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_第1页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_第2页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_第3页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_第4页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 B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07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水稻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Rice( Oryza sativa L.) (报批稿) - - 发布 - - 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GB/T 200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符号 . 1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 1 5 测试方法 . 26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 . 27 品种分类 . 3 8 品种分组 . 49 测试性状 . 4 10 技术问卷 . .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测试性状 .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测试方法 . 1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格式 . 39 GB/T 2007 II 前 言 本部分为我国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系列标准的第七部分内容。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汝锋、崔野韩、朱智伟、魏兴华、陈如明、吕波、刘晓松 本部分修订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部分主要修订人: GB/T 200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水稻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水稻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部分适用于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7648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 GB/T 19557.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NY 147 米质测定方法 3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部分。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VG:群体目测。 VS:个体目测。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PQ:假质量性状。 HA:不育系测试性状。 GB/T 2007 2 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1 递交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不低于 GB 4404.1 中对水稻常规品种、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原种或杂交种一级种子的要求。来自国外的申请,应符合我国海关手续和满足植物检验检疫要求。 4.2 递交的水稻品种种子数量不少于 2 kg。如果是杂交种,必要时还需提供亲本种子各2 kg。 4.3 递交的种子不得进行任何影响水稻植株生长的处理。 5 测试方法 5.1 测试周期 测试的时间不少于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 5.2 测试地点 测试地点的条件应能满足测试品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一般每一个测试品种安排在一个测试地点进行测试,如有特殊要求的可进行多点测试。 5.3 田间设置 5.3.1 适时播种育秧,适龄单本移栽。 5.3.2 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相邻种植,采用当地适宜的密度,等行距种植。测试田四周设置保护行。 5.3.3 每个测试品种设2 个或2 个以上重复,每个重复不少于200个单株。 5.4 田间管理 测试地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并记录测试点的肥水管理、土壤和气象条件。对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的田间管理严格一致。同一管理措施应当日完成。 5.5 取样和观测 取样、观察、测试按附录A 和附录 B相应性状的要求进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每一性状观测数为20个单株或取自20个单株的样本。性状的观测分测量和目测两种方法,每一种观测方法又分成群体和个体两种方式,即群体测量(MG )、个体测量(MS )、群体目测(VG)和个体目测(VS )。 5.6 附加测试 为调查有关性状,可以进行附加测试。 6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 6.1 判定原则 GB/T 2007 3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 19557.1 的要求进行。 6.2 判定依据 6.2.1 特异性 至少在2 个测试周期内,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差异表现一致的性状方可用来判定特异性。 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具有明显的差异,即可判定具有特异性。 对于质量性状,如果性状表达处于不同级别,则认为两品种在该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如果性状表达为同一级别,则认为差异不明显。 对于数量性状,如果性状表达具有2个以上代码的差异,则可认为两品种在该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如果性状表达为2个或2个以下代码的差异,个体测量或个体目测性状应应用统计方法,并采用1的显著水平进行判定。 对于假质量性状,可以采取类似于数量性状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判定。性状表达为一个代码的差异并不足以判定特异性,而同一代码内的差异也可能是明显的。 6.2.2 一致性 6.2.2.1 自交种(常规品种、保持系、恢复系、光温敏不育系)采用0.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 注:当样本大小为400株时,允许有2 株异型株。 6.2.2.2 杂交种和三系不育系采用1 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 注:当样本大小为400株时,允许有8 株异型株。 6.2.3 稳定性 申请品种的稳定性可以依据一致性进行判定。申请品种具备一致性,即可判定具备稳定性。 判定稳定性产生疑问时,增加1 个测试周期,杂交种和三系不育系使用新提供的种子,自交种使用上一个生长季节收获的种子或新提供的种子,以验证该申请品种与原先提供材料性状表达一致。 7 品种分类 测试品种依据亚种、水分反应、光温反应、胚乳类型和不育系类型分为: 籼、粳; 水、陆; GB/T 2007 4 早、中、晚; 秥、糯; 三系不育系、光温敏核不育系。 8 品种分组 8.1 在同一类型的品种中,通过使用分组性状,可以选择与申请品种一起种植的近似品种,并把这些近似品种进行分组以方便特异性测试。 8.2 分组性状应是在品种中不变异或变异极小的,具有以下特点的性状:这些性状的已记录的表达状态,即使来自不同地点,仍可以单独或与其它这类性状的表达状态结合使用,能够用以: (a) 选择近似品种,在特异性测试中可以排除不相关的已知品种; (b) 安排种植试验,使近似品种种植在一起。 8.3 水稻新品种测试分组性状如下: 倒数第二叶叶耳花青甙显色(表 A1,性状序号 11); 抽穗期(表 A1,性状序号 16); 花粉不育度(表 A1,性状序号 23); 茎秆长度( 不包括圆锥花序, 不包括浮稻) (表 A1,性状序号 31); 糙米长度(表 A1,性状序号 70); 种皮色(表 A1,性状序号 73); 糙米香味(表 A1,性状序号 77)。 9 测试性状 9.1 性状分类 9.1.1 必测性状 表A1 所列出的带“* ”的性状为必测性状。 9.1.1.1 通用必测性状(20 个) 倒数第二叶叶片茸毛;倒数第二叶叶耳花青甙显色;抽穗期;剑叶角度(初期);花粉不育度;柱头颜色;颖尖花青甙显色(初期);茎秆长度;茎节花青甙显色;剑叶角度(后期);外颖茸毛;芒的分布;最长芒的长度;主穗长度;颖尖色(后期);穗类型;糙米长度;糙米形状;种皮色;糙米香味。 GB/T 2007 5 9.1.1.2 自交种(常规品种、保持系、恢复系、光温敏不育系)和杂交种必测性状(21个) 除9.1.1.1所规定的20个性状外,还增加穗立形状。 9.1.1.3 不育系必测性状(22个) 除9.1.1.1所规定的20个性状外,还增加不育花粉类型和柱头总外露率。 9.1.2 补充性状(56个) 芽鞘花青甙显色;叶鞘色(基部);茎秆弯曲向上生长能力(深水稻);叶片:绿色深浅;叶片:花青甙显色;叶片:花青甙分布;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倒数第二叶叶舌有无;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倒数第二叶叶舌色;芒有无;芒色(初期);剑叶叶片卷曲度;花药形状;花药颜色;开颖角度;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初期);穗包颈程度;茎秆粗细;茎秆基部茎节包露;茎秆角度;茎秆茎数;茎节花青甙显色强度;茎节间花青甙显色;剑叶叶片长度;剑叶叶片宽度;芒色(后期);穗伸出度;二次枝梗;二次枝梗类型;成熟期;后期功能叶衰老程度;外颖色;外颖修饰色;外颖脊花青甙显色;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后期);每穗粒数;结实率;落粒性;护颖长度;护颖色;谷粒长度;谷粒宽度;谷粒形状;谷粒千粒重;颖壳苯酚反应;颖壳苯酚反应强度;糙米宽度;胚乳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白叶枯病抗性。 