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总复习.doc_第1页
婚姻法总复习.doc_第2页
婚姻法总复习.doc_第3页
婚姻法总复习.doc_第4页
婚姻法总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婚姻法总复习第一章 婚姻法概述一、婚姻的分类(p3) 1.按当事人结婚的次数-分为初婚与再婚;2. 按照结婚主体的构成-分为单婚与重婚;3. 按是否履行结婚的法定程序-分为要式婚与事实婚;4按是否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分为合法婚姻与违法婚姻二、家庭概念与职能(p4-5)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由一定范围的亲属所组成的共同生活单位。多选:关于婚姻法中的家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单位 B 家庭是婚姻成立的后果C 家庭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财产关系 D. 家庭成员有相互的扶养义务E. 家庭是由一定范围的亲属组成 二、婚姻法的概念和分类(p7)1.概念: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分类:按其调整对象:分广义与狭义;按其内容:分形式意义与实质意义2.婚姻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对象:婚姻关系、家庭关系调整对象的内容: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与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不直接体现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关系: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直接体现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与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区别在于 ( )A 主体不同 B性质不同C 受亲情伦理的影响不同 D.调整的范围是否包括不动产的不同 E. 财产关系的发生是否以人身关系为前提的不同3.婚姻法的特征(P10)选择、简答广泛性、伦理性、强制性三、2001年婚姻法的修改(6点)(p23)选择1.增加了保证基本原则实施的措施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提倡夫妻要相互忠实 2完善了结婚制度 删除了禁止麻疯病人结婚的规定 3. 增加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4完善了夫妻财产制 缩小了共同财产的范围 明确了个人财产的范围 完善了夫妻约定财产制 5完善了离婚制度 明确了感情破裂的法定条件 增加了探视权的规定 对诉讼离婚中的军婚保护有变化 6增加了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增设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增加了对家务劳动的补偿 增加了处理规定 第二章 亲属制度一 亲属的概念和特征(选择、判断、简述)亲属是因为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特征有三个:1.亲属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 (自然形成亲属:绝对不变:法律拟制或者婚姻形成:可能变)2. 亲属产生原因特定 (三原因:婚姻 血缘 法律拟制)3.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 亲属与家庭成员的区别 家庭成员仅仅是亲属的一部分,且相互间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 判断: 家庭成员是近亲属 是亲属不一定是家庭成员二、 亲属的分类(一)中国古代的分类(选择) 1宗亲、 2外亲 3妻亲 (二)当代分类 1配偶 2血亲 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按血缘之真假可分 自然血亲:出自同一祖先,有真实血缘联系的亲属 拟制血亲:指本无血缘联系或者本无该种血亲应具有的血缘联系,而法律确认其与该种自然血亲具有同等权利义务的亲属。 判断: 拟制血亲是“假血亲”,没有真实的血缘联系3、姻亲:是指除配偶以外的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三种:血亲的配偶:儿媳、姑父、舅妈配偶的血亲:公婆、姨妹、小叔子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妯娌、连襟判断:女婿与岳父母互为血亲的配偶三、亲系与辈分(选择、判断) 1.以中介亲属的称谓分: 父系亲 母系亲 2.以婚姻血缘的纵横联系: (1)直系亲 直系血亲 直系姻亲 (2)旁系亲 旁系血亲 旁系姻亲3.按照亲属的辈分: 长辈亲属 晚辈亲属 平辈亲属 判断:所有的亲属之间都可能行辈相同。四、亲等(一)罗马法亲等制 (会运用)(二)寺院法亲等制(会运用)(三)两种亲等计算方法之比较 1、相同点: (1)都以世代作为亲等数 (2)计算亲等的都是从己身开始往上或者往下数,但所指的亲等数都没有包括己身在内 (3)直系亲和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相同2.不同点:(1)旁系亲亲等的计算方法不同 (2)效果不同(举己身与叔叔、己身与堂兄弟姐妹的亲等计算) 五、我国“代”的计算方法(会运用)1.直系亲代的计算方法 2.旁系亲代的计算方法(找同源亲属、往上数、再往上数)认识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范围 同源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旁系亲属 同源于父母的旁系亲属判断:甲男的祖母与乙女的母亲是同胞姐妹,甲男女与乙女是可以结婚的亲属认识: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范围 六、亲属的发生和消灭(认识,可以在其他章节中注意)1.