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卒中预防.ppt_第1页
房颤卒中预防.ppt_第2页
房颤卒中预防.ppt_第3页
房颤卒中预防.ppt_第4页
房颤卒中预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心房颤动与脑卒中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抗凝药物的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在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的应用房颤脑卒中预防的总体治疗建议,房颤发病率约1%2%。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患病率达30以上非瓣膜病房颤最常见。瓣膜病房颤中,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发病率最高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房颤所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15%20%。房颤相关脑卒中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易复发,心房颤动与脑卒中,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房颤患者约有526万多,研究表明:如未经抗凝治疗,每10万例房颤患者中每年将会发生4,500例卒中,如未经有效抗凝治疗,我国每年由房颤导致的卒中患者约为23.7万例,526万房颤患者,4500例/10万房颤患者发生卒中,23.7万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心房颤动与脑卒中,Holter监测,心电图,事件记录,住院患者心电图遥测,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临床上诊断AF的首选检查,长期的持续监测更有助于发现NVAF患者,CEM:持续床边监测;aCEM:自动持续床边监测,aCEM和CEM监测的时间24小时,左心房,血栓(血凝块),左颈总动脉,栓子,右颈总动脉,右颈内动脉,栓子堵塞脑血管,影响大脑血供,房颤相关卒中的病理机制,对于大部分房颤患者,您最常使用的卒中预防方案是,A.口服抗凝药物单药治疗B.抗血小板药物单药治疗C.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房颤,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聚集,血栓栓塞并发症心源性卒中其他系统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非心源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Rx:阿司匹林联合无效剂量华法林,等同于单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房颤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机制,未控制的房颤卒中复发风险为无房颤患者的3.7倍,华法林,安慰剂,华法林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达64%,华法林较阿司匹林降低了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伴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2.0-3.0,N=3371),或氯吡格雷75mgqd+阿司匹林75-100mgqd治疗(N=3335)。主要有效性终点是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血栓栓塞、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华法林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低了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达41%,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2014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2014ASA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2017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指南推荐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应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治疗的基石,那么神经科内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应当如何合理用药呢?,注.ESC: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欧洲心脏病学会;AHA:AmericanHeart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ACC: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美国心脏病学会;HRS:TheHeartRhythmSociety美国心律协会,出血,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栓治疗策略,风险vs获益评估,选择治疗药物:安全-有效?,房颤卒中抗凝更应关注获益和风险的平衡,用CHADS2评分评估为低危患者,如果接受抗凝治疗,仍能获益。这部分患者约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40%,为能识别出真正的低危患者,有条件时可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一步评估。,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瓣膜病房颤定义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修复术后合并房颤瓣膜病房颤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明确抗凝适应证,无需再进行栓塞危险因素评分,房颤脑卒中出血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有多种评估方法应用于临床,其中HAS-BLED评分系统被认为是最简便可靠的方案。评分为02分者属于出血低风险患者,评分3分出血风险增高。,出血风险评估,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动态评估,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出血危险评估,分为可纠正和不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仍能净获益,不应将出血风险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的禁忌证。出血风险增高者亦常伴栓塞风险增高,若患者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出血风险亦高时,需对其进行更为审慎的获益风险评估,纠正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严密监测,制定适宜的抗凝治疗方案。,2017指南出血风险评估与抗凝策略,抗凝药的选择,抗凝适应症、药物本身的特性、患者的临床因素及患者意愿。华法林是房颤脑卒中预防有效药物。华法林在瓣膜病房颤中已经成为标准治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及血栓栓塞一级、二级预防荟萃分析显示,华法林与安慰剂相比可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大样本的队列研究显示:在出血高风险的人群中应用华法林,平衡缺血性脑卒中与颅内出血后的净效益更大。,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IXa,Va,IIa,Xa,XIa,VIIIa,VIIa,组织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抗凝药物的治疗靶点,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抗凝适应症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或NOACs均可选用。基于NOACs优势,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优先推荐NOACs。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由于NOACs尚无证据支持用于此类患者,故应选用华法林。,抗凝药的选择,NOACs也可用于华法林治疗INR控制不理想时。有证据表明,SAMe-TT2R2评分可能预测华法林治疗效果。根据SAMe-TT2R2积分选择NOAC或华法林,02分的患者可应用华法林治疗,2分时考虑更换为NOACs。,SAMe-TT2R2,抗凝药的选择,华法林通过抑制环氧化维生素K还原酶,抑制维生素K还原,使凝血因子(、)前体部分羧基化或脱羧基化受到影响而发挥抗凝作用。华法林还可因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S和C的羧化作用而具有促凝血作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有很强的水溶性,口服经胃肠道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100%。