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治理角度.ppt_第1页
从区域治理角度.ppt_第2页
从区域治理角度.ppt_第3页
从区域治理角度.ppt_第4页
从区域治理角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從區域治理角度談金門城鄉發展策略,江柏煒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金門縣環境景觀總顧問,2,十七世紀葡萄牙人的海圖,3,十七世紀葡萄牙人繪製的金門城,4,臺灣海峽的東西岸,5,“浯在海中”,漳州,大膽二膽,廈門,鼓浪嶼,烈嶼,金門,同安,南安,石獅,晉江,泉州,6,金門地景的特殊性,對華人來說,景觀(或稱地景,landscape)是個西方的概念,在這之前僅有皇家苑囿、文人富商園林或寺院山林等造園思想與空間類型。西方的景觀學,早期的概念以自然景觀(naturallandscape)為主,希望在都市化、人工化的生活環境中納入自然的成分;晚近則擴及到生態保育、文化地景(culturallandscape)、歷史保存,甚至都市空間再造的議題。簡單地說,景觀學是為了調和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共生關係,並確保良好土地利用與空間形式之觀念與技術。,7,歷經1960-80年代的經濟起飛,臺灣的城鄉風貌幾乎喪失其特色,並曾被德國明鏡雜誌描述為豬舍。在海峽西岸的金門島,由於其歷史發展久遠,文化積澱深厚,創造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其自然景觀與人文地景之具備多樣性及高度價值。,8,島上保存了相當完整的閩南聚落,宗祠、廟宇及民居建築承載了傳統生活方式、哲學與美學匠藝;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僑匯經濟的發達,成就了百餘棟“中西合璧”、“華洋混雜”的洋樓建築,是近代性的一種具體表徵;,9,10,11,二十世紀中葉以後,金門是兩岸對峙、世界冷戰的前線基地,社會與空間被高度軍事化,留下各種軍事營區及設施;同時,更因為戰地的低度發展,大自然給予飽受戰火摧殘的土地最好的復育,植栽綠化、海岸生態、鳥類等極為豐富。這些資源,也是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成立(1995年起)的重要理由及保育對象。,12,13,14,但不可諱言,自1992年底解除戰地政務之後,因為長期的壓抑,地方對於發展有著極高的期待,也因為缺乏總體發展規劃,以致於景觀發展裹足不前,甚至許多開發直接影響了原有的環境特色與品質。,15,二、城鄉發展戰略與願景,首先,我們所思考的是,在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經濟崛起、廈門經濟特區高度發展、閩南生活文化圈交往漸趨熱絡的新情勢下,後戰地時代的金門該如何定位。基本上,善用優勢、確保特色與創造新時代之價值是重要的方向。因此,我相信在臺灣西部海岸城市及閩南經濟特區大肆開發的現實下,金門不應該盲目追隨這些腳步;相反地,應守護原有的生態與文化,並以生態保育與歷史保存作為現代化發展的替選方案。簡言之,以特色化的空間營造成為二十一世紀海峽東西岸獨一無二的島嶼。於是,我們提出浯島桃源作為城鄉發展之主要定位。,16,1.古樸聚落在宗族血緣聚落的基礎上,致力於維護傳統聚落的歷史風貌,並推動地方農、漁、牧等產業的振興,以吸引人口回流。聚落保存、歷史場景的再現、民居建築的活化利用(如民宿)則是重要的方法之一。2.魅力城鎮創造一個新與舊合諧共存的城鎮環境。也就是進行城鎮歷史街道的保存,以及新式街道的都市設計,調和新舊景觀,從點點滴滴的細節中創造空間魅力;同時,以悠閒慢活(slowlife)為基調,提升生活品質,生活環境景點化、旅遊景點生活化,並強化特色手工藝產業。,17,3.戰地氛圍保存與活化軍事地景,維護戰地氛圍。以世界冷戰紀念地(MonumentoftheColdWar)為目標,申請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為手段,以和平公園(peacepark)與戰爭博物館(warmuseum)為內容,建構世界上知名戰地旅遊景點。4.永續島嶼呼應京都議定書的規範,維護島嶼生態多樣性,宣揚荒野美學(而非人工美學)的綠化方法,推動環境永續、能源永續、社會永續與經濟永續之目標。積極落實綠建築九大指標,並鼓勵再生能源的應用(如太陽能、風能等)。,18,三、景觀系統與景觀分區之擬定,在這些主軸下,我們開始進行資源調查與分析,在金門的景觀綱要計畫中整理出金門的十八個景觀系統,包括自然景觀的太武山系視覺端點景觀系統、海岸景觀系統、原野景觀系統、水域生態景觀系統、動植物景觀系統、國家公園管制區景觀系統,以及人文景觀的聚落景觀系統、軍事景觀系統、城鎮景觀系統、門戶意象景觀系統、農田景觀系統、產業景觀系統、文化景觀系統、道路景觀系統、漁業景觀系統、觀光景點景觀系統、學校機關景觀系統、鄰避設施景觀系統等。,19,景觀分區1.金城金寧生活發展區;2.太武山景觀區;3.料羅灣景觀區;4.古寧頭戰役紀念園區;5.西南傳統聚落保存區;6.太湖周邊景觀區;7.六甲及西園傳統產業區;8.東北傳統聚落保存區;9.東南傳統聚落及海岸景觀區;10.烈嶼人文生態軍事景觀區;11.小型離島軍事景觀區。,20,21,最後結合起來,我們整理了一個十分意象化的概念-金色門戶的景觀(GoldenGateLandscape),用以行銷金門的特色。因此,通過景觀綱要計畫中各景觀分區的劃設,考慮了生態環境、聚落特色、軍事地景及景觀美質等特色,為金門擬定出不同層次、不同尺度、適切的發展策略,使之成為未來建設的綱領。,22,94年競爭型提案的爭取:陳景蘭洋樓及金湯公園,23,24,25,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1995年,成立金門國家公園。歷史保存、生態保育vs.現代化發展的衝突愈發明顯,特別是2001年小三通之後。,26,經濟再崛起的城市:廈門,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海口,與臺灣隔海相望,與金門一衣帶水,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門戶。廈門因白鷺棲息甚多,故稱鷺島。