配偶: 发生:结婚 消灭:死亡离婚2.血亲 (1)自然血亲: 发生:出生 消灭:死亡(2)拟制血亲的发生和消灭 1)养父母及近亲与养子女 产生: 收养成立 消灭: 死亡收养解除 2)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产生:扶养教育关系的形成 消灭:死亡解除离婚 3、姻亲关系的发生与消灭发生:结婚消灭:离婚?当事人一方死亡? 我国法律未作明确规定,例外第12条; 第三章 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法的五大原则:分别是:1.婚姻自由原则;2.一夫一妻制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5.计划生育原则一、 婚姻自由原则(判断:选择) (一) 婚姻自由的概念和内容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限制和干涉。其特征有二: 1.婚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 2.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 (要受法律的约束)婚姻自由的内容结婚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 离婚自由: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 (二)保护婚姻自由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1)禁止包办婚姻n 概念:n 形式:父母包办强迫;换亲、订小亲;n 特征:主体、违背意志、强迫结婚 (2)禁止买卖婚姻n 概念:n 形式:出卖;要彩礼、辛苦费、养育费n 特征:主体、违背意志、强迫结婚、索取大量财物 (3)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的联系与区别(简述)相同点:1)主体都是第三者 2)都违背当事人的意愿。 3)都采用强制手段 不同点:是否有索取大量财物的目的 (4)禁止其它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n 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之外的其他违反婚姻自由原则,阻扰干涉他人行使婚姻自由权行为。n 表现:父母干涉子女;n 子女干涉父母n 亲属干涉寡妇n 干涉他人离婚复婚n 干涉非近亲的同姓结婚等(5)对包办婚姻 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处理对第三者: 父母亲友: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刑法处罚(刑法257条)对人贩子:刑法240条对收买者:刑法241条n 对婚姻关系:32条,起诉的,调解无效,解除.n (以前是规定宣告无效)n 对财物:收缴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1)概念: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婚姻当事人一方向对方索要一定的财物,以此作为结婚先决条件的行为。 (2)形式:多数是女方向男方索要一定的财物 ,有时是父母向对方索要。(3)处理: 婚姻关系:按自主婚处理(第32条) 财产处理: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为索要财物导致对方生活困难的,酌情返还. 难以认定是索取还是赠与的按赠与处理。(根据最高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意见)(4)借婚姻索取财物与买卖婚姻的区别1)索要财物的主体不同: 借:通常是当事人一方索要 买:通常是第三者索要2)婚姻关系性质不同: 借:属自主婚姻性质 买:属强迫婚姻性质。3) 危害后果不同: 借:要一定的财物 买:要大量的财物。 索要的数量不同危害后果也就不同(5)借婚姻索要财物与赠与财物的区别1)条件不同 借:索取是结婚的先决条件,给付一方是被迫的。 赠:赠与无附加条件,是自主、自愿的行为;2) 行为不同 借:是索要一方的单方行为,无相互索要。 赠:通常是互相赠予二、 一夫一妻制原则的禁止性规定1、禁止重婚 (1)概念: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或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2)分类:法律上的重婚(认定:登记) 事实上的重婚 (认定:以夫妻名义)(3)重婚的构成条件n 1)当事人的一方或者双方已经缔结了婚姻关系;n 2)再去办理结婚登记或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4)处理: 婚姻法上: 婚姻关系无效; 是离婚的法定理由 是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理由 刑法上:构成重婚罪(有主观原因)刑法258条: 与军人的配偶同居或结婚 259条2、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1)概念: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同居住生活(司法解释(一)(2)特征:-主体上,至少有一方有配偶(排除双方无配偶)-同居的对象是婚外异性(排除同性)-同居不以夫妻名义(以夫妻名义是事实重婚)-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生活 如何理解持续稳定 ? 时间上持续, 状态上稳定(自由裁量权)(3)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后果n 1)离婚的法定理由(第32条)n 2)离婚损害赔偿的理由(第46条)n 3)法院受理解除之诉n 4)刑事责任:259条与军人的配偶同居(4)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事实上重婚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A:主体至少一方为有配偶者B:行为上公开在一起生活C:当事人有共同的住所或者有共同居住的事实,有稳定的一定时间内的同居生活; 2)区别:A: 相互关系不同:有:以恋人等名义同居重:以夫妻名义同居:违法情节与后果不同:刑责、民责 有:与军人的配偶同居承担刑责,其他不属犯罪重:属于犯罪行为(5)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行为还有哪些?n 主要是通奸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破裂多n 通奸的含义:指有配偶者与婚外的异性自愿秘密偶尔发生两性关系的行为。