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第一课时_第1页
渔父第一课时_第2页
渔父第一课时_第3页
渔父第一课时_第4页
渔父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渔父第一课时 渔父第一课时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枯槁 (go)鼓枻( y)凝滞 (zh)淈 (g)其泥皓 (ho)皓之白物之汶 (mn)汶餔 (b)其糟濯 (zhu)吾足莞 (wn)尔而笑歠(chu)其醨 (l) 2.正确划分节奏。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俗之尘埃乎 ? 二预习 1熟读课文,结合译文和课下注释,把重点的字词准确解释写在课本上。 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 屈原曰: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翻译:2 / 9 _ _。 (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_。 ( 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翻译:_ _。 3.找出能够体现屈原形象的句子?并思考表现了诗人怎么的性格特点。 _ _ 3 / 9 _ 三 .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 : “ 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屈原曰: “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 “ 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 这种地步? ” 屈原说: “ 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渔父说: “ 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4 / 9 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 屈原说: “ 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 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 “ 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四 .语句分享 语句分享 “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 余光中 ) “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 李白红山吟 )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 魂。(汨罗屈子祠 ) 课堂学案 5 / 9 1导入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个伟人的 “ 身之察察 ” 、“ 皓皓之白 ” 2背景介绍 他出身贵族,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 “ 左徒 ” 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无望,毅然于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汩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 他的政治理想虽然失败了,但作为6 / 9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3.作家作品及有关常识 屈原: _末期 _人,杰出的 _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 (今湖北秭归 )人。屈原的作品计有 _、 _、 _ (11 篇 )、 _ (9 篇 )、 _,凡 23 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 屈原的纪念。 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 四大文化名人 ” 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 “ 楚辞体 ” ,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 “ 骚 ” 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 “ 兮 ” 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 ,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4.整体感知 ( 1)听录音:听时注意圈点标记 7 / 9 听音乐,感受文字,感受诗情、诗韵 ( 2)诵读要领:朗读是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叙事文章的诵读需要主义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 “ 言为心声 ” ,语言最能表达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诵读时需要把握这一点。 例如: (1)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要读出渔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惊奇和关切。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句要读出昂扬之气,傲然之气,一种执无怨悔的决绝,同时 还要流露出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5.研讨文本 1.第 1、 2 段 (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 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重点字词:颜色、形容、是以、见、凝滞、淈、而、餔、歠、酾、高举 重点句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8 / 9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 3)概括段落大意,落实文言语段翻译 课下练案 1.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憔悴()餔糟()歠醨() 汶汶()三闾()鼓枻()莞尔()濯缨() 2.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3.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下列对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