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题电子化技术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发展愿景与策略.doc_第1页
子题电子化技术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发展愿景与策略.doc_第2页
子题电子化技术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发展愿景与策略.doc_第3页
子题电子化技术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发展愿景与策略.doc_第4页
子题电子化技术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发展愿景与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子題:電子化技術服務業全球競爭力之發展願景與策略林美華壹、現況說明八年代左右,美國企業普遍瀰漫著缺乏信心的氣氛與挫折感,因為日本企業帶給美國相當大的威脅。但由於美國政府及企業的覺醒,於九年代初大力推動企業改造,再加上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運用其優勢的電腦軟、硬體產業改變消費者習慣以增加商機,另一方面則創造其國家整體之競爭優勢,使得經濟競爭力大幅提升,創造了美國企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榮景。探究其主要的成功因素在於推動電子商務(EC, electronic commerce),促使公司之間下訂單、供貨的作業完全電子化,亦即建構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化(B2B eBusiness)運作環境。根據美國商務部於1999年表示,從1993年到1998年,美國連續六年保持2位數之投資率成長,其中資訊(IT) 相關產業投資佔了極高比例,而資訊(IT)產業僅佔美國GDP之8%,但對美國整體經濟成長之實際貢獻,卻高達了35%(19951998)。因此,美國電子商務的實際成長,已遠超過任何專家先前之樂觀估計;且如果此種趨勢不變,其將成為下世紀美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反觀國內電子商務的推動,行政院於六月三日通過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計畫將以推動五萬家企業、二百個體系以上,深入應用B to B電子商務為目標,其中至少八為中小企業;加速建構產業間供應鏈電子化作業能力。同時希望產業電子化的推動,帶動國內電子化服務業的成長,但面對國際電子化服務廠商的競爭,國內電子化業者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在未來兩岸三地的經營模式,非得靠電子化不可,對國內電子化服務業者而言,如何透過產業電子化的推動提升本身競爭力,以跨足亞太地區的龐大商機,為以下所要探討的主題。再進入主題之前,本報告先針對電子化技術服務業的定義與主要應用領域做一說明,再詳述全球發展趨勢及國內發展現況。(一)定義l廣義:凡利用資訊相關技術(尤指Internet),提供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或電子企業(Electronic Business)相關服務之業者均稱之,其包括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ISV)、Application or Value-Added Service Provider、Consulting Firm、System Integrator等。l狹義:(本報告所採定義)特別指與政府推動產業電子化五年計畫推動主軸(企業間應用、網路化應用)相關之電子化服務廠商,故:(1)非網路化服務之ERP/MIS服務廠商、B2C EC應用、多媒體遊戲軟體及廣義之網路通訊服務(如ISP、固網),並不包括在內或僅考慮其介面整合。