n 通奸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可能存在转化情形n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的禁止性规定 (一) 禁止家庭暴力1.家庭暴力的概念根据解释(一)第1条: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制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2.家庭暴力的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家庭成员(与社会暴力区别)(2)手段的暴力性:使用暴力手段 采取作为方式(与虐待遗弃区别)(3)行为的隐蔽性:场所、受伤的部位(4)后果的伤害性: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后果(与家 庭成员间的一般争吵相区别) (5)时间的突发性: 如果持续不断属于虐待(解释(一)3.家庭暴力的救助n (据婚姻法第43-45条)救助请求人:受害人n 救助机关:基层组织:(居村委会,所在单位,公安机关)救助措施:(1)劝阻、 调解-基层组织(村委会、居委会、所在单位)(2)制止、 查处(伤情鉴定)、告知起诉、移送证据-公安(3)提供庇护-民政(4)提供法律 援助-司法部门(5)刑责-自诉公诉4.法律后果与责任n 民事:离婚理由(婚第32条)n 离婚损害赔偿(婚第46条)n 丧失继承权(继第7条)行政:行政处分(所在单位给)行政处罚(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拘留、罚款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按刑法处罚(无家庭暴力罪) (二)禁止虐待、遗弃家庭成员1.禁止虐待家庭成员(1)虐待的概念 虐待是指行为人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或其他方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对其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伤害后果的行为。(2)虐待的特征:(3个): 1) 行为方式:作为与不作为 2)手段:暴力与非暴力 3)时间上的经常性(3)虐待的法律后果1)构成离婚理由2)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3)丧失继承权4)承担刑事责任 刑责:有专门的罪名:刑法260条 :情节恶劣的,告诉才处理;行政处罚:治安管理第45条:被害人要求,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4)家庭暴力与虐待的联系与区别:1)相同点A:主体:家庭成员 B:客体:侵害的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 C:后果都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 D:主观上具有故意2)不同: A:实施的时间上:突发间断 持续经常 B:行为方式:作为作为与不作为 C:手段:暴力暴力与非暴力 D:刑法上无专门的的罪名有专门的罪名n 结论:n 家庭暴力与虐待是交叉关系 轻微的家庭暴力不构成虐待 严重的家庭暴力又超过了虐待应该说 :家庭暴力涵盖了虐待中的作为行为2 禁止遗弃家庭成员(1)遗弃的概念遗弃是指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对需要扶养的家庭成员,拒绝扶养的行为。拒绝扶养包括:人身遗弃 不履行经济供养义务 拒绝生活上的照料(2)遗弃的特征 1)是法定主体:相互间有扶养义务 2)侵害的是权利人的受扶养权; 3)主观上故意(3)救助措施1)行政救助措施 民政部门的救援安置;2)单位救助: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3)司法救助:缓、减或免交诉讼费;先予执行;及时调解、判决和执行; 4)法律援助(4)遗弃的法律后果与责任: 1)离婚法定理由(婚32条) 2)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理由(婚46条) 3) 丧失继承权(继第7条:遗弃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4)行政处罚:治安管理:第45条 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5)刑事责任。(刑法第261条)五、 计划生育原则n 目的意义n 基本要求(针对汉族,少数民族另外有要求):少生 优生 晚婚 晚育判断: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四章 结婚制度一、我国现行法律、政策对婚约的态度(P74,选择)1、关于婚约的效力 (1)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2)无法律约束力 (3)只能是当事人本人订婚2、婚约的解除及其财产纠纷的处理(1)解除无须经诉讼程序(2)对因解除婚约引起的财物纠纷,应区别情况,妥善处理: 3.彩礼的返还问题司法解释(二)第 10条: 三种情形可以要求返还按照习俗送的彩礼 A: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 B:办理了结婚登记但确实没有共同生活的 C: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 B、C要以离婚为条件)二、结婚的条件(P76,选择、简述)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2个)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须达到法定婚龄 (1)法定婚龄的概念 (2)确定法定婚龄的依据(简述)2个: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法定婚龄与晚婚年龄的区别与联系(三)结婚的禁止条件(3个)1、禁止近亲结婚(具体范围)2、禁止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结婚 3. 