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人口、资源、环境是目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通过本章学习,应认识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人口是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充分领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含义和意义。,第一节资源及资源的分类一、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一)资源的内涵资源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狭义的资源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此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社会效应性。任何资源都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维持、改善有极大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二是稀缺性。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在量和质上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二)资源外延的扩展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外延在不断拓展。自然资源的本质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对自然资源的看法随着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而随时变动。,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基本上都导致了自然资源概念外延的拓展;而新的资源的利用又为下一次技术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社会资源的外延逐步扩展,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资源的定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条件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二、资源的分类(一)根据属性的不同,资源可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土地资源指地球陆地的表面部分,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位置固定,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财富之一。气候资源是地球上生命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发展生产的物质和能源的保证,包括热量、降水、风等要素。,水资源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补给条件好的淡水量,主要包括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冰川水和河道水等。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是人类利用的生物资源主体。,矿产资源指经过一定地质过程形成的、贮存于地壳内或地壳上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当它们达到工业利用的要求时,便称之为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资源,又称为能源。,海洋资源指直接与海水有关的物质和能量。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旅游资源指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的一切物质和现象。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2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人力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正常劳动力的人,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知识技术资源指人们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现实知识技术和潜在知识技术。管理资源指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智力资源指国家拥有的开发创造知识技术资源、开发利用物质资源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信息资源指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的总称,是一种非实体性、无形的资源。,(二)根据人类的利用情况,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1可再生资源指恢复速度较快的、可连续而稳定地为人类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资源。包括恒定存在的资源、可循环再生的资源、人类劳动创造的各种社会资源。,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不断得到更新而为人们持续利用,但如果对其耗用过度,就可能使其处于逐渐枯竭状态。因此,对其消耗速度不应大于这类资源的再生恢复速度,同时,应不断增加社会投入加速其恢复和再生,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2不可再生资源指相对于人类自身再生产及人类经济再生产的周期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主要是各种矿产资源。人们在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时,应本着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行为,使有限的这类资源为人类创造最大的财富。,第二节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本节主要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及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必然性。,一、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如同人类社会发展经历过不同的阶段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然经历一个不同的发展过程。,(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人类社会的大厦是建立在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二)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不断使用会导致其减少甚至枯竭,从而产生资源危机;而且,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残余物回流自然或干扰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在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人类只知一味地从自然中掠夺性索取各种资源,不愿对大自然的生命循环过程进行维护,导致大自然不堪重负,以各种形式向人类表达着她的抗议。,二、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事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中,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渐加剧是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现实问题,但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则是导致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一)人口爆炸对社会发展的压力人是物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类对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在当今世界人口爆炸的形势下,过量的人口和人口对物质消费的无限追求给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1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的压力人的需求可分三个层次:生存需求、享乐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其中生存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若人的最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则社会将失去稳定和秩序。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的社会物质生产倍感紧张。,2人口过量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利用,超出了其自我更新能力,最终会导致其恢复机制的衰退甚至崩溃。近年来,在过量人口的压力下,很多资源的使用都处在过度状态,而这正是导致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如果缺少人力资源,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问题。但没有足够的原料资源来消化所有的人力资源,过多的人力资源就会引起人口失业,影响社会的稳定。,4人口过量增长阻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国度里,过多的受教育人口会降低人均教育资源的占有量,降低教育的质量,这些都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劳动力人口素质较低的国家都是一些人口数量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二)资源退化枯竭对社会发展的制约1土地资源退化土地资源在人口的压力下,不仅后备资源短缺,而且处于退化之中。由于土地退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载畜量和粮食产量在大幅下降,严重威胁着世界粮食的安全性。,2水资源短缺由于世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也由于环境污染使很多淡水资源被破坏而不能使用,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缺乏情况十分严重。水资源匮乏已成为目前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气候的变化,特别是人类对土地无止境的开发等原因,对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使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4矿产资源的耗竭由于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在加速进行。矿产资源的短缺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条件。