(2)與過去推動之資訊服務業及未來擬推動之網路多媒體產業有所異同。(二)主要應用領域電子化技術服務業目前尚屬萌芽期,產品發展及服務模式充滿生機而多變,因此本文僅以目前之主要應用領域勾勒本電子化技術服務業之範疇,列述如下:(1) 傳統企業內資訊應用或電子商務應用領域軟體之網路租賃服務(ASP)(2)企業間供應鏈/需求鏈整合應用服務EAI、SCM、CRM、EIP、e-Procurement、e-Selling、 e-Design、e-Collaboration相關軟體及服務提供企業間訊息交換、流程整合、料件分類及辨識規格等交換標準整合之相關服務業者(3)網路社群或Many2Many公用型(Public),及One2Many私用型(Private)之網路交易服務及產品(4)相關金流、物流、安全認證之整合服務業者或產品(5)其他:如IDC、電子商務顧問服務、企業內/間之整合服務、及未來之Mobile Commerce應用等茲以下圖概念式表示:供應商/委外廠外包商客戶/通路商客戶企業間網上採購/行銷/服務、供應鏈整合管理及全球運籌體系電子化(企業內部)採購研發製造行銷配送 其他管理體系電子化(ERP)研發體系電子化(PDM) 製造體系資訊化(MES)全球運籌管理(GL)全球決策支援(EIS)全球電子知識庫應用 電子化行銷 電子化詢/報價 電子化訂貨 電子化服務 電子化支援 需求鏈管理整合 電子化採購 電子化委外製造 電子化進度追蹤 網路合作研發 電子知識庫分享 供應鏈管理整合資 訊 流系統介面整合ASP/CSP e-Design Collaboration e-Community e-Marketplace 其他系統介面整合物流全球組裝中心/發貨中心倉管整合系統 共配體系運作管理系統 配送資訊回饋/異常管理系統 ASP 金流國內外電子化支付 網上交易安控機制及認證機制 國內外電子化支付支援IDC、知識庫/內容資料庫提供、交換標準服務、交易支付保証、交易風險保險、及其他支援服務(三)全球發展趨勢根據國際顧問公司IDC的估計,2003年全球B2B EC市場將達到美金3,270億美元;Forrester Research更預測到了2003年,B2B EC將有1兆3,7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平均成長率(CAGR)高達99%。茲以下列幾個分類再補充說明之:(1)EC軟體根據IDC預估,全球EC應用軟體市場規模將由1999年的18億美元成長至2004年的230億美元,成為全球軟體龍頭。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B2B EC)軟體約佔60%,企業對消費者(B2C EC)軟體佔40%;而採購軟體、銷售與行銷軟體則為最大的二個產品區隔。資料來源:IDC,資策會MIC 經濟部ITIS計畫整理,2000年11月(2)CRM軟體根據OVUM預估,2005年全球CRM市場規模可約達140億美元;特別以中大型.Com公司、金融業與電信業等需求最大。目前市場上多數業者以提供前台自動化功能,與結合前後台功能的企業營運應用軟體(Enterprise Business Applications ; EBA)套裝軟體,或是CRM的交易平台為主。 單位:百萬美元資料來源:OVUM,IDC,GartnerGroup,資策會MIC 經濟部ITIS計畫整理,2000年11月(2) 資訊安全市場由於B2B EC使用者異常重視各種線上交易安全問題,故資訊安全市場之產值與電子商務成長相輔相成: 單位:百萬美元註:此市場規模僅包含北美、歐洲與亞洲市場資料來源:OVUM,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整理,2000年11月(4)ASP市場2004年全球ASP市場將突破400億美元。資料來源:Ovum,資策會MIC經濟部IT IS計畫,2000年11月(5) eMarketplace應用企業間電子商務(B2B EC)由早期以提供產業專業資訊內容為主(如VerticalNet提供50多種產業資訊),進而朝向提供交易服務之加值服務,包括以賣方為主導的eDistribution(電子經銷,如Dell提供線上PC銷售給其經銷商與大型客戶),以買方為主導的eProcurement(電子採購,如台塑Internet採購系統提供2000多家上游供應商線上採購招標),逐漸發展為由非買賣雙方的第三者主導的eMarketplace(電子交易市集)。