禁止有配偶者结婚(需双方无配偶) 三、结婚的程序(一)结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1、结婚登记的机关(条例第2条) 内地:县级政府的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 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民政部门 变化:取消了街道办事处办理登记的资格 涉外由县改为省级2、结婚登记的程序 (1)申请:亲自到、证件齐(条例第4、5条)管辖:内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 涉外;内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省级民政部门 (2)审查: 形式、内容(第6条) (3)登记:符合条件当场办,不符合说明理由 变化:审查期改为当场办不予结婚登记的情形(条例第6条,5种情形) A:未达法定婚龄的; B:非双方自愿的; C: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 D: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 E: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3、结婚登记的效力 确立夫妻关系; 夫妻间有法定权利与义务; 解除婚姻关系要依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解除) 4.关于补办登记的问题1)需要补办的2情形:解释(一)第4、5条一是1994年2月1日前同居,1994年2月1日后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的;二是1994年2月1日以后同居的; 以上情况,当事人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的人民法院要通知其补办结婚登记,否则,人民法院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2)补办结婚登记的效力 补办后,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都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之日起算。复婚也必须办理复婚登记! l 申请复婚登记的,当事人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机关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 不登记为同居关系!四、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选择、判断) (一)现行法规定的无效婚姻制度1.原因:(4个)重婚、未达法定婚龄、 属禁婚亲、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 2.请求权主体:当事人、利 害关系人(司法解释)“利害关系人”:因原因不同而不同 (一)第7条:重婚: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未达法定婚龄: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属禁婚亲:当事人的近亲属;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能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 与患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3.请求权行使的期限: 原因消失前两种情况会消失:1)未达法定婚龄者达到了法定婚龄;2)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能结婚的疾病婚后已经治愈;两种情况不会消失:1)重婚的: 2)属禁婚亲;4.程序:诉讼效力问题:不适用调解、一审终审,对效力不得上诉。子女和财产问题进行调解,不服可以上诉5.后果(1)自始无效(第12条); 注意对自始无效的理解(一)13条(2)无夫妻身份(第12条)(3)同居期间的财产为共同共有解释(一)15条,除外规定重婚引起的无效涉及财产的,合法配偶参与诉讼-有独立请求权解释(一)16条(二)现行法规定的可撤销婚姻制度 1.原因:当事人一方受到胁迫 什么是胁迫:解释一第10条: 婚姻法第十一条所称的“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对”胁迫”的理解:l 主观上:故意l 客观上:实施了胁迫行为(给其身体等方面造成损害或威胁将实施)l 主体:实施胁迫行为者:当事人及其亲友受害者: 当事人及其近亲属l 后果上:因受胁迫而产生恐惧,因这种恐惧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与之结婚(因果关系存在)2.请求权主体:受胁迫方的婚姻当事人本人3.请求权行使的期限:登记或者恢复人身自由后1年. 解释(一)第12条:一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必须是距结婚登记之日或受胁迫的一方恢复人身自由之日不超过1年; 4.程序:行政:由婚姻登记机关宣告撤销(不涉及财产子女纠纷,申请书)诉讼:由人民法院宣告撤销(涉及子女财产纠纷) 5.后果:无夫妻身份、财产夫妻共同共有(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比较(简述)联系:1.形式同(都办理了结婚登记) 2.性质同(都属于违法婚姻) 3.后果同(自始不具有婚姻的效力)区别:1.概念不同: 2.原因不同 3.请求权行使的时间不同 4.请求权主体不同 5.