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_7_第1页
林黛玉进贾府_7_第2页
林黛玉进贾府_7_第3页
林黛玉进贾府_7_第4页
林黛玉进贾府_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 “ 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中国古代小说 “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 ,写人重人物出场、重细节描写,情景安排重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丰富的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本文是红楼 梦的第三回,通过林黛玉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她为聚焦,展示了贾府的众多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所以要侧重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其中尤以人物出场描写最为精彩。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鉴赏,学习运用出场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典型性格,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原著,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 ,激发兴趣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 “ 易 ” ,道学家看见 “ 淫 ” ,才子看见 “ 缠2 / 11 绵 ” ,革命家看见 “ 排满 ” ,流言家看见 “ 宫闱秘事 ”你又看到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追随林黛玉的脚步走进贾府,走近 “ 红楼 ” 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搭建平台 1、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整理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相关知识。 2、多媒体展示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学生抢答判词所对应的人物。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在于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和增强对红楼梦的了解,在学习课文前建立起全局 观念,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 3、学生自读课文,在下列三道研究性题目中任选一题,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A、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 B、画出贾府的人物关系图。 c、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黛玉一天的行程。 (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就是 “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 ,此教学环节在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 三、鉴赏研究,感悟艺术特性 1、在黛玉的 “ 耳目 ” 中鉴赏 林黛玉进贾府中,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叙述角度(从3 / 11 林黛玉的角度) ,而将纷繁的头绪、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环境,表述的井井有条,眉目清楚,繁简得当,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林黛玉作为文中的聚焦者,她用的聚焦方式是 “ 听 ”和 “ 见 ” 。我们就一起通过林黛玉的耳朵和眼睛,读一读文章,在她聚焦的范围内,她是如何 “ 见 ” 贾府的?她 “ 见 ”到的贾府环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点拨:通过人物聚焦来展示贾府环境,很讲究分寸,这分寸就是对贾府环境不在一次写尽,而是一点点补充完整。所以林黛玉眼睛 “ 见到 ” 的贾府环境一次主要有荣府、宁府、从荣府角门到贾母居处、贾赦居处、贾政居处等。荣府宁府大门显 现了贾府建筑宏伟的外观,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贾母和贾赦居处讲究的布局, “ 荣禧堂 ”华贵的陈设都显示着主人的富贵豪华。贾府中不光主子们打扮得彩绣辉煌,贾政居处的丫环们装饰衣裙、举止行动、吃穿用度也是不凡,都显示了贾府豪华的气派。甚至用饭也有一套繁文缛节,显示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森严等级。) ()同是借黛玉得 “ 耳目 ” 出场的小说主要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分小组讨论研究) 参考意见: 两人的出场都借林黛玉的 “ 目 ” 对人物的衣饰进行了精雕4 / 11 细刻,以 突出两人在贾府的独特地位。 不同之处在于王熙凤采用了先声夺人的表现手法。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 ,她一出场就引起林黛玉的特殊感觉: “ 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公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荡无礼? ” 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深受老祖宗宠爱的特殊身份及其泼辣、张扬的个性。 而贾宝玉出场之前,通过林黛玉的 “ 耳 ” 所听进行大量笔墨渲染铺垫(侧面描写)。王夫人: “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 黛玉之母: “ 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两位长辈的评语不仅引起了黛玉的好奇 “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 ,更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正当黛玉心中想着 “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 时,那宝玉就出场了。 讨论: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可谓各有特色,那其他人又是怎样安排出场的呢? 参考意见:作者有详写,有略写,有实写,有虚写,有单独写,有集体介绍。作者写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匠心独运。 (一颗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就会呈现不同的光彩;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就会有不同 的效果。合适5 / 11 的视角就是恰当的切入点,能使小说的内容表达得深入透彻,形式上达到自然完美。此教学环节紧紧抓住本文特殊的叙事角度,从林黛玉的 “ 耳目 ” 中自然带出环境描写,并且鉴赏学习小说精彩的出场描写。) 2、 “ 机关算尽太聪明 ” 的荣府管家 王熙凤 播放电视红楼梦王熙凤出场的片段,留心观察王熙凤的言谈举止。 教师指导学生从王熙凤的出场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中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课外找出例证来佐证自己的分析结论) 参考意见: 出场描写:个性的张狂、泼辣,深受贾 母宠爱,地位特殊。浓妆艳抹遍体锦绣的服饰打扮显示出了她的贪婪、俗气、奢侈。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表现了王熙凤美丽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威不露笑先闻可见其面善心狠。王熙凤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举止言谈充分展示了她的机变逢迎、八面玲珑和作为管家媳妇的果断能干。