9.2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一个性状给予一系列表达状态以定义性状并规范描述。每一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和品种描述的交流。 9.3 表达类型 性状表达类型分质量性状(QL )、数量性状(QN)和假质量性状(PQ)。 9.4 标准品种 必要时,使用标准品种以明确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 10 技术问卷 申请者在递交测试品种种子的同时,应按附录C格式填写水稻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 GB/T 2007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测试性状 表 A1 性状表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无或极弱 合江 18、Dasanbyeo 1 弱 Asamurasaki 3 1 芽鞘花青甙显色 QN 09 VS 强 竹云糯 5 绿色 合江 18、Dasanbyeo 1 紫色线条 元子占稻 2 浅紫色 Heuknambyeo 3 2 叶鞘色(基部) PQ 26 VS 紫色 竹云糯 4 无 1 3 茎秆弯曲向上生长能力(深水稻) QL 40 VS 有 9 浅 轮回 01、浙场 9 号 3 中 Dasanbyeo 5 4 叶片:绿色深浅 QN 45 VG 深 花溪简稻、桂花黄 7 无 合江 18、Dasanbyeo 1 5 叶片:花青甙显色 QL 45 VG 有 陆川早 1 号 9 叶尖 1 叶边缘 紫香糯、陆川早 1 号 2 斑驳 3 6 叶片:花青甙分布 PQ 45 VG 整叶 IR 1552 4 极短 1 短 竹金穗 3 中 竹云糯、Sariqueen 5 长 川 7 号 7 7 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 QN 45 MS 极长 9 窄 雨粒 3 中 桂花黄、竹金穗 5 8 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 QN 45 MS 宽 特矮选 7 直立 桂花黄、竹金穗 3 平展 Sariqueen 5 9 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 QN 45 VG 下垂 丽江新团黑谷 7 无或极少 Kusahonami 1 疏 广陆矮 4 号、合江 18 3 中 浙场 9 号 5 密 矮糯 7 10 倒数第二叶叶片茸毛* QN 45 VS 极密 川 7 号、Yumetoiro 9 无 合江 18、Dasanbyeo 1 11 倒数第二叶叶耳花青甙显色* QL 45 VS 有 竹云糯、Asamurasaki 9 GB/T 2007 7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无 白秆稻 1 12 倒数第二叶叶舌有无 QL 45 VG 有 竹金穗、Asamurasaki 9 短 雨粒、Hwasungbyeo 3 中 竹金穗、Asamurasaki 5 13 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 QN 45 VS 长 Dasanbyeo 7 尖至渐尖 三粒寸 1 二裂 竹金穗、Dasanbyeo 2 14 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 PQ 45 VS 平截 3 无色 竹金穗、Dasanbyeo 1 紫色线条 2 浅紫色 3 15 倒数第二叶叶舌色 PQ 45 VS 紫色 紫香糯、Asamurasaki 4 极早 1 早 广陆矮 4 号 3 中 川 7 号、IR 30 5 迟 Sariqueen 7 16 抽穗期* QN 55 VG 极迟 红壳老来青、PSB RC 2 9 直立 桂花黄、IR 30 1 半直立 Heukjinjubyeo 3 平展 元子占稻、Daelip 1 5 17 剑叶角度(初期)* QN 60 VG 下垂 丽江新团黑谷 7 无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18 芒有无 QL 60 VS 有 桂花黄、Tsukushiakamochi 9 白色 1 浅黄色 桂花黄 2 黄色 3 棕色 4 红棕色 红壳老来青 5 浅红色 6 红色 Tsukushiakamochi 7 浅紫色 8 紫色 Beniroman 9 19 芒色(初期) PQ 60 VS 黑色 黑龙黑米 10 无或极小 广陆矮 4 号、桂花黄 1 正卷 花溪简稻、CPY 2199 2 反卷 竹云糯 3 20 剑叶叶片卷曲度 PQ 65 VG 螺旋状 4 细小棒状 1 水渍状 珍汕 97A、协青早 A 2 21 花药形状(HA) PQ 65 VS 饱满 3 白色或乳白色 珍汕 97A、协青早 A 1 淡黄色 2 22 花药颜色(HA) PQ 65 VS 黄色 3 GB/T 2007 8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完全可育 广陆矮 4 号 1 不完全败育 2 23 花粉不育度* PQ 65 VG 败育 珍汕 97A 3 无花粉型 1 典败型 珍汕 97A、协青早 A 2 圆败型 粤泰 A 3 24 不育花粉类型*( HA) PQ 65 VG 染败型 宁 67A 4 白色 合江 18、Dasanbyeo 1 浅绿色 2 黄色 3 浅紫色 Asamurasaki 4 25 柱头颜色* PQ 65 VS 紫色 竹云糯、协青早 A 5 小 3 中 5 26 开颖角度(HA) QN 65 VG 大 珍汕 97A 7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弱 红壳老来青 3 中 陆川早 1 号 5 27 颖尖花青甙显色(初期)* QN 65 VS 强 Asamurasaki、 Heuknambyeo 7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弱 旱轮稻 3 中 Heuknambyeo 5 强 7 28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初期) QN 65 VS 极强 元子占稻 9 极低 宁 67A 1 低 3 中 珍汕 97A 5 高 培矮 64S 7 29 柱头总外露率*( HA) QN 69 MS 极高 9 弱 3 中 协青早 A 5 30 穗包颈程度(HA) QN 69 VS 强 7 极短 特矮选 1 短 广陆矮 4 号、Hwasungbyeo 3 中 Heukjinjubyeo 5 长 元子占稻 7 31 茎秆长度( 不包括圆锥花序,不包括深水稻) * QN 70 VS 极长 丽江新团黑谷 9 细 丛矮 2 号 3 中 广陆矮 4 号、Yumetoiro 5 32 茎秆粗细 QN 70 VS 粗 旱轮稻、浙场 9 号 7 包 Asamurasaki、Dasanbyeo 1 33 茎秆基部茎节包露 QL 70 VG 露 白芒稻、黑龙黑米 9 GB/T 2007 9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直立 合江 18、Dasanbyeo 1 中间型 矮糯、陆川早 1 号 3 散开 5 披散 7 34 茎秆角度 QN 70 VS 匍匐 盘蝶谷 9 极少 1 少 井田 36-2 3 中 Dasanbyeo 5 多 陆川早 1 号 7 35 茎秆茎数(指单株成穗茎数) QN 70 VS 极多 丛矮 2 号 9 无 合江 18、Dasanbyeo 1 36 茎节花青甙显色* QL 70 VS 有 紫香糯 9 弱 3 中 5 37 茎节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70 VS 强 紫香糯 7 无 合江 18、Dasanbyeo 1 38 茎节间花青甙显色 QL 70 VS 有 紫香糯、Asamurasaki 9 极短 丛矮 2 号 1 短 桂花黄 3 中 陆川早 1 号、Hwasungbyeo 5 长 浙场 9 号 7 39 剑叶叶片长度 QN 71 MS 极长 川 7 号 9 窄 雨粒 3 中 陆川早 1 号、Hwasungbyeo 5 40 剑叶叶片宽度 QN 71 MS 宽 特矮选、矮糯 7 直立 Yumetoiro、IR 30 1 半直立 矮糯 3 平展 Koshihikari、Sariqueen 5 41 剑叶角度(后期)* QN 77 VG 披垂 Daelip 1、丽江新团黑谷 7 无或极少 旱轮稻、Kusahonami 1 少 广陆矮 4 号 3 中 合江 18 5 多 桂花黄 7 42 外颖茸毛* QN 6080 VS 极多 Sariqueen、Heukjinjubyeo 9 穗顶部 紫香糯 1 1/4 穗 桂花黄 2 1/2 穗 3 3/4 穗 白芒稻 4 43 芒的分布* PQ 7080 VS 全穗 Tsukushiakamochi 5 GB/T 2007 10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极短 Asamurasaki 1 短 桂花黄 3 中 当地水稻 5 长 7 44 最长芒的长度* QN 7080 VS 极长 Tsukushiakamochi 9 极短 99Z-239 1 短 桂花黄、竹金穗 3 中 浙场 9 号、Dasanbyeo 5 长 7 45 主穗长度* QN 7290 MS 极长 9 白色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浅黄色 2 棕色 旱轮稻 3 红色 当地水稻 4 紫色 竹云糯 5 46 颖尖色(后期)* PQ 8090 VS 黑色 元子占稻、Asamurasaki 6 浅黄色 桂花黄 1 黄色 2 棕色 3 红棕色 4 浅红色 5 红色 红壳老来青 6 浅紫色 7 紫色 Tsukushiakamochi 8 47 芒色(后期) PQ 90 VS 黑色 紫香糯 9 紧包 1 部分抽出 99Z-239 2 正好抽出 特矮选、花溪简稻 3 抽出较好 Dasanbyeo 4 48 穗伸出度 PQ 90 VG 抽出良好 丽江新团黑谷 5 密集 桂花黄 3 中间型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5 49 穗类型* QN 90 VS 散开 陆川早 1 号、IR 30 7 无 1 50 二次枝梗 QL 90 VS 有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9 少 丛矮 2 号 1 多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2 51 二次枝梗类型 PQ 90 VS 聚集 矮糯 3 直立 特矮选 1 半直立 2 弯 桂花黄 3 52 穗立形状* PQ 90 VG 下垂 浙场 9 号、Dasanbyeo 4 GB/T 2007 11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极早 1 早 广陆矮 4 号 3 中 川 7 号 5 迟 Sariqueen 7 53 成熟期 