处理程序不同单选: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的处理应该是( )A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宣告婚姻无效;B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C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为非法同居关系,并予以解除;D认定为可撤销婚姻,乙可行使撤销权。五、事实婚姻问题(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广义: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狭义: 符合法定结婚条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我国现行法采狭义的事实婚姻概念: 符合法定结婚条件和时间条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2.事实婚姻的特征:(1)形式的欠缺性:未登记(2)关系的公示性: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3)主观的目的性:有创设夫妻关系及建立家庭之目的 (4)实质的符合性: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 (5)时间的限定性:符合法定的时间条件 94年2月1日前开始同居 并94年2月1日前双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依据:解释(一) 第5条:(二)事实婚姻的效力及处理(选择) 1.事实婚姻的效力:与法律婚同 2.事实婚姻关系的处理 (1)事实婚姻具有违法性(未登记,见司法解释) (2)事实婚姻关系可因补办结婚登记而转化为法律婚(婚姻效力从双方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起算.(一)第5条) (3)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先调解、后判决.调解不成,判决准予离婚 。 (4)事实婚姻关系离婚时,对子女、财产和经济帮助等均适用婚姻法离婚的规定.六、现行法对同居关系的认定与处理 (一)同居关系的概念特征l 1.概念:l 同居关系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公开共同居住生活,不具备事实婚姻法定条件的男女两性结合。特征(3个):l 第一,同居关系的主体必须是异性男女。这是同居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一个特征。l 第二,同居关系不符合事实婚姻的法定要件。这是与事实婚姻关系相区别的一个特征。解释(一)第5条l 第三,同居关系的当事人双方要公开同居生活。 (这是与通奸相区别的一个特征) 同居关系的当事人不隐瞒其同居生活关系,即其共同生活关系被一般群众所知晓。l 而通奸关系则具有隐蔽性,不具有公开性。(二)现行法的分类:l 是按照当事人有无配偶分为l 1.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违法行为)l 2.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不是违法行为)3.两者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有:属于违法行为.(有禁止性规定)无:不属于违法行为(无禁止性规定)第二,主体不同。 有:主体至少有一方有配偶 无:双方均为无配偶第三,后果不同. 有:承担法律后果(离婚理由离损赔偿理由/法院受理解除之诉) 无:无法律责任的规定。法院一般不受理解除之诉;4.处理: (1)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处理 1)法院要受理解除之诉,并一律解除 (二)第1条) 2)承担法律后果(离婚的法定理由/损害赔偿的法定理由) 3)其他方面的处理 A:财产:同居期间所得为一般共有财产; (89年司法解释)协议,不成判决.允许合法配偶参与诉讼B:无配偶继承权;(一)第6条89年司法解释)C:为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债权债务为双方共同的债权债务D:子女为非婚生: 比照父母子女关系处理. 结论:没有约定的,同居期间的所得按照共同共有来对待.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当事人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除外.(2)无配偶者同居关系的处理1)法院一般不受理解除之诉 (涉及子女财产问题才受理)解释(二)第1条2)同居关系可以通过补办登记转化为合法婚姻关系3) 财产与子女问题的处理(89年司法解释.(一)(二) 比照非法同居关系的处理 A:批评教育并解除同居关系; B: 财产一般共有 C: 无配偶继承权; D:子女为非婚生(五)同居关系与事实婚姻的区别1.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事实婚姻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A:行为上公开在一起生活B:有固定的住所 C:共同居住生活有稳定性(2)区别A:主体不同: 有: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有配偶;事:双方无配偶;B:相互关系不同: 有:不以夫妻名义同居事:以夫妻名义同居C:后果不同: 有:是离婚的法定理由,是离损害赔偿的法定理由;与军人的配偶同居承担刑责 事:具有违法性,但仍具有婚姻的效力 (不承担法律后果)2.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与事实婚姻l (1)联系l A:共同生活具有公开性l B:欠缺结婚的法定形式要件l C:主体都无配偶(2)区别A:在结婚条件或者时间条件上:l 同居:不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或时间条件 94.2.1前同居,94.2.1后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 或94.2.1后才同居l 事实: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和时间条件 94年2月1日前同居并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B:在相互关系上: 无:可能以夫妻名义,也可能不以夫妻名义 事:一定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小雯(19岁)的母亲早亡,2003年9月父亲与父亲姨妈的亲生女儿刘某登记结婚,2007年3月小雯的父亲死亡,七个月后,小雯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父亲与刘某的婚姻关系无效。