根據IDC預估B2B EC市場規模,eDistribution將由佔整體市場的58.6%(1999年)降低至20.4%(2004年);而eMarketplace則由2.5%(1999年)大幅成長至56%(2004年),五年間的年複合平均成長率高達248%;另外,根據Delphi Group預測,2003年eMarketpalce將佔整體市場 的50%以上;Gartner Group預估2002年全球約有7,50010,000個eMarketplace,在眾多eMarketplace中,如何脫穎而出成為區域市場或全球市場焦點乃成敗之關鍵。由此可見B2B EC大趨勢,將從加值低、費用少,朝向交易速度快、加值服務高的電子交易市集發展,而主要營收將來自軟體授權、廣告費用、系統設定、會員費用,進而收取專業服務,交易傭金等。(四)國內發展趨勢由於E-Commerce、E-Business、知識經濟之蓬勃發展,因此不論已成立之國內資訊服務業者、或新成立之電子化專業公司,均積極投入心力開發或代理相關應用軟體或服務軟體,因此諸如SCM、CRM、EAI、KM、Portal、Security、e-Procurement、e-Selling、e-Service、e-Design Collaboration、e-Marketplace、e-Sourcing、Content Management & Search Engine等軟體紛紛出籠;惟目前這些軟體的供應商以國外廠商居多且居強勢,國內雖然亦陸續有相關軟體出現,但就品質及功能而言,可增強空間頗大。至於專案類服務中,以電子商務策略顧問、客戶/供應商之供應鏈/價值鏈整合、企業管理知識化支援、及企業資訊入口網站(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之整合建置佔了交易的大宗。最近逐漸興起之企業間研發合作整合專案導入,對我國即將轉型為全球高附加價值設計製造中心而言,將愈來愈為重要。相對於軟體產品類及專案類發展,網路型電子化資訊服務業則是以驚人之多樣化及蓬勃發展,令人不得不特別注意。惟因項目眾多,本文僅舉其大要者說明如下:(1)電子化風潮帶動資訊軟體市場成長1996-2000年我國資訊軟體市場規模成長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73,39195,43757,81827%30%單位新台幣百萬元48,85718%118,72824.4%服務類8,3599,57614,29119,78128,089專案類14,95319,64620,21326,81633,520產品類25,54528,59638,88748,84057,11919961997199819992000(e)1999-2000GR42%25%17%F 新興網路公司與電子商務(EC)蓬勃發展,為服務類成長居冠之重要因素。F 2000-2003年SCM(B2Bi)之CAGR預估為68%、CRM預估為55%、e-Procurement 預估為62%;較整體資訊軟體市場之成長(CAGR=25%)更為強勁。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11月(2)ASP新興應用ASP風潮於1999年底吹進國內,2000年更掀起了熱烈的迴響,國內許多軟體公司、系統整合業者、企業集團、主要ISP紛紛轉投資獨立公司或擴大營業投入此一市場;此外,國外資訊大廠IBM、HP、Sun、Compaq,與軟體大廠MS、CA、Oracle、SAP、i2、BroadVision等也都爭相推出ASP方案(詳見下圖)。由於ASP在國內才開始起步,2000年各業者大都處於準備階段,正積極開發建置其ASP平台與整合相關軟體解決方案,預估2001年國內ASP市場可有100%以上的成長,與國外市場成長趨勢相當。