QN 92 VG 极迟 红壳老来青、PSB RC 2 9 弱 Hoshiyutaka 3 中 Yumetoiro 5 54 后期功能叶衰老程度 QN 92 VG 强 7 浅黄色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金黄色 川 7 号、陆川早 1 号 2 棕色 3 浅紫红色 4 紫色 丽江新团黑谷 5 55 外颖色 PQ 92 VS 黑色 紫香糯 6 无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金黄色条纹 旱轮稻 2 褐色条纹 3 紫色斑点 4 56 外颖修饰色 PQ 92 VS 紫色条纹 5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弱 3 中 Heuknambyeo 5 57 外颖脊花青甙显色 QN 92 VS 强 紫香糯 7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1 弱 3 中 旱轮稻 5 强 7 58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后期) QN 92 VS 极强 元子占稻 9 极少 丛矮 2 号、雨粒 1 少 三粒寸、Heuknambyeo 3 中 广陆矮 4 号、Asamurasaki 5 多 矮糯、川 7 号 7 59 每穗粒数 QN 92 MS 极多 9 不结实 珍汕 97A 1 低 3 中 Kusahonami 5 高 Dasanbyeo 7 60 结实率 QN 92 VG 极高 广陆矮 4 号 9 低 桂花黄 3 中 竹云糯 5 61 落粒性 QN 92 VG 高 丽江新团黑谷 7 GB/T 2007 12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短 特矮选、川 7 号 3 中 浙场 9 号 5 长 三粒寸 7 62 护颖长度 QN 92 VS 极长 稻翅 9 白色 川 7 号 1 黄色 浙场 9 号 2 红色 旱轮稻、红壳老来青 3 紫色 元子占稻 4 63 护颖色 PQ 92 VS 黑色 黑龙黑米 5 极短 1 短 99Z-239 3 中 广陆矮 4 号 5 长 Dasanbyeo、丽水糯 7 64 谷粒长度 QN 92 MS 极长 三粒寸 9 极窄 1 窄 Sariqueen 3 中 广陆矮 4 号、丽水糯 5 宽 Daelip 1、竹云糯 7 65 谷粒宽度 QN 92 MS 极宽 9 短圆形 99Z-239 1 阔卵形 旱轮稻 2 椭圆形 广陆矮 4 号、 Heuknambyeo 3 66 谷粒形状 PQ 92 VG 细长形 丽水糯 4 极低 川 7 号、Sariqueen 1 低 Hoshiyutaka 3 中 浙场 9 号、桂花黄 5 高 Heuknambyeo 7 67 谷粒千粒重 QN 92 MS 极高 Daelip 1、竹云糯 9 无 桂花黄、Koshihikari 1 68 颖壳苯酚反应 QL 92 VG 有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9 弱 3 中 广陆矮 4 号 5 69 颖壳苯酚反应强度 QN 92 VS 强 Dasanbyeo 7 极短 川 7 号、Beniroman 1 短 广陆矮 4 号 3 中 陆川早 1 号、Dasanbyeo 5 长 竹云糯 7 70 糙米长度* QN 92 MS 极长 三粒寸 9 窄 Sariqueen 3 中 广陆矮 4 号 5 71 糙米宽度 QN 92 MS 宽 Daelip 1 7 近圆形 特矮选、Beniroman 1 椭圆形 广陆矮 4 号、Asamurasaki 2 半纺锤形 Yumetoiro 3 纺锤形 丽水糯 4 72 糙米形状* PQ 92 VS 锐尖纺锤形 5 GB/T 2007 13 表 A1(续) 序号 性状及类别 观测时期与方法 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白色 丽水糯 1 浅棕色 广陆矮 4 号、合江 18 2 棕色斑驳 3 深棕色 4 浅红色 三粒寸 5 红色 Beniroman 6 紫色斑驳 7 紫色 Heukjinjubyeo 8 73 种皮色* PQ 92 VS 紫黑色 紫香糯、Asamurasaki 9 糯 丽水糯 1 中间类型 2 74 胚乳类型 PQ 92 VS 秥 广陆矮 4 号 3 无或极低 1 低 2 中低 3 中 4 中高 5 高 6 75 直链淀粉含量 PQ 92 MG 极高 7 无 1 低 3 中 5 76 碱消值 QN 92 MG 高 7 无或极弱 广陆矮 4 号 1 弱 3 77 糙米香味* QN 92 MG 强 紫香糯 5 免疫 1 高抗 3 抗 5 感 7 78 白叶枯病抗性 QN 70 VS 高感 9 GB/T 2007 14 表 A2 水稻生长观测时期代码表 代码 描述 代码 描述 代码 描述 发芽期 茎生长期 71 颖果水样成熟 00 干种子 30 假茎直立 73 灌浆早期 01 开始吸水 31 第 1 节出现 75 灌浆中期 03 吸水结束 32 第 2 节出现 77 灌浆晚期 05 胚根从颖果中冒出 33 第 3 节出现 蜡熟期 07 胚芽鞘从颖果中冒出 34 第 4 节出现 80 09 叶刚从胚芽鞘顶端露出 35 第 5 节出现 83 蜡熟早期 幼苗生长期 36 第 6 节出现 85 软蜡熟 10 第一叶从胚芽鞘长出 37 剑叶刚好可见 87 硬蜡熟 11 第一叶展开 39 剑叶叶舌/ 颈片刚好可见 成熟期 12 2 片叶展开 孕穗期 90 13 3 片叶展开 40 91 颖果坚硬,末端小穗成熟14 4 片叶展开 41 剑叶叶鞘明显伸长 15 5 片叶展开 43 刚好可见穗苞开始膨大 92 颖果坚硬, 90%以上小穗成熟 16 6 片叶展开 45 穗苞膨大 93 17 7 片叶展开 47 剑叶叶鞘绽开 94 过熟,秸秆枯萎并倒伏 18 8 片叶展开 49 穗顶颖果露出 95 种子休眠 19 9 片叶或更多片叶展开 抽穗期 分蘖期 50 刚见第 1 小穗 96 有发芽能力的种子 50%发芽 20 仅主苗 53 1/4 穗抽出 97 种子休眠结束 21 主苗和 1 个分蘖 55 1/2 穗抽出 98 诱发二次休眠 22 主苗和 2 个分蘖 57 3/4 穗抽出 99 丧失二次休眠 23 主苗和 3 个分蘖 59 整个穗抽出 移栽和恢复 24 主苗和 4 个分蘖 开花期 T1 拔秧 25 主苗和 5 个分蘖 60 开花开始 T3 插秧 26 主苗和 6 个分蘖 65 开花一半 T7 秧苗返青 27 主苗和 7 个分蘖 69 开花结束 T9 继续营养生长 28 主苗和 8 个分蘖 灌浆期 29 主苗和 9 个或更多分蘖 70 GB/T 2007 15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测试方法 B.1 芽鞘花青甙显色 栽培方法:发芽床,温度为25 30,光照强度750 1250勒克司(Lx),每天光照8h。 观测时期:芽期,叶刚从胚芽鞘顶端露出。 观测部位:芽鞘。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芽鞘。 表 B1 芽鞘花青甙显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或极弱 弱 强 代码 1 3 5 标准品种 合江 18、 Dasanbyeo Asamurasaki 竹云糯 B.2 叶鞘色(基部)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分蘖盛期,有6个分蘖左右。 观测部位:叶鞘外部。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2 叶鞘色(基部)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绿色 紫色线条 浅紫色 紫色 代码 1 2 3 4 标准品种 合江 18、Dasanbyeo 元子占稻 Heuknambyeo 竹云糯 B.3 茎秆弯曲向上生长能力(深水稻) 图B1 茎秆弯曲向上生长能力(深水稻)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 观测部分:倒伏植株茎秆。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图B1并按表B3进行分级。 观测量:20个单株。 GB/T 2007 16 表 B3 茎秆弯曲向上生长能力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B.4 叶片:绿色深浅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 观测部位:叶片。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4 叶片:绿色深浅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浅 中 深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轮回 01、浙场 9 号 Dasanbyeo 花溪简稻、桂花黄 B.5 叶片:花青甙显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 观测部位:叶片。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5 叶片:花青甙显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标准品种 合江 18、Dasanbyeo 陆川早 1 号 B.6 叶片:花青甙分布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 观测部位:叶片。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6 叶片:花青甙分布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叶尖 叶边缘 斑驳 整叶 代码 1 2 3 4 标准品种 紫香糯、陆川早 1 号 IR 1552 B.7 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倒二叶)。 观测方法:测量从叶枕到叶尖的长度,精确到0.1cm,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7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GB/T 2007 17 表 B7 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短 短 中 长 极长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竹金穗 竹云糯、Sariqueen 川 7 号 B.8 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倒二叶)。 观测方法:测量叶片最宽部分的宽度,精确到0.1cm,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8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8 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窄 中 宽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雨粒 桂花黄、竹金穗 特矮选 B.9 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和主茎。 