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小雯父亲与刘某属于禁止结婚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法院应该受理小雯的申请; B小雯父亲已经死亡,小雯不是婚姻当事人,法院不应受理小雯的申请; C小雯父亲与刘某2003年结婚,距离小雯起诉已经4年,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应受理小雯的申请;D小雯父亲已经死亡,其与刘某婚姻关系已经消灭,法院不应受理小雯的申请; E以上表述均错误。BCDE第五章 婚姻的效力一、夫妻人身关系的内容 (一)姓名权: (二)人身自由权 (三)夫妻计划生育义务 (四)夫妻婚姻住所决定权(五)夫妻同居义务(六)夫妻忠实义务(七)日常家事代理权解释(一)第17条的规定二、夫妻财产关系(一)夫妻财产制 1. 概念与分类: 夫妻财产制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分类: 按其发生的根据分为: 法定财产制 法定共同共有 法定个人特有 约定财产制 根据婚姻法第17、18、19条的规定: 我国夫妻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2. 法定共同财产制(1)概念: 法定共同财产制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所得的财产,除法律另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均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的制度. 也称为婚后所得共同制或夫妻共同财产制(2)特征 主体:具有夫妻身份的当事人双方; 取得时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来源:一方或双方所得; 共有的形式:共同共有;(3)共有财产的范围第17条及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为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入; 3)已经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性受益;(二)12条4)继承或赠予所得并未明确只是归一方所有的财产5)其他应当归夫妻共有的财产(解释(二)第11、14、19、22 条) 第11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n (一)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n (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n (三)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n 第14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n 前款所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n 第19条 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n 第22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n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4)夫妻对共同财产的权利义务 对共同财产双方有平等的处理权(一)第17条第17条的三含义:1)夫妻任何一方有决定权2)重要的处理决定,应当协商一致,取得一致意见3)他人有理由相信为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知道或不同意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他人有理由相信适用表见代理) (5)夫妻共同财产的终止n 三情形: 离婚 一方死亡 双方约定改变3.法定个人特有财产制(1)概念:夫妻在婚后实行共同财产制时,法律规定一定范围的财产属于夫妻个人所有。(2)个人特有财产范围:婚姻法第18条:1)个人婚前所有2)因身体受伤所得的医疗费、伤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归一方所有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其他应当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二)13条: 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补助费生活补助费; (二)14条:复员费及自主择业费的一部分(二)22条的父母出资问题 (一)19条:婚前一方所有的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约定可以)4.约定财产制(1)概念:法律允许夫妻用协议的方式,对夫妻在婚前婚后所得的财产,约定其所有权归属的法律制度。(2)约定的种类(婚姻法第19条)三种 婚前财产 共同所有 部分分别、部分共同所有 婚后所得 共同所有 部分分别、部分共同所有 分别所有(3)形式:书面(4)条件: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能力;合法;真实)(5)范围:全部:婚前婚后所得的财产均可(6)时间:婚前婚后结婚时均可进行约定(7)效力 (19条)适用上优先:高于法定 对内:对夫妻双方都有约束力 对外:约定分别所有时,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偿还。