,(三)环境污染对人类文明的破坏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汽车的普及,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这些物质弥漫在城市低空,造成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将促使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温度升高将使中纬度地区的气候更为干旱,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沿海大量城市将因此被淹没。,3臭氧层遭破坏臭氧层的最重要功能是能吸收99%的高强度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臭氧层正遭受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氟里昂的破坏,臭氧空洞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4水体污染加剧水体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表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水污染更为严重。全球陆地水、海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时,人类臣服于大自然的淫威之下,对自然顶礼膜拜;进入农业社会后,自然成为人类的认识对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仍较为和谐;,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对自然认识的深化,人们错误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自然只是人类改造的对象,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大自然索取;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第三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节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基本内涵,以及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目标和行动纲领,学习时注意联系我国最近提出的新发展观。,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1948年,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版沙乡年鉴,提出“土地伦理思想”;1962年,美国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引起人们对农药毒害环境的重视;1966年,美国鲍尔丁创立“宇宙飞船经济理论”,提出用“循环经济”代替“单程式经济”;,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提出应限制经济发展,甚至实现“零增长”,以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1974年,发表人类处在转折点上,提出“有机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的思想。,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后,第一次提出了“没有破坏的发展”口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雏形。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的是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类当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局部的利益和全局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三对关系),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环境持续能力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经济活动;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1)突出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反对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3)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这种权利扩展到国际事务与交往中,则变成国家资源主权与环境责任的平等和统一。,(4)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减少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5)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三、我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相协调、与资源的持续利用相协调、与环境的持续改善相协调的原则。,(一)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1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略,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我国人口控制目标:2005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3.3亿以内;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20402050年出现人口零增长时的人口数控制在16亿以内。,2积极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教育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人口素质尤其是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因为生育率与人们的文化教育程度高低呈反向关系。,身体素质方面:婴儿死亡率2005年下降到31左右,2010年下降至30以内;预期寿命2005年上升到72岁,2010年达到73岁。文化教育素质方面: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使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5年全国具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口比率达3.9%,2010年达4.8%。,(二)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纲领我国资源基本特点:资源总量多,相对量少我国耕地人均只有0.078公顷,仅为世界人均的32%;森林面积人均为0.105公顷,只有世界人均的14.03%;地表水资源人均只有2297.92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20.1%。,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利用配置不甚理想水资源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耕地资源是平原盆地多,丘陵、山区少,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由西部高原到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逐步减少,而重工业却大部分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中部、北部沿海地带。,资源开发难度大,矿产资源浪费严重耕地中,中低产田占2/3左右;天然草场中,高、中、低产面积基本上各占1/3;矿产大都属贫矿,而且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多;矿产资源有效利用低,浪费非常严重。,呆滞资源多,开发投资大宜农荒地多处在边远地区或为盐碱地、沼泽地等;草地资源有27%属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型;海洋资源中“争执”面积较大,渔业和石油勘探难以进行;水能富积区多交通不便,远离经济中心;矿产资源不少分布在地理地质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劳动力资源充裕,但高素质人才奇缺我国劳动力数量巨大,但人口素质水平非常低:在总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只占3.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只占10.9%;接受初中教育的占33。2%;接受小学教育的占34.9%;文盲人口有8507万人,占6.6%。,为确保21世纪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切实执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再生能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三大政策。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强保护,减少单位产值的自然资源消耗,走节约资源型发展道路是战略首选。,(三)保证环境的行动纲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出现许多环境问题。特别是近2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我们必须坚持“环境保护是我国第二项基本国策”的思想,寻求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扩大环保宣传,加强全民环境意识;严格环境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普及清洁生产模式;实施环境保护市场取向的改革,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来保护和改善环境等。,环境伦理思想: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保护环境必须同时处理好三对伦理关系,即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此,应该三条基本的伦理原则,即环境正义原则、代际平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环境正义原则正义指的是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环境正义有两种形式,即分配的环境正义和参与的环境正义。前者强调应当公平地分配由公共环境提供的好处,共同承担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心得
- 学前语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业植物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体会
- 治安防暴笔试题及答案
- 济南市中考试题及答案
- 瑞安地产面试题及答案
- 煤矿通风考试题及答案
- 重庆保安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华书店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匹克球裁判试题及答案
- 2025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水浒传》核心知识点与深度解读》
- 诊断学血管检查
- 大连市甘井子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生产安全会议纪要
- 哪个团队收益大+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 初中情景教学法教案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25年版)》解读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使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