观测方法:在叶片上露水完全干后,目测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9进行分级。 观 测 量: 整个小区。 表 B9 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直立 平展 下垂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桂花黄、竹金穗 Sariqueen 丽江新团黑谷 B.10 倒数第二叶叶片茸毛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片茸毛。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0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10 倒数第二叶叶片茸毛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或极少 疏 中 密 极密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Kusahonami 广陆矮 4 号、合江 18 浙场 9 号 矮糯 川 7 号、YumetoiroB.11 倒数第二叶叶耳花青甙显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耳。 GB/T 2007 18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1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11 倒数第二叶叶耳花青甙显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标准品种 合江 18、Dasanbyeo Asamurasaki、竹云糯 B.12 倒数第二叶叶舌有无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舌。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2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12 倒数第二叶叶舌有无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标准品种 白秆稻 竹金穗、Asamurasaki B.13 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舌。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3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13 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短 中 长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雨粒、Hwasungbyeo 竹金穗、Asamurasaki Dasanbyeo B.14 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舌。 观测方法:目测,按图B2所示形状进行分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4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图 B2 叶舌形状 GB/T 2007 19 表 B14 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尖至渐尖 二裂 平截 代码 1 2 3 标准品种 三粒寸 竹金穗、Dasanbyeo B.15 倒数第二叶叶舌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主茎心叶下第一完全展开叶叶舌。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1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15 倒数第二叶叶舌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色 紫色线条 浅紫色 紫色 代码 1 2 3 4 标准品种 竹金穗、 Dasanbyeo 紫香糯、 AsamurasakiB.16 抽穗期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1/2花序出现。 观测部位:主茎花序。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16 抽穗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早 早 中 迟 极迟 1 3 5 7 9 代码 广陆矮 4 号 川 7 号、 IR 30 Sariqueen 红壳老来青、PSB RC 2标准品种 B.17 剑叶角度(初期) 1 直立 3 半直立 5 平展 7 下垂 图B3 剑叶角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开始。 观测部位:剑叶。 GB/T 2007 20 观测方法:目测,按图B3所示进行分类,并按表B17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17 剑叶角度(初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直立 半直立 平展 下垂 代码 1 3 5 7 标准品种 桂花黄、IR 30 Heukjinjubyeo 元子占稻、Daelip 1 丽江新团黑谷B.18 芒有无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开始。 观测部位:小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8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18 芒有无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桂花黄、Tsukushiakamochi B.19 芒色(初期)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开始。 观测部位:小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19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19 芒色(初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棕色 红棕色 浅红色 红色 浅紫色 紫色 黑色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准品种 桂花黄 红壳老来青 Tsukushiakamochi Beniroman 黑龙黑米B.20 剑叶叶片卷曲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0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20 剑叶叶片卷曲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或极小 正卷 反卷 螺旋状代码 1 2 3 4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桂花黄 花溪简稻、CPY 2199 竹云糯 注: 正卷指叶片的两边向叶面弯曲;反卷指叶片的两边向叶背弯曲;螺旋状指叶片的卷曲呈螺旋状。 B.21 花药形状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GB/T 2007 21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花药。 观测方法:取稻穗上、中、下部各5朵颖花的花药,将花药放于解剖镜下观察,并按表B21进行分级。 观 测 量:随机观察50个花药。 表 B21 花药形状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细小棒状 水渍状 饱满 代码 1 2 3 标准品种 珍汕 97A、协青早 A B.22 花药颜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花药。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观察花药的颜色,并按表B22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22 花药颜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白色或乳白色 淡黄色 黄色 代码 1 2 3 标准品种 珍汕 97A、协青早 A B.23 花粉不育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花药。 观测方法:取稻穗上、中、下部各一朵颖花的花药,混合制片,用1% I 2-KI染色后,显微镜下观测,呈圆形、大而饱满、深蓝色、着色均匀的花粉粒为可育花粉,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3进行分级。 观 测 量:随机观测1个视野,花粉量200粒。 表 B23 花粉不育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完全可育 不完全败育 败育 代码 1 2 3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 珍汕 97A B.24 不育花粉类型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花药。 观测方法:取稻穗上、中、下各一朵颖花的花药,用1% I 2-KI染色后,混合制片,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4进行分级。 观 测 量:随机观测1个视野,花粉量200粒。 表 B24 不育花粉类型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花粉型 典败型 圆败型 染败型 代码 1 2 3 4 标准品种 珍汕 97A、协青早 A 粤泰 A 宁 67A GB/T 2007 22 注: 不育花粉包括无花粉型、典败、圆败和染败共四种类型。无花粉型指显微镜下观测,无花粉或仅留残余花粉壁;典败指显微镜下观测花粉不染色,形状不规则状,如三管形、多边形等;圆败指花粉粒外观圆形,无染色淀粉粒;染败指大多数花粉形态正常,但着色较浅或着色不均匀,也有部分花粉深染色,但粒形明显异于正常花粉粒。 