(8)终止:婚姻关系终止/约定废止而改为法定判断:1.夫妻间的口头财产约定依然可能有效。2.夫妻财产约定一经依法成立即可产生对外效力。(二)夫妻相互扶养义务(三)夫妻相互继承权1.相互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2.配偶一方死亡后可以作为遗产的范围:3.离婚诉讼中一方死亡,另一方有继承权 (生效法律文书)4.同居关系的当事人无配偶继承权,只能作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适当分得遗产;5.结婚登记后未同居一方死亡或共同生活的时间很短一方死亡,另一方依法享有继承权,但可以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少分或不分遗产。 第六章 父母子女关系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 1.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 2.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 养父母子女 形成扶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二、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21-27条)(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 1.抚养义务 指父母从物质上供养子女、日常生活中照料子女、保障子女的生存,使子女得以健康成长。 (1) 抚养的内容:提供金钱和物质;日常生活中照料; (2)抚养的期限:一般到18周岁 (3)抚养的条件 1)对未成年子女是无条件的: 任何情况都不能免除 离婚后仍然要承担抚养义务 2)对成年子女是有条件的(2个): A: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 -(一)20条:为两种情形a指尚在校接受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教育; b: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力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子女。 B:父母有给付的能力(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后有余力)(4)对拒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强制 A:父母不履行义务的,按第15条子女可以请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向法院提起给付之诉. ( 抚养费含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 B:法院可以判决数额、给付的期限和方法 C:成年子女因为主观原因如拒不参加劳动等,父母没有继续抚养的义务; D:不履行抚养义务,遗弃子女严重的属于刑事犯罪。2.教育义务:l 含义:由于法条的变化含两个方面:(1)父母全面地对子女进行关怀和培养,引导子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想品德文化水平) 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让子女接受文化教育(实现受教育权)(2)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子女进行必要的管束,使得子女得以健康成长。 原因:子女辨别能力差,需要约束其行为 依据: .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责任承担: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承担赔偿责任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承担责任的情形有五种:-未成年人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 (尽了责任,可以适当减轻)-被监护人有财产的,由其个人财产承担责任;不足的,由父母承担;-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承担,如确实有困难的,再由另一方承担;-侵权时不满18岁,诉讼时已满18岁,有经济能力自己承担,无经济能力由原监护人承担;-侵权时已18岁,由本人承担,没有经济能力由扶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可以判决被告人延期给付;3.保护义务(1)概念:父母应当防范排除来自自然界或者他人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侵害,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保护的内容:1)不得损害子女的人身和财产权益2) 防止和排除来自外界的侵害3)作为子女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的权利 (请求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有权请求拐骗子女者归还子女、追究其刑责. (二)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1.赡养扶助义务的主体(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 2.赡养扶助的内容: (1)经济上的供养 (2)生活上的照料 (3)精神上的安慰 第(2)(3)项不能免除 3.方式: 共同生活,直接赡养; 分开居住,提供生活费与经常探望 4.无期限 只要老人需要,子女就应当履行该义务;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为由,拒绝赡养;5.经济供养的条件 (1)子女有能力;(成年,有独立经济能力) (2)父母有需要;(丧失劳动力或缺乏生活来源)6.