(例证:毒设相思局、计逼尤二姐、铁槛寺弄权等等) 3、 “ 无材可去补苍天 ” 的荣府继承人 贾宝玉 播放电视红楼梦宝黛初会的片段,留心观察宝玉初见黛玉时的视线。 ()分组操作。组找肖像、出场;组找语言描写、出6 / 11 场前的侧面勾勒;组分析西江月二 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别人眼中的宝玉顽劣异常?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什么形象?如何评判西江月二词? ()教师小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人物分析环节我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影视引入学习过程,有利于体会、领会和品味,希望学生能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 四、拓展延伸,走近黛玉 1、 “ 世外仙姝寂寞林 ” 的寄居篱下者 林黛玉 ()他人眼中的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当她在用眼观察各色人等时,别人也以审视的目光去看她,找出描写他人眼中黛玉形象的文字 ? (方法指导: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黛玉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人眼 中的黛玉、熙凤眼中的黛玉、宝玉眼中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7 / 11 众人眼中的黛玉: “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有不足之症。 ”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言谈不俗、体质病弱。 熙凤眼中的黛玉: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 “ 真有这样的人物 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见,宜作史笔看 ” (脂砚斋批语)。 宝玉眼中的黛玉: “ 厮见毕归坐 病如西子胜三分。 ”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 个对偶句抓住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黛玉的心态 林黛玉进贾府时抱着何种心态走进贾家的大门的?(心里提醒自己 “ 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 。) 由此可推断出林黛玉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了一个寄居者的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由此表现出的外部性格特征是谨 小慎微。) 8 / 11 具体表现在哪些言谈举止上?(婉拒吃饭、讲究座次、吃茶时小心留意、细心应对贾母和宝玉 “ 刚念了四书,些须认得几个字 ” ) ()学生归结林黛玉的形象特点:敏感多思、言谈不俗、气质超凡、聪颖灵秀。 2、拓展练习 一个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初识黛玉,但要真正走近黛玉恐怕还有赖于同学们自己去阅读原著,品味鉴赏。下面是我从红楼梦中截选的几段描写林黛玉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林黛玉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A.(黛玉)因问宝玉: “ 打哪里来? ” 宝玉便说: “ 打宝姐姐那里来。 ” 黛 玉赌气回房了。 没两盏茶时,宝玉仍来了。 只听黛玉先说道: “ 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作什么呢? ” B.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支小蜡儿来,递与宝玉,道: “ 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 宝玉道: “ 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 黛玉道: “ 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 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 c.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地送了书 来,又9 / 11 要换杜律。黛玉笑道: “ 共记得多少首? ” 香菱笑道: “ 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 黛玉道: “ 可领略了写滋味没有? ”香菱笑道: “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 “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 点拨: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的敏感多疑甚至有些尖刻的特点。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的体贴入微、温柔贤惠的特点。则材料显示了黛玉热情诚恳、助人为乐的特点。 (此处拓展练习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黛玉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在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课外练笔 ()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 提示:如果你是林黛玉,你第一次进贾府目睹耳闻了些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内心又怎样的感受?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巨细必录,突出印象、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可。 (设计意图:学生替林黛玉写日记的体会,评价交流日记,话题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等等。通过这一整合,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完成了解读课文的全程。) ()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一篇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章。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外,其 他10 / 11 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丫鬟。即使写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写出你自己喜欢的、值得写的人物。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两方面的特色: 、引导多元解读,领悟鉴赏的方法。文学作品本是具有很多 “ 不定点 ” 和 “ 意义空白 ” 的召唤结构,开放性、模糊型是其特征,对文学作品意蕴的把握,就应允许多种视角,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目标第条所提出的“ 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 ” 。以往语文教学中惯用社会历史视角审视文本,本教学设计尝试着引导学生从叙 事方式和人物形象两个角度去赏析文章。视角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 在黛玉 耳目 中鉴赏 ” 和课外练笔中的 “ 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 ” 两个环节的设计皆源于叙事角度。而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赏析,则采用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并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拓展阅读视野。立足于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