我國ASP業者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11月(3)電子市集e-Marketpalce國內自2000年中開始興起電子交易市集的建置風潮,各方業者紛紛投入經營垂直產業,或國際貿易、MRO水平的eMarketplace,目前業者多在初期嘗試階段,規模較小,收費方式也在嘗試修正中;預估2001年我國eMarketplace市場將邁入起飛年,業者營收也將逐漸放大。MIC認為eMarketplace之關鍵成功要素(KSF)為Domain Knowledge強、產業市場規模大、保持中立角色、提供高附加價值服務、以全球化角度進入市場。國內水平、垂直eMarketplace業者湧現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11月(4)網路資料中心(IDC)在EC與EB的需求帶動下,2000年國內主機代管與網站代管的數目激增,主機代管由780台,數倍成長至4,200台;網站代管由9,000台成長至15,000台。未來EB、EC、ASP、eMarketplace將更加蓬勃發展,且在在都需要強大且快速的主機與網路服務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配合,因此以提供企業主機代管、網站代管的網路資料中心(IDC)也吸引多方業者投入巨資轉投資建置,包括原有的ISP業者(窄頻與寬頻)、資訊系統業者,與2001年將開始營運的固網業者等(詳見下圖)。 我國各方業者搶進IDC市場註:業者提供免費服務或未提供客戶獨立網址者不予計入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11月(五)產值估計由於目前並無針對電子化技術服務業之正式產值調查,故其產值僅能就目前資訊應用服務業之總產值中,估計本區隔之比重得出。據資策會MIC軟體組分析估計,2000年本區隔(包括產品類、專案類及服務類)佔總資訊應用服務市場產值約為12%14%左右,故本電子化技術服務類之2000年總產值約為新台幣140160億左右。貳:環境分析(一)國內外重要影響因素國內環境Internet相關應用已具基礎,且仍快速成長。八十八年政府全面推動產業電子化及自動化五年計畫,掀起企業間電子化應用熱潮。軟體業者紛紛轉型或投資成立網路服務公司(如ASP);新型電子化服務公司(如e-Marketplace)亦蓬勃發展。最近二年資訊應用服務類業務成長為資訊應用市場各區隔之冠, 其中電子化應用之成長居功甚偉。近一年來產業全球化營運更為積極,帶動電子化服務業者之大陸服務、亞太服務、甚至全球性服務之挑戰及商機。由於電子商務營運模式、收費模式、應用技術仍屬萌芽階段,故創業及營運風險極高,公司營運不佳或更動服務模式仍時有所聞。頻寬等基礎建設及相關費用合理化、人才短缺、安全互信機制不足、金流/物流/保險無法高度整合等等問題,困擾相關服務業者及使用者。國外環境以美國為首之各先進國家,紛紛推動國家級電子化相關計畫;美國商務部並指出”資訊相關產業本身雖僅佔美國GDP之8%,但對美國整體經濟成長之實際貢獻卻高達35%(9598)”。相關專家預測,1999-2004年全球EC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65%以上之速度成長,但風險亦將提高,且各廠商間洗牌效應及創新機會仍大。全球化行銷、全球化夥伴競合及全球化客戶服務之可行性及必然性將更高,因此電子化服務將必更具國際性。專業顧問服務、中高階教育訓練、應用軟體線上租賃服務及委外服務之比重,將愈來愈高,並逐漸成為電子化服務業者之主要收入來源。B2B EC標準、交易安全、消費者保護、國際金融自由化/電子化、國際物流整合、及縮短電子化應用差距,受到APEC及全球各國之重視,並成為跨國合作之重要議題及項目。2000年下半年來之全球不景氣,使新型未獲利之.com公司受到質疑,全球電子化投資轉趨穩健及紮實。兩岸關係中國大陸對台商產生磁吸作用,且在網際網路日益普及與大陸加入WTO後之大幅開放市場局勢下,大陸市場對台灣之重要性將進一步提高,但相對地,台商對其之重要性將逐漸降低。大陸電子商務及資訊化市場蓬勃發展,一步到位之大手筆網路基礎環境建置,正於各大都會區快速推動。由於目前大陸電子化應用需求強烈且落後我國,兩岸在電子化及資訊化合作上將展現極大契機及商機。