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者的强制措施 赡养费给付之诉;(劳务扶助) 可判决其履行赡养义务; 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7.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第30条)l 赡养义务不因为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三)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相互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2.关于父母子女之间继承权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继父母子女的双重继承权的问题 (2)代位继承的问题(先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代位继承权) 三、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一)推定的方法(3种)(二)我国立法l 未明文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l 56年的最高院的复函: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的子女为双方的子女,丈夫否认的,应负证明责任;l 即采取:出生说为原则,受胎说为补充。(二)婚生推定的否认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有权否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为亲生子女.2.我国立法l 未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受理婚生否定之诉.l (根据50年代的批复)(1)由生父提起,并举证;(2)亲子鉴定确认(人体组织细胞核-DNA) 否认成立:丈夫可以不承担子女的抚养责任务,并可请求妻子承担赔偿责任; 反之,推定为双方所生 .(重庆婚生否定案件)四、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教161)(一)概念: 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二)现代各国的准正和认领制度1.非婚生子女的认领 : 1)概念: 是指通过生亲自愿认领或被法院强制生父承认孩子是自己的子女的行为。 2)认领方式(2种)一是自愿认领,是指非婚生子女的生父自愿承认为该子女之父并领为自己的子女的行为。 又分为两种:l 第一,单独行为的自愿认领: 认为生父的认领系生父单独的法律行为,生父享有决定权,不依赖于其它人的同意,也不论母亲或子女是否反对; l 第二,以同意为条件的自愿认领。目前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实行的认领模式是取决于一定条件的认领,其条件之一就是母亲或子女的同意。 二是强制认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不为自愿认领,经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请求强制生父认领。 强制认领是请求法院以判决代替生父的自愿认领,以确认父母子女关系存在。 3)认领的后果: 相互间产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定权利与义务2.非婚生子女的准正(1)概念: 已出生的非婚生子女因生父母结婚或司法宣告而取得婚生子女的地位(2)方式:1)因生父母的结婚。 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仅以生父母结婚为准正的要件。 二是以生父母结婚和认领为准正的双重要件。 2) 因司法宣告 是指男女订立婚约后,因一方死亡或有婚姻障碍存在,使婚姻准正不能实现时,可依婚约一方当事人或子女的请求,由法官宣告子女为婚生子女。 (3)效力:获得婚生子女的资格(三)我国的司法实践1.明确规定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有同等的法律地位.2.法院受理确认生父之诉(1)由生母或子女本人提起,并举证;(2)亲子鉴定确认(人体组织细胞核-DNA) 一旦成立:具有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生父要承担抚养责任(注意制定中的司法解释的推定)五、继父母子女(一)种类:有两种:姻亲、拟制血亲(二)法律地位: 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完全相同。 判断:继父母子女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完全相同(三)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教第168页)l 1.一方死亡而终止。 l 2.离婚是否引起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l 离婚时,继子女未成年的,终止其与继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l 继子女已被继父母抚养成人,不解除。继子女对生活困难的继父母承担经济上供养的义务。 l 第三,协议解除。l 成年继子女与继父母关系解除关系,需要对抚养其长大的生活困难的继父母承担经济供养的义务。第四,诉讼解除。l 当事人不能达成解除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是否准予解除。l 判决解除的情形是:l (1)生父母一方要求将子女领回抚养,生父母另一方或继父母不同意的,如果继父母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遗弃继子女的行为。 l (2)继父或继母不愿意对未成年继子女继续抚养教育,要求其生父母领回抚养,其生父母不同意的。 l (3)成年继子女与继父母关系恶化,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的。由继父母抚养成人的继子女,要承担丧失劳动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