口服给药后90min达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3642h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华法林吸收、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受遗传和环境因素(例如药物、饮食、各种疾病状态)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局限性,华法林抗凝治疗,明显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保泰松、甲硝唑及磺胺甲氧嘧啶、胺碘酮轻度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巴比妥、利福平、卡马西平长期饮酒可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建议初始剂量为13mg,可在24周达到目标范围。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患者,初始剂量可适当降低。如果需要快速抗凝,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5d以上,在给予肝素的第1天或第2天即给予华法林,当INR达到目标范围后,停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作用监测监测指标:PT是最常用于监测华法林抗凝强度的指标。PT反映凝血酶原、因子、因子的抑制程度。抗凝强度:定期监测INR并据此调整华法林剂量。控制INR2.0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均最低。,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频率:首次服用华法林后23d监测INR;口服华法林23d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此后,数天至1周监测1次,稳定患者可每4周监测1次。,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作用监测,剂量调整初始剂量治疗1周INR不达标时,可按照原剂量5%15%的幅度调整剂量并连续(每35d)监测INR,直至其达到目标值(INR2.03.0)。,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围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两周之内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妊娠;其他出血性疾病。,INR升高明显(5.010.0)时,暂停华法林1d或数天,重新开始用药时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如果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或者发生出血,则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迅速降低INR,包括应用维生素K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重组凝血因子a。服用华法林出现轻微出血而INR在目标范围内时,不必立即停药或减量,应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患者若出现与华法林相关的严重出血,首先立即停药,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逆转抗凝,静脉注射维生素K15.010.0mg。,华法林抗凝治疗,目前NOACs均作用在凝血瀑布中的单靶点,分别为a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a抑制剂利伐沙班、阿派沙班和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获得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非瓣膜病房颤的血栓栓塞预防。,新型口服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可预测,治疗窗宽,较少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NOAC在亚洲房颤患者中的颅内出血比较,颅内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亚洲房颤患者中的总体出血比较,LipGY,etal.IntJCardiol.2015Feb1;180:246-54.,总体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适用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由于其疗效,安全性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优先于华法林使用。自体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房颤亦可应用NOACs。心脏人工机械瓣膜和中度至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房颤患者禁用NOACs。NOACs原则上不可用于严重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开始服用NOACs之前,都应进行CHA2DS2-VASc评分、出血危险因素评估,对抗凝治疗适应证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用药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指标和肝肾功能。已经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停用华法林后,若INR2.5,应监测INR变化,待INR2.5后按上述办法换药。,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的推荐剂量,达比加群禁用于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CrCl80岁),肌酐清除率3049ml/min,或出血风险高,或同时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维拉帕米)者,建议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剂量,利伐沙班,20mgQD,利伐沙班,的推荐剂量,15mgQD,肌酐清除率3049ml/min,或出血风险高,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新型口服抗凝药,小出血,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非致命性大出血,暂停或延迟药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活化因子a,压迫止血、外科、输血,延迟或暂停1次药物,观察出血情况,确定以后是否继续服用。注意是否同时应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应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或外科止血,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给予补充红细胞,血小板或新鲜血浆。对达比加群酯还可采用利尿和透析。,出血以后是否恢复抗凝治疗要因人因病而异。要仔细评估血栓栓塞和出血的风险。,NOACs的短半衰期使得停药时间成为最重要的“拮抗剂”,研究未能证实阿司匹林在房颤脑卒中预防的疗效,并且出血的风险不比华法林及NOACs少,尤其是高龄患者。不主张用抗血小板制剂作为房颤脑卒中预防。,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房颤相关脑卒中早期复发率高,脑卒中后714d内应用非口服抗凝药未降低脑卒中复发,但显著增加出血房颤发生脑卒中后急性期启用抗凝药的时机取决于脑卒中的严重性,在未启用抗凝药前,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后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第1天时启用抗凝药轻度脑卒中(NIHSS16分),第12天影像学评估未见出血转化时,启用抗凝药,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后抗凝治疗,左心耳是房颤血栓栓塞的主要来源,90%100%的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血栓可能来源于左心耳,封闭左心耳理论上是预防房颤患者栓塞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左心耳封堵在房颤脑卒中预防的应用可能适用于:对于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栓塞事件。术前应作相关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左心耳结构特征,以便除外左心耳结构不适宜手术者。,左心耳封堵在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的应用,类推荐:根据发生血栓栓塞风险选择抗栓治疗(B)CHA2DS2-VASc评分2(男性)或3(女性),在充分风险评估并与患者沟通后可选择:NOACs(A)或华法林(INR2.03.0,A)有抗凝治疗适应证,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时难以控制INR达到目标治疗范围(2.03.0)或不能常规监测INR(每至少1次)、或华法林严重不良反应及其他禁忌时,可选用NOACs(A)。机械瓣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建议应用华法林抗凝,INR目标值根据瓣膜类型及部位来决定(B)。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a因子抑制剂前应评估肾功能,此后每年至少1次重新评估(B)。定期再评估脑卒中和出血的风险及药物的副作用,并据此调整原抗凝治疗方案(C)。,房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