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武术文化特征.doc_第1页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doc_第2页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doc_第3页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摘要:从岭南地理位置、环境特征、邻近省份来分析岭南武术文化与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联系,并详细说明岭南武术中的拳种及其由来。一、岭南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对岭南文化的影响1.1岭南地理位置岭南文化中的“岭南”,一般指南岭(又称“五岭”)山脉以南,包括今天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在内的广大地区。11.2岭南环境特征1.2.1气候特征岭南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气候上呈现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夏季闷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1.2.2地貌特征地貌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混合存在,其中山地居多、河流众多,形成以珠江为主体的庞大水系,水源丰富。1.2.3历史特征在明代后,岭南得到迅速发展,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中原人民多次南迁,他们与岭南当地人和谐共处,共同推动岭南文明进程,使岭南文化蕴含着包容同化的文化特征。1.2.4地理特征在明清及近代,岭南凭借较长的海岸线与政府政策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商业贸易,人员来往都很频繁,当地人思想较为活跃,因此岭南文化中也蕴含了变革求新的文化特征。2、岭南的这些文化特征使得岭南武术在中国武术中独具一帜。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以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岭南主要有五大名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新会)、莫家拳。2.1、洪家拳据史料记载,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2.2、刘家拳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2.3、蔡家拳相传是乾隆年间少林僧人蔡九仪(一说蔡展光)所创。该拳流传地区很广,包括湛江、濂江、茂名、化州、吴川、中山、江门等地。蔡家拳以快为主,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借力、因势利导、闪化巧取、以巧取胜、不以力争衡。2.4、李家拳相传为少林寺僧人李锡开所创,广东新会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础上改进所成。李家拳是以长桥大马、偏身偏步、朴实刚劲为主。2.5、莫家拳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还有许多其他拳种同样非岭南原生拳种,属于外来拳种,但它们最终汇聚于岭南,如客家拳多数从外地带进岭南的;梅县的刁家教从江西传来, 岳家教从湖南传来;汕头的南枝拳、佛山的咏春源自福建;昆仑拳来自河南;白眉拳和侠拳从四川传入等等。这些拳传入岭南后有的保持着原来的技术风格, 有的在技术风格方面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具有岭南地域风格的拳派,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人文地理环境的熏染。三、岭南武术与其他省份地域武术的文化交流3.1岭南武术各流派的本拳种也与福建武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原因如下:3.1.1、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其西南和西北大部分与岭南地区相连,境内的泉州、莆田、福清三地的西南更与广东省东部大面积相依,粤东的潮州地区先秦时属于闽越,闽南话与粤东潮汕话颇有相似之处。如此便给城市间人口流动带来便利,也使得两地各方面文化产生潜移默化且水乳交融的变化。3.1.2、福建南拳运动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与岭南传统南拳明显趋同。福建南拳内容属少林拳系,如:罗汉拳、少林三进、少林三十二式、梅花拳等。2但其运动的技理、技法却结合了南方的地理地貌、南方人生理心理特点,形成手法变化多、腿法运用少、稳马硬桥、并以发声吐气助长肌肉发力等风格特点。3.1.3、随着广东南拳,特别是广东竞技南拳整体水平的长期居前,各地方南拳已明显与广东南拳趋同。3除了各大国际武术竞技套路是以广东南拳为主体风格创编之外,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等传统南拳也有着经久不衰的市场站有率。而客家人入越却是岭南武术文化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先祖,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部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先后又经过多次搬迁,才相对稳定到粤、闽、赣等山区的三角地带,后有一部分人又迁入广西。4相当一部分入主岭南的客家人(特别是中原人)具有军事与武艺技能,加上较高的文化素养使得原本贫瘠落后的岭南当地人们在吸收他们优良知识与技能后,文化素质得到较大的进步,同时两地武学成功的融合促进了岭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3.2岭南文化中的文化特征促成了岭南传统南拳运动特点和风格的进一步成型与成熟。3.2.1、 岭南武术是岭南人生活和实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法则,但它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总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岭南文化离不开岭南人的生活和实践。岭南武术早已融入到岭南人日常的生活生产过程中,是人们生活和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3.2.2、岭南文化兼收包容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优化了传统岭南武术。历史上的岭南,因远离皇城而且一度被称为荒蛮之地,故被作为流徙之地,但历朝历代发配岭南的“顽民”,或被贬来粤的“罪官”等,都决非等闲之辈,他们中有的身怀高超的武技,有的具有开阔的视野,有的还是文武全才等,他们在岭南安家、乐业,融合在岭南这个大家庭中,活跃了人们的思维观念,推动了南北武术文化的交融,对传统岭南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质的飞跃。3.2.3、岭南人既保守又创新的性格,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南拳的精髓,使传统岭南武术不失传统,又富有现代发展和创新气息。“高、难、美、新”是当今竞技武术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许多传统武术都近乎同化和改良走样,但在岭南南拳风格的基础上创编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南拳)”5还是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和技术风格,形变而质不变。四、岭南武术文化中运用的思想基础4.1贵柔思想奠基了岭南武术的认识基础6。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源于荆楚大地的中原文化被认为是岭南文化的母体,中原武术更多是岭南武术的源头和活水,其所受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岭南武术中许多拳派都运用了这一辩证思想体系来解释本门派拳技的技法原理,并将这一技法原理应用在具体练拳的实践过程中,拳着通过不断的体验和尝试,进一步加深对本门派武技的认识和理解。岭南武术本以刚猛的拳法特点和风格著称,这是主流也是传统,但除此之外,岭南武术也主张柔性内劲的拳技。尽管是同为南拳五大家之首的洪拳,但湛江洪拳相比于广州洪拳,其拳法中柔劲和象形元素明显居多,甚至还滋生出了柔功门。4.2小结岭南地域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气候条件催生的民风特点,战乱催生斗争结义,孔子贵柔和易经催生的尚武精神等,造就了民间教门组织活动中心,岭南地域内武术遗迹丰厚,结社繁多,反映出武艺活动在当时已经盛极一时,演练形式已不拘于单纯拳术动作,而且武术器械演练也已发展到较高水平,表明武术技击社会效用已经多样化。武术形态结构也已从单纯为主的演练形式转向多种拳术,器械演练方式并存,充分体现了岭南地域尚武之风已久。五、岭南武术的核心之地岭南珠三角腹地的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重镇, 一提到岭南南派武术, 人们便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代洪拳大师黄飞鸿、林世荣, 咏春拳宗师梁赞、叶问, 佛山在中国武术史上是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 清末民初佛山名震海内外的名家高手辈出, 人们习武蔚然成风, 成为我国南派武术的中兴之地。而佛山成为岭南南派武术的中兴之地, 并非源自本地拳种的兴盛, 目前佛山流行的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均非佛山本地拳种, 都是外地流入到佛山, 在佛山扬名, 并从佛山传入香港, 传扬于世界的。相比较其他流派兴盛的地域武术多为一种或几种拳种的发源地, 如中州的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氏武技, 燕赵大地的劈挂、八极拳等。佛山的许多拳种、流派非发源于此, 却在佛山得以盛行、光大, 有的拳种却在其发源地默默无闻, 甚至渐渐消亡, 致使近些年许多门派的海内外弟子只得到佛山来寻根问祖。佛山可谓一座铸炼的武术熔炉, 吸收四方来此的矿铁, 经过在这里的烈火融炼, 变成了光辉奕奕的金子, 它荟萃四方来此的外地武术精华, 经过萃炼得以升华, 并走出佛山, 传播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各国及世界。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