(二)未來發展優劣勢分析優勢 國內網際網路基礎應用相當普及 高科技產業及重點大廠資訊化根基良好 製造業供應鏈應用與全球運籌需求獨步 全球 全面積極發展之產、官、學、研共識已建立 國內對企業間應用標準研究已略具基礎 優良發展環境建置之推動,已逐步展開 旅美/本國學人/年輕學子之積極參與及投入機會 全球電子化服務蓬勃發展、成長快速 Internet創造服務業者重新洗牌契機,創新創業機會極大 我國積極推動產業電子化及知識經濟計劃,創造大量服務商機 大陸及東南亞市場前景可期 國外知名服務公司紛紛來台設立據點或尋求合作夥伴弱勢 本土市場規模小,基礎發展商機不足 技術提升及產業研發主軸不明確、速度不夠 本土服務公司均屬萌芽初創,根基不穩 應用及產品開發標準仍未全面有效推動 全球化營運及國際化合作人才及企圖心不足 未建立安全可靠之使用及保護環境 業者重複投資、服務不全,分工合作未塑建 高級顧問及整合人才極為不足威脅 國外服務業者大舉進 入市場,侵蝕商機 大陸資訊服務業崛起,成為新興競爭者 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快速變遷,風險極高 全球化競爭白熱化,網路爭霸無遠弗屆(三)主要發展問題及瓶頸l國內外相關法規、認證/安全機制、交易付款保証、風險保險、及消費者保護等環境面改善,急需加速進行。l電子商務服務模式推陳出新,業者常常抓不到方向或因應不及,致獲利不佳甚至血本無歸。l技術提升及產品研發仍不足,速度應更快。l跨體系、跨產業、跨國、跨全球電子服務體之應用標準及金流、物流、安全整合進度緩慢。l公用型資訊服務業者(Public IT Service Provider)之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及長期營運性受到質疑或不信賴。l各業者重複投資卻無法周全服務之現象極為普遍。l業者平均規模偏小,全球化營運規劃及國際化合作不足,難與世界主要服務業者競爭。l高級整合人才、規劃人才及顧問專家極為不足。參:發展願景及推動目標(一)發展願景依據前述電子化服務業產值估計,2000年約為新台幣150億元,未來如每年以50%左右之年複合成長率發展,其產值亦約在1仟餘億,佔我國GNP之比例並不顯著。但是如就電子化產業所可提升我國整體產業競爭力而言,其產業關聯度及影響之重要性,則極為關鍵。因此本文就本電子化技術服務業之發展願景,將先從其對我國整體產業發展之應用面願景著眼,再說明產業電子化產業本身為配合上述應用面願景可能達成之產業發展遠景。1.我國產業電子化應用願景台灣是一個除人才較豐沛、資金尚足,其他資源極為短缺的島國,我國如要發展下一波主軸產業或重點應用,並在世界佔一席之地,必須往國外拓展,何況網際網路本是跨越空間及時間之最佳利器。但我們發展以網際網路為主之產業電子化應用重點市場及拓展的野心,只是在華人區域、是亞太地區,還是希望全球?各區域各自佈局重點及逐漸發展的藍圖,十分需要各界之智慧貢獻。我國經濟力高度倚賴製造業外銷,是全世界第十三大貿易國,而目前正逢各國紛紛以無遠弗屆的網路式電子商務及電子化企業管理,進行國際行銷、採購及全球配送調撥、售後服務的同時,我國優良的製造業,豈可固守原本之行銷服務模式、製造回應速度及局部定點供貨?我們希望藉網際網路所可無限延伸的無形神經網路,深入各國各層次之潛在客戶,無孔不入的進行穿透式行銷接單;也希望藉網際網路之便捷普及, 積極塑建最迅速之供應鏈完美整合(Seamless Integration),提供客戶最及時、最具競爭力的製造供應服務,成為全世界最重要之電子商務式接單及供貨中心。但我們要如何著手全球客戶社群資料庫之建置分析、及我國精品/新產品/熱門產品之及時搜集提供等,以全面進行全球主動行銷?各政府主管機關應如何整合推動?應以哪些主要產品產業先行著手?需要進一步規劃。除了客戶端服務,我們必須同時掌握供應端資源,方能有效提高客戶滿意度及擴大接單。因此我們如何持續加強國內之高附加價值研發製造及結合大陸/東南亞為主之價廉組裝加工,以及分佈在世界各地我國台商之生產基地、發貨中心及服務中心,利用網際網路使我國轉型為能充份掌握全球製造組裝及零組件供應資源,以成為無所不至、經濟迅速、且品質優良之全球產銷運籌及供貨王國。除網際網路及相關資訊應用之資訊流全球整合,電子商務式服務要能成功,必須同時結合物流、金流相關資訊及介面,及提供交易安全、保險等相關機制的配合。