B.25 柱头颜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小穗开花时,一般为上午九时至下午二时。 观测部位:颖花柱头。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2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25 柱头颜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白色 浅绿色 黄色 浅紫色 紫色 代码 1 2 3 4 5 标准品种 合江 18、 Dasanbyeo Asamurasaki 竹云糯、协青早 AB.26 开颖角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小穗开花时,一般为上午九时至下午二时。 观测部位:颖花。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6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26 开颖角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小 中 大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珍汕 97A B.27 颖尖花青甙显色(初期)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小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7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27 颖尖花青甙显色(初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或极弱 弱 中 强 代码 1 3 5 7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红壳老来青 陆川早 1 号 Asamurasaki、HeuknambyeoB.28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初期)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一半。 观测部位:小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8进行分级。 GB/T 2007 23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28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初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或极弱 弱 中 强 极强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旱轮稻 Heuknambyeo 元子占稻 B.29 柱头总外露率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结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测算整个稻穗单、双柱头外露的颖花之和占全部已开花的颖花的比率,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29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29 柱头总外露率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宁 67A 珍汕 97A 培矮 64S 注: 开花后柱头完全或部分伸出颖壳之外,称为柱头外露。柱头外露可分为两种情况:单外露,颖花两个柱头之一伸出颖壳之外;双外露,颖花两个柱头均伸出颖壳之外。 B.30 穗包颈程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开花期,开花结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0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0 穗包颈程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弱 中 强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协青早 A B.31 茎秆长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主茎茎秆。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1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1 茎秆长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短 短 中 长 极长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特矮选 广陆矮 4 号、Hwasungbyeo Heukjinjubyeo 元子占稻 丽江新团黑谷B.32 茎秆粗细 GB/T 2007 24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主茎茎秆基部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2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2 茎秆粗细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细 中 粗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丛矮 2 号 广陆矮 4 号、Yumetoiro 旱轮稻、浙场 9 号 B.33 茎秆基部茎节包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主茎基部茎节。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3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3 茎秆基部茎节包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包 露 代码 1 9 标准品种 Asamurasaki、Dasanbyeo 白芒稻、黑龙黑米 B.34 茎秆角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有效茎。 观测方法:目测,茎秆与铅垂线间的角度见图B4,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4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4 茎秆角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直立 中间型 散开 披散 匍匐 1 3 5 7 9 代码 合江 18、Dasanbyeo 矮糯、陆川早 1 号 盘蝶谷 标准品种 图 B4 茎秆角度 GB/T 2007 25 B.35 茎秆茎数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茎秆。 观测方法:目测单株结实分蘖总数,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5 茎秆茎数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少 少 中 多 极多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井田 36-2 Dasanbyeo 陆川早 1 号 丛矮 2 号 B.36 茎节花青甙显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浆期。 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36进行分级。 。 无 有 观测时期:灌观测部位:主茎中部茎节裸露部。观测方法:目测,对照观 测 量:20个单株表 B36 茎节花青甙显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代码 9 1 标准品种 江 18、D byeo 紫香糯 合 asanB.37 茎节 显色强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37进行分级。 弱 中 强 花青甙观测时期:灌浆期。观测部位:主茎中部茎节裸露部。观测方法:目测,对照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7 茎节花青甙显色强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代码 7 3 5 标 准品种 紫香糯 B.38 茎节间花青甙显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标准品种,并按表B38进行分级。 述 无 有 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主茎中部。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观 测 量:20个单株。 表 B38 茎节间花青甙显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代码 1 9 标准品 种 合江 Dasanbyeo 糯、Asamurasaki 18、 紫香GB/T 2007 26 B.39 剑叶叶片长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果水样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 尖的长度,精确至0.1cm,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39进行分级。 表 B39 剑叶叶片长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长 极长 观测时期:灌浆期,颖观测方法:测量从剑叶叶枕处到叶观 测 量:20个单株。 极短 短 中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丛矮 2 号 1 Hwasungbyeo 浙场 9 号 川 7 号 桂花黄 陆川早 号、B.40 剑叶叶片宽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颖果水样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 ,精确至0.1cm,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0进行分级。 