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文 章来源 m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孔子; “ 百家争鸣 ” ;文学和艺术(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天文和地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后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2 / 10 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以此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老子和孔子, “ 百家争鸣 ” ;诗经,屈原和离骚;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山海经;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老子和孔子 1老子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 道 ” 。老子把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 “ 道 ” 或 “ 无 ” ,作为世界万 物的 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着。 B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3 / 10 存而且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 无为 ” 。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天下就能安定,政 权才能巩固。他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 2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仁 ” 。要提醒学生注意:对“ 仁 ” 的许多解释中,既有一些具 有进步意识的新思想、新 观念,也有维护奴隶制的旧思想、旧观念。如孔子提出的 “ 仁者,爱人 ” 虽然是有阶级性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 性质,有一定的进步性。(这里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论语 阳货关于 “ 子 张问仁 ” 的引文)。 孔子的保守思想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但 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的制度也可以 “ 损益 ” 改动,又表现了他思想的进步 性。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A孔子办学 “ 有教无类 ” ,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4 / 10 的机会,扩大了教育 的 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 “ 学在官府 ” 的局面。 B孔子的 “ 学而优则仕 ” 思想,实质是举贤思想,通过教育的途径,培养和选拔 治国人才。这是对我国考奴隶社会 “ 世卿世禄 ” 制的否定,对打破奴隶主贵族 垄断政治的局面具有积极作用。 孔子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被奉为儒家 “ 五经 ” 的是相传就是孔子编订和整 理的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五部书。汉武帝时 “ 独尊儒术 ” ,以儒 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 面的出现: 战国时期历史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逐渐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等不同的派别,其中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 “ 显学 ” ,其次是道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5 / 10 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 墨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 “ 兼爱 ” 、 “ 非攻 ” 、 “ 尚贤 ” ,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子和墨 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其中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A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 “ 仁政 ” 、 “ 民贵君轻 ” ,他认为 “ 政在得民 ”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被统治者尊称为 “ 亚圣 ” 。 B荀子: 他认为 “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 ,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他还认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荀子认为自然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他还提出了 “ 制天命而用之 ” 的主张,就是人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即人定胜天的思想。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 “ 道 ” 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 我 ” 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 “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 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但他又敌视社会的进6 / 10 步,反对人的任何作为,他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 韩非 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A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B他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 c他主张 “ 以法为本 ” 来治国,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 民都必须遵守。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 有进步意义。 D认识: a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 流。 b韩非子主张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加强封建专制的 要求。 c韩非子的主张 ,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 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诗经 7 / 10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a风多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 b雅是西周时期宫廷的乐曲歌辞; c颂是西周时期宗庙祭祀的颂歌。 c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屈原和离骚 A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 人之一。 B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 “ 楚辞 ” 。 c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诗人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 爱。 诸子散文 A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8 / 10 B先秦诸子的文章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庄子。 a孟子的文风以刚柔相济的辩证见长,他的议论文中善于运 用比喻。 b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秋水等是古代文学 作品中的名篇。 2艺术 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主要内容有: 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做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B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 “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 。壶身上的 “ 水陆攻战图 ” , 说明青铜器的装饰已由以前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 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四、 体育和娱乐 1祭祀活动:社祭、腊祭。 2娱乐活动:六博、投壶、斗鸡、走犬、讴歌等; 3体育活动:剑道、角抵、蹴鞠、举鼎等。 五、先进的科学技术 9 / 10 1天文和地理 天文学的发展: A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 “ 天 时 ” ,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B春秋记载,公元前 613 年, “ 有星李入于北斗 ”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 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七十多年。 c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 19 年 7 闰 的原则。这比西方早 160 年。 地理知识的丰富: A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地理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 B战国时期出现早期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