而對於此種全球供需運籌式之服務,尚需要國內外法規、國際貿易/通關程序、國際金融/通訊自由化、國際安全/認證合作等之加速修正配合,甚至各產業內聯合接單及整合服務之調整等,工程十分浩大;惟如能有效突破,則競爭力將大幅提升。為了建置我國電子化全球接單及產銷運籌中心,能具有無可取代之關鍵地位,我們尚應不斷提高各客戶區隔及供應夥伴區隔之不同服務附加價值,至少包括: 客戶端(1)較大型之國際級客戶:(a)主動提供新零組件優良產品資訊(b)積極配合線上即時研發設計協同合作及關鍵零組件之研發製造(c)提供幾乎無限產能之快速供貨、全球配送及售後維護服務(d)提供重要零組件之分類統計分析情報(2)較小型之地區型客戶:(a)主動提供全世界重要產品/零組件之發展趨勢(b)主動提供熱門產品/零組件之行銷資訊(c)提供關鍵零組件之集體採購服務(d)提供研發設計服務或支援(e)協助品牌行銷支援(f)協助世界各地之配送及售後服務支援 供應商端(1)國際級關鍵零組件商:(a)代表各較小型客戶,提供集體採購之服務。(b)協助蒐集客戶對未來零組件開發方向之建議(c)協助新發售零組件之客戶行銷及技術支援(d)提供客戶滿意度調查資訊(e)提供各零組件之全球銷售資訊(2)區域型零組件供應商:(a)主動提供全世界重要產品/零組件之發展趨勢(b)主動提供熱門產品/零組件之行銷資訊(c)提供研發設計服務或支援(d)協助品牌行銷支援及客戶滿意度調查(e)協助世界各地之售後服務支援(3)組裝加工外包商:(a)提供製造加工之技術支援(b)提供製程設計及品質提升之技術支援(c)提供網際網路相關IT應用支援“利用網際網路、及相關資訊技術應用與配合措施,在2006年前,建構我國成為全球前三大高附加價值接單供貨及產銷運籌中心,並成為亞太地區之總樞紐。”因此我們對電子化技術服務業希望協助我國成為全球”高附加價值製造與科技化服務”兼具之未來遠景,試圖勾勒如下:2.電子化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為有效達成上述我國產業升級轉型之重要策略方向,我國電子化技術服務產業需努力提供之高水準相關服務,至少包括如下:(1)跨國、跨地區之內部資訊系統及Intranet整合服務(2)與客戶需求端及生產夥伴供應端之資訊快速回應整合服務(3)全球運籌式之資訊流、物流、金流及交易安全整合(4)全球行銷導向之公共型/私用型電子市集或公司網站建置(5)迅速即時之電子化研發設計合作(e-Design Collaboration)(6)產銷情報庫之正確及時分析及資訊提供除了服務項目之能力與品質提升外,我國服務業者亦需積極國外業務之拓展,以提供我國重點產業廠商之國外相關客戶、經銷商、零組件供應商、組裝外包商之整合電子化服務。因此我們期望電子化技術服務業之成長願景為: 在2006年前,成為亞太地區最重要之產業電子化規劃顧問及整合支援大國,及全球各重要電子化服務廠商/單位之亞太區關鍵策略夥伴。(二)推動目標1.產業應用面考量資訊產業電子化A、B計畫即將於本年底陸續完成,及原訂於2004年需完成200個體系、5萬家企業電子化之行政院產業電子化計畫,建議本電子化全球接單及產銷運籌中心願景之可能目標為:五年內協助10行業40家製造/行銷大廠,建置完成電子化全球接單供貨或產銷運籌整合服務體系;2000年度起並由資訊產業著手進行規畫,以加速建置標竿模式。2.電子化業者發展面至2006年我國電子化技術服務業之產值將達新台幣1500億元,年附合成長率(CAGR)約為60%;且至2005年有30%以上為國外服務或產品外銷。由於行政院電子化計畫及上述全球接單及產銷運籌願景之全面推動,預估未來我國之電子化技術服務業將蓬勃發展,故其成長目標預估如下:肆、發展策略秉持上述我國整體產業轉型應用面及電子化技術服務業本身之發展願景,其主要發展策略分別說明如下:一、我國產業電子化應用面(一)持續推動產業電子化計畫,培養我國產業往外拓展之基礎體質。1.鼓勵國內主要大廠,帶動所屬供應商全面進行企業間電子化整合,建立快速回應之製造服務體系。2.採用國際電子化應用標準,以因應未來全球合作整合之需。3.塑建健全發展環境,加速供應鏈各級企業全面配合應用。(二)挑選重點製造業之主要大廠,延伸產業電子化計畫範圍為全球產銷運籌體系建置,加強我國製造業之全球佈局及掌控能力。1.為增強我國大廠之往外拓展實力及根留台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