表 B40 剑叶叶片宽度的分级标准 观测时期:灌浆期观测方法:测量剑叶最宽处的宽度观 测 量:20个单株。 性状描述 窄 中 宽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雨粒 eo 特矮选、矮糯 陆川早 1 号、HwasungbyB.41 度(后期),灌浆晚期。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和穗轴。 分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1进行分级。 表 B41 剑叶角度(后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剑叶角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观测方法:目测,按图B3所示进行观 测 量:20个单株。 直立 半直立 平展 披垂代码 1 3 5 7 标准品种 Yumetoiro 、IR 30 Sariqueen Daelip 1 丽江新团黑谷矮糯 Koshihikari、 、B.42 外颖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熟期。 观测部位:外颖。 颖表面茸毛分布程度,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2分级。 表 B42 外颖茸毛的分级标准 极多 茸毛 观测时期:开花期腊观测方法:用10倍放大镜,观察外观 测 量:20个颖果。 性状描述 无或极少 少 中 多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旱轮稻、 Ku Sariqueen、 Heukjinjubyeosahonami 广陆矮 4 号 合江 18 桂花黄GB/T 2007 27 B. 布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灌浆。 观测方法:目测,从穗顶部向下观察芒在穗上的分布,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3进行分级。 表 B43 芒分布的分级标准 顶部 1/4 穗 1/2 穗 3/4 穗 全穗 43 芒的分观测时期 期腊熟期。 观测部位:穗观 测 量:20个穗。 性状描述 穗代码 1 2 3 4 5 标准品种 紫香糯 桂花黄 白芒稻 TsukushiakamochiB.44 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 浆。 观测方法:目测稻穗中最长芒的长度,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4进行分级。 B44 最长芒长度的分级标准 极短 短 中 长 极长 最长芒的长测时期:灌 期腊熟期。 观测部位:芒观 测 量:20个穗。 表性状描述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Asamurasaki 桂花黄 当地水稻 TsukushiakamochiB.45 主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灌浆期成熟期。 穗。 观测方法:测量穗颈节到穗顶的长度(不包括芒),精确至0.1cm,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5进行分级。表 B45 主穗长度的分级标准 极长 穗长度 观测部位:主茎稻 观 测 量: 20个穗。 性状描述 极短 短 中 长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99Z-239 桂花黄、竹金穗 eo 浙场 9 号、DasanbyB.46 颖尖色(后期)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熟期成熟期。 观测部位:颖尖。 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46进行分级。 表 B46 颖尖色(后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观测时期:腊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观 测 量:20个颖果。 白色 浅黄色 棕色 红色 紫色 黑色 代码 1 2 3 4 5 6 GB/T 2007 28 标准 eo 旱轮稻 当地水稻 竹云糯 元子占稻、 Asamurasaki品种 广陆矮 4号、 DasanbyB.47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成熟观测部位:芒。 B47 芒色(后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 棕色 红棕色 浅红色 红色 浅紫色 紫色 黑色 芒色(后期) 观测时期: 期。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47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颖果。 表述 浅黄色 黄色代码 8 9 1 2 3 4 5 6 7 标准品 红壳老来青 Tsukushiakamochi 紫香糯种 桂花黄 B.48 图 B5 穗伸出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目测穗颈节至剑叶叶枕的距离,参见图B5,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8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48 穗伸出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紧包 部分抽出 正好抽出 抽出较好 抽出良好 穗伸出度 代码 1 2 3 4 5 标准品种 99Z-239 特矮选、花溪简稻 Dasanbyeo 丽江新团黑谷GB/T 2007 29 图 B6 穗类型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 观测部位:稻穗。 观测方法:观察稻穗的分枝模式、一次枝梗的角度和小穗的密集程度,根据图B6进行分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49进行分级。 表 B49 穗类型的分级标准 密集 中间型 散开 B.49 穗类型 观 测 量:20个穗。 性状描述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桂花黄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陆川早 1 号、IR 30 B.50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 观测部位:稻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按表B50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穗。 二次枝梗 表 B50 二次枝梗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B.51 二次枝梗类型 观测时期:成熟期。 观测部位:稻穗。 行分级。 表 B51 二次枝梗类型的分级标准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方法:目测,观察二次枝梗着生小穗情况,根据图 B7进行分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1进观 测 量:20个穗。 GB/T 2007 30 少 多 聚集 性状描述 代码 1 2 3 标准品种 丛 矮 2 号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矮糯 图 B7 二次枝梗类型 察穗轴的直立程度,根据图B8进行分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2进行分级。 表 B52 穗立形状的分级标准 直立 半直立 弯 下垂 B.52 穗立形状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 观测部位:主茎穗轴。 观测方法:目测,观观 测 量:整个小区。 性状描述 代码 1 2 4 3 标准品种 特矮选 桂花黄 浙场 9 asanbyeo 号、D 1 直立 2 半直立 3 弯 4 下垂 图B8 穗立形状 B.53 成熟期 穗 颈节 穗 颈节穗颈节 穗颈节GB/T 2007 3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穗。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3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53 成熟期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早 早 中 迟 极迟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 川 7 号 Sariqueen 红壳老来青、PSB RC 2B.54 后期功能叶衰老程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4进 弱指成熟期3叶及以上绿色;中指有2叶绿色;强指全为黄叶或仅1叶绿色。 个小区。 后期功能叶衰老程度的分级标准 弱 中 强 行分级。其中,观 测 量:整表 B54性状描述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Hoshiyutaka Yumetoiro B.55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外颖。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5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颖果。 表 B55 外颖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浅黄色 金黄色 棕色 浅紫红色 紫色 黑色 外颖色 代码 1 2 3 4 5 6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号、 Dasanbyeo 川 7 号、陆川早 1 号 丽江新团黑谷 紫香糯B.56 外颖修饰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外颖。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B56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颖果。 