,(3)積極引進國際生技醫藥產業,(4)領導亞洲地區生技研發及創投活動,(5)推動前述五項具特色之亞太生技醫藥中心。5.建立生技發展之環境及基礎建設,包括:(1)強化政府部會整合,主導政策、法規及環境建立,(2)改造資本市場,提供誘因引導資金投入,(3)學術及研發機構鬆綁,釋放人才及技術,(4)建立生技園區,激發群聚效應(Clustering Effects),(5)強化生技醫藥產業協會公會,提昇民間團體活力。6.政府投入帶動、創造成功案例,包括:成立投資基金、擴大研發投入、提供租稅及研發獎勵、以及推動國家級大型研發計畫等。3.4奈米技術及材料產業策略3.4.1儲能材料透過產學研合作及研發聯盟模式,建立台灣儲能奈米材料及系統設計的IP,除增加現在鋰電池產業競爭力外,並建立新興微小型燃料電池及高儲能電容的產業,加速提昇國內儲能產業之擴張能力。3.4.2光電與顯示材料產官學合作研發/奈米機能展現,整合推廣移轉可運用於液晶產業之材料新技術,大幅提升材料附加價值及創新性以達降低材料成本增加產業競爭力。3.4.3高頻寬頻材料應用1.以奈米材料、奈米結構、奈米元件等奈米技術開發適用頻率更高,使用頻帶更寬之材料及元組件,以整合更高速及更高密度的通訊與電子資訊系統需求,以建立整體產業之競爭力。2.利用奈米技術針對綠色環保型構裝材料、光電構裝基板,建立完整之材料製程技術。3.發展奈米晶粒相關變化材料及奈米介面操控,以導入下世代光記錄媒體之研發中,以爭取智財權保障。3.4.4生技產業發展具可複製、組合、辨認的智慧型生物奈米元件,可應用於生物 晶片、藥物釋放系統與仿生元件。3.4.5平台技術1.產官學合作研發/奈米機能展現,整合推廣移轉可運用於傳統產業之新技術,運用資訊科技協助產業提高附加價值2.奈米結構特性之理論計算、模擬與預測跨領域整合研究3.透過產官學合作及研發聯盟模式和國際合作,分別由學術單位和經濟部轄管單位取得國際認證的各項奈米檢測技術,其次落實推廣到工業界本身的生產線品管實用。4.建置平行運算叢集電腦及量子分子動力計算軟體與應用技術。成立合作研究中心,業者以會員贊助方式加入,確保研究成果之產業應用性及技術移轉。5.奈米結構特性之理論計算、模擬與預測跨領域整合研究。3.4.6高科技化傳統產業產官學合作研發/奈米機能展現,整合推廣移轉可運用於傳統產業之新技術,運用資訊科技協助產業提高附加價值。3.4.7奈米電子元件1.結合國家、產、學、研的力量,成立國家型計畫,進行整合及分工。2.善用國際合作分工及技術引進機制,快速取得關鍵技術。3.與優勢產業結合,加速產業化發展。4.儘速創造 Killer Application技術。5.智慧財產權佈局的策略,尤其在功能、結構及觀念性的專利申請應加強。加速奈米技術人才的培育及引進。3.5資訊服務產業策略3.5.1以國家型計畫落實推動電子化政府1.設立單一推動組織與檢測單位,落實專業資訊諮詢與綜合評量系統。2.強化政府基礎環境建設;加速政府網路建設, 安全與認證機制,推動研訂標準與法規。3.整合與擴充政府網路服務,提升服務內涵,改善服務品質。(1)更新現有重要資訊系統,發展建置整合型系統,進行流程整合與簡化; 發展新增重要行政資訊系統,消除業務電腦化落差;建置國家安全與防災資訊系統。(2)推動政府資訊上網;推動全國檔案資訊化;提昇政府網站的服務內容,以及相關公共訊息的搜尋能力;參照顧客關係管理,建立網路民意溝通與服務機制。4.推動G to B電子商務應用,建立完善B-to-G及G-to-B架構;引入民間資訊與管理技術,協助政府電子化發展。5.推動CMM與認證,引進CMM方法與制度,並落實推動CMM至資訊服務產業,由標竿型企業開始。3.5.2成立經建型計畫推動電子化社會1.推動全新電子化書包應用。(1)建設多元化電子化書包網路環境。(2)設置配套誘因措施,如提供誘因予IA廠商。(3)建置示範性電子化書包資訊系統與平台。(4)建制示範性電子化書包應用服務系統:例如電子化互動教學、電子化家庭聯絡、電子化考試、電子化課外輔導、電子化討論、電子化課外活動、建設電子化書包實驗區域,進行service trail等。2.推動縮減數位落差方案:偏遠地區寬頻建置; 偏遠地區education 及 learning; 進行實地輔導與服務。3.推動加強弱勢團體資訊應用方案,如殘障人士、老人等輔導措施。4.建制其他示範性電子化應用服務系統,如醫療、金融、文化等方面。3.5.3加速推動產業電子化1.加強供應鏈、需求鏈及物流等運籌基礎環境的建構:加速網路基礎建設及健全資訊流、金流及物流自動化之相關法規制度及發展環境之建設。2.加速協助產業知識化,包含建構產業數位Content中心。3.建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優質環境,如加強電子化產業誘因、 、設置產業研發基金,減輕廠商稅額負擔、開放廠商外資比例與創投投資限制。4.加強科專計畫帶動產業電子化相關技術研發,如資訊平台、標準、安全等項目。5.建置示範性系統及標竿計畫,以建立推動模式做全面性的推廣應用。6.加強國際合作與產業策略聯盟,並扶植企業成立異業整合與協調團體。四、我國科技產業願景就五大領域分析我國科技產業願景如后:4.1電子產業方面:1.建構我國以高附加價值產品核心之設計與製造中心。2.我國以SoC為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株洲信息化营销方案制定
- 建筑方案设计咨询内容包括
- 趣味茶学社活动策划方案
- 安防系统监控施工方案
- 专业工厂设计咨询方案
- 初两会考试题及答案
- 恋爱暴力活动策划方案书
- 社保咨询规划方案模板
- 清远橡胶防撞条施工方案
- 仿古亭长廊施工方案
- 智慧城市与环境监测技术
- 幼儿园一校一档整改报告
- 眼科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家政员保洁流程
- 智能计算系统:从深度学习到大模型 第2版课件 8、第八章-智能编程语言
- 中药黄精简介
- 《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特征尺寸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CDSEM)行业发展策略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 投标货物包装、运输方案
- 2024年广西公需科目参考答案
- 港航实务 皮丹丹 教材精讲班课件 60-第2章-2.8.1-航道整治的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