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人漁獵足跡,唐代已有“南陳北薛”等記載;宋代設行政建制,稱“嘉禾里”;明代初首築“中左千戶所城”。明末鄭成功在廈門設“思明州”,厲兵秣馬、操練水師、東渡臺灣。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為廈門港鼎盛時期,僅海關稅銀占福建省一半以上。1840年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英殖民劃為五口通商之一。民國時期廈門一度稱為“思明縣”,1933年首次設“廈門市”。至於1981年廈門開始辦“經濟特區”。,27,廈門現下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湖里、集美、杏林、同安七個區,總面積1,516平方公里,其中廈門本島含思明、開元、湖里三個區,面積131平方公里。廈門市是以廈門島為中心,包括周圍星羅棋佈的二十多個美麗的島嶼,無數個造型迥異的礁石。獨特的地形地貌和火成岩地質構造,形成綺麗多姿山色水景。改革開放以來,廈門迅速發展,從1982年到1997年,城市建成區面積從舊城區12平方公里,擴大到近7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從20多萬增到近50萬人(不含臨時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從10多億元(人民幣)增至371元,工農業總產值為559億元,年遞增20%以上。,28,29,規劃目標現代化國際性大都市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分近期(2000年)、遠期(2010年)、遠景三個階段,廈門從“海島城市”拓展為“海灣城市”,遠期城市面積擴大到1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50萬人左右,城市規劃區面積560平方公里,形成大都市的框架。具備現代化的海港、空港、資訊港,以港興市,與國際接軌的21世紀規劃目標。,30,城市總體分為四大片區:本島中心片區,包括中部新市區、南部舊城區、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港區、高科技工業區和東部前埔副中心;西片區包括新陽工業區、海滄新市區、南部工業區和海滄港區;北片區包括集美、杏林、同安組團;東片區包括馬巷、新店、劉五店、大嶝島,遠景還包含金門島等組團。,31,32,鼓浪嶼:英租界氛圍的文化觀光,素有“海上花園”美稱的鼓浪嶼,具有獨特、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它四面環海,全島1.7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將從現狀2.5萬人下降至1.2-1.5萬人,規劃風景容量可達500萬人/年,全島規劃總體佈局結構為“五片二環一中心”。作為鼓浪嶼的門戶,該廣場為鼓浪嶼風景名勝形象的前奏曲,是眾多景點龍頭,規劃以現有高大古榕樹為中心進行輻射,南片為靜態休閒功能,北片為下沉音樂廣場和濱海步行觀景綠帶。,33,34,文化古都,風華再現:泉州,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因城北泉山(又名清源山)而得名,由於處於閩浙丘陵地帶,而且終年溫暖濕潤,故雅稱“溫陵”。鯉城、刺桐城也是泉州的別稱。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也是臺灣早期移民的祖籍地。十一至十三世紀,泉州是名揚四海的世界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1982年泉州被公佈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35,36,37,38,反思,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擴張,城鄉生態環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日益突顯,歷史保存與永續發展已是世界性的課題,亦為金門追求特色發展的兩大戰略。聯合國在1992年曾對世界城市化(worldurbanization)進行調查後發現,全球287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許多是文明不曾間斷的歷史城市;這些城市至今仍保持著全球大都市的地位,特別是從十三世紀以來出現於義大利、西歐與亞洲地區者。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每座城市的文化景觀也是獨特而無法複製的。,39,可是,當前許多現代城市在選擇快速發展的同時,犧牲了內涵豐富且易識別的歷史景觀,城市的特色危機(identitycrisis)現象在全球各地蔓延。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擴展往往又是以犧牲自然環境、消耗大量資源與能源為代價,保存與發展經常陷入對立的困局,進而引發地方發展的路線之爭。這些現象並非個案,而是一種普遍性的危機。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起草我們共同的未來即指出歷史保存、確保適度的人口數量、在市場決策中納入生態環境考量的重要性。1992年該委員會大會在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21)擴張了原有的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提出了文化多樣性(culturaldiversity),認為它可以體現美學價值、激發人類想像力。,40,1996年伊斯坦堡宣言進一步提出永續的人居環境(sustainablehabitat)論述,將理想城市視為基於生態原則建立的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之人類聚居地;其中,強調工作網絡、公眾參與及地方政府的作用,主張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