表 B56 外颖修饰色的分级标准 无 金黄色条纹 褐色条纹 紫色斑点 紫色条纹性状描述 代码 1 2 3 4 5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旱轮稻 GB/T 2007 32 B.57 色 观测部位:外颖脊。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7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颖果。 表 脊花 的分无或极弱 弱 中 强 外颖脊花青甙显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B57 外颖 青甙显色 级标准 性状描述 代码 1 3 5 7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 Heuknambyeo 紫香糯 B.58观测部位:近颖尖部。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8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颖果。 表性状描述 强 极强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后期)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B58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后期)的分级标准 无或极弱 弱 中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旱轮稻 元子占稻 B.59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方法:计数每穗总粒数,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59进行分级。 量:20表 B59 每穗粒数的分级标准 中 每穗粒数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 测 个穗。 性状描述 极少 少 多 极多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丛矮 2 号、雨粒 三粒寸、Heuknambyeo 广陆矮 4 号、 Asamurasaki 矮糯、川 7 号 B.60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目测发育良好的小穗(包括落粒)占总小穗数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0 结 级标准 实 低 中 高 极高 结实率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的百分比,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0进表 B6 实率的分性状描述 不结代码 1 3 5 7 9 GB/T 2007 33 Kusahonami Dasanbyeo 广陆矮 4 号 标准品种 珍汕 97A B.61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穗。 观测方法:稻穗风干后,置于1.5m高处,水平坠地,落到 垫有铁板的地上。连续操作3次。目测落粒小穗占总小 包括实粒数,空秕粒数和落粒数)的百分比,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1进行分级。 观 测 量:1束(10个穗)。 表 B61 落粒性的分级标准 低 中 高 落粒性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穗数(性状描述 代码 3 5 7 标准品种 桂花黄 竹云糯 丽江新团黑谷 B.62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观测部位:护颖。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2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个护颖。 表 B62 护颖长度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短 中 长 极长 护颖长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代码 3 5 7 9 标准品种 特矮选、川 7 号 浙场 9 号 三粒寸 稻翅 B.63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位:护方法:目测 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 品种,并按表B63进行 级。 量表 B63 护颖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白色 黄色 红色 紫色 黑色 护颖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 颖。 观测 , 准 分观 测 :20个护颖。 代码 1 2 3 4 5 标准品种 川 7 号 浙场 9 号 旱轮稻、红壳 老来青 元子占稻 黑龙黑米 B.64 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颖果。 观测 颖果 线,测量 第一颖果最 的护颖基部 10颖果最 颖或外颖的顶部 (颖尖)的长度(不包括芒),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4进行分级。 观 重复谷粒长度 栽培方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方法:10个 竖排成直 从 下面 到第 长的内测 量:3次 。 GB/T 2007 34 表 B64 谷粒长度的分级标准 短 中 长 极长 性状描述 极短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99Z-239 广陆矮 4 号 Dasanbyeo、丽水糯 三粒寸 B.65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观测部位:颖果。 观测方法:10个颖果按内颖左侧外颖右侧横排,测量第1颖果内颖到第10颖 外颖最宽部分的距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3次重复。 表 B65 谷粒宽度的分级标准 中 宽 极宽 谷粒宽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0%以上小穗成熟。 果性状描述 极窄 窄代码 1 3 5 7 9 Sariqueen 广陆矮 4 号、丽水糯 Daelip 1、竹云糯 标准品种 B.66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颖果。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6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小区。 表 B66 谷粒形状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阔卵形 椭圆形 细长形 谷粒形状 短圆形 代码 1 2 3 4 标准品种 旱轮稻 广陆矮 4 号、Heuknambyeo 丽水糯 99Z-239 B.67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颖果 观测方法: 35 发育良好的谷粒, 准确称重至0.01g,并转化为水分含量达13.0%时的重量,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7进行分级。 重复。 谷粒千粒重 测定颖果的水分 (方法见GB/T 43) 。 随机取1000粒观 测 量:2次计算公式: ()( ) ( )130.01%1, =规定水分千粒重 g 实测水分实测千粒重 g (B1) 表 B67 谷粒千粒重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代码 1 3 5 7 9 标准品种 Sariqueen Hoshiyutaka 浙场 9 号、 桂花黄 Heuknambyeo Daelip 1、 竹云糯 川 7 号、B.68 颖壳苯酚反应 GB/T 2007 35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成熟期, 果坚硬, 小穗观测部位:颖壳。 10个颖果放入直径为5cm的培养皿中,加1.5苯酚溶液5ml,室温(25)下24h,观测颖壳反应,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8进行分级。 表 B68 颖壳苯酚反应的分级标准 观测时期: 颖 90%以上 成熟。 观测方法:取观 测 量:整体(10个颖果)。 性状描述 无 有 代码 1 9 标准品 种 桂花黄、Koshihikari 广陆矮 4 号、Dasanbyeo B.69 颖壳苯酚反应强度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 熟期, 果坚硬 上观测部位:颖壳。 10个颖果放入直径为5cm的培养皿中,加1.5苯酚溶液5ml,室温(25)下24h,逐个观测颖壳色泽变化强弱,浅色为弱,深色为强,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69进行分级。 表 B69 颖壳苯酚反应强弱的分级标准 强 测时期:成 颖 ,90%以 小穗成熟。 观测方法:取观 测 量:10个颖果。 性状描述 弱 中 代 码 3 5 7 标准品种 Dasanbyeo 广陆矮 4 号B.70 按照第 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 排成直线,测量总长度,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70进行分级。 表 B70 糙米长度的分级标准 性糙米长度 栽培方法: 5章的要观测部位:糙米观测方法:10粒去壳籽粒(糙米)竖观 测 量:3次重复。 状描述 极短 短 中 长 极长 代码 1 3 5 7 9 标 eniroman 广陆矮 4 号 陆川早 1号、 Dasanbyeo 竹云糯 三粒寸 准品种 川 7 号、BB.71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成熟期, 硬,90%以上 成熟。 观测部位:糙米 10 宽观 测 量:3次重复。 表 B71 糙米宽度的分级标准 窄 中 宽 糙米宽度 观测时期: 颖果坚 小穗观测方法: 粒糙米横排,测量总 度,对照标 准品种,并按表B71 进行分级。 性状描述 代码 3 5 7 GB/T 2007 36 Sariqueen 广陆矮 4 号 Daelip 1 标准品种 B.72 糙米形状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观测部位:糙米。观测方法:目测,参见图B9进行分类,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B72进行分级。 观 测 量:20粒糙B9 表 B72 糙米形状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近圆形 椭圆形 半纺锤形 纺锤形 锐尖纺锤形 ,90%以上小穗成熟。 米。 图 糙米形状 代 2 3 4 5 码 1 标准 i Yumetoiro 丽水糯 品种 特矮选、Beniroman 广陆矮 4 号、 AsamurasakB.73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糙米。 法:目测,对照 准比色板和标准 种,并按表B73 分级。 :2表 B73 种皮色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白色 浅棕色 棕色斑驳 深棕色 浅红色 红色 紫色斑驳 紫色 紫黑色 种皮色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观测方 标 品 进行观 测 量 0粒糙米。 代码 3 4 5 6 7 8 9 1 2 标准品种 丽 、合江 18 三粒寸 Beniroman Heukjinjubyeo紫香糯、Asamurasaki水糯 广陆矮 4 号B.74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糙米。 胚乳类型 GB/T 2007 37 I溶液(0.1的I 2溶液和0.2KI溶液的混合液)的反应颜色,对照标 其中,红紫色为糯型,深蓝紫色为秥型,略带红色的蓝紫色为中间型。 表 B74 胚乳类型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糯 中间类型 秥 观测方法:目测,根据糙米与KI-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进行判断,并按表B74进行分级。观 测 量:10粒糙米。 代码 1 2 3 标准品种 丽水糯 广陆矮 4 号 B.75 直链淀粉含量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糙米。 观测方法:方法见GB 7648,并按表B75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样本。 表 B75 直链淀粉含量的分级标准 直链淀粉含量 5% 5% 10% 1 20% 25% 25% 30% 30% 0% 15% 15% 20%性状描述 无或极低 低 中高 高 极高 中低 中 代码 1 2 6 3 4 5 7 B.76 消值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无即无消化,米粒无变化;低即轻度消化,米心白色,仅边缘溶解;中即中等程度消化,边缘不清晰,但环完整;高即高度消化,环消失。 表 B76 碱消值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高 碱观测时期:观测部位:糙米。 观测方法:方法见NY 147,并按表B76进行分级。其中,观 测 量:整个样本。 无 低 中 代码 1 3 5 7 标准品种 B.77 糙米 香味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观测时期:成熟期,颖果坚硬,90%以上小穗成熟。 观测部位:糙米。 观测方法:在10ml的1.7浓度的KOH溶液中加入2g糙米 ,10min内比对标准品种气味判断测试品种,并按状描述 无或极弱 弱 强 表B77进行分级。 观 测 量:整个样本。 表 B77 糙米香味的分级标准 性代码 1 3 5 标准品种 香糯 广陆矮 4 号 紫GB/T 2007 38 B.78 白叶枯病抗性 栽培方法:每份测试材 1行共6 个单株,每100份设标准品种,接种前2 3 天,根据苗情酌施氮肥1 次。栽种规格与其他肥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水平。 。 观测部位:剑叶。 病力稳定的菌株(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Uyeda et Ishiy恒温下培养 3d,配成 3108个细菌/ml 的菌液。在剑叶期前后进行人工剪叶接种,每株剪顶部已展开叶片 45 片,每叶剪去叶尖 2cm左右,每剪1 次 查,按表 B78 进行分级。其中,免疫,剪口处仅干枯剪痕;高抗,剪口处有少量病斑,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0.1%6.0% ;抗,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6.125.0% ;感,病斑面积占 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50.1%以上。 20 张 B78 白叶枯病抗性的分级标准 性状描述 免疫 高抗 抗 感 高感 料栽观测时期:灌浆期观测方法:选择当地优势菌群中致ama) Dowson),在肉汁蛋白胨或其他培养基上,于 28,沾菌液 1 次。在接种后 20d,以叶片为单位进行调叶片面积的 25.150.0% ;高感,病斑观 测 量: 叶片。表代码 1 3 5 7 9 花药 图B 颖果各部位示意图 外颖 柱头 护颖 脊 近颖 尖 部 花药外颖柱头护颖脊 近颖尖 部颖尖 GB/T 2007 39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格式 编号: 水 稻 技 术 问 卷 申请号: 申请日: 一、品种暂定名称 二、属或种的中文和拉丁文名称 三、申请人和联系人 姓名或名称: 地 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E-mail: 联系人: 四、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五、品种类型、来源及适宜生长区域 1、品种类型 1)籼、粳 2)水、陆 3)早、中、晚 4)秥、糯 5)野败型、D 型、冈型、印尼水田谷型、矮败型、红莲型、BT 型、滇型 6) 光敏核不育型、温敏核不育型 2、品种来源 3、品种适宜生长区域 六、品种保存和繁殖技术特点 七、指出品种或组合的性状(见表 C1) 八、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差异 近似品种名称 与近似品种有差异的性状 申请品种描述 近似品种描述 九、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其他信息 1、抗病虫害的特性 2、品种测试要求的特殊条件 3、其他 GB/T 2007 40 表描 特性值 表性状C1述代 品码 种性 状描 述 序性1 3 8 申请品种 近似品种 观察时期 号 状 2 4 5 6 7 9 无或 极 弱 弱 强 1 18bu i 云糯 09 芽鞘花青甙显色 合江Dasan、yeo Asam rasak 竹 绿 色 色线条 紫 紫色 紫 浅 色 2 叶鞘色18b子占稻 H a o 竹云糯 26 (基 部)合江Dasan、yeo 元 eukn mbye 无 有 3 生长能 深稻) 40 茎秆弯曲向上力( 水 浅 中 深 4 叶片:绿色深 轮回 浙场 Dasanbyeo 、 45 浅01、9 号 花溪桂简稻花黄 无 有 5 叶片:花青甙色 合江 18、Dasanbyeo 陆145 显川早号 叶尖 叶边缘 斑 整叶 驳 6 叶片:花青甙布 紫香糯、 陆川早 1 号IR 1552 45 分 极短 中 长 极长 短 7 倒数第二叶片长度 竹金 竹云糯、Sariqueen 川7 号 45 叶穗 窄 中 宽 8 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 桂花黄、 竹金穗 特矮选 45 雨粒 直立 平展 下垂 9 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 桂花黄、 竹金穗 Sariqueen 丽江新团黑谷 45 无或极少 疏 中 密 极密 10 倒数第二叶片茸毛* Kusahonami 广陆矮 4 号、合江 18 浙场9 号 矮糯 川 7 号、Yumetoiro 45 叶GB/T 2007 41 表 C1(续) 值 性状描述代码特性序号 性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种 申请品 近似品种 观察时期 无 有 11 倒数第二叶叶耳花 青甙显色* As murasaki、 竹云糯 合江 18、Dasanbyeo a 45 无 有 12 倒数第二叶叶舌有无 白秆稻 金穗、amurasaki 竹As 45 短 长 中13 雨粒、Hwasung o 竹金穗、Asamurasak asanbyeo 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bye iD 45 尖至渐尖 二裂 平截 14 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 三粒寸 竹金穗、Dasanbyeo 45 无 紫色线条 浅紫色 紫色 色 15 第二叶叶舌色 紫香糯、Asamurasaki 45 倒数竹金穗、Dasanbyeo极早 早 中 迟 极迟 16 抽穗期* 广陆矮 4 号 7 号、 IR30 Sariqueen 红壳老来青、 PSB RC 2 55 川直立 半直立 平展 下垂 17 (初期)* IR 30 He 元子占Dae 剑叶角度桂花黄、ukjinjubyeo稻、lip 1 丽 江新团黑谷 60 无 有 18 广陆矮 号、Dasanbyeo 桂花黄、Tsukushiakamochi 芒有无 4 60 白色 浅黄色 黄 棕色 红棕色 浅红色 红色 浅紫色 紫色 黑色 色 19 桂花黄 红壳老来青 ukushmochi iroman 黑龙黑米 芒色(初期) Ts iaka Ben 60 无或极小 正卷 反卷 螺旋状 20 剑叶叶片卷曲度 广陆矮 4 号、桂花黄 花溪简稻、CPY 2199 竹 云糯 65 GB/T 2007 42 性 特表 C1(续) 状描述代码 性值 序号 性状 1 2 3 4 5 6 7 8 9 申请品种 近似品种 观察时期 细小棒状 水渍状 饱满 21 花药形状珍汕 97A、 A 65 (HA) 协青早白色或乳白色 淡黄色 黄色 22 花药颜色(HA) 珍 、 汕 97A协青早 A65 完全可育 不完全败育 育 败 23 花粉不育度*广陆 4 号 97A 矮 珍汕 65 无花粉型 典败型 染败型 圆败型 24 不育花粉类 、 A 粤泰 A 宁67A 65 型*(HA) 珍汕 97A协青早白色 浅绿色 黄色 浅紫色 紫色 25 柱头颜色* 合江 、Dasanbyeo 18 rasaki竹云糯、 协青早 A Asamu65 小 大 中 26 开颖角度 珍汕97A 65 (HA) 无或极弱 中 强 弱 27 颖尖花青甙显色(初期)广陆 、 陆川早 1 号 samurasakHeuknambyeo 65 * 矮 4 号Dasanbyeo 红壳老来青A i、无或极弱 中 强 极强 弱 28 近颖尖部花青甙显色(初广陆 号、 旱轮稻 e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